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3/05/06 台南[府城漫遊]導覽之[帆滿風華五條港]遊記>水仙宮、包公廟、神農街、開基藥王廟、兌悅門、媽祖樓天后宮、風神廟、接官亭、西羅殿、看西街教會
2023/05/23 06:20:57瀏覽1057|回應0|推薦15
凱文今天又報名參加台南在地老師導覽的《府城漫遊-導覽行程》,今天參加的是【帆滿風華五條港】行程(官網),準備完整地認識【五條港】百年歷史風華,也要輕鬆漫遊神農街、信義街、忠孝街等老街,見證它的繁華歷史與興衰起落。

今天的行程全都在<台南市-中西區>,行程為:民權路/西門路口(集合)→宮後街→永樂町鼓茶樓→水仙宮市場→寶來香餅舖→麵條王海產麵→海安路街道美術館→神農街→永川大轎→開基藥王廟→兌悅門→信義街→筑馨居→屎溝墘客廳→忠孝街→媽祖樓天后宮→愛鳳小吃店→馬路楊檳榔會社→風神廟→接官亭→西羅殿→和平街→南沙宮包公廟→看西街長老教會→解散。

凱文約08:45到達集合地點,離集合時間(09:00)還有15分鐘,便利用時間先到附近的「韓內兒科診所」參觀一下。這是三間連棟式歷史建築,最引人注目的是外牆的雕刻,還有門外四棵修剪整齊、有圖案、環繞陽台的榕樹。

韓石泉醫師於1918年自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翌年成為「台南醫院」内科第一位台人「醫官補」。1940年取得熊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於現址開設「韓內科醫院」長達44年,並傳承其後代至今。韓醫師曾致力於非武裝抗日活動,1923年因「治警事件」而坐牢。醫院內有花園、水池,有機會再來逛逛。

集合時間到了,導覽吳老師先向大家說明今天的行程,首先介紹何謂『五條港』。清朝時期,稱三米的道路為「巷」,兩米為「弄」;人走的路叫「巷弄」,船走的路叫做「港」,「港」乃『水巷之意』,『五條港』便是五條船在走的水巷(運河),而不是一座叫做『五條港』的港口。

18~19世紀,台南府城附近的『台江內海』日漸淤積,水深約僅剩一般大人的膝蓋高,而當時船運貿易鼎盛,為了運送貨物,乃開鑿五條主要的人工水道,稱為『五條港』,由北至南分別為:新港墘港、佛頭港、南勢港、南河港與安海港,範圍約同現今台南市中西區的新美街(東)、金華路(西)、中正路(南)、成功路(北)所圍的區域內,是當時最重要的運輸要道,也是府城的商業中心。

這就是『五條港』的示意圖,還有個別的源頭支流。

<新港墘港>:屬於「德慶溪」的分支,又稱「老古石港」,是最晚開鑿的港道。由於該港也用來運送水肥到城外,也稱為「屎溝墘港」
<佛頭港>:又稱「禿頭港」或「孤頭港」,是清朝時期龍舟競賽之處。
<南勢港>:是最短的一條水道,卻是經濟上最重要的一條水道,主要為運輸藥材、南北貨、糖等貨物。
<南河港>:是最長的一條水道,昔日來台的清朝官員皆從這裡的「接官亭」進出府城。另外台南『做十六歲』的風俗,據說也是起於此港的郭姓家族。
<安海港>:與南河港有相同位置的西側端點。

行程就從旁邊的「宮後街」走起。「宮後街」因在「水仙宮」後面而得名,是台南最短的一條老街,且自清朝以來未曾改過名。過去府城的「大西門城」就在西門路與民權路/宮後街口(現已不見),是進城/出城的必經之路,當時開滿商店,卻因路幅狹窄,後來便被日治時期開闢的民權路所取代而沒落。

「宮後街」當年曾依「大西門城」的內外,分為「內宮後街」及「外宮後街」;而這裡是『五條港』之一的「佛頭港」的上游「外關帝港」,「大西門城」內則稱「內關帝港」。在「五條港文化園區」內有不少這樣的有趣標誌。

