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09 00:05:20瀏覽2012|回應17|推薦126 | |
旁人看我與女兒的關係,可能像是雋永綿延的母女情長,但實際生活上,卻像是一串珍珠,時而光彩奪目,時而會是散落一地、無從接續的慘不忍睹。如果即時撿起繼續串連,還是可以完整無暇,任誰都瞧不出破綻,但若偶而遺落了幾顆,久而久之就成了心結,怎麼看都彆扭。所以暑假除了是與親朋好友的歡聚時光,亦是與女兒修復嫌隙的好時機。 記得暑假第一天,她面對著與上課期間無異的蔬果汁,眉頭就皺起來,抱怨哥哥出去聚餐可以不用喝,她老爸聽了趕緊安慰:「媽媽留給哥哥一杯,哥哥回家來還是得喝!」她一聽,立刻展現笑容,開心得一飲而盡。這是女兒的一貫作風:就是要跟哥哥比,沒有要求哥哥做的,也甭想要她做,家人是老早習慣她這個公平原則,對我無非也是種提醒,從小到大,老么犧牲的可多了,我得拿穩這個先天已有些失衡的天平。例如舊物沿用,或者原本該是父母的責任,會要老大去幫忙,無形中父母就與老么互動少,再者,老大永遠都是第一個學琴,第一個上學....等到老么上陣,父母已不若往昔的雀躍驚喜,印象中,我連女兒的國小畢業典禮都沒去,雖然當時辯解是女兒希望如此,現在憶來還是自責與心疼。 坦白說,在家會與我爭辯不休的,泰半是兒子,說來微妙,我反而不擔心兒子與我的距離,因為我時刻知道他的思緒與方向。反觀女兒就不同,大部分時間她是沒有聲音的,什麼都好,好到讓人憂慮她到底有沒有自己的想法?她的確有另一套看法,只是不願意說,一旦逼她說出來,或者她一不小心洩了底,變成我受不了,會歇斯底里,甚至動怒於她,這是罕見的,我以為我已經不會被激怒了..... 不少好友曾經向我訴苦孩子們的冷漠與疏離,就說Ada吧!她是個家庭主婦,只有一個寶貝兒子,從小我們就看他無論何時何地都拿著最新型的掌上型電玩,無時無刻不在玩,也從不叫人,吃飯時更是手不離遊戲機,我們儘管會勸上幾句,但是Ada秉持著電玩能刺激腦部運作,會讓孩子更聰明的理論,總是默許不管,再加上孩子長得可愛,誰會去在乎禮貌的建立與習慣的養成?如今孩子已到上大學的年紀了,前陣子碰到Ada母子倆,依然是那幅畫面,只是電玩改成智慧型手機,孩子依然低頭不理人,埋首於虛擬世界,而Ada則在一旁一臉無助的向我訴苦,孩子從小就學的鋼琴早已不彈了,連大學都棄考,到現在還瞞著他爸爸呢..... 而另外一個好友Nicole位居要職,她的孩子之前已經出入訓導處多次,有回我不禁勸她能否暫且停下手邊的工作,好好與女兒相處一段時日?或許有轉機。女兒若能貼心體己,就好像多了個朋友,可以隨時相伴,好處多得不得了,為何老是要在女兒面前擺出凶悍絕決的一面?將所有的狠話說盡、飽以拳頭、巴掌之後,再把她扔過來我這兒安慰勸撫呢?誰都看得出來,這孩子寂寞壓抑,若能陪伴左右,哪怕是幾個鐘頭都好。多年之後,我才知道陪伴者不該是我們這群多事的阿姨,不該是父母以外的人,父母理應責無旁貸!如今這孩子與父母已漸行漸遠,彷若斷了線的風箏,我常在想,當初Nicole若可預見一切,母女緣份如此淺薄,她定然會不顧一切緊緊的擁抱女兒,予她多些閒話家常的時間吧! 看了朋友的經歷,我知道自己該把握的是什麼。徵得女兒的同意,替她報名與我同間教室的兩個月瑜伽課,這是不得已的作法,之前兩人在家裡大眼瞪小眼,我寫文章,她看她的書,儘管陪伴,卻覺得不踏實,還得不時接受她不耐煩的怨言,這最令我火大。後來找到一個對治之法,嫌我動作慢,就請她幫忙洗碗刷鍋,看妳還快不快?嫌我太囉嗦,就要她把該做的事情給說一遍,她還真記不了,都漏了重點;嫌我開車慢害她遲到,就讓她自己搭公車去上舞蹈課,能多早就多早;不配合我愛車的清潔規矩,就不怕撕破臉要她下車自己走路,老娘我不載了.....看來我是玩真的了,執意要修補這走樣的相處模式,與其百般的去討好、解讀她,倒不如先讓她了解生活之維持不易,進而與我躍出和諧的雙人瑜伽。 