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時事] 國民黨、九合一、裙帶資本主義
2014/12/02 16:05:34瀏覽1600|回應1|推薦2

 

    20141129日九合一大選結束,國民黨慘敗被形容是「繼1949年以來最大的失敗」。我不算是熱衷的政治參與者,但身處其中總有些感想。我想先做個disclaimer,以下這些感想沒有準確數據或事實報導的支持,很多是我個人的新聞解讀;我原先也想要蒐集多一點的資料再來寫文章,但時間太少了,就像今年三月的時候,我本來要就服貿爭議寫一系列充滿圖表與數據的文章,結果寫到現在還寫不出來。所以還是先用「印象派」的方式寫點東西,可能破洞百出,請各位多多指正。

 

  這次選舉結果,很多人的問題是,為什麼國民黨會輸得那麼慘?純粹是因為連勝文先生拖垮了全台灣的選情?馬總統的執政真的有那差嗎?經濟不是有在成長嗎?國民黨的「經濟牌」失效了,台灣人民寧願窮死,只追求小確幸,也不願意追隨國民黨「拼經濟」嗎?

 

我的感想來自於雜誌經濟學人之前的一篇特別報導:裙帶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意指廠商增加利潤的方式,不是透過提高生產效率,而是透過與政府的關係,包括賄賂、遊說,使管制者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政策,例如補貼、制定優惠規範、特許獨佔等。

 

這樣的裙帶廠商並未創造額外的經濟效益,反之,這種「競租行為」(rent seeking)剝奪了其他人的生產效益,是屬於市場失靈的一種。美國在20世紀初經歷了相當嚴重的裙帶經濟,後來靠著反托拉斯等多諸多法案,建立較為公平、開放的經濟環境。到二十一世紀之交,這樣的裙帶資本主義正在新興國家中大行其道。

 

經濟學人設計了一套很有趣的裙帶資本主義衡量標準。首先定義出某些傳統上受到高度管制產業(例如不動產開發、銀行業)或是容易形成獨佔的產業(例如水電、能源)等,接著評估一個國家內,十億富翁(billionaire)所有資產佔該國GDP的百分比,再計算該等十億富翁的資產中,有多少比重來自於那些高度管制產業。

 

 用白話文說,這個指標是在顯示「有多少政府管制產業所產出的利益,是流進少數的富人手中」。若經濟體制足夠公開,則該等管制產業的利益,應該由多數人民共享;反之,少數富人掌握多數管制產業,意味著政府與富人之間存在相當的關係。

 

經濟學人裙帶經濟排名中,香港排名第一,有近60%的香港GDP,集中在那些管制產業大亨手中。台灣則排名第八,比重可能不到5%,但排名已經比2007年的第十名上升了二名,甚至還在印度、印尼、巴西之前。

 

 我想,這或許就是國民黨失敗的原因。

 

 傳統國民黨主打的形象,除了「中國牌」以外就是「經濟牌」、「穩定牌」(這些牌近來結合為一),宣傳重點不外乎是:「國民黨有著大量的財經專才,能提供工商業界穩定成長的環境,十大建設、科技產業發展,都是國民黨優秀財經政策的結果。在野黨不懂經濟,只會造成社會秩序混亂,有害於工商業發展。」

 

基於這種傳統,本次連勝文先生在選舉中始終打著「財經專才」的招牌,也找了工商界的大老闆們站台,並試圖擔任FTA自由貿易協定的代言人。

 

但我認為這就是致命傷。馬英九政府六年來政績導致個位數民調,其經濟政策據說高深莫測,無論影片與語言都無法說明(見行政院廣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EuUI01uxVU),但也未見成效。惟一觀察得到的,也是馬政府大力宣傳的,就是「兩岸關係的改善」,馬政府似乎將兩岸政策做為目前困境的惟一解,一則兩案經貿協議通過,可以促進台灣貿易與投資,另一則兩案政治協議通過,可以惟持台海秩序穩定,終結中國內戰,是一個很強大的歷史定位。

 

但問題是,馬政府花了那麼多的資源在與中國的談判上,人民究竟看到什麼效果呢?中國對於台灣的國際空間同樣打壓,對台導彈持續增加,國旗國歌爭議依舊,除了國台辦口出惡言的頻率降低以外,陳水扁和馬英九,似乎沒有差別?

 

當然還是有,開放陸客、陸生來台、ECFA協議的簽訂,都是民進黨政府無法達成的成果,但這些政策生效的前奏曲,就是國民黨大老們一波又一波的「兩岸交流團」,每一次交流團總是由國民黨大老加上親國民黨的企業大老,可能拜訪個書記,大家歌舞昇平,或許這就是馬政府努力達成的「兩岸關係改善」的經濟效益。

 

國民黨或許要用這種方式告訴大家:「我們很罩,我們是惟一可以跟中國共產黨說得上話的,想要賺中國的好處就靠過來」。但結果是,這種「兩岸關係改善」的方式,形成再明顯不過的裙帶政治,共產黨想「讓利」給台灣,又要拉攏國民黨部分人士,最後受惠者便是能夠與國民黨大老們(還不是「國民黨」本身)搭上線的企業老闆。這些老闆自然也願意從事「競租行為」,以商業利益交換政治關係,結果就是,勞工辛苦產出的效益,有部份因為競租流進「有關係」的黨政高層中;而中國的「讓利」也不是被最有效率的台灣企業取得,而是被「有關係」的台灣企業取得。

