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戰略】談中共修憲
2018/02/26 22:48:51瀏覽128191|回應126|推薦26

昨天(2018年二月25日)傳出報導,詳列了中共修憲的草案:其中大部分是將去年底黨章修改的條文也應用在憲法上,但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卻是把國家領導人的任期限制取消了。我想大家都理解,這明確代表著習近平不會在2022/2023年做交接,而是將繼續連任至少一届到2027/2028年。

去年底十九大的政治局人事更替公開之後,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並沒有像20年前和10年前那樣,安排了内定的接班人,可以說是一個對5年後高層人事計劃的預兆,但是當然這次的修憲才是真正有決定性的消息。

中午剛好有猶太人朋友來訪,我提起這事,說現在歐美媒體一般專注的頭條都是鷄毛蒜皮的小事,這才是真正改變歷史、撼動世界的新聞,他卻説《紐約時報》和其他主流傳媒雖然沒有把它放在頭條,卻也都高調報導了。我上網一看,還真是這樣的。不過他們如此樂意公開討論這事,是因爲可以把中共和非洲的獨裁者連在一塊兒,符合吹噓西方民主制度優越性、並且鼓吹中國威脅論的主旋律;事實上,習近平堅持和平崛起的戰略,卻是大環境決定的必然。

我覺得真正恰當的比較,反而是創立美國自己全球霸業的小羅斯福(參見前文《美國的歐洲戰略史》):同樣是高瞻遠矚、雄才大略的領導人,同樣是面對著國際上强敵的挑戰和内部改革的緊要階段,同樣是看出有世界霸權交替的歷史性關鍵機遇,同樣是不放心其他政客的眼光和能力(江澤民任用貪腐,胡錦濤碌碌無爲,年輕一代也沒有特別突出的人才),同樣是要爲國家確立百年的霸業,因此同樣必須冒天下之大不韙,把任期做到任務完成爲止。

當然這個比較,不一定每個細節都會是一致的:小羅斯福的第二任上,二戰在歐洲開打了,希特勒很快就橫掃歐陸,所以小羅斯福除了競選第三任之外,還必須盡速將一個孤立主義氣息(Isolationism)彌漫、對納粹的白人至上主義有廣汎支持的美國帶進二戰裏。他的解決方案是在1941年第三任一開始,就對日本步步進逼,斷絕了原油和鋼鐵原材的供應,一旦日本被迫加入二戰,小羅斯福自然能曲綫救國,達成對德開戰的真實目的。

習近平所面臨的國際環境,當然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戰,而是一個以核子武器為基礎的微妙平衡。他的戰略方針,必然是與美國鬥而不破,爭取時間來盡速提升國力,以便不戰而屈人之兵。換句話説,Trump的當選,和希特勒的掌權一樣,都是霸權交替的歷史性機遇,只是在實際執行上,小羅斯福得加入血腥的全面戰爭,而習近平則必須依靠和平鬥爭的手段來取勝,所以他的國際政略和外交政策,反而與羅斯福死後馬歇爾主導的美國類似,亦即通過經濟和貿易上的對外援助和互惠,來建立一個廣汎的外交同盟,只有對軍事的偏重程度有所不同。

至於臺灣的未來,我以往已經一再反復强調中共在2025年之前,國力還不足以震懾美、歐、澳、日,如果貿然武統,事後的外交和經濟後果,對提升國力這個核心任務有很大的不利影響,所以不會主動進行武統。兩年前,我在《金燦榮教授的最新分析》一文中,指出他(極可能是基於習近平的任期)預言武統會在2021年左右發生,是個很大的謬誤;現在確定要修憲了,如果有人再問金教授這個問題,想來他自己也會把預測推到2025或之後。不過我當時已經詳細解釋過,除了國際實力對比不容許過早出手之外,我也不認爲習近平是貪圖功業虛名的人,所以雖然他的任期會延展到至少2027/2028年,這仍然不代表著他必然會在2025年就急著動手。到時武統的可能性當然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歷史發展有意外,國際環境依舊不成熟,那麽繼續推遲也並非全無可能。

