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1/07 22:31:33瀏覽81|回應0|推薦19 | |
我們今天到「八卦山」,早上走過了「八卦山大佛」、「八卦山天空步道」及「彰化生活美學館」,接著要走訪附近的幾個景點。
↓我們從「八卦山」開車下來,經過「八卦山」的入口牌樓,右側是「彰化縣立圖書館」及「彰化藝術館」,我們要停在旁邊的停車場。
↓停好車,來到第一個景點,是位於「彰化藝術館」後側的「八卦山紅毛井」,這裡有一座土地公廟。《土潤泉豐湧,地靈水淨甘》,貼切地點出了土地公與井水是這裡的主角。
↓「紅毛井」距今約有三百多年歷史,17世紀荷蘭人佔據台灣時,許多傳教士和士兵以此井汲水飲用,故當地人稱此井為「紅毛井」,已被列為【彰化縣歷史建築】。
↓就是這口井,井的內徑約有150公分長。過去自來水未普及前,八卦山麓居民吃、喝、用的,都依靠此井;近年來因為污染過多,已經停用。
↓井旁,還留有「汲水幫浦」,僅可供清洗或灌溉之用。
↓在「紅毛井」旁、彰化縣立圖書館後側,是「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1894年,滿清與日本爆發【甲午戰爭】,滿清戰敗,除賠款外,另割讓台澎給日本;隔(1895)年,日軍接收台灣時,發生台灣軍民反抗的【乙未戰爭】。
↓【乙未戰爭】晚期的8月25日,日軍佔據大肚溪北岸,準備進攻彰化,而後引發戰況慘烈的「八卦山之役」。為紀念當年罹難之軍民,並喚起民眾對戰爭之戒心,而建立了此間史蹟館。
↓「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每週二至週日09:30~17:30,開放免費參觀。館內透過分區設置,解說甲午戰爭、乙未戰爭及八卦山會戰的經過。
↓【甲午戰爭】的主戰場在朝鮮、東北和黃海,清兵慘敗,遠在二千公里外的台灣卻成了談判犧牲的代罪羔羊。【乙未戰爭】是台灣史上最重要、也最慘烈悲壯的一場戰役,而會戰的決戰點,就在彰化的八卦山。
↓【甲午戰爭】爆發的遠因及戰爭的經過。滿清政府共出動60萬大軍,遠多於日本派出的24萬兵力;然而,由於滿清軍隊裝備老舊、訓練不足,引以為傲的北洋艦隊及三十五營陸軍自交戰開始就潰不成軍、傷亡慘重。
↓【甲午戰爭】的結果。戰勝的日本要求:高額賠款、開放通商港口、退出朝鮮及割讓台灣、澎湖等。滿清派出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日本成為亞洲的新霸主,而台灣則開啟了長達50年殖民政權的壓迫與反抗。
↓慈禧太后花費巨資修建頤和園及北京三海,造成海軍艦隊經費的排擠,是造成潰敗的主因之一。李鴻章雖被譽為『中興名臣』,卻無力挽狂瀾於既倒,最後簽訂《馬關條約》,背負賣國罪名。
↓簽訂《馬關條約》後,雙方約定交接事項。日方由海軍大將樺山資紀代表,清廷則為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不料,台灣因已成立『台灣民主國』,而阻撓日方登陸,雙方乃緊急於海上交接,這段歷史在電影《賽德克巴萊》的開場出現過。
↓這一段歷史讓凱文感到驚訝,過去從未聽聞過。日本佔領台灣後,准許台灣住民有國籍選擇權,也就是可以選擇兩年內離開台灣,或者兩年後成為日本人。沒想到,最後選擇離開的台灣人只有0.16%,少得令人意外!是大家喜歡當日本人,還是滿清真的太爛了?該不會都是『腳麻了』,走不動吧?
