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1/04/10 台南《府城漫遊。導覽行程》之「漫遊府城老行業」遊記
2021/04/21 18:59:24瀏覽1237|回應0|推薦1
凱文於2/20參加了《府城漫遊。導覽行程》的團體中的一個行程-【文藝府城逍遙遊】,覺得獲益頗豐,因此今天又報名參加了另一個行程【漫遊府城老行業】(https://www.wuwanchun1895.com.tw/product-297.html)。 

台南府城舊城區,是台灣近代歷史的起源,遍佈的古蹟、豐富的美食與民情風俗,是台南重要的文化資產。有「千廟之城」稱號的台南,眾多的廟宇,除了是先民的信仰中心,更是珍貴的民俗文化與寶藏。廟宇周遭延伸的老行業,諸如:刺繡、香舖、雕刻等,精湛的傳統工藝,都值得去認識與傳承,這是這次「漫遊府城老行業」這個行程的精神所在。

這個行程,主要重點在<台南市・中西區>的老城街,行程為:全美戲院->吳萬春香舖->光彩繡莊->武廟肉圓->魏俊邦雕刻社->馬使爺廳->祀典武廟->算命巷->吳萬春蜜餞->啟明堂擇日館->梳妝樓->隘門->大天后宮->兩角銀冬瓜茶->新美街彩繪->隆興亞鉛->抽籤巷->昭玄堂燈籠->金德春茶莊->開基武廟->普羅民遮街->大井頭。

早上9點,我們在「全美戲院」前集合。凱文今天提早半小時到,就先在附近逛一下。

1950年,「全美戲院」前身第一全成戲院成立,大多播放好萊塢歐美洋片、台灣國片、日片及部分無聲黑白電影。
1969年,整建並改名為「全美戲院」當年為首輪戲院。
1971年,因各戲院爭搶片源激烈,乃轉型為播映二輪洋片為主,並實施兩部電影同映,以半價售票的優惠,爭取青少年及軍警、家庭客群,成了台南青少年學子最愛的娛樂場所之一,李安導演曾說:「全美戲院是我學生時代最常造訪的地方…」。

「全美戲院」還有一個引人注意的特點,那就是至今仍保留手繪看板的行銷模式。照片中的這些電影看板,就是由國寶級的顏振發手繪大師所畫。

顏振發師傅是府城目前最後一位畫電影廣告看版的達人,事實上,他也常受邀畫各種宣傳看板,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他就曾幫蔡英文總統手繪競選看板。2020年COVID-19疫情嚴峻期間,指揮中心五人小組曾到訪台南,顏師傅也曾為他們五人畫了一幅人物畫布,維妙維肖,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目前「全美戲院」門口的巨型看板,上面就是由顏師傅所繪各國巨星一起攜手抗疫的看板,您是否也都猜出了口罩下的明星是誰了呢?過去這裡都是掛當期上檔的影片看板,這次,據說這個看板,因應時事,要掛上好幾個月呢!

這是售票亭,雖然放映的都是二輪影片,不過,可都是剛下檔不久的熱門影片喔!

門口櫥窗上,分別介紹了「全美戲院」的發展歷史及特色。

「全美戲院」除了手繪看板外,也還保留了電影宣傳車。早期有人在身上掛著宣傳看板(如:電影《兒子的大玩偶》劇情),被稱為『Sandwich Man』,那這個車子,是不是應該稱為『Sandwich Car』?

時間接近9點,導覽老師(吳老師)開始點名,並發放識別卡。

報到完畢,吳老師開始講解「全美戲院」的歷史。「全美戲院」目前有兩個廳,都是兩片聯映,因此同時間有4片影片上檔中,全票才140元,軍警還有優惠。「全美戲院」目前還保留傳統的小半圓形的售票口,雙方一手交錢,一手交券(門票),很有思古味道。

「全美戲院」是一間古巴洛克式建築,室內空間保留了部分的木造建築,還有五六零年代很多家庭喜歡鋪的磨石子地板。

外牆上,還有橫條的蝙蝠線,以及一排直立的海馬,您是否有發現了呢?

「全美戲院」是台南人的集體記憶所在,我們的團友們也在此合照一張,留下紀念,這是一群熱情、可愛的同好。

我們繼續往下一個景點前進。路上,我們巧遇「台江迎神祭」活動的《蜈蚣陣》,因為要跟著吳老師的導覽團體行動,無法多花時間駐足欣賞《蜈蚣陣》,有些可惜啊!

