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2/12/25 台南府城漫遊導覽-浪湧大員現王城>安平小砲台、金小姐雕像、東興洋行、王雞屎洋樓、安平古堡、海山館、台灣第一街、妙壽宮、金萬安號王船
2023/01/22 23:38:18瀏覽1471|回應1|推薦14
凱文過去參加了幾次台南在地老師的《府城漫遊-導覽行程》,今天又報名參加了【浪湧大員現王城】行程(官網:點選連結),也就是【安平漫遊】,準備完整地認識這個近代台灣歷史的起源地、與世界經貿接軌的交通要地。

今天的行程全都在<台南市-安平區>,行程為:開台天后宮(集合)→盧經堂厝→安平小砲台→乾隆海堤→金小姐雕像→東興洋行→原台鹽日式宿舍→王雞屎洋樓→原熱蘭遮城外城北牆遺跡→安平古堡→安平舊聚落→中興街→海頭社魏宅→三兵館舊址→效忠街→海山館→胭脂巷→延平街→茉莉巷→延平街古井→妙壽宮→金萬安號王船→開臺天后宮(解散)

我們在位於安平的安平路與國勝路的交叉口「安平開台天后宮」集合,接近預計出發時間的下午兩點,團友紛紛向導覽老師(吳老師)報到並且領取識別吊牌。今天天氣不錯,適合冬日午後走訪安平古城區。

「安平開台天后宮」是台灣本島各地建立最早的媽祖廟(含非本島,則是澎湖的天后宮),因此稱為「開台天后宮」。西元1668年在安平鎮渡口(即今「石門國小」內)建廟,原稱為「天妃宮」,現址則是1966年重建後再移入的。

吳老師介紹「天后宮」的歷史及宮內三尊媽祖的故事。「甲午戰爭」後,台灣人為了抵抗日本人的接收,與日本人發生了許多的衝突,在原「石門國小」戰死了很多人,造成民眾不敢再去「天妃宮」祭拜,戰後才於現址重建。

接著轉往就在「安平開台天后宮」旁邊、同樣位於安平路上的「盧經堂古厝」。盧經堂於清末、日據初期於安平經營砂糖及煤油致富,是安平地方的首富,而因安平是全台最早開發的地方,盧經堂當時也被稱為『臺灣首富』

「盧經堂古厝」興建於西元1898~1902年間,乃盧經堂之宅邸及商號辦事處。盧經堂因經商貿易之故,西化較早,成為安平第一個穿西裝的士紳。我們僅於「盧經堂古厝」內的外埕參觀,幸好凱文兩天前已先來踩線入內參觀,詳細介紹請見凱文另一篇格文(點選連結)。

沿著「盧經堂古厝」前的小巷子走,經過「小砲台藝文廣場」,不過今天並沒有團體在這裡集會或辦活動。

就在「小砲台藝文廣場」斜對面,來到了另一間古厝遺跡。

古厝門口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第一座「劍獅」,有著捲毛而被稱為「捲毛劍獅」;而且它有彈珠裝飾的眼睛、鷹勾鼻,外型像極了外國人的樣貌,老安平人也常形容它為「阿督(兜)仔劍獅」

「劍獅」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一個說法,是安平因為開發得早,且地狹人稠,住宅林立,巷道狹小,造成許多風水上的忌諱,居民為破解風水之忌,便在住宅上(尤其是門戶、屋簷上)裝上「劍獅」,做為避邪之物。

「劍獅」含劍的方向是有不同意義的,若劍由左到右表祈福;由右到左表避邪;獅若咬雙劍則表鎮煞。眼前的「捲毛劍獅」含劍由左至右,代表這戶人家想要祈福。

這一間古厝是只有龍邊(左手邊)有護龍牆壁,我們常說「家徒四壁」,這間古厝經過多年的自然摧殘,目前連基本的「家徒四壁」都沒有了。

就在隔壁,另一間只剩門牆的古厝,門楣上有另一座眼神兇惡的泥塑劍獅,有如佛教密宗中的「怒目金剛」,因而得名「怒目金剛劍獅」

由於時代變遷,老宅紛紛改建或傾頹,安平的「劍獅」一度面臨消失(絕種)的危機。幸賴自2005年起,政府與民間機構合作,展開『搶救安平劍獅』的文化資產運動後,「劍獅」得以逐漸被保留下來並被編號,目前有編號的「劍獅」僅剩37隻,且持續減少中。

