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能源】如何走出獨立自主、安全可控、創新合作的能源轉型道路
2023/01/19 05:59:15瀏覽77944|回應5|推薦21
我在一月7日,受某智庫邀請出席了一場經濟學的座談會,發表了一些意見。因爲排在我之前多位所長級的討論曾牽涉到在碳排放管理上與美國合作的建議,所以臨時決定針對那個題目做了額外論述;其實都是博客多年來反復解釋過的論點,而且是口語隨興發言,細節上比較粗糙,不過考慮到部分讀者可能依舊有興趣,所以將會議記錄轉載於下。 ====================================================================== 魔鬼在細節裡。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配置與運作,在此過程中,必須有可靠的資源效益及代價等信息細節,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相對的,西方金融的賺錢秘訣恰恰是創造信息不對稱,然後用信息不對稱來謀取暴利。這其實是西方金融向全世界榨取勞動成果的重要手段。氣候變化當然是一個真實的全球性危機,限制碳排放也是有真實需要的世界性問題。但在推動相關政策的時候必須要考慮與西方合作的現實,了解和規避與歐美合作過程中的陷阱。 第一個陷阱是美國國內的政治共識優先級。第一優先是傷害中國,第二優先是再工業化,第三優先才是處理氣候變化。 第二個陷阱是美西方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所謂規則就是美國說了算。 第三個陷阱是美國在同一個總統任期內都可能政策反复,總統輪替的時候更是如此。所以近期中國與美國簽訂協定、開展合作,要做好到2025年作廢的準備。 第四個陷阱是作弊。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依靠企業報數。一旦出現新的監測技術,就能發現嚴重的西方企業作弊現象。比如2015年,發現大眾汽車的氮氧化合物實際監測排放是其報送量的15倍,事後僅罰款了事。又比如2020年,歐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甲烷(天然氣)監測衛星,發現全球甲烷排放前三的美國、俄羅斯和中東地區全都謊報了排放量。其中最嚴重的是美國,只報了實際甲烷排放的三分之一。因為只有歐盟這一個監測舉證,美國至今沒有更正謊報額。試想如果中國與這樣的美國接軌合作,美國祇報三分之一,我們是跟著一起作弊,還是根據實數開展合作,以達到推動產業升級、綠色低碳減排的目的呢?如果根據實數,我們的國際壓力又會陡增。 第五個陷阱是前述風險的衍生,如果在雙碳國際協議或者碳減排合同中出現違約,或者事後發現數據造假,美國大概率會與查處國際貪腐一樣,根據其長臂管轄權實施巨額罰款。因此,我們在與美西方開展雙碳合作時,必須做到心中有數,上述陷阱不是簡單的風險,而是早晚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從技術層面而言,我們需要警惕幾個方面。 一是碳回收的技術邏輯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可以說是21世紀的永動機,是徹頭徹尾的騙局。只不過美國資本市場可以用這個概念來圈錢,所以引導大眾媒體去追捧。中國沒有必要接受來自美國的假訊息。 二是碳交易、碳補償的基礎在於碳核算。溫室氣體排放先天是公地悲劇,核算過程很容易作弊,所以真正的難點、真正的資源投入重點在於碳核算。這一領域的市場運作只有在政府監管到位的情況下才會有效,需要考慮成本收益,謹慎市場化。特別要防止核算監督成本由政府承擔、最後由金融機構炒作交易賺錢的情況。 三是考慮不同清潔能源的全面成本。中國目前的發電量有28.7%是零碳排放或近零碳排放。按裝機分類為核電、水電、風能和光伏四大類。核電裝機量最少,風能、光能裝機量都高達400吉瓦。但從實際年發電量考慮,核電可以實現一天24小時、365天連續發電;水電平均每天發電8小時;風電每天發電6小時;光伏每天發電2小時。只有核能可以全天持續發電;水電雖然受枯汛期影響,但在同一天裡,可以根據用電需求決定發電或儲能。因此在計算清潔能源成本、進行技術選擇時,不能只考慮裝機成本或者發電容量直接成本,而是要考慮發電容量的綜合成本。 四是高度重視儲能技術選擇。目前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商在中國,鋰電儲能技術已趨於成熟。但存在成本高、生命週期短的問題,例如車用鋰電池通常只能充放電500-1000次,不能滿足工業儲能的需要。磷酸鐵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的循環使用周期比傳統鋰電池長,但也只達到充放電1000多次,仍然低於工業利用的實際需求,成本也依舊過高。大量投資進入的氫能領域,資本對其的熱炒始於歐盟。歐盟的能源公司難以在現有新能源領域有所作為,唯一有比較優勢是與氫能相關的石油化工技術,於是收買傳媒,大搞公關,遊說歐盟將氫能確定為未來的新儲能技術。但氫能要產業化需要解決物理性問題,可以說是無解的,在十年之內無法工業化。當前科學界流傳的核聚變實驗進展,再長期也難以實現工業應用。最理想的儲能技術解決方案還是化學電池,也就是液流電池。液流電池成本低,而且可以無限擴張,其儲能循環週期也是無限的。缺點是能量密度低、佔地很大,不能用在手機或者汽車上。但儲能站基本不存在用地限制,液流電池是電網儲能的完美方案,可以解決風能、光伏看天吃飯的問題。由於缺乏資本吹捧,中國祇有瀋陽(凴記憶口誤,其實最新的800MWh試機由融科儲能建在大連)一個團隊在開展液流電池研發,歷經十年時間,只花了幾千萬投資,第一代產品已於2022年底上網。液流電池的完善只需要解決工程問題,是投入資金、時間和人力就可以達成的。中國發展儲能產業,應該將液流電池作為重點突破方向,盡快實現產品迭代,大規模投產。