我們來到了下一個景點,位於民權路上的「吳萬春香舖」「吳萬春香舖」創立於<清・光緒21年>,大部分的人對這個年份應該沒甚麼概念,不過如果說它就是西元1895年,那您一定知道那是《馬關條約》簽訂、台灣割讓給日本的那一年,已經接近130年前了喔!

吳老師其實前就是「吳萬春香舖」目前的負責人,由他直接向大家介紹「吳萬春香舖」的歷史,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吳老師也一併教大家如何分辨化學香/天然香、手工香/機器香,是我們額外的收穫。

「吳萬春香舖」裡面所賣的,其實不只一般祭祀用的香而已,還有販售很多種類的沉香,是可用於客廳、餐廳、書房、臥房等的生活香。店內,包含原料、器皿、香粉都有展示及販售,樣式琳瑯滿目。

此行,最重要的是要參觀「吳萬春香舖」裡老師傅的現場製香秀。只見老師傅熟練精巧的手藝,整束浸水、打底、搓粉、展香,一氣呵成,令人嘆為觀止,深覺不虛此行。

『香的十德』,原來,香還有這麼多的用途及好處呢!

接著,我們來到位於『武廟園區』、行程的下一個據點「光彩繡莊」。刺繡技藝,是台南傳統的一種民俗技藝,成品多用於廟宇桌飾、神明衣著、新家入厝或公司開張的結彩等。一般公司或住家掛的彩,俗稱『八仙彩』

「光彩繡莊」創立於1957年,今天我們到的時候,剛好國寶級的林玉泉老師傅在,便由他親自為我們介紹。店內也正有一位研究生以此為論文專題的實習,接受林師傅的教導,一針一線穿製中,這是一項需要高度耐心、毅力與信心的工作。製作的過程為:一形、二體、三色,形為構圖、體指造型、色在繡線,也就是說,要先畫上底圖,而後縫體,最後(穿針)上色,才能完成。三項皆純熟者,便可翻出無窮變化。

店裡掛著各式各樣的刺繡成品,許多件都還有得過獎。此外,因為全部都是手工製品,每一件作品都價值匪淺喔!

(*** 光彩繡莊林玉泉老師,慟於2023/02/10往生,府城傳統藝術界痛失刺繡老師傅 ***) --- 補記於2023/02/11

「光彩繡莊」的斜對面,是「魏俊邦雕刻社」魏俊邦師傅在二十一歲時,就曾經承接「台南大天后宮」的工程,獨立作業完成佛祖殿三寶佛,並整修正殿媽祖、千里眼與順風耳等神像,可見其功力之深厚。不過,魏俊邦師傅已於數年前過世,目前由其家人傳承中。

早期台灣有句俗話流傳:「一紙二土三木」「紙塑神像」最容易入神,同時也最靈驗,魏俊邦師傅也號稱『紙雕大師』。其實,以保存的角度看,紙雕也是最優的,泥雕怕水次之,木雕怕蛀再次之,而陶瓷怕摔最不優,這也呼應為何會有「一紙二土三木」的流傳了。

『武廟園區』這邊,有幾間有名的在地小吃、飲料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光顧一下。

接著,我們要來到這次行程的重頭戲「祀典武廟」了。不過,我們不直接進入「祀典武廟」,而是要先到「祀典武廟」所附屬的「馬使爺廳」

這是全台唯一的「馬使爺廳」,其意為關聖帝君地位崇高,連照顧關聖帝君坐騎【赤兔馬】的使者及【赤兔馬】本身,也貴有一廳,是為「馬使爺廳」,也象徵著本武廟地位之崇高。

「馬使爺廳」的門口,有看到一盆茅草及一盆,據說是給赤兔馬食用的,令人印象深刻。

「馬使爺廳」的旁邊,有一棟「春秋樓」,裡面有一尊關聖帝君讀《春秋》的神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入內參觀。

來到「祀典武廟」了。「祀典武廟」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也被美食旅遊評鑑《米其林指南》列為『三星級景點』「祀典武廟」主祀關公,被尊稱為《武聖》,與《文聖》孔夫子齊名。關公在信仰上幾乎是橫跨四界:道家視為《勇武之神》《商業之神》儒家以其喜讀《春秋》,列為《五文昌》之一,稱《文衡帝君》佛教則稱其為《伽藍護法》

