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2/27 15:29:57瀏覽2628|回應1|推薦17 | |
最近由於以核養綠的公投勝出,網路上和各種公民團體紛紛出來表態,當然民主社會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只是我在看了許多綠能反核的文章後,我心裡最大的感觸就是:這些綠能反核支持者真是不要命的自負。 首先我想先澄清一個問題,擁核者並不適反對綠能,而是反對這種躁進的綠能反核政策,因為就綠能各個方面來看,綠能事實上仍是一個未成熟的科技,我們這樣揠苗助長的政策,最大的成就不過是創造出綠能的巨大泡沫,日後還是要由子孫來承擔後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該將所有資源都一股腦往綠能倒的最大原因。當然這種結論是的說法是須要有堅實的說明的,以下就是我的說明! 很多年前,當半導體科技突飛猛進導致電腦效能高速成長時,當時有一個笑話說,如果汽車工業在能源效能改善上和電腦一樣,現在一公升汽油應該可以跑上千公里了,當時據說GM的總裁只回答了一句話:但是我們生產的汽車不會像視窗作業系統一樣常常當機,我們可靠多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一種工業都有它的特性,而且成長都是有極限的(內燃機汽車效率受限於熱力學定律,永遠不可能和電腦效率改善相比,而半導體的摩爾定律也失效了!),但是你如果仔細看綠能支持對於綠能科技的幾乎都有一種近乎病態的樂觀看法,他們的文章永遠都會說,根據經驗,綠能成本會持續下降,而且會是所有能源中最低的,至於汙染問題,他們也是只會說回收技術會不斷改善,但是事實真的這麼樂觀嗎?我們來看看吧! 反核人士常說核能用了將近四十年也沒有養出甚麼綠能!但是現實是,太陽能用了也超過四十年(太陽能不是新科技,早在人造衛星上就已經使用了),也沒有看到降低CO2上有甚麼貢獻!早期太陽能都是用單晶矽或是多晶矽為材料,事實上效率不差,但為什麼沒有成為明日之星呢?因為生產所耗費的能量也很大,單單要純化系晶體就要大量能源,所以這類型太陽能電池都用於不得不用的情形(如人造衛星等),現在之所以太陽能會火爆,是因為薄膜式太陽能(thin film)的興起,他採用了簡化版的半導體製程(簡單講就是一個P-N Junction),製造出會捕捉光子轉換成電子的薄膜。但是這種製程做出的效率和單晶或是多晶的太陽能產品相比,效率太差很多,初期的產品轉換率甚至不到5%,當然經過各國政府的補貼和精進,即使是最好的商用產品(如CZGS或是CIGS),目前仍然無法超過17%的理論極限,事實上大部分的太陽能效率仍在10%附近徘迴。所以根本沒有所謂未來技術進步可以無限的事。大家可簡單算一個算式,太陽能在地球的平均能量密度是1.366 KW/M2,就算是效率可以達到20%,以一天有效日照為5小時(我已樂觀估計),那每一平方公尺可以產生 1.366 * 0.2 * 5 = 1.366 KW(也就是電費中的度數) 如果我從台電查的資料沒錯,八月份台灣家戶平均用電為760度左右(不含工業用電),依此計算每戶需要 760 / 30 / 1.4 = 18 平方米 但是這是假設每天都有日照,如果有雨天那就GG了!同時更重要台灣人多住在公寓,幾戶人家共用一個屋頂,所以只在屋頂架設太陽能電板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而且台灣又是人稠地窄,如果徵用大量土地來架設,那就會有環保問題和農地減少問題(糧食自給率不夠,這是國安問題),這樣來說,全面綠能真的是最有利的方案嗎? 而且大家忘了一件重要的事,製造太陽能電池是需要能量的,也就是說太陽能開始供電後必須把生產所用的電賺回來才是真的綠能,否則只不過是拿傳統能源去打造一個綠能的假象,雖然製程沒有那麼複雜,但是基本上太陽能生產仍然是高耗能產業,單單原料氣體如矽甲烷(SiH4),三氫化砷(AsH3),三氫化磷(PH3),和N2,H2等氣體都需要大量能量來生產,而且許多特殊氣體毒性很強,都需要特殊處理(AsH3一瓶鋼瓶可以毒死數百人),這些問題也是這些綠能支持者所忽視的。因此既然我們已經花了這麼多能源了,一個太陽能電板當然要用很久,否則我們根本沒有得到Net的能量,反倒可能成為浪費能源的一種方式。而這就我們下一個要討論的問題。 台灣土地有限,因此能夠裝太陽能的地方有限,我們先假設台灣可以裝設太陽和風能的面積有2000平方公里,照我們政府這種急就章的作法,我們先用掉了1500平方公里,因為設備都是有使用年限要求,因此就算今後幾年有科技突破,請問新的設備要裝哪裡?急就章只會造成浪費,一個工業的成長本來就是需要時間去成熟。 還有一件事也是綠能支持者自打嘴巴,他們一再宣稱綠能的科技進步很快,成本下降很快,但是為何當政府調降收購價格時,他們卻有一大堆怨言,既然成本下降如此之快,那麼怕甚麼?套句中國俗話,是驢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綠能製造廠商這幾年倒的倒,裁員的裁員,不是世界安裝容量越來越多,成本越來越低嗎?這種和事實背離的說法,也只有不要命的綠能支持者也說得出口。 而環保問題也綠能支持者一廂情願的樂觀看待,台灣多颱風地震,又是重要的候鳥遷徙中途站,但是我們的埤塘種電,離岸風力都在在影響生態(以這個方向來論,核電的影響很小),而且因為風電需要稀土族元素,太陽能有重金屬汙染問題,難道我們一定要等問題發生再來後悔嗎?事實上像這種分散式的發電模式,對於環保根本是一種致命的傷害,因為污染源太多和濃度偏低會造成回收的效率和難度。有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電動車有一點比較環保是因為發電來自電廠,而電廠因為相對集中所以污染好處理,我們實在很難將每一個內燃機都加裝高效的污染處系統,所以所謂分散式發電系統真的對環保有利?我質疑。 寫了這麼多綠能的問題,並不是告訴大家綠能不好,我支持能源多項選擇,但是我反對人為的支持單向度能源發展,每種能源都有自身的問題,政府能做的是只是:根據台灣的現實狀態,將台灣能源的來源做最有效的配比。千萬不要獨沽一味,寄望於未來的完美綠能科技(核能在上世紀也曾有過類似的美譽),因為只看到一個面向就做出決策,那就像共產主義國家一樣,以為自己萬能,但是結果是甚麼都做不好,因為他們太自負了!希望綠能支持者能夠明瞭這一點。碧記當年贊成共產主義的人也都是菁英,但是卻錯的一蹋糊塗,綠能也要小心啊!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