就在古宅不遠處,來到這間建於1969年的「安平聖樂倫天主堂」

這是一座很美的教堂,園內有一座「祈福亭」「露德聖母像」

更吸睛的是這一座以花崗岩製成的「真理之口」石雕像。依照「聖樂倫天主堂」的說法,來教堂參訪的遊客,可先進入教堂雙手合十虔誠祈禱,敲祈福鐘,而後到「真理之口」前將手伸入抽取聖經金句,聆聽天主聖言。

「真理之口」是一塊刻著海神面孔的圓形石雕,有鼻有眼,張著大嘴,據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測謊器之一,說謊的人,手伸進「真理之口」,就會被咬住。另一說法是只要將手放入「真理之口」,心中默念愛人的名字七聲,如果手沒有被咬,就代表你對這一段愛情是真誠的。

團友們紛紛伸手測試,凱文當然也沒錯過,而且心裡默念著老婆的名字七聲,雖然驚恐,最終手沒有被咬,證明凱文對老婆大人的愛情是真誠的,哈哈!

經典電影《羅馬假期》中有一橋段,男女主角都隱瞞對方自己真實的身分,來到「真理之口」石雕像前,兩人都忐忑地將手伸進「真理之口」中,逗趣的情景讓人印象深刻。凱文夫妻於2018年曾到過羅馬的「真理之口」,也都將手伸進「真理之口」過,兩人的手都能保存完整至今,證明夫妻真心相愛。

就在「安平聖樂倫天主堂」斜對面,來到了「安平小砲台」。安平的另一景點「億載金城」,有一「二鯤鯓砲台」,俗稱「安平大砲台」,與「安平小砲台」相對應。《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為防英軍入侵而於17處海口設防,「安平小砲台」就是在「安平大港」四座砲台中的一座。

「安平小砲台」的砲台基座面積並不是很大,雖有部分殘缺垣壁,大致上保存還算完整。

相較於「億載金城」的「阿姆斯壯」大砲,「安平小砲台」是較小型的彈砲;砲台上有發射大窗台及防衛小窗口。

砲台外,過去就是台江內海,因海水淤積、海岸線退去,陸續已成今日的沙地,遠處甚至有高級飯店興建營業。

腳下的這個玻璃窗架,下面是當時的「避砲室」,也充當貯存砲彈的軍火室。

往西橫移約50公尺,是另一座更小的砲台,只是砲台基座上並未見到任何彈砲。

這座小砲台兩旁,有長長的石砌砲墩,過去稱為「乾隆海堤」。砲墩下有長濠,用以阻擋海水、隱藏砲位,柵門則是提供掩蔽及虛實的效果。

這座砲台,是《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重修砲台時所新建的,曾日久荒廢、蔓草淹沒,後來才被挖掘出土的。

繼續沿著河岸小路走,來到了「安平金小姐雕像」

「安平金小姐雕像」所在的園區,過去是「德商東興洋行」運輸貨物進出之航道。時過境遷,海岸線退去,原本的航道已成陸地。1980年代,市府將此地整建成「四季公園」,以重現舊航道的歷史景緻。

「金小姐」的母親出身於100多年前的安平望族,與荷蘭籍船醫的父親墜入愛河,兩人曾以金十字為愛情見證,並生下金小姐。船醫因事回荷蘭,卻未能信守諾言,一去不回,留下金小姐母女倆。事隔多年後,金小姐竟重蹈母親的愛情命運,愛上洋人而被遺棄。母女兩人只能每日佇立於港口邊,深情望向海港,痴心地等候情郎早日歸來。(金小姐其實並不姓「金」,而是因為她的金髮碧眼)