「祀典武廟」據推估,約創建於《康熙五年(1666)》後的數年間,曾被選為『臺灣宗教百景』之一,且於《雍正五年(1723)》奉旨主持春秋二祭,而後名列祀典,成為全台唯一曾經享有官方祀典的武廟,關公也被視為《清朝》時期的鎮邦護國之神(明朝為玄天上帝)。

「祀典武廟」最引人注目的,是擁有號稱全台灣最美麗的山牆最美的天際線,過去山牆旁邊常有一排的汽機車停放,影響景觀,目前這裡已經清空,山牆美景得以完整無瑕重現,可以全景入框、拍好拍滿,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祀典武廟」門口往內看,很有建築空間的層次感,也可以看到許多的匾額,這其實也是「祀典武廟」的特色,這些匾額,分別是《清朝》歷任皇帝所頒賜。廟的建築體,都是手工精細、金碧輝煌的雕刻所組成,也是欣賞的重點。

準備進廟門了,記得要左腳進右腳出龍邊進虎邊出。一進到廟內,就可以看到這面號稱是『府城四大名匾』之一的【大丈夫】。門板上,我們並沒有看到一般廟門會有的門神彩繪,這是因為像「武廟」關聖帝君及「大天后宮」的媽祖這種帝后等級的神,就不需要再有其他門神來守護了。

還有其他多面歷代皇帝頒賜的匾額,頗有可觀。

牆壁上有一面【落成建醮碑記】的石碑,是『昭和四年(1929年)』所立,也很有歷史價值。

這裡還有一面『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刻有「皇清」字樣的重修石碑,上面詳記『林爽文事變』時,武聖關公顯靈的種種事蹟,石碑上刻有雙龍抱珠紋飾,是相當珍貴的古物。

本說明牌,將欣賞「祀典武廟」美景的重點清晰提列,我們已經看過了其中幾項,其他的,陸續都會看到。

這是仿關公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刀片下刻有刀劍獸,兩旁則有青龍守護,底座有重盤承托,有保護及裝飾作用。

「青龍偃月刀」上面的屋脊上,有一座小小的朱色凸出物,正式名稱為『布幣』,這其實是左右對稱的,當慶典活動時,可架上竹竿及帆布,做為遮陽及避雨之用。

我們在走上正殿的小樓梯旁,發現了這個石階斜坡上有蟠龍,稱為「陛階石」(或「御路」、「龍陞」),象徵武廟尊貴不凡。

入了正殿,看到高懸著的,是《咸豐皇帝》親筆御匾的《萬世人極》,相對應於《康熙皇帝》賜孔子的《萬世師表》。更特別的,這是與關公故鄉-<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同時獲贈,可見其珍貴意義。

經過正殿,走過《水月》《天雲》,領悟過「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的佛心境界,來到後殿的《三代廳》。一般祀典的廟宇後方,會設立「聖父母廳」,因關公為「武聖」,特追封關公祖輩三代,並設立《三代廳》恭奉。

《三代廳》旁邊的是《觀音廳》,這裡所奉祀的是號稱『府城三大觀音』之一的《傾聽觀音》,法像金面,身體微微傾前,似乎在傾聽世人煩憂。比較特別的是,不論您在廳內的任何角度,都可以感覺到神像面容會隨著您的移動而移動,頗為神奇。

有一派的說法,在「祀典武廟」所奉祀的觀音是《微語觀音》,而《傾聽觀音》是奉祀在「開基天后宮」。凱文並非歷史研究專家,謹從「祀典武廟」的官網、臉書、紙本導覽手冊及武廟志工協會網站等較具官方性質的資訊中初步判斷,「祀典武廟」所奉祀的觀音是《傾聽觀音》,所述容有謬誤,有待歷史研究專家們協助考證確認。


《觀音廳》的後面,是《月老祠》,本《月老祠》與台南的大天后宮、重慶寺、大觀音亭裡的月老廟,合稱為『府城四大月老廟』,每尊月老都有不同的執掌。

本廟月老,主司單身(無對象)及有單戀對象者,還曾紅到日本去呢!