接著來到這間以歷史建築改建為餐廳的「永樂町鼓茶樓」

這棟建於1878年(光緒4年)的老屋,一樓內牆還保留著過去的紅磚結構,二樓外牆則有「鼓」字的石雕。餐廳裡可以泡茶、吃飯、看戲、聽故事,是標準的『答嘴鼓(閒聊天)』的好地方。

餐廳常會安排說學逗唱「答嘴鼓」的橋段,在這裡可以邊喝茶吃飯邊聽說唱,增添不少趣味,宛如置身「明湖居聽書」的場景。門口還保留著日治時期的地址「永樂町三丁目七番地」,看起來好像「海角七號」一樣有故事的地址。

走出「宮後街」,來到台南小吃的一級熱區「國華街」,上午9點多人潮還不是很多。左方這棟三層樓建築,是「永樂市場」。

來到創建於清康熙22年(1683年)的「水仙宮」。原本主祀【水仙尊王】,在台灣納入清朝版圖後,又祀『海神』禹帝,以庇護台海航渡之平安。二戰期間,後殿毀於戰火,戰後重建,神像、古物皆往前移,宮殿變小而無廟埕。

「水仙宮」的正前方,是當年『五條港』中樞「南勢港」的東端點港口。過去商店聚集之處稱為「郊」,而「水仙宮」就處在「三郊(北郊、南郊、糖郊)」的中心,是當時的商業中心,「三郊」的總部「三益堂」就設在附近。

宮內有不少石雕,既然為「水仙宮」,多與祈求水事平安為主,先看到「風調、雨順」。

再看到「河清、海晏」。

宮內還有一面乾隆30年(1765年)御賜的皇牆,彌足珍貴。

「水仙宮」就位在「水仙宮市場」的頂點,旁邊有一家70年的老店「寶來香餅舖」,老師在幫忙介紹店內販售的產品。隔壁的這間麵店「麵條王海產麵」,也是排隊名店,而麵店位置正是剛剛提到的「三郊」總部「三益堂」的原址。

「寶來香餅舖」有賣一項很特別的餅「九豬十六羊」,這有「反清復明」的典故。眾所皆知,明朝的國姓「朱」;羊有太陽的音,喻指皇帝。「九」音近「救」;「十六」則暗指明朝的16位皇帝。合起來,便有『拯救明朝』的意思。每隻豬羊糕餅身上都有一紅點朱砂,應該也是「朱」的隱喻。

這是製作「九豬十六羊」的板模。部分台南人承襲古禮,會於農曆3月19日祭祀【太陽公】(3月19日也是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的日子),是台南特有的祭拜節日,應該是承襲自鄭氏王朝思念明朝的意味。清代天子祭天時,乃採牛、羊、豬(是謂「太牢」)大禮。「九豬十六羊」只採諸侯祭拜的「少牢」羊、豬大禮,應該是怕「太牢」大禮太過招搖,引來朝廷迫害。

今天是農曆3月17日,接近太陽公生的日子。有團員買了一盒「九豬十六羊」餅,回家後果真能「九豬」排成「日」字,「十六羊」排成「月」字,合成「明」字,令人驚奇,也可供祭拜之用。

「水仙宮」前方就是熱鬧的「水仙宮市場」,這裡是當年「南勢港」的港口,很難想像這裡一兩百年前是長長的水道,僅約百年的時間,海水褪去,水道消失,港口功能不再,商圈也跟著沒落。

往前經過「南沙宮開基包公廟」,廟裡最特別的,就是可以讓民眾點「伸冤燈」伸冤解難。

「南沙宮開基包公廟」建於清乾隆11年(1746年),主祀「黃府千歲」及「包府千歲」,當初是由福建泉州移駐府城『五條港』的「南河港」口。

來到著名的「海安路」。這裡過去曾因擴寬改建、開挖地下街,被史地學家認為切斷府城水脈,後又因火災等諸多事故,造成地下街商務停擺,間接造成「中正商圈」沒落。多年後,幾位台南在地畫家在此彩繪「藍曬圖」,畫出原本日本人規劃的林蔭大道,成為「海安路街道美術館」,始重燃商圈的盛興。

