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0/24 17:36:56瀏覽2375|回應17|推薦140 | |
◎《晏子春秋》成語選輯: ~民國105年〈2016〉10.24 敬祝~「台灣光復節紀念日快樂!」 紀念對日抗戰七七周年〈網路新聞分享〉
無論台灣光復節放不放假,或者同意「光復」與否,不分黨派、省籍、顏色,都應以歡欣心情迎接這個溫馨的節日! 〈飲水思源~沒有抗日勝利,台灣回歸中華民國,就沒有今日民主台灣,也沒有各政黨菁英慷慨激昂瀛洲論政的舞台。〉 ◎《台灣光復紀念歌》視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BZPTjEauxU 《台灣光復紀念歌》歌詞: 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 有錢難買真情意,有錢難買真爹娘。 張燈結彩喜洋洋,光復歌兒大家唱。 [釋義]: ~引錄《成語詞典》:「枳,落葉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會變成枳。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異。」 或作「橘化為枳」、「淮南桔,淮北枳」;近似成語曰「水土不服」。均譬喻生長環境〈或社會價值觀〉歧異,導致同一個人因「水土不服」而性格劇變產生好壞之分。 ~典出《晏子春秋。內篇。晏子使楚楚縛齊盜》: 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南橘北枳」四字成語,見於《喻世明言》第二十五卷:〈此文竊案之嫌犯,則直指是晏嬰之一名隨從;疑是書自行夸飾情節。〉 「昔在齊國,是個君子;今到楚國,卻為小人,乃風俗之所變也。 吾聞江南洞庭有一樹,生一等果,其名曰橘,其色黃而香,其味甜而美;若將此樹移於北方,結成果木,乃名枳實,其色青而臭,其味酸而苦。 名謂南橘北枳,便分兩等,乃風俗之不等也。以此推之,在齊不為盜,在楚為盜,更復何疑!」 晏子將至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①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②。』」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③王。 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④乎?」 晏子避席⑤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⑥,生于淮北則為枳⑥,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⑦也,寡人反取病⑧焉。」 ①習辭:習辭,善於辭令也。謂人能言善辯;負面說法即巧言令色、口才便利也。 ②坐盜:與「何坐」之坐字,此處皆謂獲罪、定罪。泛指由某案、某事而獲刑罪。坐盜,因盜竊犯行而獲罪。 ③詣:有多義~⑴達到某一境界或程度。⑵到場;到人面前。⑶符合;合乎實際或事理。⑷前往謁見;趨前請益。此處作縛到君王面前〈亮相〉解。 ④善盜:善,本義指善良、吉祥或美好。於應對交談中,善字猶應諾之聲。此處善有擅長或慣於之意。善盜,謂擅長盜賊之惡習;猶諷刺人好為雞鳴狗盜之徒。 ⑤避席:古作辟席。其詞義約有三~此處作第⑶義之解。 ⑴指避離坐席旁伏於地,表示本身謙遜或示尊敬對方。⑵因某事涉及機密或司法須要迴避,而退離坐席表示尊重。⑶於會議或宴席中,因對方無理為表達抗議不滿,逕行退席以維護尊嚴。 ⑥橘枳:成語「南橘北枳」之略稱。註解請見前述「南橘北枳」之有關[釋義]。 按「橘枳」引喻吾人品性、資材有別之外,還受外在環境的耳濡目染影響頗巨,所以要時刻修身養性謹言慎行也。 ⑦與熙:與有多義。和也、同也;謂同其人~〈開玩笑〉。熙有多義。其一作和樂貌;其二「熙」通「嬉」字,作嬉戲、嬉鬧解〈猶「玩笑」〉。 ⑧取病:取有多義。此處作招致或惹來解。病有多義。此處作折辱或非議解。取病,猶言自取其辱也。 ⑴《晏子使楚楚縛齊盜》~「南橘北枳」之同義詞為「橘化為枳」、「淮南桔,淮北枳」。近似義熟語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其形似而義異之成語如「南航北騎」~ ①「南航北騎」其本義近似「因地制宜」知所變通。 見於《淮南子。齊俗訓》:「胡人便于馬,越人便于舟。異形殊類,易事而悖,失處而賤,得勢而貴。聖人總而用之,其數一也。」 ②後以「南航北騎」引申另一別義~形容羈旅之人或乘舟或騎馬,南北勞形奔波也。 見於明。吳承恩《壽胡內子張孺人六帙序》:「及西畹、應賓貢遊西都,南航北騎,孺人與有勤焉,於是乎益瘁。」 ⑵引錄《維基百科》~「植物學觀點」條目: 橘和枳雖然同科~~芸香科,但橘屬於柑橘屬,枳屬於枳屬,兩者不同屬。因此,橘移植淮北也不會變成枳,南橘北枳實際上是古人知識有限導致的誤傳。 枳與橘樹同為灌木類植物,枳也叫枸橘,果實小而酸苦不能食用。 [釋義]: 引錄《成語詞典》:「比:挨著;踵:腳跟。肩挨著肩,腳跟著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或作「比肩接踵」、「摩肩接踵」。本義形容人潮熙來攘往,市集熱鬧非凡。引申義喻都會或城鎮人民眾多,民生富足。 ~典出《晏子春秋。雜篇~晏子使楚楚為小門》: 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 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又見清。戴名世《道墟圖詩序》: 「其間名臣巨儒、魁奇俊偉豪傑不群之士,比肩接踵而出。」 晏子使①楚。楚人以晏子短②,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③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 儐者④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 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⑤?」 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⑥,張袂成陰⑦,揮汗成雨⑧,比肩繼踵⑨而在,何為無人﹗」 王曰:「然則何為使子?」 晏子對曰:「齊命使⑩,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①使:出使〈友邦鄰國〉。即被派遣至某國家擔任使節或特使〈相當於今日之大使、公使或特使〉。 ~參閱[附註]⑤、⑩。 ②短:短有多義。此處解作身材短小;猶言個子矮小。 ③延:延有多義。此處作延請、迎請〈賓客〉解;作動詞用。 ④儐者:亦作擯。儐,讀音ㄅㄧㄣ。《說文》:「儐,導也。」注:「出接賓曰擯。」儐者,泛指掌迎賓之官吏,或民間慶典迎賓人。 ⑤使子為使:前一「使」字,動詞,謂派遣、派任之。後一「使」字,名詞,泛稱使節、使者。 ~參閱[附註]①、⑩。 ⑥閭:古制,以二十五戶為一閭。三百閭,則喻都會或城鎮人口鼎盛〈眾多〉也。〈三百,言其多也。〉 ⑦張袂成陰:謂都會或城鎮居民及商旅眾多,人人張開袖子都能遮掩天日,形同浮雲遮日之陰天。 ⑧揮汗成雨:謂都會或城鎮居民及商旅眾多,熙來攘往比肩繼踵,致人人以手抹汗揮去如雨灑落。 ⑨比肩繼踵:或作「比肩接踵」、「摩肩接踵」等。註解請見前述「比肩繼踵」之有關[釋義]。 ⑩命使:命有多義。此處作委任、任命解。命使,謂委任代表邦國出使之使節或特使解。 ~參閱[附註]①、⑤。 ⑴《晏子使楚楚為小門》~由齊相晏嬰使楚楚王欲以小門折辱,反為晏嬰譏為狗國之禮,順勢烘托出齊國都城臨淄「比肩繼踵」之繁榮盛象。 晏嬰侃言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頓使楚王語塞大窘,令人拍案叫絕。 ⑵《晏子使楚楚為小門》本文諷喻凡人常以貌取人,往往不識棟樑之才,甚至自取其辱。故古有明訓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也。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