金小姐雕像是青銅製,材質堅硬代表金小姐母女堅毅的愛情。台南市安平區公所經過多方訪查,認為金小姐的故事是真實的,是發生在100多年前(非17世紀荷蘭治理台灣時)的故事。當時英國船醫多是荷蘭籍,金小姐的母親是望族,異國戀加上未婚生子,在當時的民風習俗下,讓這段異國戀成了禁忌的淒美故事。安平區公所特地在園區內設置「幸福之鐘」,代表期盼船隻回港的「銅鑼聲」。

多年後「安平金小姐」的淒美愛情故事,被名作詞家陳達儒及名作曲家許石合作譜成「安平追想曲」,也在金小姐雕像旁立了石碑。(點選連結-凱文另一篇「安平追想曲」文章)

離「安平金小姐雕像」約50公尺處,來到「原台鹽日式宿舍」,這是日據時代「臺灣製鹽株式會社」的首長官邸,建於大正6年(1917年),是當代知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所設計建造,目前正委外經營招商中。

官邸目前未開放參觀,我們只能透過門縫、圍牆欣賞這傳統日式建築的優美。除了檜木主結構外,庭院還有日式石燈籠,圍牆則是紅磚與岩石混合組成。

旁邊就是「德商東興洋行」。19世紀【英法聯軍】戰役後的《天津條約》,台灣開放港口通商,外商紛紛入駐「安平港」,共設立了『五大洋行』:德商東興洋行、英商德記洋行、英商和記洋行、怡記洋行、唻記洋行;德商東興洋行為現行僅存的兩家之一(另一為「英商德記洋行」)。

「東興洋行」主要業務為樟腦、砂糖出口買賣,兼營船運等。日本於西元1895年接收台灣以後,限縮業務,只剩蔗糖可以出口,造成業務量減,「東興洋行」乃於1898年撤離;建物先後曾做為「台南廳安平支廳」等官署使用;1945年國民政府改為「台灣製鹽總廠」宿舍。

「東興洋行」房屋建築風格為「閩洋混合式」,具有英國建築風格的正立面紅磚拱圈及屋頂煙囪,是歐洲風格;而屋頂形式、屋簷以尺磚收邊,是閩南建築風格;以古石及紅磚所砌出的拱圈及室内的壁爐,也都是特色。

「東興洋行」於1985年被指定為三級古蹟,電視劇「斯卡羅」曾經來此拍片喔!

就在「東興洋行」與「原台鹽日式宿舍」的旁邊這塊空地,就是「英商和記洋行」舊址,目前已看不到任何原建築物的遺跡。

離開「東興洋行」,看到了一座古城牆,竟與民宅貼在一起。這是「原熱蘭遮城外城北牆遺跡」,「熱蘭遮城」就是「安平古堡」。

1624年,荷蘭人來到「福爾摩沙」,在「台江内海」西側建了一座城寨,原名「奥倫治城」。1627年由荷蘭東印度公司改稱為「熱蘭遮城」,做為東亞貿易與統治福爾摩沙的根據地,開始荷蘭人在台灣38年的統治。

「熱蘭遮城」由正方形的内城與長方形的外城組合而成,以紅磚為主要建材,灰漿則是由糯米汁、糖漿、砂與牡蠣殼粉調製而成,城高三層,外貌雄偉。因多次傾頹損壞,城牆目前僅留下部分殘蹟遺構。

前方長排磚牆,是「原熱蘭遮城外城北牆遺跡」,目前與民房共牆。

往前行,看到這一道高高的城牆,是「熱蘭遮城」外城的南側,高約5公尺,是目前看到保存比較完整的部分城牆。

沿著「國勝路」走,來到這一棟外觀不是很富麗堂皇的二層樓建築,名稱卻很鄉土的「王雞屎洋樓」。這棟洋樓建於1937年,是當時安平一片閩式平房建築中最豪華的宅邸。王雞屎有7個兄姊,卻都早夭,父母乃取其名為雞屎。王雞屎於日據時期經營鹽業致富,遂建此洋樓居住。

