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敖德薩八年沉淪冤案,布查鎮一夕糊塗罪人!
2022/04/10 04:58:31瀏覽6835|回應3|推薦16

橫批:雙標山小?(對聯請詳文題)。烏克蘭近日指控俄羅斯軍隊在基輔郊外的布查鎮(Bucha)屠殺逾300位平民,而俄羅斯則是反控烏克蘭自導自演並指稱遭到抹黑。 

 

對此,聯合國表示,所有跡象都顯示布查鎮的平民直接遭到鎖定且殺害。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表示,來自布查鎮的照片相當讓人感到不安,並強調國際法禁止蓄意攻擊平民。 

 

 

而就在烏克蘭和俄羅斯互相指責、以及布查鎮的「屠殺羅生門」真相未明之際,美國已經迫不及待地糾眾向俄羅斯發難,一連射出兩支箭。 

 

一是由美國帶頭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動表決將俄羅斯的成員資格停權,最後迫使俄羅斯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二是美國與盟國再針對俄羅斯祭出新制裁,其中包括了制裁普丁的兩個女兒。 

 

 

這不禁令人感嘆美國與西方世界所標榜崇尚的程序正義、比例原則、科學辦案、證據法則...等原則和價值,在此時全都消失不見了 

 

美國與西方世界的未審先判和迫不及待要將俄羅斯入罪的荒唐行徑,顯示出美國、烏克蘭、乃至於西方世界對於「布查屠殺案」的心虛也為揭開布查鎮的「屠殺羅生門」提供了思考方向。 

 

換句話說 

烏克蘭和美國對於俄羅斯在布查鎮屠殺平民的指控,似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所以想要草草結案,並且依靠著西方媒體的強大宣傳優勢在一夕之間。讓俄羅斯當個糊塗罪人! 

 

而相較於布查鎮的「屠殺羅生門」,更令筆者在意的是2014年發生在烏克蘭敖德薩的屠殺慘案!史稱「敖德薩慘案」 

 

「敖德薩慘案」簡介 

德媒4月8日發表題為《自2014年烏克蘭戰爭開始以來西方一直有系統地隱瞞法西斯罪行》的文章,作者為德國《紅狐狸》月刊主編阿諾德·舍爾策爾,摘錄如下: 

 

他們知道烏克蘭納粹在做什麼,烏克蘭國內法西斯組織肆虐橫行。其實早在2014年「廣場革命」後,烏克蘭的納粹分子就開始在烏東部地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在2014年2月的政變之後,由基輔組織的武裝團夥對該國講俄語的民眾犯下的罪行,西方媒體要麼不報道,要麼輕描淡寫。其中包括當年5月2日發生在敖德薩和5月9日在馬里烏波爾對反對基輔當權者的示威者的大屠殺。據官方稱,敖德薩的一夥右翼暴徒在前工會大樓內造成40多人死亡和燒傷,據目擊者說,受害者人數遠遠超過100人。 

 

烏克蘭當局只對「親俄」示威者進行調查,因為沒有調查結果而多次受到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等國際機構的批評,而且至今沒有一人被定罪。 

當時的敖德薩州長弗拉基米爾·內米羅夫斯基宣稱:「敖德薩居民為挫敗和逮捕武裝恐怖分子而採取的行動是合法的。」然而2014年5月13日,時任德國外交部長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想在事發現場獻花圈時,卻被當局要求不要這麼做。 

 

就在當時,法西斯勢力已經進行了第二次大屠殺,西方媒體對此的報道甚至比對敖德薩的報道還要少。例如,《明鏡》周刊謊稱:「烏克蘭軍隊在馬里烏波爾與親俄分裂分子發生衝突。」 

當時,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看到記者發自馬里烏波爾的視頻。這些視頻顯示,懸掛着烏克蘭國旗的坦克疾馳穿過城市,那裏手無寸鐵的平民被不分青紅皂白地射擊,許多人受傷或死亡——德國主流媒體的用戶對此一無所知。 

自2014年6月8日以來烏軍對盧甘斯克和斯拉維揚斯克的炮擊和戰機轟炸,也沒有出現在西方媒體上。 

 

這樣的報導不只在德國媒體,法國女記者博內爾也曾揭發過。 

 

她在2015年所拍攝的《頓巴斯》真相紀錄片,直到2022年才得以傳播開來。博內爾提到了法國媒體以及西方人權組織對此紀錄片的審查,以及紀錄片在網路上不斷被刪除的情況,博內爾憤怒地說:「我知道地緣政治很重要,但這是關係到老百姓啊!」 