往裡走,來到位於本廟地理位置最深處的《六和堂》「祀典武廟」與鄰近六條街的廟境(開基武廟、靈祐宮、廣安宮、倉神廟、祝融殿及赤崁土地廟),合稱《六和境》,是協助府城治安的民間組織。<同治元年(1862年)>「祀典武廟」成為《六和境》之首廟,並設立《六和堂》,成為全城冬防指揮所。

《六和堂》堂前,可以看見這個石碑『全臺第一所共立幼稚園園址』。原來,《六和堂》現址,當初是台灣第一所幼稚園,園生多為府城仕紳富豪之子女。

《六和堂》前面,還有一株「百年古梅」,相傳為<明・寧靖王>-朱術桂親手植栽,每年綻放萬朵白梅,已被列為<台南市>的珍貴古樹。

在武廟的側面,有一口古井及放生龜池。可惜並未看到這口井的介紹,無法得知其歷史典故。而放生龜池裡住著十來隻的烏龜,據說,民眾要在此放生烏龜前,需先擲茭,獲得關聖帝君的同意,始得放生於此。

來到了「祀典武廟」的最後一個點《西社》<清代>台南府城有東、南、西、北、中等五個詩社,時至今日,其他四個詩社都已經不復存在,唯獨在「祀典武廟」《西社》還存在,不過,已經沒有詩人在此吟誦了。這裡現在成為《五文昌殿》,奉祀《五文昌帝君》,即:「文昌帝君、大魁帝君、朱衣帝君、關聖帝君、孚佑帝君」。

《五文昌殿》前,還有一棵石榴樹,樹上結實累累,專供祭拜五文昌帝君之用。

走完了「祀典武廟」,收穫滿滿,我們要繼續沿著這條「算命街」走,往新美街、大天后宮前進了。這條街因為有連著好多家的擇日、算命館,而被稱為「算命街」

凱文當初結婚擇日時,就是請這家的師傅幫忙的。

「算命街」上,還有這家古早味的蜜餞店「吳萬春蜜餞」,這也是吳老師家的店,創立於1985年,今天因為時間有限,我們並沒有太多時間好好挑選蜜餞。依吳老師的介紹,台南蜜餞有名,乃因當初鄭成功軍隊長期都駐守船上,因此派人將水果醃製成蜜餞,讓軍士可以在船上享用,因而流傳下來,又長知識了。

這裡有個座位區,牆上也有附近的導遊地圖。

吳老師就在這裡為大家介紹附近景點,這條「算命街」,因地形地勢關係,也被為「葫蘆巷」

旁邊就是「梳妝樓」「梳妝樓」,原址據說是「宗人府」遺址,後來演變成廢棄民宅,多年後,由「祀典大天后宮」購得並改建為媽祖專屬的「梳妝樓」

今天我們來到這裡,門已經打開,就進去參觀一下。

廳內可以看到配置有媽祖專用的床鋪及梳妝台。

還有媽祖專用的神轎。

大面牆壁上,則有許多媽祖顯靈的事蹟記錄。

接著,我們要先到「梳妝樓」旁邊的這條小巷子,看一下「隘門」的歷史遺跡。

「隘門」到了,老師正在為大家說明「隘門」的歷史典故。

「隘門」是過去巷弄中的防禦性建築,入夜後隘門會關閉,以防範盜匪宵小侵入。這個隘門已經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了,是府城碩果僅存的幾處隘門之一。

我們再從這個角度看一下「隘門」,斑斑史跡,古意盎然。

我們來到了「大天后宮」了,這又是另一個『國家一級古蹟』

「大天后宮」也曾被選入『臺灣宗教百景』之一,主祀媽祖林默娘。全台媽祖廟很多,眼前這間,全名是「臺南祀典大天后宮」,因為祂是全台唯一清代的官建祀典媽祖廟,也因此,全台這麼多媽祖廟/天后宮,只有這裡有加"大"字。

「大天后宮」<清朝>大將施琅於平定台灣之後,以《明・寧靖王府》故宅改建而成。

公元1661年,<明・寧靖王>-朱術桂來台後,將此地原本的「天妃宮」,改建成為「寧靖王府」以及「宗人府」。多年後,「寧靖王府」才被施琅改建為現在的「大天后宮」「宗人府」則更晚才被改建為現在的「梳妝樓」。本「大天后宮」為祀典天后宮,地位崇高,乃台灣媽祖之本山,台灣各地之媽祖廟皆由此分香與再分香。每年在媽祖聖誕前,各地媽祖廟都會回到「大天后宮」請祖乞火,而形成台南『迓媽祖』之盛況。

「大天后宮」門口左右兩面牆上,分別刻有『龍虎壁』,富含深意。所謂『雲從龍,風從虎』,左壁雕龍,是為『龍唫(吟的古字),象徵普降甘霖;右壁刻虎,是為『虎嘯』,象徵虎虎生威。上方並飾以五蝠飛翔;下方則飾以八駿英姿。

