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4/11/13 新北市>樹林區>山佳小旅行>百年山佳火車站、道山宮觀景台、樂山活動中心(圖書館)、大豐煤礦1號坑、蓋淡坑大豐2號坑、山佳鐵道地景公園、山佳街彩繪巷
2024/11/22 22:08:40瀏覽193|回應0|推薦25
我們今天來到位於<新北市-樹林區>的山佳地區小旅行,這也是臺鐵「山佳火車站」附近的聚落。

早上搭臺鐵通勤電聯車(區間車)到「山佳火車站」,進站有一大弧形彎道,是車站的特色。

畢竟是小站,候車室小小的一個空間,只有10來個座位。

我們從後站出來,這裡有一條連通天橋。

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是「道山宮觀景台」,位在往「吉祥寺」的半路上。

約爬5分鐘山路,來到「道山宮」

「道山宮」內奉祀【福德正神】及【虎爺】,門前兩隻大金獅。

「道山宮」的前庭,還有一顆大石,被尊稱為【龜祖】的天然石龜,背後還有一段故事。

「道山宮」最吸引人的,是前方的這座觀景台。

「道山宮觀景台」可以俯視山佳地區的市容景觀,也可遠眺遠方群山峻嶺。

「道山宮」位於「大同山系」的山腰間,遠望可達「雪山山脈」,天晴時,可以望見巍峨聳立的「大霸尖山」。

細看可見「大漢溪」及其流經樹林、山佳地區的支流「鹿角溪」。

欣賞美麗的層疊山景。

「道山宮」的『宮貓』很多,這隻貓與石獅立姿相仿,似乎一起守護著「道山宮」。

往回走,沿途可以俯視疾駛而過的火車。

回到「山佳火車站」的後站連通天橋。

「山佳火車站」設站於明治36年(1903年),原稱「山仔腳停車場」;大正9年(1920年)改名為「山仔腳驛」;昭和5年(1930年)遷移至現址;民國51年(1962年)改名為「山佳車站」

接著要走訪後站的這幾個景點「德和街大豐一號坑」、「蓋淡坑大豐二號坑」及「樂山活動中心(圖書館)」,都在徒步可到的範圍內。

首先來到「德和街大豐一號坑」,這是早期山佳地區三個重要的煤礦之一。

「大豐一號坑」緊鄰於民宅之間,目前已封坑,只留下小小的一個洞口。

1984年,因為開採困難及煤儲量低,不符經濟效益,加上安全考量,政府全面封坑,從此不再生產煤礦,多少家庭的生計,從此起了劇烈的變化

「大豐一號坑」雖已封坑,卻因坑內泉水湧出,成為附近住家婦女洗衣、孩童玩耍的場域,在附近居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坑口還擺著洗衣石板。

離開「大豐一號坑」,準備前往「大豐二號坑」,途中,經過兩棵老榕樹,如夫妻般相依相生,被稱為「夫妻樹」

這兩棵榕樹,著根於路邊的砌石擋土牆上,樹枝連結在一起,長成成蔭的枝葉,遮蔭樹下的民宅,宛如父母親呵護著子女們。

繼續往「蓋淡坑大豐二號坑」走。前方煤礦區,當年的產量為「山仔腳(山佳舊名)」所有礦坑之冠,「山仔腳驛」便是當時運煤的專用車站。指標往右後方,是橫跨樹林、鶯歌、龜山等鄉鎮的「大凍山」從樹林的起登點。

往前岔路先來到「樂山活動中心」

其實它也是一間圖書館,難得在這樣的小村落,有一間不小的圖書館。

而這間圖書館,最特別的是它「弧形翻起」的造型,像極了【媽祖】頭上戴著『九珠垂簾』帽子的意象。

有人則說它的外形像早年礦坑運煤車的意象,而圖書館外,還有大片的花園,因此,也算是一間極具特色的花園圖書館。

沿途很多戶民家的窗框,是各有特色、幾近絕跡的花格窗

往「大豐二號坑」途中,還有岔過來的這間「永通福德宮」。

「永通福德宮」座落在小山坡上,看似沒什麼特別的。

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它是一座廢棄的水塔所改建的土地公廟,爬上水塔頂的鐵梯還嵌留在牆壁上。

福德宮旁有一棵大樹,後面的空屋是以前的「永通電子公司」的遺址,也因此這間土地公廟才會被命名為「永通福德宮」。

而這棵大樹,竟然有『大板根』,這在一般平地山坡,是很難得見到的。

來到「蓋淡坑大豐二號坑」園區,兩隻Teddybar(德語)泰迪熊歡迎著遊客們。

「大豐二號坑」原名為「蓋淡坑」,因為被轉賣而改名為「大豐二號坑」。礦坑入口處,礦工模型及採礦工具,述說著過往興盛的採礦點滴。

前方就是「蓋淡坑大豐二號坑」。外觀與「大豐一號坑」有顯著的不同,有紅磚圓弧牆面。

「蓋淡坑大豐二號坑」坑口留著當年運煤的礦車及軌道。

雖可彎腰屈身而入,不過畢竟已經封坑多年,還是有安全性的顧慮,不宜深入。

礦坑旁有一顆「蓋淡坑史誌」大石碑及水池,池水似乎也是泉水溢出注入的。

另一邊是一間「煤礦文物紀念館」,不過今天並沒有開放參觀。

紀念館旁Q版的礦工公仔及運煤車。

中午吃過飯後,來到「山佳火車站」的前站。與後站傳統社區不同的是,前站不論是建設或交通,都顯得較現代化一些。

火車站前站的主體建築,這是於2011年啟用的新站房,是山佳車站的第三代站房

在新站房旁邊的是建於昭和3年(1928年)的第二代站房(1931年完工使用),是一座百年的老站房,形成新站、舊站並存的奇特畫面,在臺鐵的各車站中,應該只有「斗南火車站」有類似情景,可參閱凱文另一篇遊記