↓台灣與澎湖原本不在甲午戰爭的戰火中,然而日本卻早有圖謀台灣之意,乃在戰爭後期,先發兵攻打澎湖,四天便取下澎湖,意圖乘勝追擊台灣(這與大陸攻打台灣先取澎湖的策略相同),以佔領事實,便於將來割取台澎的談判籌碼。
↓割讓台灣,舉國譁然,除了有舉人聯名上諫的「公車上書」(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出入皆有公家車接送)外,台灣紳民也「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夜以繼日,哭聲達於四野」;有人疾呼「勢不從倭」,甚至有人發出刺殺李鴻章的檄文。
↓『成王敗寇』,清廷戰敗求和,自然備受屈辱,割地賠款,簽下了清廷有史以來最苛酷的條約。
↓弱國無外交,光緒皇帝尚知廉恥地說:「台灣割則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為天下主」,然「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台灣民眾自然也群情激憤,不能接受清廷「台灣雖重,比之京師則台灣為輕」的無奈,決定自力抵抗。
↓《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得台灣和澎湖在日本的統治下,成為殖民地的歷史過程;現在許多長者,當年一出生就是日本人,學日本話。台灣人經日本統治50年後,至今文化、思想、行為、言語、建築等仍無不深受日本人之影響。
↓當年簽訂《馬關條約》時,雙方代表坐下來會談的場景。
↓本展覽館的前身,是彰化縣政府於戰後所開鑿的地下防空坑道,做為反共自衛總部於空襲時民防作戰的指揮室。在展覽室的後半部,保留了當年的一大段防空坑道。
↓保留的防空坑道,入口就在石階上。
↓坑道看起來很堅固,坑內通風尚稱良好。
↓這裡有間貯存戰備儲油桶的小房間。
↓還有一間往下走的小房間,左側則有樓梯可以往上爬,應該是一個緊急逃生口。
↓坑道內有【乙未戰爭】的歷史介紹。首先看到的是唐景崧在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期間,於1895年5月25日在台灣成立了「台灣民主國」,力阻日本登陸接收台灣,也期待列強外援。
↓「台灣民主國」的『自主宣言』。
↓為有別於大清帝國的「黃龍旗」,免於日本藉以向清廷抗議及向各國做文章,「台灣民主國」自創「黃虎旗」為國旗,以抗日本。沒想到6月4日唐景崧即潛逃回大陸,「台灣民主國」僅存活10天即宣告滅亡。
↓「黃虎旗」的仿製品,以及「台灣民主國」發行的官銀票、郵票,都如過往雲煙。
↓繼續往坑道裡邊走。
↓前方即目前坑道開放的終點,全長約200公尺。坑道滿寬廣的,目前開放的空間,估計約可容納600人。
接著是日軍登陸後所發生的【乙未戰爭】始末。
↓台灣首任總督兼交接全權委員是海軍大將樺山資紀,帶著大軍準備自淡水或基隆登陸,卻因淡水淤淺,基隆又有重兵防守,乃改自澳底登陸。登陸後,直攻基隆,不數日即佔領獅球嶺砲台,控制了整個基隆,隨即準備攻進台北。
↓此時唐景崧已棄職潛逃,台北成為無政府狀態;辜顯榮以仕紳代表身分至水返腳(即今汐止)迎請日軍進城。在無傷亡下,平定了台北,數日後在「布政使署衙(今中山堂)」舉行始政式,並頒布『告全台民眾書』之諭示。
↓日軍佔領台北城後,開始揮軍南下,一路掃蕩,從桃竹苗客家庄,到台中彰化,一度因為「良、匪難辨」,而採取「不辨良匪」的「無差別掃蕩」,造成義勇軍及ㄧ般民眾嚴重死傷。
↓日軍一路南下,攻佔嘉義後,準備進軍台南。當時由長老教會牧師巴克禮(Thomas Barclay)至日軍輸誠求和,引日軍進台南城,使台南居民免除一場戰禍,全島最終悉予平定。
↓一面【1895乙未戰爭】抗日名人榜,其實稱『名人榜』好像不太妥當。
↓走出坑道,回到展覽室,見到這間模擬當年簽訂《馬關條約》的場所「春帆樓」。「馬關」是日本河豚捕魚量最大、最有名的港口,而馬關最有名的河豚日本料理店,就是「春帆樓」。
↓據說「春帆樓」現在入口處還留有「日清講和紀念館」的牌子;館內的橫樑有《馬關條約》的護裱,也擺設當年「媾和」的桌椅、文物;館外還有紀念碑。
↓離開「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旁邊這一棟「彰化市立圖書館」的一樓,是「彰化文學館」。
↓「彰化文學館」今天(週二)休館,我們無緣入內參觀。怎會是週二休館呢?