二戰爆發後,為避免洋樓顯眼的外觀成為盟軍轟炸對象,日本人將洋樓以柏油漆成黑色,外觀至今還能見到當初的漆痕。洋樓前還有幾塊石椅,這是早期安平船隻常見的壓艙石,遊客可以坐著休息。不過,洋樓目前還有王氏後代居住,可別打擾到了主人的安寧。

隨著王雞屎經商致富,他開始鋪橋造路,濟弱扶貧,死後成神。在洋樓附近的「西龍殿」中,有一座不知名的神明,原本沒人知道祂是誰。有一次乩童起乩,直指該神像就是王雞屎。其後代原本已經不住在安平,有一天夢見有人叫他到「西龍殿」尋根,與乩童的指示相符合。相傳王雞屎喜歡抽煙,照片中在「西龍殿」的王雞屎神像,還叼著煙斗呢!

我們剛剛看到的洋樓,其實是後門。由導覽吳老師所提供的照片,從正面看,洋樓有那個年代民宅較少見的陽台窗廊、看起來確實比較氣派一些。

接著要往「安平古堡」前進,遠方燈塔堡壘,就是普遍為人所知的「安平古堡」瞭望台;眼前則有一條後來整建加上去的「護城河」。

在「安平古堡」門前,有一棵枝葉茂密、樹幹壯碩的榕樹。

這是一棵百歲老榕樹,是台南市政府列管(列管編號120)的老樹。

來到了「安平古堡」的大門口。西元1624年,荷蘭人佔領安平,建了「奧倫治城」,台灣從此站上國際舞台,也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後來荷蘭「東印度公司」來台開業,改名為「熱蘭遮城」(「西印度公司」到紐約後,也蓋了熱蘭遮城)。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再改名「安平古堡」,台灣人稱之為「王城」,鄭氏父子皆住於古堡內。

「安平古堡」門票150元,持門票可暢遊四大古蹟景點,包含:安平古堡、赤崁樓、安平樹屋、億載金城,還有其他熱門景點的折扣優惠,很划算。

照片中看到的是內城城牆,城牆外有一座明永曆15年(1661年)「國姓爺建王城奉明朔之地」的石碑,內城有一座鄭成功雕像。

清朝時期建置「府城」,並將統治中心由安平改入「府城」城內,安平便沒落了。在英國與清朝的一場戰爭中,「安平古堡」被炸壞而夷平。日本接收台灣後,將安平的燈塔移過來,後來又改建古堡。光復後,國民政府在燈塔上方加上紅色尖形帽子,成為現在眼前看到的樣貌。

我們要轉往「安平老街」走了,看到一攤飲料小攤,原來這裡曾是電視劇《想見你》的場景,也算是安平的景點之一了。

來到了位於「古堡街」上的「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公園面積不大,卻是代表安平的重要象徵之一。

公園裡介紹了安平舊聚落的歷史,以及政府進行保存舊聚落的計畫;也設有雕刻大師陳正雄的石雕作品「老伴(梳妝)」,其靈感來自於作者對於父母的懷念,盼藉由父母恩愛的祥和溫馨來感染別人。

假日的「安平老街」人潮滿滿。

剛好遇到「明華園天字團」在舞台上彩排,為表演做準備,連彩排都有不少的遊客在欣賞呢!

來到「安平舊聚落」「中興街」路口這棟建築,據說是巷子口的「金龍殿」所蓋,作為貯存器材之用,屋頂有口咬雙劍的劍獅。這是新建築的新劍獅,也算是劍獅復育有成。

進到「中興街」,這條街上有不少的古宅及劍獅。所謂的「安平老街」,其實是包含一般遊客比較熟知的「延平街」,其實還有「中興街」與「效忠街」。

這間古宅的屋頂上,發現有一隻「風獅爺」雕像,如紅色箭頭處。「風獅爺」的頭尾都有洞,可以透風,居民透過聽風聲,便可判斷風向及風力大小,一般都擺在屋頂,也做為避風水、擋煞之用。