 

相對這些「紅頂商人」,還有很多與國民黨攀不上關係的台灣中小企業,我詢問過部份的廠商,他們覺得民進黨或國民黨執政,對他們在中國的投資經營並沒有什麼差別。他們還是靠自己力量與中國地方或中央政府打交道,和其他在中國的外商一般競爭。

 

這或許就是一般輿論批評的,「經濟有成長,但都只被少數人拿去」的問題。經濟動能絕大多數倚賴中國,而又因為裙帶經濟,來自中國的利益僅流進部分「有關係」的事業,結果導致房價、物價上漲,勞工薪資卻持平的狀態。

 

這種裙帶經濟其實不能說是國民黨「刻意」造成的,「關係」大於「產品」原本就是華人社會的傳統。台灣的經濟結構本來又是「大型國有(準國有)企業+大量民營中小企業」的結構,歷史上幾個成功的經濟躍進(例如80年代的電子產業),都仰賴政府的插手(當然也有失敗的,像汽車),因此國民黨(甚至民進黨也一樣)都會有這樣一種「使命感」:所謂的產業經濟政策,就是把利益集中到幾個特定產業甚至企業上。這和鄧小平「先讓一部分的人富起來」的概念可以是說師出同門。

 

所有國家都會有重點扶植產業,因此國民黨有這種思考無可厚非。但是當這樣的政府利益移轉不再以「產業本質」做標準,而是偏向「關係」決定一切時,那就導致極度無效率。尤其當中國龐大的利益匯聚到少數廠商時,很容易對小小的台灣社會產生強烈的衝擊。

 

2008年蔡衍明入主《中時》以及接下來的中嘉案,或許是大部分台灣民眾第一次在經濟領域以外,感受到這條裙帶的威力;接下來的遠雄、頂新問題,都讓人民對於國民黨的政商結構感到反感。這也是為何「服貿」會引起那麼大的反彈,在不透明的情況下,誰也不知道這中間有多少利益是被裙帶消耗掉了。

 

就在這種時機點上,國民黨推出連勝文先生為台北市長候選人,繼續以「財經專才」為競選主軸,繼續請「某些」工商大老們背書。

 

由於連家和中共的連結太明顯,而且他並沒提出具體的經濟振興計畫,這樣的競選主軸只會給人一種「裙帶經濟加強版」的印象:連家會帶更多紅頂商人去對岸交流,更多的資源浪費在追求「關係」上,更少的利益會被公平的分享出來。

 

柯文哲先生在市長辯論會上一句:「你只是中國的買辦。」我認為是最有殺傷力的指控。詭異的是,連陣營似乎沒有對這個指控做出任何反駁,只是一直在反駁沒有「別讓勝文不開心」,這意味著連陣營並認為這項指控沒有殺傷力?或是認為,買辦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且是好事?

 

我相信同樣的情況,在香港的感受更強烈。根據經濟學人的統計,近八成的香港GDP掌握在十億美元的富人手上,而這些富人主要致富的方法都是政府高度管制產業(我沒有實際數據,但猜測是房地產),這意味著有更多資源被消耗在「中共-港府-富人」這條裙帶關係上。梁振英先生直接挑明普選不可行,因為政府政策不應該向月收入1800美元以下的人妥協,這不單純是階級問題,而是在裙帶經濟下,一般人根本無法突破其現有的階級。這也是為何今年「香港佔中」的效應如此強大、持久。

 

我個人的經濟觀念是,除了貨幣政策外,政府應該盡量避免直接干涉經濟活動,一則在經濟活動上,政府相對無效率;二則球員兼裁判,容易產生腐敗。所謂好的財經或產經政策,應該是良好的基礎建設、維持公平、開放、有效的競爭環境、保護消費者或投資者。貧富差異是資本主義的必然結果,但良好的體制應該是使階級可以自由流動,生產效率高的廠商的可以獲得應得的財富,這樣才會鼓勵一般人將資源投資在提升生產效率上;若是裙帶經濟盛行,資源只會被導向「關係」上頭,富者恆富,最終便是古代中國王朝的衰亡模式。

 

以兩岸自由貿易為例,我個人百分之百贊成兩岸應該開放自由貿易與投資,但因為裙帶疑慮太強烈,在程序不透明、缺少監督的情況下,我很難只為最終的協定喝彩,而不去思考在談判桌下(甚至是桌上)被蓋掉的東西。

 

若國民黨接下來要使大眾重拾其「財經專才」的信心,一者應提出「非中國」的具體經濟政策,二者在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上(無論是國對國或黨對黨),應該要避免過多特定企業的涉入,否則嘴巴再怎樣說是「為全體人民謀福利」,看起來就是「為紅頂商人謀福利」。更深一層當然是黨產問題,住帝寶、穿十萬元的帽T,卻硬要說自己是庶民,很難取信於大眾。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a0111&aid=19451897

 回應文章

frozenblue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04 09:33
rent seeking 這項講的真的是太對了,光看台面上國民黨黨產敢拿出來給人看的每年股利數字就知道多麼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