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20 19:56:21瀏覽1809|回應3|推薦4 | |
很多人看到這個標題,一定會想,作者是在想甚麼?竟然把兩個全然毫無關係的兩個放在一起作為標題,我可以理解大家的困惑,因為對於梅克爾而言,台灣基本上是把他視為一個有獨立思考和作為的傑出女性,尤其是在國際事務上表現尤其突出,而侯友宜不過是一個新北市市長,基本上並沒有國際作為。怎麼會有關係呢?!但是大家就不訪按照我的觀察角度來看一下這兩人的相似點吧!
先重梅克爾說起,這位女士是出生東德的理論化學家, 當時柯爾興高采烈地將兩德統一時,為了達到所謂平衡的想法,柯爾挑選了有德東背景的梅克爾,梅克爾本身也不負重望,在柯爾下台後也的確延續了政治生命,在掌握德國政府多年後,梅克爾選擇了退休,將總理職位留給同黨的蕭茲,轉成了政權轉移。而在梅克爾主政時代,德國似乎是欣欣向榮,雖然有德國也有高齡化的現象,但是經濟基本上沒有大問題,而和中俄的良好關係也使的德國政府左右逢源,甚至有點特立獨行,當年二次美伊戰爭時,德國就沒有給小布希好臉色看。只是在這些亮麗的外表下,梅克爾在德國年輕一輩的眼光中卻是一個看風向行事的人,因為每當有任何政治事件興起時,梅女士永遠不會在第一時間表態,而是採用一種模擬兩可態度,發言遠遠是四平八穩,等到風向底定後,梅克爾會選擇一個適當時機發表意見,然後掌握民意主流,這也造就梅克爾的政途一帆風順。
說到這裡,侯友宜先生的從政歷程不也正是如此嗎?他從來不會在第一時間有自己的立場,說話總是四平八穩,只要是風向不確定侯先生就絕對不會表態,即使這是政黨的政策,從核能到四大公投無一不是如此。但是如果是這樣,我則麼會知道你真正的想法呢?
梅女士和侯先生的政治從政之道,如果就選舉策略來說,固然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所以兩人幾乎沒有選輸過。但是這種沒有主導政策的心態,事實上就是一種鄉愿的模式,因為群眾的方向不一定是對的,政治人物要做的就是提出政見來讓人民做選擇,而不是人民要甚麼就給甚麼!否則政府只要成立公投委員會就可以了!你看德國號稱綠能大國,但是實務上卻是排碳減量的劣等生,認為可以說服俄國卻陷入能源無法掌握的泥沼中。而這些種種就是梅克爾風格的後遺症,台灣現在所處的政治風險遠高過德國,我常常在想,如果侯先生當選總統,那他的政策是甚麼呢?我左思右想,我還真的想不出來,當然那些口號式的保台言論根本只是一種政治語言,而台灣經得起這種折磨嗎?
寫到這裡一定會有人說我是要打侯來暗中支持朱立倫,但是如果要就這兩人中選出一人,我還是會含淚支持侯友宜,因為朱先生的已往言行已經喪失我的所有信任,所以我連寫評論都懶的!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