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鵲枝踏(一)/馮延巳
2007/02/21 10:10:38瀏覽1645|回應1|推薦8
 

鵲枝踏(一)/馮延巳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裏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入歸後。

詞意淺釋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是誰說時間能將惆悵苦悶的情緒拋棄無蹤?每次到了春天來臨的時候。心中的苦悶悵恨依然真真實時的存在著!


  甚麼樣的情緒最磨人?
  開頭的第一句看似唐突,却在感情上做了百轉千迴、欲拋不得掙扎。
  這情結就好似曹丕在《善哉行》中所言:「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知之。」這樣莫知其來,說來無端的「閑情」苦啊!
  人因為有情緒,有感受,因此對於喜、怒、哀、樂、愛、惡、欲,如此七情始終無法「拋棄」,作者却要問「誰道閑情拋棄久?」,自問多於問他,更彰顯出作者內心,已經多次的努力擺脫與掙扎,然而一字「久」,竟讓所有對情緒管理的努力付諸東流……一個字用得巧妙,整首詩詞頓時如有了靈魂的生命,內在的情緒完全迸裂開來。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裏朱顏瘦。
日日對著凋零飄搖的花,怎麼忍得住不更飲傷情之酒。顧不得鏡中逐漸消瘦的容顏。


  要了解「花前病酒」的意涵,在杜甫《曲江》詩中會得到最好的注解:「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面對如此短暫易凋零花,怎麼忍的住傷情,不多敬它們幾杯酒?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河畔邊綿延不盡的茂盛青草,河堤上隨風飄搖的柳枝。舊愁已然拋棄久了,為何又引來無端新愁,這樣的事怎麼年年都在發生?


  這一句是整闕詞中唯一一句描寫春天的景象,沒有萬紫千紅的反覆贅詞,沒有層叠的舖景,只是簡單的說「青蕪」就給人一種連綿不盡的青青草色,一個「堤上柳」就帶來微微清風、柳絲飄拂的感覺。

  假如對照上闕,他似乎不在於重點於春日景象,反倒是著眼在於「割捨不掉的惆悵」、「天天對花傷酒」的意境中,因此;這句就給人一種綠遍天涯的青草,像心中不斷擴大的惆悵。隨風輕拂的柳條,就像綿延如絲無法割除絲絲的情殤。回應了上闕的「拋棄久」,拋却在腦後愁,經過了春天的催情,又發酵了,就是這樣的意象吧!?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入歸後。
獨自站在小橋上,寒風吹得衣袖鼓滿。林稍上新月逐漸的向中天移動,路上行人也都回家了。


  乍看之下,作者似乎是盪開筆墨,打算擺脫了纏身的滿身愁。然而回頭再讀詠一次,這兩句話又把惆悵情緒寫的更加入骨了。
  「獨立」的寂寥,「小橋」的孤零,「風滿袖」的寒風徹骨,筆運處的銳利再再可尋,更何況是在林稍新月的移動,那是人皆歸,夜深沉的時候呢。
  從青蕪的白日,到新月入林,這樣的惆悵,獨立的人承受的是多大的內心折磨呢?如果沒有難以排除、解脫的情緒,又有誰會再春寒刺骨的小橋上站了一整天,直到月入中宵呢?
  這整闋詞真是讓我咀嚼好久好久,新愁年年增添,舊愁却又難以拋棄,如此的掙扎、反覆,反覆、掙扎,這「愁」……可有自解的一日?

寂風手札
  關於馮延巳,我不知道該怎樣形容他,作為一個五代詞人而言,他並不像溫庭筠那樣受到眾多詞評家的重視,也不如李後主那樣受到廣大讀者的愛戴,然而;每每讀到宴殊、歐陽修、李清照的詞,彷彿依稀見著了馮延巳的影子……
  於是我想……他在詞作上畢竟有一定的成就與突破,大到足以影響到後來宋代的幾位大詞人,我想;這一點在中國的詞史發展史上一定別具意義才對。
  沒錯,馮詞不像溫詞那樣;營造精細美麗意境,但是馮詞具有溫詞所無的;主觀感情的滲透力。馮詞所傳達的是顯明的個性和感情意境,給予讀者一種心靈上的震撼和依附空間。
  當深度讀完他的詞之後,可以窺知,馮延巳不用冷靜的旁觀角度寫詞,也不把文字拘陷在某種的框架下,他是自身投入詞竟之中。馮延巳表現的心中永存不去的感情、情緒,化作文字,竟不可思議的讓人想要去承擔他所負荷的那份孤寂。
  如此化景境為意境,誘人跌入他的情境之中,文字間情緒呼之欲出。


作者簡介
  馮延巳一名延嗣,字中正,生卒年(約九○三~九六三)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南唐烈組(李昇)時官任秘書郎,與李璟交好,中主即位後,官運亨通,直至宰相。擅作新詞,意深詞麗,律均調新,在五代詞人中與溫庭筠、韋莊三足鼎立。
  著作有《陽春集》其作品對北宋宴殊及歐陽修深具影響。這點在劉熙載的《藝概‧詞曲概》中就有「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的記載,這說明了馮延巳的詞風筆法,晏殊習其高朗神俊的風格,而歐陽修的風格近於他的纏盤內斂,意韻深遠的詞風。
  馮延巳詞作本身就是直接而有穿透力,他用主觀的抒情方式傳達個人鮮明的個性,因此他的詞作總會散發出一總意蘊深美、引人深思的幽邃意境,再再令人思之再思。


詞牌簡介
鵲踏枝:
雙調,六十字,仄韻。
唐教坊曲名,而後用為詞牌名。一作《雀踏枝》,北宋時由蘇軾改名《蝶戀花》。
《蝶戀花》之名因梁‧簡文帝詩有「翻階蛺蝶戀花情」,故名。又名《鳳栖梧》、《一籮金》、《捲珠簾》等。


寂風習作

落盡繁枝花幾許?杳杳梅魂,看却韶光去。
斷腸心愁節樹骨,斑斑點點相思語。

心若飛花水雲處,夢裏無著,斷腸碧山路。
頻向天邊鴻雁問,殷勤青鳥今何駐?
 

 

2006/12/23。寂風。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000138&aid=760742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鵲枝踏/寂風
2007/03/28 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