據博內爾表示,她的影片沒有得到傳播的一個原因是,法國國內媒體以及西方人權組織對影片的有意"過濾"。除了法國電視台,她也去找了德法電視台還有法國電視六台等媒體。她寄過信,也發過郵件,她一直想方設法傳播這部影片。 

然而,「所有方法我都試過了...沒有人回復我!沒有人!」她說道。 

 

博內爾說:「法國電視台拒絕站在我這邊,沒有人想傳播出去,國際特赦(人權組織)在選中後又刪除了我的影片。那一個月我承受了太大的壓力,後來又無人問津,沒有一個人想去對外傳播這部影片。」 

 

除了影片被如此「過濾」外,博內爾稱,影片還不斷地在網上路被刪除。「現在你們知道了為什麼只能在俄羅斯看到這部片子,因為有人在不斷地刪除它,」博內爾憤慨地稱。 

 

如果以上這些,都無法讓各位體會到,西方媒體系統地隱瞞和扭曲真相的強大功力 

那麼我提供兩個連結,讓各位親眼見識一下,被西方媒體所影響與操控的輿論,對待「敖德薩慘案」和「布查羅生門」有著如何的雙重標準? 

 

 

看到沒有? 

 

「敖德薩慘案」至今八年,未有一人被定罪。 

維基百科上的介紹僅短短的4行字加上1張照片(事發地大樓的雲過天青照......)。 

 

「布查羅生門」真相未明,俄羅斯已遭凌遲。 

維基百科上的介紹已經編上落落的一大長串字,再加上7張照片(很抱歉,除了第一張看得出是損毀的屍體(誰殺的還不知道)、其餘六張要嘛不見屍體、要嘛只見雙手被反綁的人、看不出是屍體也沒有血跡、疑似擺拍?)。 

 

這可笑不?這荒唐不? 

 

畢竟,維基百科號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以及「人人可編輯的自由百科全書也由此可見,西方媒體系統地隱瞞和扭曲真相的作為,對於世人的戕害和影響有多大? 

 

因此,筆者僅以「敖德薩八年沉淪冤案,布查鎮一夕糊塗罪人!」橫批:「雙標山小?」一聯敖德薩慘案的受害人致哀、為不察(布查)鎮的糊塗罪人俄羅斯鳴鼓、以及對西方輿論的雙標表示譴責! 

 

最後附上兩張「敖德薩慘案」的照片,一張是烏克蘭反俄群眾包圍並火燒大樓內的親俄群眾圖一張是悼念「敖德薩慘案」死者的圖片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456852J&aid=173179745

 回應文章

小子心 —— 四平圓無限,方寸環空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4/11 07:11

“國際媒體” 們配合著國際勢力只會做選擇性的記憶。

20年前的鮑爾先生的洗衣粉故事如今又換湯不換藥來個故技重施,爲何卻是沒人憶及?

小鯊(J456852J) 於 2022-04-11 09:39 回覆:

您說的是這個嗎?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3/17日在聯合國安理會發表演講,繼續“煽動”俄烏局勢,並且模仿了當年鮑威爾手拿裝有不明物質的試管、挑起伊拉克戰爭時所說的名言,稱我今天來到這裡不是為了發動一場戰爭,而是為了阻止一場戰爭”。 

 

隨便拿一支裝洗衣粉的試管,就說是"生化武器",然後發動戰爭入侵伊拉克...。 

見過不要臉的,卻沒有見過如此無恥的。 

 

世界上,也就是美國了! 

小鯊(J456852J) 於 2022-04-11 09:43 回覆:

整段故事的始末 

 

 

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拿出了一瓶裝有白色粉末的試管 

 

這一造假事件後來因被普丁戲稱他手裡沒準拿的是“洗衣粉”而成為聞名全世界的“洗衣粉事件“ 

美國為了入侵別國的正義性,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上舉著一個試管稱伊拉克正在研製化學武器。他拿出一個來歷不明的試劑瓶聲稱:“薩達姆用這麼一點炭疽病毒就能造成數萬人死亡” 

 

隨後2003年3月,美英聯軍以此為由對伊拉克發動入侵戰爭。戰爭打了八年多,美軍卻沒能在伊拉克找到第二瓶“白色粉末” 

 

在很多伊拉克人眼裡,一瓶“洗衣粉”改變了他們的一生。“鮑威爾的證詞導致數百萬伊拉克人死亡,他手上沾滿了鮮血”、“他給伊拉克帶來了混亂”。 

 

“洗衣粉”從此成了鮑威爾一生都難以撕下的標籤。 

 

2005年,他在接受採訪時承認聯大發言是自己的“汙點”。 

 

他說,“我是代表美國向全世界提出這一理由的人,這永遠是我歷史的一部分,那是令人痛心的,現在還感到痛心”。 


玉米蘋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4/10 21:34

     美國參眾兩院,於今 (2022) 年底 三分之二的席位 就要重新選舉了。

     遠水已救不了近火了...