「海安路」另一頭,是有著濃濃懷古氛圍又兼具文創藝術的「神農街」

與「神農街」相鄰的這條巷子,是「南勢港」的舊水道,因為「神農街」的興起,各商店都改為面向「神農街」,這裡反成為各商店的後門,大家拖著板凳、坐著聊天的「板凳巷」

這是另一面『五條港』的地圖,左右兩邊由下而上,相對應的時序及我們今天陸續會拜訪的景點,例如:最下面的是創建於康熙22年(最早)的「水仙宮」。

「神農街」在「南勢港」的北邊,而得舊名「北勢街」。走在「神農街」,可以感受滿滿的古典韻味,二、三層樓的樓房結構各有特色。如果晚上來,還有紅燈籠高掛的溫暖氣氛。

「金華府」,主祀關公。當時『五條港』各港均有來自大陸各姓氏家族分據,各自以原鄉信仰建立廟宇,「金華府」便是由許姓碼頭工人所建,見證『五條港』與各姓氏及信仰、職業淵源的特色。

「神農街」保留了傳統建築的特色,也逐漸轉型成文創園地。

接著來到一家創立於西元1952年的特別老店「永川大轎」,專門以製造神轎著名,台南有逾半數廟宇的神轎(神明坐的交通工具),都是由「永川大轎」所製作,甚至遍及全台。

「永川大轎」的創辦人王永川所培育的師傅於台南開枝散葉,接續傳承這項傳統工藝,選用上等木料,鑿孔入榫,以手工打胚細修,接合處不用釘,而使用木製卡榫與水膠加強密合度,用最繁複踏實的工法,製作最堅固耐用的神轎。

在展示間看到各類神轎、神桌、佛椅等。一般神轎分為「武轎」及「文轎」,「武轎」多給武神明坐,如:保生大帝;「文轎」則多為女神明,如:媽祖。「文轎」一般因為還有屋頂,像一間房子,較為繁複,因此一般也較昂貴。

還有各式製作工具,都是純手工製作的。

從選材、木作、雕刻、粗細胚、上漆等步驟,都有照片介紹。

來到位於「神農街」街底的「開基藥王廟」,是昔日台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藥王廟」坐西朝東,與一般寺廟多為坐北朝南不同,乃因主祀【藥王大帝(神農氏)】,面向東方有迎向生命之意。台南過去有『五馬朝江一回頭』之說,「五馬」是「水仙宮」帶領四間廟朝江;「一回頭」便是「藥王廟」。

當年原名「北勢街」的「神農街」,就是因為「藥王廟」而改名為「神農街」的。而在「藥王廟」的右前方有祭祀一尊【榕松公】,據地方耆老說,這棵榕樹與「藥王廟」約當同齡,都有三百年的歷史,應該算是榕樹界的神木了。

我們沿途在30度高溫下走了一個多小時,來到這間專賣青草茶的店,好似沙漠中的一口井,團員們紛紛來上一杯。

來到另一條歷史老街「信義街」,這裡矗立著一座建於清道光15年(1835年)的古老城門「兌悅門」,是台南市現存四座古城門(大東門、大南門、小西門、兌悅門)中,唯一還具有通行功能的。

清朝時府城內有東、南、西、北等內城門,為了保護『五條港』及府城,乃蓋了三座外城門(小西門的外城-奠坤門、小北門的外城-拱前門、大西門的外城-兌悅門),日治時期城拆垣毀,現行僅存「兌悅門」,目前屬二級古蹟。

