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八識規矩頌(二)第六識
2023/10/07 12:28:39瀏覽91|回應0|推薦3

第六識

(原文)玄奘法師造

04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05 性界受三恆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06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4-1三性三量通三境

【語譯】第六識有善性、惡性或無記性這三種屬性,也通於現量、比量、非量三種認識方式(三量);它所接觸的境,也有性境、獨影境和帶質境(通三境)。

(補充)

1三量:

(1)現量(梵語: pratyaksa-pramāna),不含比知推度,僅以知覺進行認識作用,例如眼識認識色境時,即為現量。

(2)比量(梵語: anumāna-pramāna),經由推理而進行認識作用,不與前五識同時而起,依散地之意識而來者。

(3)聖教量(梵語: āgamapramāna),又稱正教量、至教量、聲量、聖言量,即信受聖者教說真實無誤,而依靠聖教來量知種種對境。

2.三境

(1)性境,指具有真實體性與作用,由實種子所生起之境。

(2)獨影境,「獨」是簡別於本質;「影」為影像,即相分,謂依能緣之心之妄分別而變起之境,別無本質,僅為影像。

(3)帶質境,謂能緣之心緣所緣之境,其相分有所依之本質,而不得境之自相。此境是由心、境二者之力合成,居於性境與獨影境之間。如第七識緣第八識見分之相分,及第六識追想過去之形像者。

4-2三界輪時易可知

【語譯】意識通於三界,果報識一造作的業力在三界輪迴,事先都有跡象可循。

4-3相應心所五十一

【語譯】第六識一同生起的心所,有五個遍行心所、五個別境心所、十一個善心所、六個根本煩惱心所、二十個隨煩惱心所和四個不定心所,一共五十一個心所。

(補充)

1. 五十一相應心所:

(1)遍行心所 (五):觸、作意、受、想、思。

(2)別境心所(五):欲、勝解、念、定、慧。

(3)善心所(十一):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癡、勤、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4)根本煩惱心所(六):貪、瞋、癡、慢、疑、惡見(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5)隨煩惱心所(二十):又分為小隨煩惱,中隨煩惱,大隨煩惱三種。

a.小隨煩惱(十):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喬。

b.中隨煩惱(二):無慚、無愧。

c.大隨煩惱(八):昏沈、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

(6)不定心所(四):悔、眠、尋、伺。

4-4善惡臨時別配之

【語譯】雖然第六識與五十一個心所相應,但實際上與哪些心所配合,要看

臨時個別情況而定,比如一念善,則與善心所相應,一念惡,則與煩惱心所相

應。

5-1性界受三恆轉易

【語譯】第六識既可以屬善性、惡性或無記性,也可以處於欲界、色界或無色

界,也可以感覺苦受、樂受或捨受,總是恆常不斷的轉易。

5-2根隨信等總相連

【語譯】六種根本煩惱心所,大、中、小隨煩惱心所,十一種善心所,

隨著第六識而生起的心而與之相應,彼此互相牽連。

(補充)

1.根本煩惱: 貪、瞋、癡、慢、疑、惡見(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5-3動身發語獨為最

【語譯】身體動作、口中言說,全受第六識尤其是思心所支配;動身發

語以第六識的作用最為強大。

5-4引滿能招業力牽

【語譯】第六識不斷造善惡業,能招引滿兩種業果,牽引八識受生死輪迴的業果。

(補充)

1. 引業:乃引發感報者,如人具六根,彼此感受共同的果報,像壽命、美醜、貧富的差別相,屬於引發總報之業。

2.滿業:成就完滿別報者,仍屬六道眾生分別感報之業,如人、天、畜生等各別感報之完成。

6-1發起初心歡喜地

【語譯】登入見道位,即初登十地中的歡喜地,由第六識轉成妙觀察智開始萌發。

(補充)

1.十地: 地,梵語 bhūmi,有住處、住持、生成之意。新譯華嚴經所舉十地之名稱:

(1)歡喜地(梵 pramuditā-bhūmi),又作極喜地、喜地、悅豫地。

(2)離垢地(梵 vimalā-bhūmi),又作無垢地、淨地。

(3)發光地(梵 prabhākarī-bhūmi),又作明地、有光地、興光地。

(4)焰慧地(梵 arcismatī-bhūmi),又作焰地、增曜地、暉曜地。

( 5)難勝地(梵 sudurjayā-bhūmi),又作極難勝地。

(6)現前地(梵 abhimukhī-bhūmi),又作現在地、目見地、目前地。

(7)遠行地(梵 dūrajgamā-bhūmi),又作深行地、深入地、深遠地、玄妙地。

(8)不動地(梵 acalā-bhūmi)。

(9)善慧地(梵 sādhumatī-bhūmi),又作善哉意地、善根地。

(10)法雲地(梵 dharmameghā-bhūmi),又作法雨地。

2.妙觀察智: 是轉有漏的第六識所成,為佛觀察諸法及一切眾生根器而應病予藥與轉凡成聖的智慧

6-2俱生猶自現纏眠

【語譯】此時只斷分別我執,未能斷俱生我執。於入觀位時,俱生我執雖暫伏

不起,但出觀位時,俱生我執依然再起。

(補充)

1. 俱生我執: 俱生我執是指出生即有,來自深層意識,較難斷除。

2. 分別我執:指後天薰習而得,來自後天外界的影響而形成的執著,並非與生俱來的,故較容易斬斷。

6-3遠行地後純無漏

【語譯】直至十地中的遠行地之後,即到達第八地,第六識才轉為中品妙觀察智,到十地圓滿,方成純淨無漏的上品妙觀察智。

6-4觀察圓明照大千

【語譯】此時,上品妙觀察智圓明觀照大千世界。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79946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