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0/27 21:24:52瀏覽95|回應0|推薦18 | |
我們今天到「台北植物園」,除了植物園本身外,還順道造訪了同樣在園內的「欽差行臺」、植物標本「腊葉館」及仿日式木造平房「南門町三二三」,都是百年古蹟。
↓首先來到「欽差行臺」。講到「欽差行臺」,就要先看一段歷史。
「欽差行臺」原址位於今臺北市中山堂附近(參閱凱文另一篇格文),1892年清領時期建造「欽差行臺」,做為當時行政首長及其隨員來台視察時的辦公及居所。1894年完工,台北巡撫邵友濂便將省治由台南移至台北城,從此台北成為台灣政經首府。
1895年,【馬關條約】後,唐景崧成立「臺灣民主國」,曾短暫以巡撫衙門為「總統府」,「欽差行臺」為「籌防局」,專司軍事佈防之務。日本進佔台北城後,將「欽差行臺」改為最高統治機關的「總督府」。1919年,「總督府」再移至新建完成的現今總統府,原「欽差行臺」舊廳舍改為臨時性展覽聚會場所。
1928年,為了紀念日皇裕仁登基,舉行「御大典紀念博覽會」,「欽差行臺」被拆除,而在原址興建了「臺北公會堂(即今中山堂)」,1932年動工,1936年落成啟用;原「欽差行臺」部分廳舍於1933年被移到「台北植物園」現址陳列,成為【中央研究所林業部】熱帶植物標本陳列室;另一部份廳舍則被移至當時的「圓山動物園」。
台灣光復後,「欽差行臺」歷經「林業陳列館」、「文物館」使用至今,是全台灣僅存的衙門建築,現為國定古蹟。
↓「欽差行臺」曾做為「臺灣總督府」長達25年,是全台灣僅存的清領時期閩南式官署建築,在歷經清領、日治及中華民國的時代變遷後,至今仍矗立於此,是相當珍貴的歷史遺產。
↓很不巧的,「欽差行臺」因為【0403花蓮大地震】,有部分建物受損,目前沒有開放入內參觀。
↓如果有外籍遊客來到這裡,應該會對植物園裡有這樣的衙門建築感到好奇吧!「欽差行臺」就在這裡闡述了歷史的變遷。
↓在「欽差行臺」的旁邊,是另一棟市定古蹟「腊葉館」。這棟清水磚造牆體的二層樓建築,外觀頗具特色,原為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腊葉館」。「腊」音「ㄒㄧˊ」,是「臘」的異體字。
↓腊葉館目前除了國定假日休館外,每週三至週日9:30~16:30開放參觀。
↓腊葉館建於1924年,至今(2024)年,正好一百年。
↓正逢百周年慶,館內有「百年榮光」的系列展覽活動。
↓腊葉館在日本時代初期,做為開發台灣森林資源,而從事台灣植物調查,野外採集的植物乾燥製成「臘葉標本」保存,以供鑑定植物種類。腊葉館成為台灣第一座專為貯藏植物臘葉的標本館,也是林業研究與植物資源調查的發祥地。
↓台灣早期採集植物標本的大事記。
↓台北植物園暨林業部腊葉館的大事記。上面的照片,是早期台北植物園的景象。
↓介紹了幾位日本時代重要的日籍植物學者,在台灣植物分類研究的貢獻,底下是他們的照片。後來曾因日本投入戰爭,而發展停滯;戰後在多位專家學者的努力下,才復見發展。
↓19世紀,歐洲殖民主義盛行,不少植物學家來到台灣研究,而有了台灣植物研究的記錄。1858年的【天津條約】後,安平、淡水、打狗(高雄)都開了通商口岸,更多的西方學者來台,使得福爾摩沙的植物,登上了世界的舞台。
↓一整排台灣植物的標本展示。
↓看到了一扇頗有景觀美感的木窗。
↓館內正好有志工要導覽,我們跟著上了二樓。
↓從二樓平視,可以看到腊葉館完整的建築架構。
↓做為專為貯藏植物臘葉的標本館,當臘葉標本要進館時,當然要做好「入館登錄」的管理。
↓在那個電腦還不發達的年代,「紙卡索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早期的圖書館,也有同樣的作法。每個抽屜各有不同的植物分類,這張索引紙卡,是1925年採自太平山的植物標本登錄卡。
↓這是當時研究人員進入腊葉館時,在「入館記錄簿」上的記錄,包含:入館日期及查閱的植物種類等相關資訊。
↓櫥窗裡,有植物標本的製作程序介紹,從標本採集開始。
↓標本壓製
↓上台紙
↓標本建檔
↓最後是進入眼前的這座內置樟腦的藍色標本櫃。
↓腊葉館建於1924年,今(2024)年正逢百年慶,許多日本友好的單位團體,紛紛致贈百周年的祝賀紀念狀。
↓日本時代腊葉館的情境模擬畫。
↓台灣森林植被帶的介紹,從低海拔到高山地區的植物分類介紹,也有不少不同海拔的植物標本展示。我們何其有幸,生長在自然環境多元、地勢變化大的寶島上。
↓回到一樓的這間小小的辦公室(事務所)。
↓這間不到兩坪的事務所,是當年植物分類學家佐佐木舜一的辦公室,他在台三十餘年,標本採集數為日籍學者中最豐富者,對台灣的植物研究貢獻卓著。可惜,日本戰敗後,他於1946年5月回到日本,終止在台的植物研究。
↓日本時代台灣植物調查的人、事、時、地、物的介紹。
↓國民政府時期的調查成就,以及後續的轉型重點介紹。
↓由於多年採集下來,累積大量的植物標本,乃於民國89年(2000年),將10餘萬份的標本,移至位於和平西路、新建的林業試驗所-森林研究大樓的「植物標本館」,是台灣歷史最悠久、典藏最豐富的植物標本館。
↓早期在台北植物園裡,曾有兩位對台灣植物研究有重大貢獻的學者的雕像,一位是右圖上的法國籍佛里(U.J.Faurie),另一位是右圖下的日本籍早田文藏。可惜,兩座石雕像都在光復後因故消失。
↓早期植物學家採集植物標本時,所穿著的衣物及使用的工具。
↓離開腊葉館,來到同樣在台北植物園內的另一處古蹟,仿日式木造平房的「南門町三二三」。
↓「南門町三二三」建於1930年,是當年林業試驗所的宿舍,曾經荒廢了一段時間,經修復後,才重新開放參觀。
↓「南門町三二三」目前除了國定假日休館外,每週三至週日9:30~16:30開放參觀。
↓與目前在台灣留存的傳統日式建築類似,屋內的格局並沒有其他比較特別的設計。
↓後院有日式「枯山水庭園」,有龜、鶴兩座小島,搭配著日式庭園常見的水波圈線灰白碎石,真的會讓人心靈沉靜下來。
↓庭園裡還有石燈籠。
↓手水舍。咦!一般的住家(即使是公家的宿舍),也會設置手水舍嗎?還是修復時添加上去的?
台北植物園不僅花草植物多元,還有歷史建築及古蹟,非常值得一遊,很親民也很悠閒。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