我們竟然又遇到稍早有遇到過的《蜈蚣陣》,原來他們來「大天后宮」刈香參拜了,現場熱鬧非凡。

《蜈蚣陣》龍頭鳳尾,上面坐著的,都是由小朋友扮演歷史故事中的人物,相當可愛。據說都是以家傳承襲為主,或者由廟方擲筊請示神明決定參與的小朋友,而參與《蜈蚣陣》的小孩都能平安健康長大,因此,參與都非常踴躍,而並不是隨隨便便找來小朋友扮演的。過去《蜈蚣陣》都是靠人工肩扛,今天現場看到的,都改成以輪子在推的了。

《蜈蚣陣》上的小朋友,都需要一大早起床,化妝扮相並穿戴花花綠綠的戲服遊行,繞境過程中,小朋友會灑糖果,象徵平安糖。現場看到的小朋友,似乎年紀太小了些,還有在玩玩具、吃奶嘴、喝牛奶、哭泣的,真是辛苦了這些小朋友以及他們的父母們。

這位小朋友長得標緻,氣宇非凡,頗有大將之風,前途無量。

我們的行程,雖然沒有要進「大天后宮」裡面,不過要在這裡介紹「大天后宮」,但是現場顯得混亂嘈雜,我們就先跳過,先前往下一景點、位於<新美街>上的「金德春茶莊」「金德春茶莊」創於<清・同治七年(1868)>,至今已傳至第五代,而且,茶舖座落至今從未遷移過。

一進到茶莊,就可以看到這個大茶壺,很有特色。既是茶莊,店內自然舖滿了各式各樣的茶葉。

往店內走,可以看到一整排盛裝茶葉的大茶甕。據說這些茶甕都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了。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轟炸台灣,附近的房子都被夷為平地,而茶莊內的大茶甕也多遭損毀,現在店內只剩下九個了,真是可惜。

「金德春茶莊」附近有彩繪牆,不過,這還不是完整的,稍晚,我們會看到更完整的彩繪牆。

繼續沿著<新美街>走,來到了「開基武廟」,這是『國定三級古蹟』,又名「關帝港武廟」,雖不是祀典的武廟,不過,祂創始於<永曆元年(1647) >,是全台第一間武廟。相較於「祀典武廟」「開基武廟」相關規模都較小,因此又有「小關帝廟」之稱。

吳老師向大家介紹「開基武廟」的歷史,也提到「開基武廟」的地理位置。「開基武廟」前面這裡,過去可以直通「關帝港」

廟前的這一條小巷,就是當初通往「關帝港」的河道。

我們離開「開基武廟」,回到「大天后宮」,剛剛的《蜈蚣陣》已經離開,人潮散去,廣場恢復平靜。

走了約2個小時,我們就在「大天后宮」廣場旁邊的「兩角銀冬瓜茶」稍歇一下。這是一家創於1880年代的傳統冬瓜茶店,已經傳承到第四代了。店內擺放了多條大冬瓜,凸顯真材實料,過去也有很多電視節目及名人來造訪過呢!

店裡有各種變化的冬瓜茶,吳老師讓大家排隊買冬瓜茶喝,並且休息一下。凱文排最前面,很快地喝完後,就趁空檔,進了「大天后宮」,很快地繞了一圈。

「大天后宮」裡面的御賜匾額特別多,清朝10個皇帝中,有8個皇帝曾賜匾(部分匾額已不復見);歷任民選總統也皆有賜匾,允為殊榮

正殿內,有一個「螭(ㄔ)首威儀」木牌。依據《維基百科》,所謂「螭首」,是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納很多水,在建築中多用於排水口的裝飾,稱為螭首散水,石碑上部有時也有螭首。

在正殿臺基立面,有四件螭首石刻,龍頭微仰,氣宇軒昂,相傳是<明・寧靖王>故宅『一元子園亭』的遺物,具有宮殿威儀的象徵,是其他「媽祖廟」沒有的建築裝飾,饒富特色。

正殿內,赫然看見一道<咸豐皇帝>所下給「大天后宮」聖旨,頗具歷史價值。

「大天后宮」這裡也有「月老祠」,祂也是『台南四大月老廟』之一。

府邸內,還看到一口井「龍目井」,是<明・寧靖王>來台後,於<永曆十八年(1664) >所開鑿,至今三百多年,據說井水仍然清澈甘甜。

「大天后宮」原址,過去是<明・寧靖王>的故宅(稱『元子園亭』),後來才由施琅改建為現在的「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正殿的虎邊,有一「大雄寶殿」,裡面奉祀了《觀音菩薩》《三世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 》

