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08 04:44:23瀏覽2051|回應23|推薦116 | |
一向喜歡在瑜伽課後看本書,哪怕是幾行字都好,時間太零碎,但總能積少成多。有天白老師無意中看到我正在看碧‧威爾森所寫的書:「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隨即驚呼:「妳再看下去就沒食物可吃了!」真讓她說中了。 幾年前聽從醫生的建議:少吃肉多蔬食,再加上先生的宗教信仰,三餐都得幫他料理素食,考慮的再也不是美味與否,而是素食者可吃嗎?迷糊的我,曾斬釘截鐵的以為貢丸是蔬食,一度吃得心安理得,為了不讓自己再犯這樣可笑的錯誤,於是努力去了解各類食材的成分與製作過程,終日浸淫在相關的書籍裡,因而獲得許多寶貴與顛覆性的資訊,例如食物組合的優劣與適性、生吃與熟吃的分別營養成分等等,廚房裡更放有兩、三本書以備隨時翻閱,如此謹慎的後果,就是全家的外食機會幾乎被我有心的減少了。 其實這顆種子很早就埋下,記得五年前與一位剛認識的球友閒聊,問她是否經常外食,她面不改色的說:「我家從不外食!」當時我驚訝得不知如何接話,因為那時的我天天外食,看到一個非我族類的人出現,不能置信與她共存於同一個世界,我在人間,她在人間美味之外?雖不解,然佩服之心油然而生。 宗教有言:「財、色、名、食、睡」,皆是常人之慾,在我眼裡,這食慾更是難戒,想我戒肉三年,還是常因娘家媽媽的手藝而破戒,更別提朋友一聲吆喝:「來!嚐一口」,馬上棄械投降的窘態。真是英雄氣短,不禁懷疑起自身的意志力,還好在葛文德醫師的著作「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裡看到:「人類經過長久的演化下來,耐受得了飢餓,卻無法抵抗美食的誘惑」,稍稍安慰了我的挫折感,也不敢再小覷美食的力量,而有與之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其實在外喜歡方便素,鍋邊菜也可以,不想因我的在場而限制了用餐地點。有人則要求很嚴格,比如不吃五辛,不能使用炒過葷食的鍋子,葷素不同桌,滴酒不沾,甚至連黑麥汁些微天然養成的酒精都不允許,能符合所有條件的恐怕只有素食餐廳一途,身在人群裡,卻能堅持自己的意向實屬不易。我應該永遠無法望其項背,既愛五辛調味,也很享受自己親手釀製的水果酒,對身體又有益處,何樂而不為?因而始終與全素的境界有相當的距離。 不禁想起特拉姆‧史都華在他的「不流血的革命-素食主義文化史」一書裡所說的,阿道夫‧希特勒也是個素食主義者,不只是他徹底擁抱素食哲學,納粹黨護衛隊掌門人海因里‧希姆萊也相信素食乃健康之泉源與長壽秘訣,希特勒的副手魯道夫‧赫斯更是非常嚴苛的素食主義者,他甚至拒絕德國總理府為他特別準備的餐點,並聲明自己只食用以有機方式種植的蔬菜,希特勒還常強調,凱薩大帝的軍隊只吃蔬菜。很難相信在那個時代,這幫暴力的納粹主義者就已懂得養生保健之道,希特勒終其一生都堅信茹素可以治好脹氣、便秘、過度流汗、神經緊張、肌肉痙攣與胃絞痛,並免受癌症致死之苦。由此可知他們不僅野心勃勃且律己甚嚴:隨時維持身體的最佳的狀態,致力於一個清醒不昏睡的頭腦。(吃肉難免頭昏嗜睡,常看到歐美國家的素食廣告中特別強調素食者的體力精神遠遠勝過葷食者,有的甚至暗示性能力也超強而遭到抗議。) 然而諷刺的是每當讀取更多的健康飲食觀念,往往就更與嗜食垃圾食物的兒女們為敵,面對他們眼裡的美食,我總是憂心忡忡。就比如說,一出我家一樓大廳外面就有一個香味四溢的蔥油餅攤子,現讀八年級的女兒放學回家都會遇到,多次抱怨我不許她買來吃,害她路過口水要猛吞。我是讓她吃過幾回,她卻上了癮,說一見攤子就餓,提醒她多次,炎炎夏日裡,蛋與餅皮就這樣曝曬在高溫下,可以想見蛋一定會失去它的新鮮度,而餅皮不知要放多少的防腐劑,才能在常溫下不會敗壞,所需的食用油更不用說了,前陣子才上過新聞。 她會聽,但隔沒多久又會舊事重提,我只好又接著叨絮:那聽聽Carol阿姨說過的,在她小時候,學校門口有攤賣香腸的,班上一位同學放學後固定是右手一支香腸,左手一瓶養樂多,這一幕景象Carol阿姨幾乎天天都會看到,後來這同學沒多久就罹癌過世了,這些年才聽說這樣的飲食組合是大忌,天天吃則風險更高了。Snow姊姊不也說,她陪她媽媽去洗腎時,看到好多小學生一放學就背著書包來醫院,他們不是陪家人,而是來洗腎,小小年紀就得飽受病苦,真是觸目驚心,這絕非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我大概是全天下最無趣、最掃興的媽媽了,朋友曾警告這樣會導致孩子的欲求不滿,所以我還是得設法滿足女兒。於是到書局買了一本「麵點新手必備的第一本書」,備齊有機麵粉等所有材料,一步步引導女兒學做蔥油餅。幾次下來,女兒非但興味盎然,成果也益臻完美。下圖的蔥油餅,從擀皮到煎成全由她一手包辦獨立完成,一次可以做四塊,全家人都有口福,外酥內軟相當好吃。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猜她會懼怕油煎這最後的步驟,沒想到她一次就上手,而且信心十足,她說她看攤販煎餅已無數次,早就了然於心,看來調理處置食物的本能我們似乎早已俱足,真令人驚喜! 孩子就像是父母手中的粘土,不知不覺地就把他們捏成心中理想的藍圖範本,如果食安問題正是他們這一代極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那自給自足這一條路勢必遲早會啟動,提早訓練未嘗不是件未雨稠繆的好事。想起余天的女兒,年紀輕輕的就罹患大腸癌,大腸癌又分結腸與直腸兩種,報上說她得的是比較麻煩的直腸癌,距離肛門很近,嚴重的話,有可能得做人工肛門。余天接受訪問時,直呼應是外食惹的禍,我也深信不疑,與其以後煎熬,倒不如現在就為孩子們把關,面對摯愛的兒女,父母總是選擇了不討喜的角色。 在華盛頓郵報給予「不流血的革命」一書的評論中提及:「印度教曾明言,真正的聖人僅以空氣為生,但人類終究無法企及如此完美高度。」終於知道當聖人的好處了.......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