台南市政府及安平區公所對「安平舊聚落」的歷史風貌的維持非常用心,期能讓這樣的文化源遠流長,值得讚揚。

這戶人家門上不是擺劍獅,而是擺兵器,與劍獅另一說法-可以防宵小的象徵用意相仿。

往前看到一棵百年的桑葚樹,這棵也是台南市政府列管(編號199)的珍貴老樹。

來到了這間古宅,牆壁都是用岩石所砌成。

這間古宅目前無人居住,門上有口咬雙劍的劍獅,我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入內參觀。

古宅的主架構還在,但是屋頂及隔間牆都已不見,看得出來歷史的痕跡。

團友們對門口這隻劍獅很有興趣,獅頭上還有一個「雨漸耳」的組合字。

依照「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的介紹,這頭「雨漸耳劍獅」,「雨漸耳」讀音「漸」,也念作「斬」。劍獅額頭加上法力無邊的雨漸耳符文,象徵斬妖除魔,嘴咬雙劍法力更是大增。昔日安平常將無主的牌位供放在鄰近的化善堂,為鎮住孤魂野鬼的侵擾,故設此劍獅,也被稱為『最有法力』的劍獅

我們繼續在安平老街中穿街走巷,要前往「海頭社魏宅」。

先經過這間名字很特別的「藕仔蕃薯之家」。原來屋主的開台祖先「莊蕃藕」及「莊蕃薯」兄弟,從福建渡海來台,創業有成,且與清治時期平定『林爽文事件』名將的太子太保「王得祿」的後裔聯姻。富甲一方後,樂善好施,照顧鄰里鄉親,後世乃建此一祖厝,以資紀念。

「海頭社魏宅」到了,這間是安平最具代表性的『單伸手(左手)』式古宅,建築式樣充滿安平舊聚落的特色。

從荷蘭時期開始,安平聚落的發展,先在「熱蘭遮城」周邊展開,『海頭』是其中最早發展的聚落之一;清領時期「海頭社」則是六大社之一。在清領初期,安平成為軍事重鎮,水師主要以此為駐紮地,並建立『五大兵館』,其中「海山館」系統的房舍,幾乎都位於「海頭社」聚落。魏家祖先魏大猷擔任武官時,即屬於海山館的館社系統,魏家移民入台時,可能因此選擇海頭社為落腳之處,故稱為「海頭社魏宅」。

魏宅的屋頂呈硬山馬背形,外牆則以厚磚砌成,再以灰漿粉飾。然而灰漿經多年風雨摧殘後,已有些剝落,反而形成了一種特別的漩狀紋理。門口有以薄片磚裝飾而成的葫蘆(如紅色箭頭處),以做為避邪之用,是很有特色的老宅,已被公告為文化資產保存的老宅,目前還有魏氏後代居住中。 

我們繼續遊走於「中興街」,陸續看到了不少住家屋頂上的風獅爺。

來到了這間僅存殘缺的磚塊建築,這裡是傳說中的「梳妝樓」遺址。牆壁上有一張解說紙,不過早經日曬雨淋而褪色,無法辨識文字內容。

原來相傳有一荷蘭長官與公主曾居住於此,公主每日對鏡梳著長髮(但其實荷蘭並沒有公主制度)。當鄭成功擊敗荷蘭人,荷蘭長官便回故鄉,卻留下荷蘭女子獨守在此。據說屋內有古井及地道可通往熱蘭遮城,目前已無跡可尋。不過,以上都未獲官方證實,徒留美麗的傳說。另一說法,該女子應該是隨「東印度公司」的商船來台的歡場女子,後來屋主因為傳說不佳,就把房子拆了。

我們走出「中興街」,沿著「平生路」走,來到也是老街之一的「效忠街口」(路標寫成「効」) 。 

老師在介紹「安平五館」。康熙23年(1684年),台灣設一府三縣,因顧慮台灣距離中原太遠又在邊陲,易生民變,不敢在台徵兵,乃行班兵制度,由福建各營輪班調台戌防,安平則駐守福建台灣水師。

