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筆記(九)離相
2022/07/25 00:47:29瀏覽144|回應0|推薦1

己一、初果離相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語譯)佛說:「須菩提啊!須陀洹會有這樣的念頭說:我已得須陀洹的果位嗎?」須菩提說:「不!世尊!為什麼不可以呢?因為須陀洹名為入流,是向心內流,而所入之處是寂滅相,寂滅是沒有地方可入的。這不是出流,不是向心外流入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這種入流的果位即名為須陀洹。」

(摘要)

一、「須陀洹」(梵語:srotāpanna),中文是「入流」或「預流」,意指已經入了聖人的流類,或已經參預聖人流類。

二、無所入

初果須陀洹是僅斷三界以內的見惑,但是思惑還未斷,所以還有七番生死;初果入了聖位,將來一定會出三界的,所以稱為「聖人」。因為他不入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對六塵境界不起分別,不再生的心煩惱;初果聖人沒有「我已經證得了初果,已經超過凡夫」的念頭,因為不住六塵,所以無我、無我所,所以「無所入」。

己二、二果離相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合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語譯)佛說:『須菩提啊!斯陀含能作這樣的念頭說:我已得斯陀含果位嗎?』 須菩提說:『不!世尊!為什麼不可以呢?因為證得斯陀含果位的聖人,只要一次來往天上、世間,但是一切法真實本體沒有自性,所以並沒有這名為斯陀含的一往來。」

(摘要)

斯陀含(梵語:sakṛd-āgāmin),是聲聞的二果,翻成中文是「一來果」,就是他一來天上,一來人間,就可超出欲界而證得了三果;斯陀含名為一來果,所以還有天上、人間一番生死,但實際上在聖人心裡沒有往來之相,所以經上說「實無往來」。

己三、三果離相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語譯)「須菩提啊!阿那含能作這樣的念頭說:我已得阿那含果位嗎?」須菩提說:「不會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阿那含是証到寂滅境界,不再回到世間來的境界,但從一切皆空的層次來看,並沒有『不來』的概念,因為如果有『我得阿那含果』的「不來」想法,那就不是「阿那含」了。」

(摘要)

阿那含(anāgāmin)是聲聞的第三果,也叫做「不還果」;「阿那含」已斷我見(身見)、疑見、戒禁取見、貪欲、瞋恚等五下分結。證阿那含果的聖者,已經斷了欲界的煩惱修惑,不再染著欲界的五欲,因斷除了欲界的貪愛,必定證得初禪,死後將會離開欲界,上升色界或無色界,在那邊入涅槃,不再返還欲界。

己四、四果離相

庚一、問答顯理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語譯)佛說:「須菩提啊!阿羅漢能作這樣的念頭說:我已得阿羅漢道嗎?」 須菩提說:「不可以!世尊!為什麼不呢?因為在實相無相之中實在是沒有阿羅漢之名。世尊!若是阿羅漢有『我已証得阿羅漢之道』的念頭,他就著了我、人、眾生、壽者的四相。

(摘要)

一、阿羅漢(梵語:arhat),翻成中文有三種意思:第一殺賊,第二應供,第三無生。殺賊是譬喻,因為煩惱如賊,會傷害我們的法身慧命,如果斷盡煩,就是滅除煩惱賊;第二應供,因為阿羅漢斷盡三界的見思煩惱,成為四果聖人,應受人天供養;第三無生,阿羅漢已經了脫三界以內的生死,無生也無死。

二、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三界以內的見思二惑,阿羅漢已斷盡了,所以就是無生,他既然證得無生的果位,三界的一切法,都不生起了,所以怎會有一個阿羅漢這個概念呢?所以根本沒有法稱為「阿羅漢」,所以阿羅漢只是假名。

庚二、引己作證

(經文)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語譯)世尊!您說我已得到無諍的正定,是人道當中的第一,也是離開一切欲望的阿羅漢中的第一位;我沒有『我是離開一切欲望的阿羅漢』的概念,世尊!我若是有『我已得阿羅漢道』的念頭,那麼世尊就不會說須菩提是喜歡寂靜、寂滅的修行人了。因為實際上我沒有任何住著,這樣才能說我須菩提是喜歡寂靜、寂滅的修行人。」

(摘要)

ㄧ、三昧(梵語:samādhi)中文稱為「正定」或「正受」,不受一切諸受叫「正受」,入了無受的正定。

二、無諍(梵語arana- samādhi),謂住於空理而與他無諍之三昧,在佛弟子中,解空第一之須菩提最通解空理,故於弟子中所得之無諍三昧,最為第一 。須菩提對於這個功夫應用得很好,得到了「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

阿蘭那翻成中文是「無諠」,也是「寂靜」;如果我動了念頭說,我是個離欲阿羅漢,那麼世尊就不會讚嘆我是「樂阿蘭那行者」了。

三、實無所行:就是不生心動念,不著「阿蘭那行」的相,所以世尊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的人。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7593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