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0/18 00:59:08瀏覽55|回應0|推薦0 | |
玄奘譯: 1. 由假說我法 有種種相轉 彼依識所變 此能變唯三 梵文本: ātmadharmopacāro hi vividho yaḥ pravartate vijñānapariṇāme ’sau pariṇāmaḥ sa ca tridhā (語譯)世間誠然有種種「我」、「法」的施設,「我」、「法」具有種種樣貌,這些施設都是在識的轉化之中,然而這種轉化有三種。 (補充) 1. 我、法施設:就是「我」的假安立和 「法」的假安立,例如我、命者、生者、人等,都是「我施設」;蘊、處、界、色、受、想、行、識等,都是「法施設」 2. 這兩種施設,都祇是識的轉化,並無實在的我和諸法,因為離識轉化之外,我和諸法本無自性,並不是獨立存有。 玄奘譯: 2.a-b 謂異熟思量 及了別境識 梵文本: vipāko mananākhyaś ca vijñaptir viṣayasya ca (語譯) 名為異熟(轉化)、思量(轉化)、和境之表別(轉化) (補充) 1.三能變( 梵語 trividha-parināma):指異熟、思量與了境。 (1)異熟(梵語 vipāka)能變,又稱第一能變、初能變,即第八阿賴耶識。第八識係人界乃至天上界之有情所共之果報,其報由引業牽引,而為恆常相續之總報體,故稱為異熟。 (2)思量(梵語:manana)能變,又稱第二能變,即指第七末那識。以第七識為恆審思量之識,故稱思量能變。 (3)了境能變,又稱第三能變,全稱了別境能變,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前六識。具有明白了別顯著之對象(如色、聲等)之作用,故稱了別境能變。 2. 根據霍韜晦的研究,「轉化」 (parinama)玄奘譯為「能變」,此即把識轉化之存有層理解為識自身,不合世親原意。他認為世親在這裏的目的,是承上文把識轉化的存有層分解為三種,而並非識有三種。(霍韜晦《安慧三十唯識釋》) 玄奘譯: 2.c-d 初阿賴耶識 異熟一切種 梵文本: tatrālayākhyaṃ vijñānaṃ/ vipākaḥ sarvabījakaṃ [T5] //(2) (語譯) 在這之中,異熟是指名為阿賴耶的識, 又稱為異熟,或一切種子。 (補充) 1. 阿賴耶(梵語:ālaya): 「阿賴耶」與「住處」是同義語,一切雜染法種子皆以此為住 處,所以名為阿賴耶。 2. 一切種子(梵語:arvabījakaṃ): ,即指阿賴耶識為一擁有一切種子之存在。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