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站在十字路口的台灣?我們要擁抱世界還是閉關自守(一)
2012/11/04 00:34:32瀏覽232|回應0|推薦3

目前有關全球化的議題,經過美國二次房貸風暴和歐元危機後,似乎愈來愈多人對於自由經濟有了愈來愈多的質疑,相關的對於全球化的批評也日益高漲,在這個當口,像我還對於自由經濟體系還是相信不移的人,可能是少數吧!但是真理並不是投票出來的,也不是情緒的產物,讓我們來撥開迷霧,看看問題的中心真的和目前流行的概念是相符的嗎?

首先,我並不用資本主義一詞,而是用自由經濟體系來代替,因為和一般人理解的相反,資本主義本身並沒有明顯的定義,他是被一群反對現狀的人所發明的字眼,來代表他所反對的現行體制,並且推銷他的新概念。資本論是共產黨徒寫的,而且是根據他的定義寫的(事實上,馬克斯寫的資本論中所言的資本和現行的資本兩字意義並不完全相同),所以這就有一點像是為了練射箭,只好紮一個稻草人來作為標靶一樣,所以目前有許多名嘴所稱的掠奪式資本主義,叢林式資本主義,完全沒有任何界定,我真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麼?也因為沒有定義,那好壞自然是由說的人算,這種方式是沒有辦法討論的。因為你沒有辦法討論一個沒有界定的東西,或是反向說,這種討論是各說各話!

那我為什麼用自由經濟體系這個字眼,因為自由二字太重要了,也就是說只要符合自由的原則,那政府就沒有管制的理由,簡單一點的說,經濟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決定,而是由社會自行發展。這是我對理想經濟體系的看法!換言之,目前基本上沒有國家是採用真正的自由經濟體制。

好了!那台灣該怎麼走呢?我們先看看目前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兩大事件之前因後果:

二次房貸危機

很多人都把二次房貸危機視為銀行業貪婪的表現,也認為是自由經濟體系有問題的明證,但是如果稍微有一點歷史知識就會知道這全部是推卸之詞,事實是:美國在六零年代所謂的向貧窮開戰的潮流,當時有許多無法滿足一般商業銀行信用審核的人,因為信用評比低,無法得到購屋貸款。美國政府為了幫助這些人,所以開了房利每來承做這些非一級的信貸客戶(現在知道為什麼叫做次貸風暴了吧,因為他們是相對于一級信用的次級信貸等級),這個源頭本來就不是由所謂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所發起的,而是由社會福利經濟體系來發動的。當然,承作這些風險較高的房貸業務,美國政府也不是傻瓜,當然在利息上會比較高(就像一般銀行也是如此)。除了利息上會比較高,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錢從哪裡來?建商當然要拿到錢,否則怎麼把房子過戶給買主。早期金融業並沒有像現在這麼開放,房利每也很難大量融資,所以當時美國財政部曾經予以幫忙,也就是財政部幫房利美公司作擔保,但是這就表示風險是由國家來承擔,這符合公平原則嗎?還好當時沒有出大事,不然美國政府可就慘了(問題可能比現在還嚴重)。

隨著金融業的開放加上美國政府放棄對房利美的擔保,房利美和房地美也注意了有了新的融資管道(會分成兩家公司是因為客戶希望有競爭),而華爾街的投資銀行也看到了錢景,由於貨幣政策的大量運用,近二十年來,利率一直下降而且長期在低檔,這使的銀行不得不找出新的獲利模式,而二次房貸的債權抵押,經過多次的包裝(也就是俗稱的連動債),讓銀行嚐到了甜頭,而政府不願讓大銀行倒閉的暗示,更鼓勵了投資銀行的更大冒險,終於當銀行利率逐漸攀升(為了抑制景氣過熱和通膨),超過了房貸者能夠承擔時(請記住,這些房貸者本身的信用等級就不高),這些次級房貸者就像骨牌般一個一個無法繳息,當最上游的資金一斷裂,下游根據這些債券打包的連動債就和當初獲利大增的方式一樣,以大虧來作為結尾。後面的故事,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

但是當我們檢視整個故事實。我們怎麼會做出這是資本主義貪婪的結論呢?明明整個故事的起頭是含有社會福利的想法(幫助無法獲得一般商業貸款的人是購買房屋),而當投資銀行和信評公司(當時二次房貸直到崩潰前夕,都是AAA等級債券,所以許多國家中央銀行也都有購買)不斷加碼時,政府卻利用行政的手段,一方面暗示銀行不可能倒,另一方面卻用貨幣手段壓抑利息,導至問題延後發生從而導致泡沫變大。這個故事從頭到尾,如果政府採行的真正的自由經濟體系,怎麼會有這種結局。一開始,政府就不應該去幫忙沒有能力的人去購屋,因為這些人總有一天會付不出貸款(所以商業銀行才會評定是次級房貸),二來政府對於大企業的保護也不對,政府不斷在暗示銀行業不可能倒閉(尤其是大型銀行),這就給了銀行免死金牌,給讓他們把風險提到最高而且還有人買單。最後一點是政府太大有為了,不斷企圖利用貨幣政策來調整景氣循環,但是這種政策成功的前提是:政府對於所有行業一視同仁。而實際上,政府卻常有一些福利經濟的措施,這兩種政策在一起時,就是最容易形成泡沫(因為福利政策代表有政府的不當補貼,所以會有超額利潤),而次帶風暴就是最好的證明。

由此可知,如果政府真的能夠採行自由經濟體制,減少對經濟活動的干預,次貸風暴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置於歐債危機,我們下次在聊吧!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MC3242&aid=7012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