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12 00:16:09瀏覽3240|回應12|推薦153 | |
◎《古文觀止》成語選輯〈之四〉: ~民國105年〈2016〉11.12 ◎敬賀「11月12日國父誕辰紀念日」。 ◎《國父紀念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x3MlUNmOnA 我們國父,首創革命,革命血如花。 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真理細推求。 神州鼎沸,國步艱難,禍患猶未已。 國父孫中山先生〈網路分享〉 = = = = = = = = = = = = [釋義]: 「杜蕢揚觶」雖非習用成語,卻是古今耳熟能詳的歷史熟語典故。有二義,皆正面: ~⑴飲畢揚觶之禮:古代好宴客,飲酒既畢輒高舉酒杯以示盡歡;自春秋晉平公賢臣杜蕢婉諫揚觶起正式載史,史稱「杜舉」。 ⑵君子勸諫之道:君子賢臣勸諫主上有方,如杜蕢藉罰失職大臣及自己飲酒揚杯,引晉平公醒悟而自罰為戒;古之善諫者也。 ~典出《古文觀止/禮記。檀弓下》~「杜蕢揚觶」: 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 杜蕢洗而揚觶。 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無廢斯爵也!」 至于今,既畢獻,斯揚觶,謂之杜舉。 知悼子①卒,未葬。平公②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鐘。 杜蕢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 杜蕢入寢,歷階而升,酌,曰:「曠,飲斯!」 又酌,曰:「調,飲斯!」 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降,趨而出④。 平公呼而進之,曰:「蕢,曩者爾心或開予⑤,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 曰:「子卯不樂⑥。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⑦!曠也,大師⑧也,不以詔⑨,是以飲之⑩也。」 「爾飲調,何也?」 曰:「調也,君之褻臣也,為一飲一食,亡君之疾⑪,是以飲之也。」 「爾飲,何也?」 曰:「蕢也,宰夫⑫也。非刀匕是共⑬,又敢與知防⑭,是以飲之也。」 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 杜蕢洗而揚觶⑮。 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無廢斯爵也!」 至于今,既畢獻,斯揚觶,謂之杜舉⑯。 ①知悼子:春秋晉國執政大夫荀盈,因其祖知首受封於知邑〈知古通智〉,故亦名知盈。荀罃〈罃音ㄧㄥ〉之子,諡號曰悼子。 ②平公:即晉平公,姬姓,名彪,雙字諡莊平,又稱晉莊平公。晉悼公之嫡子,杞桓公外孫。 ③杜蕢:為晉平公之膳宰,職掌御膳之官。《左傳。昭公九年》作「屠蒯」〈蒯音ㄎㄨㄞˇ〉。 ④降,趨而出:降有多音多義。此處作走下台階解,動詞。趨亦有多義。此處作疾步解,動詞。趨而出,言快步走出〈平王寢宮〉。 ⑤開予:開有多義。此處作開導或啟發解。開予,謂對我有所開導。 ⑥子卯不樂:按商紂自焚於甲子日,夏桀放逐於子卯日;故甲子、子卯兩日依古代禮法,為國君忌諱奏樂日。 ⑦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指晉國故執政大夫棺木猶在靈堂未及安葬,這比甲子、子卯兩日禁樂還重大,國君豈能飲宴奏樂呢? ⑧大師:大,古通太。大師,或稱太師;此處專指朝廷樂官之長。〈師曠時為晉國宮廷樂官之主管。〉 按,此處太師非指掌理邦治的六卿之首〈亦名太宰〉。周朝時,太師與太保、太傅合稱「三公」。 ⑨詔:詔,告知;稟報。此處作稟告君王這件事〈指子卯不樂禁忌之事〉。 ⑩飲之:飲有多義。此處作罰酒解。飲之,罰對方飲酒〈以象徵薄懲〉也。 ⑪亡君之疾:亡有多義。此處通忘,作忘記解。疾有多義。此處引喻惡日、忌諱之日解。亡君之疾,謂忘記君王飲宴忌諱之日。 ⑫宰夫:即膳宰,職掌國君膳飲之官職。杜蕢自謙為宰夫之流〈猶市井屠夫〉也。 ⑬刀匕是共:刀,此處作屠刀解。匕,此處作飯勺或湯水勺子解。共有多義。此處通供,作供奉解。刀匕是共。謂廚師供奉刀勺〈膳食〉之本分。 ⑭敢與知防:敢,此處作膽敢解。與有多義;此處音ㄩˋ,作參與解。知防,指諫議大夫知諫防弊之事。 ⑮揚觶:觶,音ㄓˋ;同爵,盛酒之杯具。揚觶,飲畢後高舉酒杯貌。類似今日舉杯飲盡後揮揚之動作。 ⑯杜舉:指杜蕢高舉酒杯揮揚之動作,後世傳為美談,謂之「杜舉」。可視為「杜蕢揚觶」典故之縮詞。 ⑴《禮記。檀弓下》~「杜蕢揚觶」,寫君子藉罰酒謝過,默勸主公知過能改史事。杜蕢既盡逆耳忠言,又免於犯上致刀斧上身,可謂智者。 ⑵後世飲宴每以自我罰酒表達對失禮或誤會之歉意或謝罪,而古今罰酒由來,即出於「杜蕢揚觶」典故。 至於政黨或個人強迫對方罰酒自吞,隨心所欲遂行己願,則失諸忠恕之道,洵非君子與人為善之美意。 [釋義]: ~引錄《成語詞典》之「講信修睦」條:「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 按,「講信修睦」與「選賢與能」併為民主重要標竿~「選賢與能」若有缺憾,或「講信修睦」卻不能和衷共濟,則何以落實全民團結之道? 禮運大同篇~國父的政治理想。〈網路分享〉 ~典出《禮記。禮運/大同與小康》~「講信修睦」: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又見民國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四十四回: 「我國民務擴新知,多盡義務,對於內則父詔兄勉,對於外則講信修睦。