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離於生死,而別有涅槃
2023/11/09 11:54:28瀏覽55|回應0|推薦1

16-10不離於生死,而別有涅槃,實相義如是,云何有分別?

(梵語原文)

na nirvāṇasamāropo na saṁsārāpakarṣaṇam |

yatra kastatra saṁsāro nirvāṇaṁ kiṁ vikalpyate ||16.10||

(語譯) 在沒有涅槃的增益,沒有輪回的遣除的那裏, 什麼被[妄]執為輪回?什麼被[妄]執為涅槃?

(摘要)

「涅槃」(梵文:nirvāṇa)一詞在印度有悠久的歷史,具有出離、解脫、無煩惱等等意義;巴利文的涅槃(nibbāna),與「吹滅」或「熄滅」相關,不管梵語或巴利語,都含有遠離生死煩惱的意涵。

佛法所談的涅槃,與諸法實相密不可分,龍樹菩薩更說到「不離於生死,而別有涅槃」,生死的現象宛然有,但是它的本質是涅槃寂靜,所以涅槃不離於生死,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隔礙。

生死即涅槃的精神,在中國禪宗展現的淋漓盡致,例如《六祖壇經》中,志道對《涅槃經》中「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何身寂滅?何身受樂?」產生疑惑,因此請問六祖大師,六祖惠能對志道說:「你是出家的釋子比丘,為什麼學習外道的斷常邪見呢?」慧能接著告訴志道,色身以外,並無法身,離開生滅以外,到哪裡去求寂滅呢?(《大正》T 48, No. 2008,p.356) 意指並非離生死別有涅槃。

諸法第一義,不說離生死別有涅槃,如果離開生死,另外有涅槃可覓,如此心外求法則是外道,與「涅槃即生死、生死即涅槃」的精神完全不一樣,稍不留神就落入凡夫的慣性思維。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8005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