【後註一,2022/10/26】幾天前,中共二十大會議上出現胡錦濤被扶著出場的事件。最早公開的視頻並不完整,不足以下任何結論;昨天出現了新的錄像,補全了事件的過程,把邏輯推論的確定性提升到70%以上,因而滿足了博客做評論的標準,可以在此簡單談談。不過我想先再次提醒讀者,博客只能根據既有的公開訊息做邏輯分析,而很多事件不可能僅憑公開資訊就做成正確預測或解讀(例如前天Sunak勝出,成爲新任英國首相),這是我所稱的不可約不確定性(Irreducible Uncertainty),也正是博客往往會事先估計的百分比數字。雖然70-90%的確定性,代表著每十次預測或分析,就會有1-3次結論失誤,然而這已經是人力可及的極限;對比公共論壇上其他評論者,他們的誤差主要來自其邏輯能力的欠缺、和預設立場的扭曲,因而主觀地、不必要地多加了兩個數量級的可約不確定性(參見《讀者須知》),而且即使誤打誤撞而浮面正確,脈絡和動機也是謬誤的,無法用來做進一步推論,那麽純粹理性的辯證明顯有更高的價值。

綜合視頻和照片判斷,健康問題是臺面話,實際的導火綫在於胡錦濤選擇在記者入場的那一分鐘,要拿出桌上的文件來做文章,而這份文件正是新任政治局和中央委員的名單;顯然他準備臨時發難,將黨内人事爭議抖出來,以抗議團派全滅的結果;而栗戰書反應之迅速,又暗示著在錄影開始之前,胡已經發泄過不滿。事後公佈的政治局成員名單,從正規的25名,意外地減少了一個,應該是胡春華在大會前的最後關頭被剔除;這有可能是胡錦濤想抗議的核心議題。

在過去24小時,反中媒體因上述的新題材而異常昂奮,中共的“殘忍”、“無情”被反復拿來批判;然而這些敘事都建立在錯誤的假設前提之上,亦即西方民選政治有所不同。博客在過去八年,已經反復揭露英美體系的污爛和殘忍,如果還有讀者有不同的印象,認爲民選體制下的政客和藹可親,那純粹是受昂撒宣傳洗腦過深,對事實和邏輯失去掌握的結果。在此再次提醒大家,政治的目的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其手段則是公權力的運用,包含對暴力的獨占;所以一切政治運作的本質都是無情的(Ruthless)。尤其中共不只是一個政黨,而且是一個革命(亦即要與資本和既得利益集團做生死鬥爭)政黨,前人早有評論:“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我想請所有讀者在對政治人物做價值論斷之前,都先靜心體會一下那句話。

總之,政治上真正分辨出是非對錯好壞正邪的標準,絕對不是臺面上客氣與否,而是鬥爭的目的在於公益、還是私利的最大化。胡錦濤一輩子也做過無數的政治鬥爭和計算,然而包括這次準備家醜外揚在内,許多是以集團利益為優先。習近平抓權集權看似無情,但執政十年下來早已證明其最終目的是爲了更好地優化國家公益,那麽心懷國家的理性知識分子應該支持哪一方,不是很明顯的嗎?

【後註二,2022/10/30】有朋友來私信,討論胡錦濤離場事件,提出另一個理論,值得讀者瞭解。

問:錄像顕示的幾件事:(1)胡當時沒有戴眼鏡,但他卻不斷試圖翻開文件(2)除了胡以外,沒有見其他人攤開文件閱讀(3) 栗拿走胡的文件,並向他解釋什麼,胡的表情像是困惑,而非不滿 ,一度還摸了栗的手(4) 習注意到栗和胡的互動,叫來一位戴名牌的工作人員,之後又來了一位沒戴名牌,較年輕的人到習的身邊(5) 習似乎向年輕人解釋,還在文件上比劃,胡似在聆聽, 但並未開口(6)年輕人拿走屬於胡的那份文件和桌上的眼鏡,試圖將胡從座椅上扶起,習側頭注視,另一旁的栗和王神情關切,胡伸手要抓習的文件,習按住文件,彷佛笑了 (7) 胡起初不願起身,也不願走,一度伸手要翻年輕人手上的文件,最後妥協了,離開時還和習、李打了招呼,表情未見慍色(8) 最後一個鏡頭出會場前胡是小碎步走路,可能有巴金森氏症之類的神經系統疾病。

