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執著涅槃仍是有取
2023/11/07 11:49:20瀏覽23|回應0|推薦2

16-6若身名為縛,有身則不縛;無身亦不縛,於何而有縛?

(梵語原文)bandhanam ced upādānam [sa-upādānas] na badhyate |

badhyate na anupādānas kim-avasthaḥ23-atha badhyate ||16.6||

(語譯)如果五取蘊即是繫縛,那麼具有五取蘊者,不被繫縛, 不具有取者也不

會被繫縛;那麼什情況下有繫縛?

(摘要)如果認為「取」就是「纏縛」,那麼「有取」的人,表示已經有自性,就不會被纏縛;相對地,沒有五取蘊的有情,也不能被纏縛,因為沒有取就不會有自體,怎麼會被纏縛?

16-7若可縛先縛,則應縛可縛;而先實無縛,餘如去來答。

(梵語原文)badhnīyāt bandhanam kāmam bandhyāt pūrvam bhavet yadi |

na ca asti tat śeṣam uktam [gamyamāna-gata-agataiḥ] ||16.7||

(語譯)如果先於「所縛者」有繫縛,它就可以任意繫縛(所縛者), 但它並不存在;其餘的[破斥],如正去者、已去者、未去者所說。

(摘要)如果眾生是可縛,五陰(蘊)是能縛;或是諸煩惱是縛,五陰是可縛;如果離五陰,先有眾生,那麼應以五陰縛眾生,而離五陰無別眾生。如果離五陰,別有煩惱,則應以煩惱縛五陰,而實離五陰無別煩惱。

16-8縛者無有解,無縛亦無解,縛時有解者,縛解則一時。

(梵語原文)

baddhas na mucyate tāvat abaddhas na eva mucyate |

syātām baddhe mucyamāne29 yugapat [bandha-mokṣaṇe] ||16.8||

(語譯)已縛者不被解脫,未縛者也不被解脫;當已縛者正在解脫時,纏縛、解脫成俱時。

(摘要)在「所縛」的事物存在之前,如果先有貪等纏「能縛」的話,則可以說是能縛纏住了被縛者;然而無論怎麼尋找,在所縛者存在之前,纏縛所依並不存在,所以並沒有所縛。如果說縛解同時,那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能所關 係,這是不成立的。

16-9若不受諸法,我當得涅槃;若人如是者,還為受所縛。

(梵語原文)

nirvāsyāmyanupādāno nirvāṇaṁ me bhaviṣyati |

iti yeṣāṁ grahasteṣāmupādānamahāgrahaḥ ||16.9||

(語譯) 我不具五取蘊而將入涅槃,涅槃將屬於我,那些有如此執着的人,他們有五取蘊的大執著。

(摘要)如果人作是念:我離受就得涅槃,那這人就被「受」所縛;因為執著涅槃仍是有取,而沒有善解如來真實義。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80049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