「兌悅門」因位於西方,屬於八卦中的『兌方』,故名為「兌悅門」。

「兌悅門」門高約4公尺,厚3公尺;城門洞寬3公尺,外型為半圓拱形,門座旁設有一座樓梯可登城。城門原本還有兩片木板門,遺失時間已不可考。

「兌悅門」乃是用紅磚砌築而成,城門的基座及內牆則多為海中珊瑚礁「老古石(咾咕石)」,故又稱為「老古石城」或「老古石甕城」。

三百年前『台江內海』因為淤積而造成『五條港』的興起,然而,『五條港』後來卻也跟著淤積而沒落,「兌悅門」的護城功能遂日漸衰廢。

「兌悅門」內有一座「石獅公館」。傳說「兌悅門」外形如弓,而城門下有筆直的「咾咕石街」,形成「城弓街矢」的風水直射安平,破壞當時正要興起的安平運勢,安平人便在「天妃宮(今石門國小)」豎立兩尊石將軍(石敢當),將煞氣擋回五條港。府城民眾於是又於「兌悅門」這裡設立石獅公,再鎮住煞氣。

結果,經過時間的無情考驗後,『五條港』終被「安平港」所取代,從此一蹶不振;數十年後,「安平港」也被「高雄港」超越而致兩敗俱傷,兩地從此無需再做地理風水之爭,石將軍與石獅公也無需再扮演制煞角色。直到最近一二十年,安平轉型為觀光、文化歷史小鎮後,才又興盛了起來。

走上城門一望。

右方有一棵大榕樹,前方就是「石獅公館」,旁邊還有一座石碑記。

這一頭,則是直直的信義街,就是當年的「咾咕石街(老古石街)」。滄海桑田,原本的『台江內海』海岸線一路外移至今天的安平海岸,如今「兌悅門」往西一片陸地,當年將海盜阻擋於海外的外城門,僅存歷史記錄功能了。

信義街兩旁的住家,近年來紛紛轉作民宿及咖啡廳。然而,這條昔稱「咾咕石街」的老街,當年曾是『五條港』中最北的「新港墘港」的水道,可一路延伸到「神農街」,渡口則可直達「安平港」,商賈不息。

信義街街頭,有這塊斑駁的『信義街』街牌。有人覺得納悶,為何市政府不換塊新的街牌呢?原來,這塊街牌可大有來頭。據地方耆老口述,這塊鐵鑄街牌應已超過百年,二戰後曾被丟棄,後經當地一位木雕師輾轉收購並保存後,再捐贈給台南市政府重立於此,為街區增添歷史風貌。

街頭還可以看到「老古石街公議」的石碑。這塊石碑曾遭人為破壞而斷成兩半(石字有斷痕),並置放於前方的「集福宮」,經修復後重新立置於此。此石碑是清道光2年(1822年)該地重修水岸時,豎立五支界址中的一支。

沿著「信義街」走,這間老屋已改為民宿,除了保留石雕屋簷、陽台外,門楣上還有安平地區才會見到的「劍獅」,窗戶則有傳統的花雕格子窗。

來到了位於「信義街」上的「集福宮」,是由原籍泉州的黃姓族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所建,主祀【玄天上帝】。又是另一間以姓氏群居所建立的宮廟。

又經過幾間有特色的餐廳,門前石雕也很可觀。

這一間則是百年紅磚老屋改做為無菜單料理的餐廳「筑馨居」

經過這間『黃家大宅』,正修復中,地坪達300坪。什麼是豪宅?這就是豪宅!

又看到一家特別的民宿「屎溝墘客廳」。這間老屋起造於1897年,2011年整修後改做民宿,而且民宿還有主題曲『阮兜住佇屎溝墘』,收錄在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中,由金曲歌王謝銘祐主唱。

「屎溝墘客廳」曾榮獲交通部觀光局『百大好客民宿』的認證,只是為何取名「屎溝墘」呢?原來,民宿所在的位置,是一百多年前『五條港』中的「新港墘港」,前面提到,「新港墘港」當初常用來運送水肥到城外而稱為「屎溝墘港」,民宿的客廳就在當時的水道上,便自稱「屎溝墘客廳」,真是有趣!

