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一位台灣人心臟科專家 ─李玉琛醫師的故事(下)
2015/06/01 22:56:44瀏覽2079|回應2|推薦10

第一位台灣人心臟科專家

─李玉琛醫師的故事()

楊遠薰

          1956年,三十歲的李玉琛醫師抵華府後,發現聘他擔任總住院醫師的那家醫院尚在大興土木中,因此到白宮附近的一所急診醫院 (Emergency Hospital) 當住院醫師。

 在急診醫院上班時,有位來自德國的護士對他很好。兩人情投意合,然基於種種考量,沒有論及婚嫁。

 過了一年,那所聘他擔任總住院醫師的醫院還是沒建好,倒是馬里蘭州立大學(簡稱馬大)醫學院附屬醫院需要一名高血壓科醫師,他去應徵,很快地被聘用。

 馬大醫學院成立於1802年,是全美國第一所由州立大學創辦的醫學院,座落在巴爾的摩市區。其醫學院與附屬醫院毗連,皆在蘭伯德(Lombard)街與格林( Green) 街的交會處。李玉琛醫師因此搬到距華府一小時車程的巴爾的摩市,在馬大附屬醫院行醫。

 在高血壓科看病時,李玉琛醫師發現許多病人皆因高血壓而導致心臟衰竭。時為1957年,診測病人心跳的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簡稱ECG)方問世,對診斷病人的心臟情況很有幫助。李醫師向來對先進的醫學很感興趣,乃申請進心臟科,於1958年開始接受為期兩年的心臟專科訓練(Fellowship)

 他於1960年完成專科訓練,成為第一位台灣人心臟科醫師,爾後展開一系列有關心電圖與回音心圖(Echocardiography)的研究。同時,他與在華府急診醫院認識的德裔護士Gretchen 結婚,兩人在巴爾的摩市郊共建一個美滿的家庭。

李玉琛醫師伉儷合影於七十年代

1961年,李醫師除在醫院門診外,亦開始在馬大醫學院授課,成為第一位在美國擔任臨床教學的台灣人醫師。1964年,他開始擔任馬大附屬醫院的心電圖研究室主任,此後在此職位服務至退休,以致該研究室後來被命名為「Dr. Y.C. Lee心電圖研究室」。

 李醫師與Gretchen婚後陸續生了一女二男。1966年,為使一家五口過較寬裕的生活,李醫師將自家底樓改成診所,此後自醫院下班後,在家繼續看病。護士出身的Gretchen白天幫他處理診所業務,晚上幫他照顧病人,成為他最好的幫手。

 李玉琛醫師素來待人親切,看病入微,診斷準確,所以不僅病人們喜歡他,連醫院裡的一些年輕醫師們都經常向他請教。1968 年某日,李玉琛醫師接到急診處的一位住院醫師的緊急電話,告以一位七十多歲的男性病人在接受骨骼開刀時,用了過量的epinephrine 點滴,引發高血壓,收縮壓高達200以上,並且心律跳動不規則,請問該怎麼辦?

李醫師隨即想到epinephrine vasoconstrictor ,而nitroglycerin(NTG) vasodilator,應對這位病人有幫助,因此建議這位住院醫師給病人1:150 grain(毫克) NTG。結果不出李醫師所料,病人的情況很快獲得改善。

 因為這治療方式係創例,李玉琛醫師乃根據此結果,寫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隨後在美國醫學學會期刊《JAMA》發表後,引起廣泛的重視。如今,醫生們以vasodilatorprocardia類治療惡性高血壓,已成了醫界的通則。

 1971年,李玉琛醫師升任馬里蘭州立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隔年,他有了一項重大的醫學發現。

 1972年的一天,一位七十二歲的病人因為高血壓導致心臟衰竭,由家人護送至馬大醫學院附屬醫院急救,由李醫師門診。

作完檢查與救治工作後,李醫師在病人的病歷寫下:「病人因長期高血壓導致充血性心臟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簡稱CHF),對洋地黃強心劑、利尿劑或臥床休息皆無反應。」

 根據傳統的醫療,醫生救治心臟衰竭病人,通常給予強心劑或利尿劑。但這位病人在服用這些藥物後,毫無改善,換句話說,正邁入死亡。李醫師這時根據研習過的藥理學,認為若讓病人服用微量的beta blocker (交感神經阻斷劑),可使其心跳緩慢,減輕心臟的負荷,因此讓病人服用10 mg propranolol