站前彩色蝴蝶座椅。

Q版站長公仔,歡迎著遊客們。

舊站房的售票口及票價表、時刻表,保存得相當完善。

候車亭的長長木條椅,還有大片的玻璃木窗,採光極佳。

舊站房是約呈長方形的建築,內部空間設計採用日式標準規格。

在那個沒有手機、網路的年代,車站常有旅客間的留言字條,這裡看到有民國59年(1970年)旅客的留言;『…,不見不散』,哈,這是過去常用的約定詞尾。

竟然還有昭和8年(1933年)的旅客留言,幾乎快要與舊站房同齡了。

大廳內提供『一日站長』的體驗,歡迎穿戴拍照留念。

凱文當起頗有『份量(肚量)』的一日站長,還算有那個樣子吧?

大廳內有觸控式螢幕,提供遊客認識「山佳火車站」。

從木造外觀與建築特色,到山仔腳故事與煤礦文化。

售票口的內部,還保留著舊型硬紙卡車票的木匣櫃,彌足珍貴。一百多個小木匣,分別放著山佳到各個車站的車票,全人工化的作業,頗具歷史感。

昔日運煤的典雅車站,如今轉身成為受歡迎的拍照古蹟景點。在車站志工人員的熱情導引下,我們也在新舊車站的站裡站外,大擺Pose。

「山佳火車站」的舊站房,目前是新北市的【市定古蹟】,和洋式的建築風格,石柱、洗石子外牆及地板、木格窗框,呈現出日本時代的古典樣貌。

主體建築旁邊這間,是當年的油庫,目前改為展示間。

展示間內,有當年的運煤車,裡面還裝著不少煤礦。

展示間內擺放了一些當年運煤及車站作業的舊照片。

舊月台上,展示了不少可愛的動物雕塑。

還有藝術雕刻花磚。

「山佳火車站」往南不遠處,就是一座隧道,考驗著駕駛通過「山佳火車站」時的技術及應變能力。

在舊月台上待了一會兒,看著南下北上的火車進出隧道,宛如載著一批批的旅客衝破黑暗,往夢想與希望前進。

離開車站,來到車站旁的「山佳鐵道地景公園」。我們剛剛看到的隧道,就是為了鐵道截彎取直而蓋,而原軌道廢棄後,經改建而成眼前的鐵道地景公園。

原廢棄的軌道,還保留了部分在地景公園中,搭配各種可愛的動物雕塑,是很好拍的場景。

沿途牆面上,有許多3D立體彩繪,馬賽克拼貼的牆面,述說著當年採礦、鐵道、車站的滄桑故事。

這面牆面,其實是前面看到的隧道的牆面,牆面上有黑色圓孔洞,是隧道的通風口。

公園裡還有一架鋼琴。

我們也假文青一下,有模有樣吧?

草地上的綿羊。

長頸鹿。

廢棄的軌道上,有一列機車頭及煤斗車。

這是除役的DL1044型調動機,以及35H1304型黑色煤斗車,煤斗車也是臺鐵各型『斗車』中歷史最悠久的。可以爬上展示車拍照,大小朋友都可以帥帥的。

彩繪牆後的火車從隧道裡鑽出來。

離開「山佳鐵道地景公園」,來到隔街的「鹿角溪公園」

「鹿角溪公園」沿著「鹿角溪」旁而建;左側是「客家藝文中心」。

「鹿角溪公園」包含:鄰里休閒區、兒童遊戲場及銀髮體健區等多元化設施,能滿足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休閒需求,入口處還有鹿角雕塑。

拱橋可以跨到對岸。

這是過去農田灌溉用的百年古圳「後村圳」(註:Google地圖誤植為「復村圳」),有超過280年的歷史,溪水清澈可見魚蝦滿群。

過橋後便是「山仔腳公園」,面積不如「鹿角溪公園」,公園內的設施也單調許多。

回到「山佳火車站」前的小巷子,這裡是另一條有彩繪牆的「山佳街彩繪巷」

彩繪以煤礦歷史映像,以及山佳居民的日常生活寫照為主。

巧妙地利用窗旁的牆壁,塑造出理髮廳的情境,還備有理髮椅;凱文模擬坐上理髮椅,讓理髮師剪髮;不過,帶著帽子剪髮,也太瞎了!

居民的家居生活,理髮、洗衣、煮飯。

各種家禽家畜陪伴居民於日常生活中。

小孩玩「ㄤ仔標」、「跳房子」、「打陀螺」、「汲水器」。

農忙日常。


就在「山佳街彩繪巷」這裡,結束了我們今天的山佳小旅行。沒想到山佳這個小村落,景觀如此豐富多元,老少咸宜,可以各投其所好。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vin218&aid=18138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