離開信義街,經過一間特別的建築,這是台南名人侯雨利的起家厝、「台南紡織」的前身「新復興紡織廠」,占地3000坪,這裡是它的後門。

繼續來到另外一條老街「忠孝街」。前方很眼熟的小路,是電影「總鋪師」中麵攤店長在廟前跳舞「今嘛沒尪」的地方;而女主角從台北回到台南,就是沿著這條小路,拖著行李往廟前走,驚訝發覺媽媽竟在廟前跳舞招攬生意。

這間廟是「媽祖樓天后宮」,約於西元1752年建廟,現址是河道附近一處供水手休息的工寮。原媽祖香火是由大陸湄洲攜帶過來,安放在工寮閣樓上。之後往來『五條港』的船隻常於夜間遠望香火發出毫光,引導船隻平安航行,大家都認為是媽祖顯靈,便建廟將香火安奉於閣樓上,得名「媽祖樓」。

而在「媽祖樓天后宮」旁邊這間藍色小屋,就是電影「總鋪師」的麵攤「愛鳳小吃店」,經常看到影迷來此朝聖,至今門口還保留著當年電影的海報呢!

轉到路口這間,是台南一位傳奇人物所開的「馬路楊檳榔攤」,只是,這看起來不太起眼的檳榔攤,為何會引起我們的關注?

原來在2013年,有一位中日混血的作家一青妙從日本來到台南,住在台南信義街的一間民宿,民宿老闆帶她到其友人馬路楊開的這家檳榔攤。結果一青妙與檳榔攤老闆馬路楊相談甚歡,老闆還熱情地帶她周遊信義街、神農街、安平,並享用台南各地美食,熱情招待之餘,讓一青妙感到相當濃厚的台南人情味。

檳榔攤老闆馬路楊見多識廣又健談,對台南在地風情也瞭如指掌,曾獲邀帶領旅遊節目主持人暢遊台南知名景點。

一青妙與馬路楊兩人成為好朋友後,一青妙多次來台南都會順道拜訪馬路楊,也寫了好幾本日文的旅遊書,介紹台南及該店。因此,經常會有來台南玩的日本遊客循著書本的介紹,找到檳榔攤來,一青妙更多次獲聘為台南親善大使

這間號稱全台灣唯一賣書的檳榔攤,尤其還是日文書,老闆馬路楊不懂日文,卻能與來訪的日本人溝通,賣的其實是人情味。

我們的行程來到位於康樂街、創始於清康熙57年(1718年)的「西羅殿」,主祀【保安廣澤尊王】。

「西羅殿」最初由福建泉州府的郭姓六房宗族遷渡來台時,在當時的「南河港」畔、南勢街一帶落腳後所建。由於【保安廣澤尊王】相當靈驗,是【廣澤尊王】分靈最多的廟字,也是台灣【保安廣澤尊王】的祖廟與進香中心。

「西羅殿」殿內的門神,是充滿了傳奇與有趣故事的「三十六官將」,造型各有不同、手持神器、座下神獸等。

在「西羅殿」隔街對面,是創建於清乾隆4年(1739年)的「風神廟」,當時規模宏偉,曾列清領時期八大廟宇之一,位置在『五條港』中的「南河港」邊,是早期渡海來台的官員初入府城的門戶。可惜,經多次的拆除、遷移、重修,已不復當年規模。

「風神廟」主祀【風神爺】,曾列台南『七寺八廟』之一,也是全台唯一主祀【風神】的廟宇。「風神廟」所在位置,傳說是『黑龜穴』的中心,風水顯示當地必出聖賢之人(一說是水怪黑龜精作亂),清廷便興建「風神廟」來鎮住『黑龜穴』,以免危害清朝社稷。

為了鎮住黑龜,當時的台灣知府蔣元樞又在「風神廟」廟前立了三座碑亭,分別鎮住黑龜的前肢及頭部。畫面看到的,是右側(虎邊)的「棠蔭亭」。「棠蔭」乃來自「甘棠遺愛」的典故,期許新就任的官員要「有所作為」,且勉勵卸任離台的官員可以「遺蔭後人」。

