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想象天堂 摘錄9 約翰·伯克/白帆譯
2023/08/22 12:23:13瀏覽455|回應0|推薦3

想象天堂(9)

摘錄9

約翰·伯克/白帆譯

一個獨特的目的

    我們常常感覺不到被人甚至被自己完全了解、理解或重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非常努力地証明自己,讓人們注意到我們,讓自己出名,或者試著成為成功的那個人。想象一下,在天堂,所有這一切都被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清晰所取代,神創造了你,讓你完全成為你自己,完全獨特,與你的創造者建立獨特的關系。

    我們不會失去在世的身份;所有一切,終將被我們最完全了解。我們不會失去自己的幽默、獨特的個性、特別的外表、情感、經歷和記憶——我們最終將成為完整的自己。我們將成為這一切——不再有那些混亂、創傷和謊言來奪取我們真實的身份。

   只有祂知道,是祂把你創造成什麼樣的人;只有祂知道,成功的生命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不是與他人相比,而是與祂在創造一切之前的想法相比!我相信,有瀕死體驗的人之所以會說:“我感覺我以前來過這裡”或“我感覺我一直存在”,是因為他們確實永遠存在於神的心中!在天堂裡,我們在出生之前,就清楚地知道祂想讓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知道神如何看待你,會讓你自由地完成神創造你要完成的事情,會讓你自由地利用你獨特的天賦、時間和資源來持續產生永恆的影響——不是為了証明你有價值,而是因為你值得為神付出一切。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當你相信,神就以祂的恩典拯救了你),這並不是出於自己(歸功於你),乃是神所賜的;...我們原是祂的工作(杰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重新創造了我們),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我們行的(我們就能行祂早已為我們所計劃的善事)”(以弗所書 2:8, 10 )。

    你是祂的杰作、祂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但我們都是受損的杰作,需要被修復。祂希望每個人都能接受祂的禮物——救恩,與神“和好”。當你知道,你與神和好、對齊——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或沒有做什麼,而是因為神為你做了什麼——那麼,你就不需要証明你的身份,你就可以自由地完成神在你出生前為你計劃的一切。經歷過瀕死體驗的人會得到一個明確的信息——神對你仍然有一個目的。

    朗博士研究中的一名男子寫道,他不想回到地上生活,但“一位光明之人”告訴他,他還沒有完成一生中必須做的事情。隨后,他“突然搖晃了一下”,就回到了自己的身體。

      一位在手術中死亡的十三歲女孩回憶道,“我聽到一個似乎溫柔卻充滿權威的聲音告訴我,‘我的孩子,回去吧,因為你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於是,我就立刻回到了我的身體。是立即!”

    馬克在從手術中恢復期間,虛弱的心臟停止了跳動。當醫生們竭盡全力把他救回來時,馬克卻踏上了“所見過的最美的道路”,這條路帶他穿越了天堂間的山脈。馬克開始聽到一個聲音,似乎“不知從何而來,卻無處不在。… 馬克!你必須回去!’‘回去?不!不!我不能回去!’那個聲音又說道:‘你必須回去;我給了你一個任務,你尚未完成。’; ‘不,不,拜托,神,不!讓我留下。 …那至高無上者的聲音似乎不知從何處傳來,但同時又是從四面八方傳來。”

我獨特的目的是什麼?

    但我的目的是什麼?我怎麼知道神讓我獨特地在這裡做什麼?我認為,我們常常把事情變得復雜,因為我們希望,我們的目標賦予我們身份,但神的心意是相反的。摩西說過,耶穌也重申過——愛神是首要的,也是最大的誡命(是我們的目的)。愛人如己--愛我們的鄰舍(祂放在我們生命中的人)就像愛自己一樣——這是第二誡命。耶穌教導說,做到這兩點,你就實現了聖經中所有誡命的總綱(馬太福音 22:34-40)。即使那些不了解聖經的人也會從另一邊帶回同樣的信息。神讓我們來到這裡是為了一個目的——愛是這個目的之核心——無論我們取得什麼成就。

    霍華德·斯托姆 (Howard Storm) 是一位經歷過瀕死體驗的藝術教授,他相信神讓他和他的妻子聚在一起是有特定原因的,就是為了學習如何去愛。他說,這是我們在地上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愛那些與我們在一起的人。 這可能不是我們唯一的工作,但顯然是我們的第一份工作。

    史蒂夫·舍格倫(Steve Sjogren)是一家大型教堂的牧師,以數千種方式為辛辛那提做了許多很棒的服事。毫無疑問,這是神對史蒂夫的目的之一部分,但史蒂夫與死亡的擦肩而過,這提醒他,神對我們的優先計劃。史蒂夫謙虛地回憶道,

    神很祝福我,我在手術台上端盤旋,漸漸靠近天花板,我沒有真的離開房間...我憑直覺知道,神就是在對我說話的那一位,那聲音就像是一百個朋友在和諧中齊聲說話,如此熟悉、又令人安慰,將我吸引、靠近...在我尋求神的這些年裡,我以前從未聽過到祂用我耳朵可以聽到的聲音說話(從那時起,至今我也沒有聽到過)...我們不只是用語言來交流,還用記憶和圖畫片交流。神讓我知道祂是多麼看重我。我幾乎無法描述我周圍那種被接納的完美感覺,但即使在這種非常個人化的擁抱中,我還是意識到,並不是我生命中的一切都符合神對我的旨意。