人說身教言傳,這瑜伽課可說是我極希望留給她的精神遺產,期待她能看到我有別於在廚房或是餐桌上的另一面,那是種身體的力美與堅持,且曾經無私的孕育了她......一個月過去,我收穫頗豐,女兒逐漸分享出她的心世界,給我看了她上學期段考得到六級分的一篇作文:「那一次,我哭了」,文中那個讓她哭的人就是我,也送我她多愁善感的諸多極短感言,例如:「總是我開始 你結束」,「如果回憶的線斷了 眼淚是不是就不會再掉了?」,又如:「好多事一直再重複 卻沒有第一次的心動.....」,如果有人拿這些句子給我看,肯定猜不出是女兒寫的,還以為是哪位文人墨客的惆悵之語呢! 然而,我也聽從女兒的建議,看了毛姆的《午餐》、霍桑的《青春之泉》、史達科頓的《美女還是老虎?》以及艾倫坡的《黑貓》等等,她的說法是:妳是個寫文章的人,怎麼可以不看這些大師的名作呢?(她偶爾對我不經意顯露的不屑與輕蔑大概是從此而來的吧?看穿我簡單易懂的白話?)還去圖書館借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精選,要我好好研讀(我偷笑....我看莫泊桑的時候,女兒都還沒出生呢!她倒教育我來了),反正截長補短,生女兒大概也有這樣的寓意在吧? 很多朋友都說,陪伴沒有用,孩子還是各忙他們自己的事,以前孩子小的時候,我最不愛的也是親子課程,尤其是邀請父母一起活動,每每讓我想逃,好不容易才把孩子塞給學校,幹嘛還多此一舉、自討苦吃呢?現在卻覺得陪伴越來越刻不容緩,看起來只是兩個身軀的靠近,卻是兩個孤單心靈的相容,若說要取暖,有什麼比擁抱自己的孩子來得快速呢?心靈的接近遠比身體來得緩慢與遲鈍,一定得先有身體上的接觸共處,才有橋樑讓心靈過來探索運作,如果連靠近陪伴都不樂意,那心靈的路程勢必要更遠了。 就只是停下手邊的工作,靜靜的看著女兒日常的作息,也讓我有種滿足感,雖會聽到她一邊吃飯一邊小聲嘟噥著:「又是苦瓜!」我興奮的說:「這回的苦瓜一點都不苦,我多愛吃啊!」她還是討人厭的說:「那全給妳吃啊!」別洩氣,因為同樣有機會聽到她神情凝重的說:「媽咪!我覺得今天特別的煩......妳會不會也像我這樣,有時會突然不快樂起來......」這就是我想要的,讓她傾吐一切,不管是美好的,還是不美好的.......始終相信,有陪伴就有契機! 這幾天,家裡的紅貴賓〝布丁〞很不聽話,接連幾次在客廳大小便,今天更扯了,只是因為兒子吃東西沒分她,她就跑到兒子的房間尿了一大泡的尿,神奇的是,大家都在客廳吹冷氣,各房間的門是關上的,是何時溜進去幹的壞事?這雖是老梗了,但也見她城府之深,無疑是有預謀的。家人紛紛討論,美食落空是原因之一,不過老公最近工作忙碌,無法像從前每晚帶她出去遛達,可能才是她憤怒的主要理由。一隻小狗被忽略與缺少陪伴都會進行無言的抗議,何況是孩子? 記得剛帶女兒一起去上瑜伽課時,她一坐進我的車子,就有股燥悶的氛圍瀰漫於四周,遲疑著是否就此打住,何苦逼她同我一道?但理智告訴我,綁也要綁在一起,平時上課可不容如此奢侈時間,豈能再退縮?就算一路沉默到底,我也甘之如飴,兩個人的體溫加在一起是會升溫的,不信融化不了叛逆的心。 就這樣,她從意興闌珊的無言到嘰嘰喳喳的不肯停歇,母女的界線才不再那麼明顯,同時被迫聽了不少她喜愛的歌曲,憑良心說,還真是動聽,例如:付夢妮的《雨》,詹宇琦的《雨的願望》,棉花糖的《東京下雨了》(雨好像特別吸引女兒的共鳴),郭靜的《陪著我的時候想著她》,田馥甄的《愛著愛著就永遠》以及劉忻《殘忍的纏綿》等等,何時歌名都變得這麼耐人尋味了?讓我這閉門造車的家庭主婦開了耳界,不再畫地自限,原來,更多時候是.....我自己需要被陪伴! 備註說明:女兒現為國中二年級學生~ 陪伴是個神聖的使命,為人父母要排除萬難,套句廣告台詞:使命必達!(文字&拍攝:童空心)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