但能懲前毖後,上下交儆,勿再因循,自可轉弱為強,權利日臻鞏固。」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①。事畢,出遊於觀②之上,喟然而歎。 仲尼之歎,蓋歎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③,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④。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⑤。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⑥;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⑦。 是故謀閉而不興⑧,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⑨,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大人世及以為禮⑩。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⑪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⑫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 著有過⑬,刑仁講讓⑭,示民有常⑮。 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⑯,是謂『小康』。」 ①蜡賓:蜡,音ㄓㄚˋ。古祭典,為農曆十二月歲末普祭萬物或盛祭諸侯宗廟之祭禮。賓有多義;此處作客祭或助祭解。蜡賓,歲末大祭之客祭官也。 ②觀:觀有多義;此處音ㄍㄨㄢˋ,作宮廷外門兩側突出之建築物解。道觀之觀,則泛指道教型式之廟宇。 ③三代之英:三代,指夏、商、周三個朝代。英有多義;此處作治國菁英解。三代之英,引申謂三代之明君賢相也。 ④講信修睦:參閱前列[釋義]引錄之《成語詞典》解。信者,言論誠實不虛偽。睦者,行為合群不違和。 又,併引《360doc》有關「講信修睦」之另類語譯參考~「大家非常信實和睦,道心不退,精進不懈。」 ⑤男有分,女有歸:分有多義;此處音ㄈㄣˋ,作職責或本分解。歸有多義;此處作歸屬或夫家解。 ⑥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貨,物資。惡,不欲。棄,棄置浪費。不必藏於己,不可有寧藏己身自享,不分享他人之自私行徑。 ⑦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力,體力智力;引喻有能力助人。不必為己,不可有寧為自用,非我族類利益不予任用之自私觀念。 ⑧謀閉而不興:謀有多義;此處作奸詐之圖謀解。閉,閉塞、抑止。興,興起;發生。謀閉而不興,爾虞我詐之圖謀被抑止使不發生。 ⑨天下為家:「天下為公」之反義詞。泛指國家或政權為一黨一家一姓所專有之天下,未顧及非我族類之生存權益。 ⑩大人世及以為禮:大人世及,謂天子諸侯權貴富賈子弟等世代相傳權位。以為禮,大人們自認合於政治禮法制度。 ⑪由此其選:由此,猶言從這兒〈指三代間〉。選有多義;此處作才能傑出代表人物解。由此其選,謂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從三代之間,成為傑出代表人物。 ⑫謹:謹有多義;此處作謹慎遵行上述「大人世及」之禮制解。 ⑬著有過:著有多義;此處作公開、明白解。著有過,明白彰顯出犯罪人之的過錯〈矯正之〉。 ⑭刑仁講讓:刑有多義;此處通型。作模範或準則解。講有多義;此處作倡導解。讓,猶不爭也。刑仁講讓,謂倡導仁義,講求謙讓美德, ⑮示民有常:示有多義;此處作曉喻解。常,常規、法規也。示民有常,謂向人民曉喻奉公守法,使天下百姓皆能有常態法規可依循。 ⑯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殃,禍也。全句謂若有人不遵守禮法一意孤行,縱令當朝權貴,也將遭人民罷黜權位,因為人民已視其為國家之禍端。 ⑴《禮記。禮運/大同與小康》~「講信修睦」,闡述大同世界的精神。 ⑵按,《禮記。禮運/大同與小康》並未被編者清代古本《古文觀止》選入,不無遺珠之憾。後世某版有自行輯錄是文排印併參。 現代學者台師大王熙元教授及北師大郭預衡教授合編之《古文觀止續編》,始正式選錄《禮記。禮運/大同與小康》以饗讀者。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網路分享〉 = = = = = = = = = = = =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才、吳調侯叔侄兩人選編和注釋的一部文言散文選集。 編選此書的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後學」,作為家塾訓蒙讀本,也是清以來最流行的散文選本之一。 《古文觀止》成書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問世以來,流傳甚廣,雅俗共賞,影響非常廣泛。 書中選編了上啟東周,下至明代的二百二十二篇散文作品,其中絕大多數為古文,個別為駢文中的經典作品,作品題材涉及史傳、策論、遊記、書信、筆記等。 由於《古文觀止》入選作品題材廣泛、代表性強、語言簡潔易明,篇幅短小精髓,言辭優美,因而一經出版便非常流行,成為文言文教學的經典教材。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