各營班兵乃集資建置會館,做為臨時寓所。安平兵館有閩安館、海山館、金門館、烽火館、提標館等五館,分別為閩安協、海壇鎮、金門鎮、烽火營及水師提標所建。五館皆恭祀原鄉神祉,藉以庇祐旅次,慰藉來台官兵。

不過,現今五館僅存海山館,得以見證清朝在台軍政,及安平聚落開發史。我們目前所在的這個平生路、效忠街交叉路口,左右兩邊分別是提標館、閩安館、烽火館的舊址;金門館則在稍遠處、安平路上的「劍獅埕」那邊。

「效忠街」也是安平三條老街之一,街上也有不少的老宅古蹟。

沿途又看到了好多戶人家屋頂上有「風獅爺」。

來到了這條小巷子,因為巷子內的住家種植了不少的胭脂花,因此被稱為「胭脂巷」

巷內住戶在自家門口貼了不少的金句良言或成語,據說字頭從一到十都有,只是我們今天只找到了二與四。

難得在這裡看到這株「使君子」,根據花性,它冬天應該不會開花的呀,我們很幸運喔!

從「效忠街」走到底,來到了「安平五館」中僅存的「海山館」,不過目前整修中,未開放參觀。因為出入口門正對「效忠街」,因此門上擺置「劍獅」做為擋煞,造型奇特、可愛(像隻螃蟹、青蛙),成為其特色。

「海山館」是來自海壇班兵所建,因當地舊名「海山」,因此命名為「海山館」,主祀媽祖。日明治44年(西元1911年)出售給在地張姓民眾,整修為民宅。後來一部分土地捐蓋基督教長老教會教堂,形成今日「海山館」的面貌。

「海山館」正院為一般「三合院」形式,側院則是安平特色「單伸手」格局,從側面可看到側院正廳屋頂上方有擺置「風獅爺」一尊。

大門入口門楣上書有「開明朗耀」四字,民國64年(西元1975年)由台南市政府購回,整修後開放參觀,並將其列為「三級(直轄市定)古蹟」。

我們不得其門而入,透過窗口往內望,前庭有一座「刀劍屏」,屏風正面有「劍獅」,既能保護隱私又能避邪。

往前看到一棵榕樹「樹王公」,據當地耆老所述,此大榕樹已有三百年樹齡,相傳在鄭成功來台、居民定居安平舊聚落時,此樹即已存在。據說此地原為咕咾石礁古厝,曾幾何時,已被老榕樹包住做為基盤,蔚為奇觀。

接著來到了目前人潮最多、擺攤也最多的「延平街」。清朝時期道路三米寬稱「巷」、兩米寬稱「弄」,「延平街」路寬約三米,卻稱「街」。

1994年,「延平街」當地居民為生計考量,提議拓寬街道,卻遭到文化界以保留歷史街道為由強力反對。「延平街」的擴寬與否,形成了全國文化界與當地居民對抗的《延平街事件》,讓這條全台最古老的街道躍上全國新聞頭條,是台灣解嚴以來最大的一場文化抗爭事件。最終在居民自行拆屋下,台南市政府也正式予以拆除,擴寬「延平街」,一場長達一年半的抗爭始得落幕。

「延平街」號稱「臺灣街」,是荷治時期台灣本島的第一條商店街,因此也稱為「臺灣第一街」,也是明末清初全台最熱鬧的街道,舉煩食、衣、住、行、婚、喪、喜、慶等等日常用品都可以在這裡買到。而安平人不管娶親、出殯等人生大事,其隊伍都須經過延平街,有招告世人之意。

在「延平街」的街口,有一條小巷弄,名為「茉莉巷」

顧名思義,「茉莉巷」種了不少的茉莉花。其實,其他季節花/草花也栽種得不錯。

回到「古堡街」,這裡有一口「延平街古井」,其實它位在古堡街53巷,目前已被列為三級古蹟,是當時安平一帶珍貴的淡水來源,也是目前安平區有資料可尋的21口古井中的一口。古井附近區域以前被稱為「豆菜寮」,而該井水用來孵育的豆芽菜味道鮮美,因而也曾被稱為「豆菜芽仔井」