 果然,病人服用這藥物後,心跳由115降至90,同時出現生命的跡象。於是,他讓病人繼續每隔六小時服用一次相同的劑量。結果,病人的情況明顯地好轉,最後竟得以出院!而且,病人出院後繼續服用beta blocker,身體竟得以康復。

 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奇蹟!李醫師解釋說,充血性心臟衰竭 (CHF)就是心臟失去有效輸送血液的功能,以致身體的其他部分因無法獲得足夠氧氣與養分而產生暈眩、呼吸急促等現象,使一些日常活動如走路、爬樓梯或拿較重東西等都變得很困難。這種病況通常由高血壓或冠狀動脈疾病所引起。

 由於心臟無法繼續使血液回到心室,相關的器官如肺等會因此水腫。人的身體為自動調和這種現象,就使心跳加快,但心跳加快會加速心臟無力。這時若讓病人服用微量的beta blocker,減緩病人的心跳,就可減輕其心臟收縮的壓力,將使在垂死邊緣掙扎的病人舒適些,其病況也因此獲得改善。

 「問題是當時的醫學教科書都說beta blocker對心臟不好,用beta blocker醫治心臟衰竭是不當的作法。」李玉琛醫師說:「所以我的有關這項發現的論文都不被醫學期刊接納,就連馬大附屬醫院心臟科的其他同事也不表贊同。」

 李醫師繼續努力讓醫界瞭解他的發現的重要性。1978年,他在紐約舉行的一項國際醫學會議中報告他的這項發現,強調降低心跳對心臟功能微弱的病人有助益。遺憾的是會後仍得不到回響。

 「縱使如此,我的臨床成果繼續證實我的理論是正確的。」李玉琛醫師十分肯定地說:「因為在救活那位七十二歲充血性心臟衰竭病人後,我又以相同方法成功地救活了另外五名患同樣症狀的病人。問題是我當時無法說服醫界人士,讓他們相信這種治療方法是正確的。」

 此後,李玉琛醫師繼續看病、教學及從事回音心圖與心電的研究。他每年發表數篇醫學論文,也出版了一本回音心圖與心電的教科書,但卻不再公開倡導beta blocker醫治充血性心臟衰竭病人的好處。

 3

 歲月匆匆,一晃又過十年。1988年,李玉琛醫師在馬里蘭州立大學服務滿三十週年,以醫學院正教授職稱申請退休。馬大醫學院肯定他在醫界與教學上的貢獻,延聘他為該校的名譽(Emeritus) 教授。

 此外,馬大醫學院附屬醫院繼續請他回去看病,巴爾的摩地區數家大醫院更經常聘他去門診,所以李玉琛醫師實際退而不休,直至近八十歲,才因健康因素,逐漸淡出醫界。

 但及至他向馬大申請退休的1988年,李玉琛醫師首創的beta blocker治療法在美國一直不受重視,倒是在歐洲有不同的發展。1973年,一位名為芬魏格斯坦 (Dr. Finn Waagstein) 的瑞典心臟科醫師亦相信beta blocker醫治心臟衰竭病人深具成效。他其實比李玉琛醫師晚一年發現這種治療方式,但比李醫師幸運的是他的論文得以在1975年的《英國心臟期刊》上發表。

 魏格斯坦醫師的論文發表後,亦引起諸多懷疑。但進入九十年代,全球醫界開始對beta blocker治療充血性心臟衰竭病人持不同的看法,馬大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心臟科醫師們亦開始審慎正視李玉琛醫師在七十年年代所倡導的beta blocker治療方法。

在馬大附屬醫院心臟科醫師團隊中,費雪醫師 (Dr. Michael Fisher )對這治療方法十分肯定,公開倡導。另一位醫學教授格特利伯博士 (Dr. Stephen Gottlieb)更以四千以上的心臟衰竭病人為對象,著手進行一項國際性的醫學研究。

 1998年,格特利伯教授的研究報告正式出爐,證實採用beta blocker治療心臟衰竭病人,確實較傳統的治療方法多了百分之三十五的存活率!他並且公開宣稱:「這項研究成果是如此地顯著,以致我們的調查提早三年結束。如今,我們確信這種治療方式確實能救活更多的心臟衰竭病人。」

 格特利伯教授的調查研究在醫學界裡引起巨大的迴響。爾後,更多的醫學研究證實使用beta blocker治療法醫治心臟衰竭病人,比傳統的治療方式多出百分之四十的存活率!數年後,全美國的醫學教科書終於在這方面予以改寫、更新,美國心臟協會亦公開倡導使用beta blocker治療法醫治心臟衰竭病人的好處。接著,全球的心臟科醫師亦跟進,開始採用這種方式醫治充血性心臟衰竭的病人,beta blocker成了醫界熟悉的名辭