「大天后宮」的園區滿廣大的,一般除了可以從我們走過的「算命巷」進來外,近年又整理開闢了一個新的出入口,可以從<民族路>「廣安宮」對面走進來。

凱文有些匆忙地繞了一圈回來,趕上與導覽團隊會合,導覽團隊正要離開「大天后宮」園區。離開的路上,可以看到兩邊分別有石龜石龍,只是看不到廟方或市政府的介紹說明,無法得知其歷史背景,有些可惜。

我們繼續往前,來到「新美街」的另一頭。首先看到的,是『牆壁彩繪』

「新美街彩繪」並沒有很長,所畫內容,多為新美街附近住民的日常生活。

「新美街」上,還有一間「隆興亞鉛」店。亞鉛就是鋁,是過去民眾常使用的日用雜貨、器皿、工具主流,只是後來塑膠製品崛起,鋁製產品因此逐漸沒落。不過,店主堅持展店70餘年的工藝技術,要繼續維持下去,值得鼓勵。

原本我們還要探訪同樣位於「新美街」上,另一家傳統老店「昭玄堂燈籠」,只可惜,已經歇業了,不知是否哪一天會再復業,讓傳統手工技藝得以傳承下去?

「新美街」為府城最古老的巷道之一,全長約600公尺。

「新美街」共可分為北、中、南三段,北段為成功路至民族路之間,古稱「米街」,也是「新美街」名稱的由來;中段在民族路至民權路之間,即位於「開基武廟」前之街區,早年因來武廟抽籤的信徒相當多且熱絡,漁民出海前,習慣上也都會先來這裡抽籤,這裡因此被稱為『抽籤巷』;南段則為民權路到民生路之間,古稱『帆寮街』

『五條港』是府城境內過去重要的五大水系,這張地圖上可以看到,其中一條通到「關帝港」,就是我們先前在「開基武廟」前看到的小巷道;而「媽祖港」則是在「大天后宫」前的小巷道。這些歷史遺跡,都見證了府城百年來的時空環境與地景的變遷。

前面這條小巷弄,就是過去通到「媽祖港」的河道,真是神奇!

結束了「新美街」長長的時空穿越之旅,我們回到民權路口,吳老師接著向我們介紹這條古名「普羅民遮街」的民權路。「普羅民遮街」因為過去開了很多布莊,很多達官顯貴都住在這裡,因此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街』。國民政府遷台後,有許多台獨人士也住在這一帶,因此,這裡也曾被稱為「台獨巷」

凱文一邊聽著老師的解說,無意間在這個路口發現了這間「南十字書屋」,滿特別的,有機會的話,應該再來看看。

我們終於來到了今天導覽行程的最後景點「大井頭」。位於民權路與永福路口的這口井很特別,已經看不到完整的井的模樣,只能看到地面上鐵蓋的形狀。荷蘭人當初規劃『熱蘭遮城新市鎮』時,在碼頭旁邊挖了這口井,曾是當時許多住家的飲水來源。

大井旁有一「井亭夜市」,據信是台灣第一個夜市,台南人愛逛夜市,果然其來有自,「井亭夜市」還曾被選為當時的『台灣八景』之一呢!而隨著海岸淤積,海岸線逐漸西移,由<明朝>的新美街,退至<清朝>的西門路,再退至今日的安平海岸,「井亭夜市」早已消逝,「大井頭」功能也跟著褪去,滄海桑田,我們又再為歷史做了見證。

時間已經來到中午12:30,我們今天的導覽行程,就在「大井頭」結束。

凱文今天參加了台南在地《府城漫遊。導覽行程》中的一個行程-「漫遊府城老行業」,又認識了一些新的朋友,也走訪了多間開業歷史悠久的老店家及廟宇、遺跡,看到了很多的『第一』『唯一』。雖然過去常常遊走於府城老街巷間,卻不經意地忽略了這些富含歷史意義的景點,今天三個半小時的行程,在老師的引導下,非常地充實、非常值得,收穫滿盈,有些景點,也值得另外再找時間單點深入探訪。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vin218&aid=16173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