     無論如何,只得祭出系列釜底抽薪的絕招。

     That's the story。Fox三條線

      

小鯊(J456852J) 於 2022-04-10 22:17 回覆:

是這個意思嗎? 

 

 

然後藉俄烏戰爭挽救民調?懷疑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4/10 07:57
補充一個台灣觀點:烏克蘭5日指控俄羅斯部隊在基輔市郊布查鎮(Bucha)大肆「屠殺」,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提出2疑點直言,既然屍體是同一批,那為什麼屍體沒有腐敗?此外,俄羅斯稱已於3月30日撤軍,隔天該市鎮長宣布俄軍已撤離,但奇怪的是,如果街上有屍體,那鎮長在記者會為什麼都不講?這合理嗎?(see 看到俄烏戰爭這一幕 郭正亮發現2件事:很奇怪



這觀點很特別,民進黨要不要比照俄羅斯普亭頒布的新命令,開除郭正亮黨籍?
小鯊(J456852J) 於 2022-04-10 12:53 回覆:

郭正亮提出的兩個觀點「布查(不察)鎮長失憶不察(布查)」和「屍體沒有腐壞」,俄媒(今日俄羅斯)皆有提出質疑 

 

[俄方盡力自證清白] 

布恰事件在西方引發新一輪輿論衝擊,俄方不得不集中精力,自證清白。 

 

“今日俄羅斯”指出,俄軍於3月30日撤離布恰,這是既定事實。 

烏克蘭國家員警於一天后進入布恰,但布恰鎮長費多魯克當天發視頻證實俄軍撤離時,並未提任何大規模暴行、死者遺體或諸如此類的現象。 

俄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在向安理會提交證據時認為,「難以想像,布恰鎮長會忘記指出這種破壞性的場景」。。 

涅邊賈還展示了烏摔跤運動員詹·貝里紐科在烏方恢復控制后赴當地拍的照片,稱其笑容“令人印象深刻”,並未提死者和暴行。 

 

俄國防部認為,基輔所公佈圖像中的所有屍體,在至少經過四天后沒有殭化,也沒有典型屍斑,傷口還出現了未凝固的血液。  

網路上則有人指出,屍體旁的地面上沒有血跡,有的屍體似乎發生抖動或位置移動。 

 

 

另節錄以下, 

 

「今日俄羅斯」網站日前獲取的兩段有關布恰事件的電話記錄顯示,前往布恰尋找「俄羅斯屠殺布恰居民」證據的烏克蘭安全官員西方記者並未發現俄軍侵犯人權的跡象。  

相反,布恰居民告訴西方記者,俄羅斯軍隊很友好,他們善待當地人,還給居民提供了食物。  

與此同時,有烏克蘭官員透露,是烏克蘭區域性防禦力量在那裡洗劫了一切。 

在其中一段通話中,一名被稱為「西蒙」的記者告訴他的同事,他訪問了布恰西北25公里處的博羅江卡(Borodyanka)鎮,並沒看到街上有遺體,這與他的預期恰恰相反。  

西蒙說,這個小鎮已經被炸得粉碎,但根本沒有任何有關俄軍侵犯人權的跡象。  

西蒙和他的團隊採訪了多位居民,居民說俄軍非常友好,給了他們食物、水以及其他補給用品。 

“我不知道控訴俄羅斯的人在說什麼,我們根本沒見到他們所描述的場景。”  

西蒙在電話中還告訴他的同事,他後來試圖去尋找更多有關「俄軍暴行」的證據,但確實沒有發現任何相關跡象。 

 

另一段通話發生在兩名烏克蘭安全域官員之間,通話中,兩人透露了布恰西北約60公里處Kukhari鎮的情況,他們描述的情景也與烏政府方面的控訴以及西方主流媒體的報導不一。  

“3月24日至4月3日,我們把俄軍趕走了。”名為謝爾蓋·阿納托利耶維奇(Sergey Anatolyevich)的烏克蘭安全域官員在電話中對名為萊索格(Lesogor)的人說,把俄軍趕走之後,來自馬林的區域性防禦力量將那裡洗劫一空。  

他們窮盡所能掠奪一切。 他們破門而入,打開保險櫃,偷盜汽車...... 他們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塞進車裡,然後帶走。 ” 

“俄羅斯人什麼都沒拿,但我們的人去了之後洗劫了一切。” 謝爾蓋·阿納托利耶維奇補充說。  

根據俄媒介紹,馬林是烏克蘭庫哈裡西南部附近一個城鎮,目前被烏克蘭軍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