↓「彰化文學館」於2015年開館,與周邊的幾個場館,共同形成一個文化園區。
↓雖然閉館,還是可以在窗邊看到彰化地區幾位文學家的作品,包含:吳晟、賴和、吳德功、陳虛谷、林亨泰、康原等。
↓「彰化文學館」旁邊有一條石階步道,被規劃成「八卦山文學步道」,往上爬,可以接到「八卦山大佛」。
↓沿著這條石階步道往上爬。
↓首先來到這座圓形建築物,這裡是日本時代的「彰化神社遺址」,目前僅剩周圍的石階平台,而剛剛走上來的石階步道,便是當時的「參道」改建而成的。
↓目前周圍的石階平台被改造成「文學年表年代次序」,依序從清朝時期到日本時期,再到民國時期表列。
↓不見任何神社遺跡,只見文學年代年表的圓形小石階。
↓從1703年的清朝時期開始列表。
↓再到日本時代及民國時期。
↓文學步道上,不只有文學年表年代,還有彰化地區多位文學作家的作品,包含文章及作家的介紹,這裡看到的是作家洪棄生的《台灣哀詞》。
↓賴和及陳虛谷的作品。
↓「八卦山文學步道」途中,有一座閣樓式的「太極亭」。
↓這座「太極亭」,原為清嘉慶2年(1797年)知縣胡應魁所建,隔(1798年)年完工,原址在不遠處。因年久殘破,民國57年(1968年)由地方人士於原「彰化神社」正殿舊址,新建了此「太極亭」。過去文人雅士常聚集於此,吟詩作對。
↓螺旋樓梯可上二樓。
↓可惜旁邊的樹木都太高大了,二樓的視野受限。
↓沿著步道繼續往上爬,兩旁還有其他文學作家的作品。
↓來到步道的終點,是一座名為「銀橋飛瀑」的景觀,正常情況下,應該會有飛瀑自上而下的美景,不過,今天並未看到出水。
↓「銀橋飛瀑」上方是一座小公園。
↓「銀橋飛瀑」的另一座石碑,水流會從這裡往下沖而形成飛瀑。
↓小公園有一座以作家賴和為名的「賴和詩牆」,牆上是他的作品《前進》。
↓圓弧形的詩牆,長約50公尺,漫步其中,揣摩詩人作家的情懷。
↓賴和本職是醫生,畢生推動台灣新文學運動,被譽為「台灣新文學之父」。詩牆由100片垂立鋼板組成,以書卷開展方式呈現,遙望彰化平原。
↓接著沿「銀橋飛瀑」的水道旁的步道往下走,水道的外型,像躺了好多隻大鱷魚。
↓約5分鐘,來到「銀橋飛瀑」的下游,拱形的「銀橋」。因為位於「銀橋飛瀑」的下游,過去這裡會有水流通過,是民間取水、用水的好地方。
↓「銀橋」是日本時代所建的一座吊橋,因年久失修,戰後整修為鋼筋混擬土,目前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來到了「銀橋」的拱橋上,往前走,可以繼續爬到「八卦山大佛」,我們就不上去了。
↓民國39年(1950年),由彰化銀行出資重修,將吊橋改為水泥橋,也因此取名為「銀橋」。
↓沿著文學步道往下走,來到位於大馬路旁的「彰化藝術館」。
↓「彰化藝術館」的前身是「彰化市公會堂」,建於昭和8年(1933年),為當時彰化市民從事宗教、學術、演藝、活動之場所。戰後改稱「中山堂」,後經多個單位使用,2005年改造成「彰化藝術館」,目前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進到館內參觀。雖然是接近百年的歷史建築,不過,可以看得出來室內的門窗,都是整修後全新安裝上去的。
↓一樓大廳相當寬敞,目前有畫作展覽。
↓凱文對建築及歷史較有興趣,上樓看看。樓梯是有藝術造型的旋轉磨石子樓梯。
↓二樓展間。
↓清代彰化四座舊城門的歷史沿革介紹,可惜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已在大正9年(1920年)及大正11年(1922年),陸續被拆除。
↓「彰化市公會堂」的歷史沿革。光復後,除了各機關陸續使用為辦公廳舍外,曾一度因【921大地震】受損,經修復後才以藝術館的面貌與大家見面。
↓從二樓俯瞰一樓展廳,大廳的採光相當好。
↓來到戶外,正面山牆除了有藝術雕飾外,還有古典式樣窗戶。
↓側面則有現代式樣的外廊,古今一體毫不違和。
↓一樓大廳外的拱形迴廊,也有藝術感。
我們今天在「八卦山大佛風景區」,走訪了八卦山的主要景點,讚嘆各個館舍文化的多樣性、各個景點的景觀豐富性,是相當有吸引力的風景區。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