時間已經下午5點,我們進入最後一個行程,來到「妙壽宮」,這也是一座三級古蹟。因為該廟昔日廟埕寬廣,有許多兒童會來這裡玩耍,因此「妙壽宮」別稱「囝仔宮」。也因為該廟位於港口碼頭邊,而有另一別稱「港仔宮」

「妙壽宮」有許多值得細看的「全臺唯一」文物,首先看到的,是廟門口這兩根由當時擔任清代武職最高總兵的「王得祿」所題字、由「海山館」搬遷過來的石柱。也因此柱身上的書法對聯,寫著「浪靜風平水陸均沾福澤,威靈赫濯軍民均感慈庥」。

石柱上面雕刻的是蝙蝠與仙鶴。五隻蝙蝠在祥雲間穿梭,象徵「五福臨門」;上下方則有兩隻仙鶴,嘴裡啣著靈芝迎風飛舞,寓意「長壽吉祥」。因為是全台唯一雕刻蝙蝠的石柱,而被稱為「蝙蝠石柱」

「蝙蝠石柱」上刻有「清道光十六年(西元一八三六年)」的字樣。

「妙壽宮」還有大小兩對石獅子。大石獅立於三川殿前,造型雄偉、身材高大,站在高台上威風地互望;小石獅則臥於廟埕左右兩邊,身材嬌小,只有30公分高。根據地方耆老的說法,這對小獅子是清代一位久試不中的窮書生,至廟宇虔誠祈禱後考上進士所捐贈的。

「妙壽宮」主祀【保生大帝】,門神當然是左右護法「三十六官將」了。「三十六官將門神」充滿了傳奇與有趣的故事,各官將的造型各有不同,手持神器、座下神獸、動作等,都代表了該神將的屬性。

正殿則是繪製「二十四節氣」門神,也是非常特別的。「二十四節氣」門神將節氣耕作的傳統具象化,各個門神手持物品與形象代表著不同的節氣。

「妙壽宮」對面有一「金萬安號王船」,就從這個樓梯爬上去。在地耆老相傳,明末年間有一艘載有「代天巡狩朱府千歲」神像之王船,夜泊安平古堡海邊,被當地住民拾獲,並築茅屋奉祀。而後有一對兄弟,哥哥名「妙」,弟弟名「壽」,兩人合捐土地建廟,即現址的「妙壽宮」。

清同治6年(1867年),「妙壽宮」於西側建「王船室」,並依原式重造王船成現貌,取名「金萬安號王船」。民國69年(1980年),因為「古堡路」拓寬,「妙壽宮」的西廂房被拆,而於現址重建「王船室」至今。

王船建造精緻,彩繪典雅,船型並非很壯碩。

王船裡面仍載有「代天巡狩朱府千歲」,不過無法登船欣賞或祭拜。

「代天巡狩朱府千歲」的「金萬安號王船」,1867年就在「妙壽宮」安立,已經將近160年了。

時間已經來到17:20,我們今天的導覽行程,就在回到「安平開台天后宮」結束。

凱文今天參加了台南在地《府城漫遊-導覽行程》中的一個行程-「浪湧大員現王城」,走遍了安平大半區,見證了開台400年的王城的興衰演進,讓生於台南、長於台南的凱文,對安平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收穫滿滿。

相關連結:
《府城漫遊-導覽行程》:【帆滿風華五條港
《府城漫遊-導覽行程》:【漫遊府城老行業
《府城漫遊-導覽行程》:【穿街走巷-蝸牛慢慢走
《府城漫遊-導覽行程》:【穿街走巷-全臺首學

※※※


【府城漫遊】文化導覽:https://www.wuwanchun1895.com.tw/products-33.html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vin218&aid=178118780

 回應文章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1/24 13:04

Kevin(黃坤山)(Kevin218) 於 2023-01-24 23:46 回覆:
顯然您也是同好,我們分別走過好幾處安平相同的景點,擁有共同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