    醫生們處於緊急搶救狀態,神正在平靜地考驗我。 “你知道你孩子的朋友名字嗎?”祂問。這不是白日夢,神想知道答案,但我一個也無法列出來!我被問住了。這個意識就像一道閃電擊中了我:我沒有花時間去了解孩子們最好的朋友和他們長期伙伴...這些朋友經常來我家做客。他們總是受到歡迎,但我一點也不熱情好客。每當他們來訪時,我通常會專注於一個或另一個項目。很多時候,我都不在場。畢竟我的工作很重要。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獨特目的?那麼,一切總是從愛神和尋求神開始,然后,跟隨祂的帶領,去愛我們最親近的人,然后利用祂賦予我們的天賦和熱情來服事他人。你不需要擔心沒有實現你的目的;如果你尋求神和祂的旨意,你就會走在這條路上。但我們不能忘記,這一切都是為了愛。

    回家!

   克裡思托在經歷天堂,重新反思之后,她接受了洗禮,但因被虐待,從未感受到愛。她承認,她很難找到合適的詞語來描述在天堂的經歷,因為人的語言根本無法與之相媲美。她說,像“美麗”、“輝煌”和“令人驚嘆”這樣的詞還遠遠不夠。 “我在天堂的經歷如此真實、如此清晰、如此強烈,這讓我在地上的經歷顯得模糊、無法聚焦——就好像天堂是現實,而我們所知道的人生只是一場夢。”克裡思托描述,她沉浸在一種完全、徹底的純潔、完美、完整、和平中,是她在地上從未經歷過的一種安全感。 “就像沐浴在愛中,”她回憶道。 “我不僅看到了這種光芒,而且感受到它的熟悉,就像存在於我的記憶中,甚至是我能認出的老友。最好的說法是:賓至如歸,我到家了!”

    耶穌走遍以色列鄉村教導、喂養、醫治並恢復人們的尊嚴。祂展示出神無條件的愛,神寶愛罪孽最深的人,就像對待一個祂獨有情愫、特別寵愛卻離家出走的孩子一樣。結果,世界的珍寶紛紛涌向耶穌。路加告訴我們:“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祂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耶穌就用比喻,說:”(路加福音 15:1-3 )。

    耶穌向這些自以為是的宗教人士講述了一個父親(代表父神)的故事,他有一個浪蕩的小兒子和一個“好”的大兒子。浪子要求盡早繼承遺產,拋下父親,搬到了拉斯維加斯賭城,他將自己毀滅於各種派對和嫖妓中(這顯然是我的解釋,但對故​​事來說是准確的)。

    耶穌告訴我們,這個小兒子終於跌入谷底,醒悟過來,說:“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后,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路加福音 15:18-19 )。

    宗教領袖本以為父親會懲罰,並教訓兒子,但耶穌卻讓他們大吃一驚:“[浪子]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充滿愛和同情),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擁抱他,親吻他)。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后,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仆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路加福音 15:20-24)。

    終於到家了

    讀了成百上千個瀕死體驗故事后,我對每個人所經歷的這種光充滿了愛的描述感到震驚,這種愛會奔向他們、擁抱他們、重視他們的價值,無論如何,只是想讓他們回家。這個家,就是他們所描述的那樣 !

    杰夫離開一場慘烈的車禍現場,發現自己“到了另一個地方、一個充滿歡樂的地方,那是讓他很熟悉的家。我感覺很真實,但我沒有受傷。我不是一個漂浮的球體。我就是我自己。”在中東長大的薩瑪發現自己處於愛的同在中:“祂散發出一種令人驚奇的愛,其中包含著深深的接納。我既沒有感到定罪,也沒有感到羞恥。起初,我幾乎不敢看耶穌,但過了一會兒,我感覺我的身體被舉起來。然后,我站在祂面前。當祂對我微笑時,我的靈魂如釋重負。 “歡迎回家,薩瑪。”祂的聲音甜美而溫柔,但也充滿大能,就像眾水的聲音一樣。祂向我張開雙臂。祂美麗的眼睛就像熾熱的愛火,讓我不知所措。”

   唐·派珀在臨床上判定死亡了九十分鐘,他說:“我看到了從未相信其存在的顏色。我從未感覺自己比那時更有活力。我回到自己的家;我就在自己所屬的地方。在地上,沒有任何地方能比得上那裡是我更想去的。”

      耶穌聲稱,神對所有人的心都如慈愛的父親,祂會不惜一切代價讓祂的孩子回家。 “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安全地回到神身邊)。”(彼得前書 3:18 )。有一天,祂也想歡迎你回家!

    家,是你最終被認識、被愛、被家人和朋友環繞的地方。如果你曾經害怕在天堂感到孤獨,請再度思考。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forever&aid=17978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