我們的推測是胡可能有輕微失智,當時對桌上的文件產生執念,除了胡的神情呆滯,因他沒戴眼鏡,不可能看清文件上的字,還有他直接摸栗的手,想抓走習的文件,以及起身後仍想翻開隨扈手上文件,對比過去形象沈穩持重的胡錦濤,這些舉動實在異常。一般開會時,若已將相關文件發放,應見到不少人翻閱,但影片中沒有看到這樣的畫面,推測那份紅色文件夾是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名單,除了胡以外的人都明白要避免公佈前被外媒拍到,習對隨扈的說明,包括他手比劃的動作,可能是在解釋這一點。

這位帶胡走的年輕人,根據舊照片,從胡任國家主席時就跟隨他,應是親信(博客註:此事有兩説)。假設胡因失智狀況導致想翻動文件,以及一時無法理解栗對他的解釋:即時間未到不要翻閲名單,習於是決定請隨扈帶他到房間裡休息,讓他慢慢看文件,這一切就説得通了。若推測胡當時本要公開發難, 既與他當年沈穩保守風格、裸退不介入人事的作法不一致,以他呆滯衰弱的模樣也説不通。除非有其他新佐證,否則用胡已部分失智,當時狀況不穩定,無法控制地要翻開文件,因此被請到房間裡,應是最簡單的解釋。

答:的確沒有足夠的公開證據,博客既有的分析並非絕對定論。失智說表面上似乎簡單合理,然而剛好在記者進場的那一分鐘才迷糊,而且栗戰書反應異常迅速,根據Conditional Probability公式,自動成爲小機率的可能性。如果你要堅持這個理論,其機率不是零,事後不一定是錯的,但目前不能說它是最佳。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10576971

 回應文章 頁/共 1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漁翁
2018/04/01 04:31
回答遊客越雷: 王先生以前會用英文回答而現在不用英文回答, 我想是因為考慮到普及性. 畢竟這裡是以中國人為主的部落格, 而有些網友的英文程度可能不夠好. 另外, 因為同樣的原因; 不用英文回答可以避免予人以炫耀的感覺. 因為以我個人的認知, 王先生的英文在敘述和表達上還要強過他的中文.(ycdesertfox@gmail.com)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4-01 05:17 回覆:
的確是如此。

12305
2018/04/01 02:45
老师,前几日习近平高规格接待金正恩,他的团队是个什么想法呢?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4-01 05:16 回覆:
由於Trump的躁動,中朝雙方有互相需要。

游客 越雷
2018/03/31 22:49
无名先生和K先生,两位所说的观点其实在一两年前中时的部落格里就被王先生和读者讨论过了,两位不要着急,休闲时可以翻翻之前的文章,绝对不会让二位失望(话说王先生,为什么有的文章里读者用英文留言,您却用中文回答?)(xzy1997128@163.com)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4-01 04:51 回覆:
如果我覺得回復對所有的讀者都相關,那麽我就會用中文,方便大家閲讀。

K.
2018/03/31 18:21

說到西方社會的戰後貧富均衡,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蘇聯的存在,Piketty所說的戰爭原因只是次要因素

因為蘇聯不管實際怎樣,對外宣傳總是共產主義,如果西方國家的工人繼續過著戰前那種貧困生活,就會有很大可能倒向蘇聯,我認為這才是戰後西方精英會捨得割肉實現貧富均衡的重要原因

Michael Moore在Capitalism: A Love Story中回顧了他父親作為普通工人在1950-1960年代獲得的巨大生活改善,那時資本主義為了和共產主義競爭還是很捨得割肉的,由於西方國家的經濟底子比蘇聯強,一旦這麼做,效果就很顯著,同時又趕上電子科技的興起,使得生活水準額外倍增

這樣到了1980年代左右,西方國家普通人的生活水準已經遠高於蘇聯,外加各種宣傳機器的開動,使得蘇聯人完全相信西方的體制優於他們,這是最終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因素

諷刺的是,西方精英開始收回與下層分享的財富,也是在1980年代(可能從1970年代就有苗頭),代表性的事件便是Regan和Thatcher的改革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4-01 04:29 回覆:
Piketty的論述其實可以簡單推廣到冷戰:這是一個因爲熱核戰爭的威脅,而不能真打起來的戰爭狀態,所以有與一戰和二戰類似的平均貧富的效果,亦即西方國家有外來動力要求富人負擔更大的責任和犧牲。但是到了1970年代初期,美國的富人就開始反動,1980年代在整個西方做出全面反擊,奠定了過去30多年的貧富懸殊快速加劇的基礎。這一點我三年前已經反復討論過了。

