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7-11根(indra)差別的啟示
2021/03/04 12:31:52瀏覽81|回應0|推薦3

7-11根(indra)差別的啟示

(原文)具壽善現復白佛言:「諸菩薩摩訶薩積行久如,能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此應分別,以諸菩薩根差別故。善現當知!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遇真善友方便攝受,即能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有方便善巧故,不謗正法,不見諸法有增有減,常不遠離菩薩正行,常不遠離諸佛、菩薩,恒種善根身心清淨,嚴淨佛土、成熟有情,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有菩薩乘善男子等雖曾得見多百千佛,於諸佛所修行梵行,而有所得為方便故,不能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生信解即便捨去。所以者何?是菩薩乘善男子等,過去佛所曾聞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生恭敬,不恭敬故不數聽聞,不數聞故不能親近,不親近故不能請問,不請問故不能信解,不信解故捨眾而去。由此因緣,造作增長匱正法業,由宿習力,今聞說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還復捨去,不生恭敬不能信受,不信受故若身若心皆不和合,不和合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不能解了。彼於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不能信受、不能聽聞、不能解了、不能觀察,造作增長匱正法業,由此業故造作增長惡慧罪業,由此業故聞深般若波羅蜜多毀謗厭捨。

(心得)眾生諸根對境產生不同的作用,積累出不同的命運,所以善用六根的功能,開發菩薩的功德能力,就是無上智慧;身、語、意體現了諸根的造作性質,我們如何運用身語意呢?世俗人將心力放在美醜的比較與執著,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則是觀察身體是否行善業,語言是否落實在正語,心念是否正念,如此日久行來,就能有別於凡夫的層次,轉化成智慧的化身。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5710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