 2001年,瑞典的魏格斯坦醫師捷足先登地以「治療心臟衰竭的最重大突破」,獲得僅次於諾貝爾獎的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費瑟(Faisal)醫學獎。

 2002年,馬里蘭州立大學公開肯定李玉琛醫師在1972年所作的治療心臟衰竭病人的重大突破。馬大並將李玉琛醫師長期服務的心電圖研究室定名為「李玉琛醫師心電圖研究室」,並在該年出版的《馬大醫學院兩百週年紀念專輯》,以一整頁介紹李玉琛醫師及他創見的beta blocker治療法,同時附上李醫師的照片。

 以李玉琛教授為封面人物的馬大醫學院季刊(2002年冬季)

2002年冬,馬大醫學院發行的醫學季刊以李玉琛醫師為封面,專題報導李玉琛醫師發現beta blocker 治療心臟衰竭病人的經過。該刊記者並且訪問數名與李醫師共事多年的心臟科醫師們。他們咸認為李玉琛醫師的臨床經驗非常豐富,診斷相當精準,對病人十分親切,是位同儕敬重、病人喜愛的好醫師。

 2004年起,年事漸高的李玉琛教授逐漸淡出醫界,與夫人Gretchen在巴爾的摩市郊區過著蒔花養草的恬淡生活。他有時會參加台灣同鄉會,也喜與年輕一輩的鄉親一起學打拳。他為人和藹可親,自然流露溫文儒雅的風範,讓人與之相處,如沐春風。

 我與李醫師在太極班熟識,但謙和的他不在鄉親面前談自己的醫學成就。2011年秋,李醫師的台大醫科暨新竹中學的學弟李彥輝醫師邀我同訪李醫師,對他作正式的訪談。李玉琛醫師方在這次訪談中娓娓敘述早年發生在台大醫院的往事、與葉盛吉醫師的交情及他一生行醫的經過。

李玉琛教授()、李彥輝醫師()與作者2011年合影於李宅

訪談將結束時,同為客家籍的李彥輝醫師對李玉琛教授說:「六十年代,你在美國已是心臟科的專家,台灣那時尚無心臟科。你若回台灣,將不只是台灣心臟學的泰斗,更可能是台大醫院或台灣醫界的重要負責人。」

 李玉琛教授莞爾一笑,說:「我其實也曾想回故鄉服務,可是我出國時是警總黑名單上的人物。出國後,熟識的朋友坐牢的坐牢,離職的離職,後來便缺乏台灣醫界的人脈與管道。」

 「你發現beta blocker治療法那麼久,都不被採信,我不相信你不難過?」李彥輝醫師又說。

 「我當然很失望,但人家不相信,我又能怎樣?」李玉琛教授雙手一攤,說:「我只好繼續看病、教學、作研究,日子在忙碌中倒也不知不覺地過了。」

 「但是那位瑞典醫師比你晚發現beta blocker治療法,卻比你早獲得肯定,並且領了大獎。」李彥輝醫師打抱不平地說。

 「沒關係,」李玉琛醫師不徐不緩地回答:「馬大醫學院後來也相信我的治療方法是正確的。只要醫界相信這種醫治方法對心臟衰竭病人有幫助就好。」

 他說這些話的神情很泰然,讓人不由想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李玉琛醫師於2015年五月在家長眠,享年九十歲。綜其一生,他自二十四歲開始在台大醫院看病,迄八十歲在美國巴爾的摩退休,行醫逾半世紀。他的仁者風範令人長懷,其一生美好的腳蹤尤足以為後輩醫者的楷模。(End)

 

 李玉琛醫師屢屢送訪客到前庭,揮手道別。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role777&aid=23869707

 回應文章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05 06:12

感謝您, 望您好好保養術後的身體,有精神和體力用您的好文筆為大家介紹更多在美的台灣之光。


相信李醫生已經在天堂與他的家人好友重聚。


通霄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寫傳的功力
2015/06/03 00:10
寫一篇好的傳記, 除要有如篆之筆的條件之外, 還要有耐心作訪談和記錄。能定下心來作幾近完整的鋪陳, 也一樣是不可少的功力。

你這篇傳記, 相信是用了不少的功夫和時間完成的,紀錄不尋常的人事物的作家, 也因此成為不尋常的作家和史家。 你的寫作功力, 讓人想起司馬遷和他的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