左側(龍邊)則是「峴石亭」。「峴石」來自「峴山之石」的典故,「峴山」在湖北襄陽,「峴石」便是在「峴山」山腰上一塊蒼勁的巨石。晋羊祜都督荆州諸軍事,駐襄陽,為了紀念他有政績而立「峴山碑」。在「風神廟」旁立此「峴石亭」,除表追思緬懷之意,也勉勵官員戮力從公。

在「風神廟」前方,還有用來鎮住黑龜的頭部的「接官亭」

乾隆4年(1739年)巡道卾善倡議建造「接官亭」,並建「風神廟」於此,以利來去官吏渡海風順平安。「接官亭」是接聖旨的地方,是當時台灣最重要的官道入口,所有到任、離職回鄉之迎送也都在此,是台灣之門,如同現今的桃園機場。台灣割讓給日本後,接官儀式便告終止。

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及闢路規劃,原本「接官亭」的宮廳、公館全部被拆除,原官廳位置由原本在更後面的「風神廟」前移重建;「接官亭」現今僅存石坊(牌樓),原本完整之規模,已不復存在。

「接官亭」石坊為花崗石造,高 8.19公尺,寬 8.66公尺,是清乾隆42年(1777年)由台灣知府蔣元樞重修「接官亭」時所立。石坊雕飾華麗精美,南面石柱上,有對聯「疊嶂重洋鞏內外千年鎖鑰,揆文奮武壯東南半壁金湯」,橫額為「鯤維永奠」。北面石柱上的對聯則為「萬年聖烈奠南天牛女躔分舜野,一路福星迎北極風雲會際堯衢」,橫額為「鰲柱擎天」,皆出自蔣元樞手筆。

石坊外圍,還遺留不少石碑古物。

正值中午烈日當頭,團員們紛紛躲在「接官亭」石坊前的陰涼處聆聽導覽解說。團員們所站位置的前方石板處,便是當年『五條港』中的「南河港」河道遺址,也就是當時官員下船、官道的入口。

離開「接官亭」,回到海安路,團員們所坐的位置,還有當年海安路拓寬民房被拆除的痕跡。居民犧牲家園,成就今日的繁榮市井,值得尊敬。

繼續往前來到「和平街」,過去稱為「南河街」,是『五條港』中的「南河港」邊的道路,是當年出入「大西門」的要道之一。我們要造訪「和平街」上的「看西街教會」。

「看西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到了,就在國華街轉過來的轉角處。所謂「看西街」,從來不是一條真正的街,而是港區向西,意指"望向西方"的這個區域。

西元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醫師從打狗(高雄)登陸台灣,來到府城,就在「看西街」開始行醫及傳教,卻遭到當地守舊勢力反對及包圍而轉往打狗。1868年,馬雅各醫師重回府城,在「新樓醫院」現址繼續傳教行醫工作。1951年,在現址興建了這座仿英國聖保羅大教堂的白色圓頂教會,1955年落成,為紀念這段台灣基督教宣教開拓史,命名為「看西街教會」

「看西街教會」見證了基督教福音來台宣揚的發源地,也對於台南與西方接觸的歷史有著重大的意義,如果晚上來,打上燈光的教會,更顯神聖與溫馨。

禮拜堂外,還有不少油畫、彩繪,來台南國華街享用小吃後,遊客們別忘了順道前來欣賞這座造型優雅的教堂。

我們今天的導覽行程,就在和平街與西門路口處結束,時間已到12:30,我們共走了三個半小時。

凱文今天參加了台南在地《府城漫遊-導覽行程》中的一個行程-「帆滿風華五條港」,走遍了台南府城一兩百年前的商業發展地『五條港』舊城區,神遊了『五條港』的興衰起落,未來走在<台南市-中西區>時,應該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相關連結:
《府城漫遊-導覽行程》:【浪湧大員現王城
《府城漫遊-導覽行程》:【漫遊府城老行業
《府城漫遊-導覽行程》:【穿街走巷-蝸牛慢慢走
《府城漫遊-導覽行程》:【穿街走巷-全臺首學

※※※


【府城漫遊】文化導覽:https://www.wuwanchun1895.com.tw/products-92.html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vin218&aid=17923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