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筆記(八)般若為佛母
2022/07/21 00:05:38瀏覽212|回應0|推薦1

庚四、舉財施說明福德(分三)

辛一、能較量的七寶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語譯)佛說:「須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滿了三千大千世界的金銀七寶來行布施,你認為這個人所得的福德難道不多嗎?」須菩提回答說:「世尊!當然是很多。為什麼呢?因為這類福德,是有相的布施,所以還是無福德性。但是以人世布施的福德而言,您說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多。」

(摘要)

一、三千大千世界:一日月所照臨,稱為一世界,千個世界稱為第一小千世界;千個小千世界,名為第二中千世界;千個中千世界,名為第三大千世界 。因為此「大千世界」有三個疊數,來自小千、中千、大千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比喻數量之多,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等七寶,象徵布施的品質精美。佛陀問須菩提,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可以不可以算多呢?

二、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這是須菩提依福德「事相」而說,而不是依福德「本性」說;世間法屬於人天有漏之因,福德屬於有相;但是福德的本性「無相」,因此不可限量。他隨說隨泯,一方面顯說緣起,另一方面又顯出空理。

辛二、所較量的福德

(經文)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被。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語譯)如來又說:「如果有人,受持此般若經,甚而只要為人演說此經其中的四句偈、四句等,那麼他所得到的福德,比前面說的以大千世界的七寶施,所得到的福德更多。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一切諸佛,及成佛的無上正等正覺菩提法,皆從此經緣生的。

(摘要)

一、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被。

「四句偈」比喻極少的部份,「其福德勝彼」,這「受持」「為他人說」的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勝過前面擁有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人,這就是較量福德:印度的偈是三十二個字為一偈,文中「乃至四句偈等」的「四句偈」,並不拘泥為三十二字的偈,只要是「金剛經」義理,只要為他人隨說任何一小段經文,受持任何一小段義理,由於這般若慧的法施,其福德勝過前面七寶的福德。

二、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金剛經」」是「文字般若」,「般若」是諸佛之母,所以一切諸佛皆從「金剛經」裏生出來的 ,因為一切諸佛所證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無上正等正覺之法)都是因「般若」而成就,所以「金剛經」是諸佛之母,這也是「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的原因。

辛三、闡釋疑惑

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語譯)所謂佛法,並不是世間人用語言文字所說的佛法,而是超越世間的佛法」。

(摘要)

較量福德的多寡,是依「世俗諦」講,如果按「勝義諦」說,這都非佛法;佛與佛所得的法,都是無自性,在畢竟空中,人與法都是不可得的,如果執著有所得,就不是佛法的真諦。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7587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