无名
2018/03/31 13:17
关于台湾回归的问题,我觉得可能中国大陆在半导体产业发展彻底压制住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之前,中国大陆都不会选择急于统一,武统更是中共考虑的最后一个选项。因为大陆如果在台湾彻底失去经济优势之前接收台湾,那一国两制的推行,很有可能走回香港的老路,而且台湾的地理位置和人口体量只会使得政治形势比香港更复杂;况且如果在这之前统一的话,万一台湾的先进半导体产业在统一之后开始内迁,造成台湾的经济下滑,那么岛内的反对派或者反共反华人士就很有可能拿着这个大做文章,批判统一是台湾经济水平落后的原因,煽动台湾本土派进一步地猜忌大陆。所以,在大陆的经济优势成泰山压顶之势碾压台湾之前,在彻底收复台湾人心之前,大陆应该都不急于统一。在此之前的促统措施,应该在内进一步经济捆绑台湾,并且大力挖走台湾的精英人才,进一步实施穷台政策,在外在外交方面尽一切可能打压台湾当局,否定其合法性。形象的说,就是像一只巨手紧紧攥住台湾这颗果实,在外对台湾施加挤逼的压力,同时把果实里的精华给挤压出来吸收掉,利用这一挤一吸之间把台湾收复。不知道王先生怎么看?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4-01 04:21 回覆:

你的邏輯根據太單薄,對臺灣民衆理性期望也太高:連現在的讓利都大肆抹黑,未來靠經濟收買人心是緣木求魚。

中國的政策,尤其是統一臺灣這樣的長期任務,絕對是由内部發展的需要,參考國際環境來做決定;一個臺積電,還遠遠不夠影響其時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27 23:38
謝謝王博士解惑, 的確更像訛詐和打擊中國. 期待新文.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26 09:07

個人看法, 川普的行為模式跟民進黨政客的思維模式接近 -- 對外挑起矛盾, 鞏固基本盤, 他政權的小圈子已經進入"戰鬥內閣", 塑造外部敵人凝聚內部團結. 希望不會走到對內撕裂社會這一步, 否則在美華人日子難過.

另外, 觀察到一點似乎大家沒有提到的民主黨屬性的資本內鬥, 美國由索羅斯為首, 向IT泡沫發出進攻信號 “索羅斯猛批谷歌臉書:他們像賭場一樣欺騙用戶”; 過陣子就出現cambridge analytica操控選舉的新聞, 並動員一幫子蛋糕被搶的傳統媒體對同樣支持民主黨的新傳媒(FB/Google)發動政治鬥爭, 要求嚴厲監管. 

能不能請王博士點評一下攻擊科技資本的行動對政治的影響,和是否會刺破IT泡沫的看法.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3-26 11:27 回覆:

Soros要鬥Facebook,是因爲在2016年支持Trump的選民就是用它傳播謠言來造勢。Zuckerberg自己支持誰不重要:他爲了要賺錢,就必須提供傳播謠言的平臺。

最近Trump政策的激進化,不只是民進黨那樣操弄民意、嘩衆取寵的考慮。等我新文章出來,再仔細討論吧。


Vac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26 05:58
我沒否認皮克提的研究啊, 事實上我是他的粉絲啊, 他的書我仔細看過的。

但是王先生你說的跟我說的是兩件事, 民主政治跟貧富差距之間仍然可以有聯繫, 我自己就拿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跟gini係數做過正負相關計算, 在開發中國家效果並不明顯, 屬於弱相關(可見民主在開發中國家真的不是啥好工具), 但是在已開發國家效果卻上升到到了r=-0.53, 屬於中等強度的負相關。


誠然, 貧富差距是沒法靠民主完全消除的, 因為這是自由經濟下必然的結果, 但是民主卻能一定程度上的去降低貧富差距, 如果訴諸暴力(例如戰爭或革命)是消除自由經濟下引發的全球性貧富差距的唯二手段(另一個則是皮克提說過要建立起全球性合作, 徵收全球性財產稅, 如果能建立起來是最好, 但是我個人對此卻不怎麼樂觀), 那麼民主的好處在於至少它能降低資本集中的速度, 讓過程變慢。