【後註一,2024/03/17】對美式商業公關運作不熟悉的人,或許會驚訝於氫動力汽車、核聚變發電、量子計算和碳回收這些被鋪天蓋地宣傳為“未來科技”實際上一文不值的真相,但其實這是資本的常規運作,歷史上類似的案例俯拾皆是,例如博客多年前討論過的吸烟危害被烟草公司有系統地質疑遮掩了半個世紀,以及所謂的塑料回收從60年代塑膠工業興起就是公關騙局,直到最近十年才被逐漸揭露(參見《The plastic industry knowingly pushed recycling myth for decades, new report finds》),至今仍在浪費幾億環保良心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78109282

 回應文章

游客 越雷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2/20 19:32
王先生,您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几天也门的胡赛武装不断用反舰导弹去炸“运以色列货物的货船”,现在好几个航运大公司现在已经宣布要绕行好望角了,请问这会对各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有什么影响?中、美、西欧、还有俄罗斯乌克兰、中东产油国、埃及的利弊哪个大那个小?
第二个问题是:美国刚刚宣布了要组织盟友护航甚至要对也门发起军事行动,护航倒是有几个响应的,发起军事行动却没多少响应,中东产油国也没有什么兴趣,王先生,您觉得美国这次真的能发动对也门军事行动吗,还是虎头蛇尾不真打,还是干脆低调的不管了?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2-21 01:14 回覆:

1.對中歐貿易有一丁點影響,對以色列經濟落井下石,所以美國比中國要急得多,後者自然不必出頭。

2.找足夠的“國際同盟”“International Coalition”,其意義正在於為軍事干預正名。其後除非Houthi軟服,至少表演一下安撫國内猶太勢力的動力會很强。不過在這個大環境之下,只空襲不登陸的可能性最大,尤其是一兩次的象徵性空襲;畢竟要大規模登陸作戰,必須有沙特的配合,這在當前的阿拉伯世界輿論下非常困難。

還有,這個話題應該在【戰略】類別博文下討論。


膠柱鼓瑟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8/21 15:19
日前沈逸在一場演講中提到一種論點,相關演講在B站有人發出視頻,B站搜尋「約束條件下的合作與競爭」之中科院演講。其中在38分10秒時提到一種理論,讓我有一種啟發,這是否能提供一種解釋北京方面看似投資和宣傳一些你提到的「無用未來科技」的一種行為解釋?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08-23 08:00 回覆:
《讀者須知》第四條“必須總結結論”沒人在乎嗎?嚴重警告一次,禁言兩個月。

南山臥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8/04 07:44

中國剛發了「綠證」的政策——《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簡評及原文見鏈址:

https://mp.weixin.qq.com/s/JanTrqOjvstQGZKjWWTP1w

有關方便,似乎是參考了王兄關於碳排放查證不易的意見,改從源頭着手了。


//不過現代網絡環境下,誰是公共事務分析的原始訊息來源很快就被遺忘,已經習慣了,也就只能和老讀者們相視而笑//

記得多年前,在別的欄目,王兄談及相關儲能電池議題時,我請王兄報價研發費用,王兄答曰:一億人民幣。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08-05 05:02 回覆:
嗯,這的確是除了博客反復解釋之外,我過去兩年也私下通過智庫和座談會管道試圖推廣過的觀點,希望自己有實際貢獻。

韭菜盒子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6/11 14:36

一则有趣的消息,特此转载http://www.escn.com.cn/20230610/64477035b0894027bdc07958cad4f61d/c.html

李强总理对全钒液流电池高安全、长寿命和资源友好等优势给予充分肯定……在调研过程中,李强总理非常关注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进展。当听到大连融科储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全面参与国内外标准制定时,欣慰的说到:“真是令我大开眼界。未来还要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降低产品体积和成本上下功夫,不断在大型储能领域和家庭用能方面发力,推动钒电池的多场景应用

很高兴博客的提议获得有关方面的重视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06-12 02:17 回覆:
不只是博客,我還特別針對國内經濟學家的聚會做了宣傳工作。
不過現代網絡環境下,誰是公共事務分析的原始訊息來源很快就被遺忘,已經習慣了,也就只能和老讀者們相視而笑。

GUI-龟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补充一个中国锂电池产业崛起的原因
2023/01/25 13:42
中国新能源车崛起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大力发展电池技术,这里边有产业规划的原因,但从市场来看,也的确有巨大需求。中国这一轮新能源替换里普及(这里的普及指的是几乎人手一辆)的并不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而是以雅迪为代表的电动摩托车。电动车里比较便宜的比亚迪,一辆至少也要10万,而且有考驾照门槛,充电时也要找专门的充电桩。电动摩托车,最贵的一辆也不过就是1万出头,而且中国几乎人人会骑自行车,买完车当场就能办摩托车驾照,充电的话车棚里拉根电源线就能充。根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五等份数据分别是7868.8、16442.7、26248.9、41171.7和80293.8,加上十八大以后政府在农村大力搞基建投资,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1年底的356.4万公里提升至2021年底的446.6万公里,电动摩托车才是最贴近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国人出行需求的交通工具。实际上现在随便去一个中国城市,街头上跑的最多的,门店随处可见的也是电动摩托车,而不是新能源车。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01-26 00:47 回覆:
不對,關鍵的動力電池和電力管理系統不在同一技術級別,電動摩托車固然有助於電池等供應商的獲利和擴產,但那絕對並不保證技術升級。歷史上中國試圖提升内燃機汽車、半導體和電動汽車等先進產業,都經歷過普遍的騙補和消極研發過程。如何靈活使用針對性的政策推動產業升級,是世界級的難題。電動車的補助從2010年開始就耗資不菲,一直到2016年開出白名單才步上正軌,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