我覺得你理解錯誤我說的貴族菁英制了, 或者我該說是寡頭政治(Oligarchy)? 套在中共上就是中央委員會, 自鄧小平之後, 中共是在往寡頭政治的方向靠攏, 而現在既然權力往習近平集中, 自然因習近平個人力量跟其他中央委員的不均衡, 因此從貴族菁英制變為更靠攏於獨裁制, 羅斯福也是如此, 有背叛階級的個人, 沒有背叛利益的階級, 這兩位人士都是跳出了自己的階級, 並不能仍視為貴族菁英階層的一員, 就像皇帝跟官僚集團也不屬於同一個階層的。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3-26 12:51 回覆:
你既然熟悉Piketty的研究,那麽問題就出在你沒有仔細看我的評論,那裏的重點是民主制度和貧富均衡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所以即使你簡單得到的表面上(Nominal)Correlation是正值,仍然必須視因果樹的形狀來決定民主制是幫助還是阻礙貧富均衡。

我已經在好幾篇文章裏解釋過了,實際上的因果樹是一戰和二戰創造了戰後貧富均衡的西方社會(這也是Piketty的結論之一),也同時創造了普選制的潮流。所以Nominal Correlation必然是正的。然而70多年來,普選制越走越極端,貧富差距卻越來越大。你的簡單Regression給出與事實相反的信號,就在於1)你只測量了Correlation;2)你只考慮不同國家這一個維度;3)你的主動變數只用了民主相對於所有其他制度,那麽很明顯地犯了我一再討論的籠統歸類的毛病。事實上,國家這個維度本身就是很糟糕的選擇,因爲大小、文化、歷史、資源和制度的差異極大。如果你考慮了至少時間這個維度,應該就會得到異號的正確答案。

學術界只管發論文,所以可以做錯Regression,反正正負號搞顛倒了也沒人在乎。做金融的,絕對不能把Correlation當作Causality,否則就從賺錢變成賠錢。

voyager_ho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25 21:12

回98樓的漁翁:

台灣的基礎建設,在私有土地制度和搓圓仔湯招標體制的輪流賺錢之下,其實算不上值得稱道。

而大陸的基礎建設,無論在設計、施工、後期管理這三種層面來看,已經超越台灣。

也就是說,台灣在台海統一戰爭中,需要減少戰火以保留基礎建設的前提條件下,已經不成立了。

換句話說,打爛台灣再重建很可能是省錢而且方便的。而打爛台灣對於震撼台灣也有非常顯著的好處,日本高壓統治不是還讓不少人懷念嗎?

殺人以立威雖然殘忍,但台灣社會的民性用講道理的方法去處理是沒什麼效果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戰爭所造成巨大損害的這個潘多拉盒子,嚴格說起來是台灣和大陸共同打開的。很多人總覺得是不是台灣追求獨立,其實是台灣社會沒有進步,間接打開了這個盒子。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3-26 12:53 回覆:
我也覺得打爛臺灣可能是長期看的最優選擇(不過主要是考慮心理方面的影響),但是這必須有極大的魄力和決斷,可能不會發生。

Vac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25 02:58

個人認為民主還是有個好處的, 在於貧富差距的降低仍是比貴族菁英制(鄧小平之後,中共就開始往貴族菁英制靠攏, 直到習近平上台)做得比較好的。

就全世界的發達國家來看, 貧富差距低的國家往往民眾也擁有越多權力, 例如北歐諸國。而美國的貧富差距高, 反而是因為其不夠民主, 在制度上給菁英階級開的後門不少, 例如超級代表制, 遊說制度跟無上限的政治獻金等等。

要是貧富差距飆升到了一定程度, 若不走民主制度, 恐怕就只能走獨裁制了, 因為貴族菁英制難以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 看明朝末年社會的菁英階層為私利拒絕繳稅導致滅亡, 貴族菁英制在進行蛋糕的分配上相當容易陷入囚徒困境,  而得像雍正那樣有能的獨裁者去壓制貴族菁英制, 才能強行推出"攤丁入畝", "火耗歸公"跟"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從菁英階級口裡奪食的制度。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3-26 11:36 回覆:
你沒有看懂我有關經濟學的文章:Thomas Piketty的研究已經證明貧富差距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民主也是自由經濟的結果,不是原因,所以與貧富差距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北歐諸國是在時間和地域上有極大局限的局部例外。

要和平地扭轉這個自然定律,唯一的希望在於不自私的精英(再提醒一下,不要把精英制度搞成一個大類),例如羅斯福和習近平。
頁/共 1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