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2/16 00:34:11瀏覽2990|回應17|推薦147 | |
◎《古文觀止》成語選輯〈之五〉: ※祝福格友們聖誕節快樂! 闔家健康平安! (∩_∩) 聖誕節快樂!~105 年 12.24 [附按]: 一般稱「聖誕節」,若稱「耶誕節」可能引人誤會〈政治正確?〉。 ~引錄《維基百科》之「聖誕節」條目: 聖誕節,是紀念耶穌降生的特別節日,主要定於12月25日; 不認同耶穌為聖人、或是為了政治正確的族群則稱之耶誕節。 身為基督教禮儀年曆的重要節日,教會透過將臨期或降臨期來準備,並以八日慶典與禮儀節期延續慶祝。 = = = = = = = = = = = = ◎《古文觀止》成語選輯〈之五〉: ~民國105年〈2016〉12.16 一、戰國。宋玉&西漢。賈誼~引《維基百科》簡介: ①宋玉(約前298年~約前222年),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鄢城人(今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 其藝術成就很高,為屈原之後最傑出的楚辭作家,後世常將兩人合稱為「屈宋」。 ②賈誼(前200年-前168年),西漢時期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 由於是知名的學者,人稱賈生、當過長沙王太傅,故世稱賈太傅、賈長沙。 漢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其政論文《過秦論》、《論積貯疏》、《治安策》等,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二、先秦宋玉傳世作品計十九篇,收錄於《楚辭》、《文選》及《古文苑》。《古文觀止》亦收錄名作《對楚王問》一篇。 至於賈誼《過秦論》僅傳世最廣之上篇收錄於《古文觀止》或其他文選內。此處茲選錄《過秦論。下篇》之成語一則分享。 [釋義]: ~引錄《成語詞典》之「曲高和寡」條:「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瞭解的人很少。」 ⑴「曲高和寡」有正反二義。正面詞義引喻治國能士出類拔萃之專業幹才,經世想法與陳義境界過高,往往推遲君王賞識及人民認同喝采。 ⑵負面詞義則另隱喻人特立獨行,但行事剛愎自用不納雅言,往往手高眼低不切實際,無法為社會大眾接受。此稱之「偽曲高和寡」。 ~典出《宋玉。對楚王問》: 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 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又見清。劉鶚《老殘遊記。續篇》第五回: 「老殘道:『我在省城,只聽人稱讚靚雲,從沒有人說起逸雲,可知道曲高和寡呢!』」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①與〈=歟〉?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②也!」 宋玉對曰:「唯,然③,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④。 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⑤,國中屬而和⑥者數千人。 其為《陽阿》、《薤露》⑦,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其為《陽春》、《白雪》⑧,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引商刻羽,雜以流徵⑨,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 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⑩。 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凰上擊九千里,絕雲霓⑪,負蒼天,翱翔乎杳冥⑫之上。 夫蕃籬之鷃⑬,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 鯤魚朝發崑崙之墟⑭,暴鬐於碣石⑮,暮宿於孟諸。 夫尺澤之鯢⑯,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 夫聖人瑰意琦行⑰,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①遺行:遺,遺失,缺失;此處作失德〈德行有虧〉之缺失解。遺行,引申謂人有失德之處或欠檢點之行為。 引《論語。子張第十九》:「子夏曰:『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是以宋玉自詡為「大德不踰閑」之君子。 ②不譽之甚:不譽,不讚許;不欣賞也。不譽之甚,言極不讚賞或欽服〈你的言行〉~亦即批責或詬病其人。 ③唯,然:唯,諾也,是也。以言詞認同對方之意;此處作無奈而應聲點頭解。然,果然、如此。此處作承認有此事〈此狀況〉解。 ④畢其辭:畢,完結,完畢。畢其辭,謂道盡或解說事情之原委。 ⑤《下里》、《巴人》:《下里》即《蒿里》,古歌曲名,悼士大夫及庶民。《巴人》則為楚國民間之俚俗歌曲。 ⑥屬而和:屬,相屬、相聚、接連也。和,應和、和聲也。屬而和,猶言聲氣相聚,隨聲應和也。 ⑦《陽阿》、《薤露》:《陽阿》、《薤露》皆古歌曲名,音樂層次略高於《下里》、《巴人》。 ~薤露〈ㄒㄧㄝˋ ㄌㄨˋ〉,指薤葉上的露水。比喻生命短促,有如薤葉上的朝露,瞬間即蒸發無蹤。 《薤露》錄入漢樂府《相和曲》,據傳為戰國時代齊國哀悼王公貴族之輓歌。有別於《下里》〈《蒿里》〉。 ~史傳漢高祖下詔令原齊王田橫至洛陽,田橫帶兩隨從赴京,距洛陽30里時自戕。高祖以王禮厚葬田橫,殯後其隨從亦殉主,卒前高歌《薤露》。 《薤露》歌詞曰:「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 ⑧《陽春》、《白雪》:古歌曲名;楚國兩種層次高雅深奧之歌曲。後泛喻境界高深,不落通俗之文學藝術。 ⑨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引,牽引。商,五音之一,聲敏而疾。刻,刻畫。羽,五音之一,聲低而平。徵,五音之一,聲揚而激。流徵,聲激揚流暢貌。 「引商刻羽,雜以流徵」語譯:謂〈郢都歌者〉時而引商音高歌,時而縷羽聲低吟,其間雜以流暢婉轉之徵音。 ⑩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此八個字縮寫,即成語「曲高和寡」。詳參本則成語「曲高和寡」前段之[釋義]。 ⑪絕雲霓:絕,隔絕、遮蔽也。雲霓,飄浮高空上之雲霧。絕雲霓,謂〈神鳥鳳凰直沖上雲霄〉遮蔽了高空上之雲霧。 ⑫杳冥:杳〈音ㄧㄠˇ〉,極深邃貌。冥,高遠遼闊貌。杳冥,引喻極深遠遼闊之穹蒼。 ⑬蕃籬之鷃:蕃籬,籬笆。鷃,一種名鷃〈音ㄧㄢˋ〉之小鳥;或作鴳。蕃籬之鷃,比喻小人見識淺陋。 近似詞語~「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管窺蠡測」、「牖中窺日」、「尺澤之鯢」、「肉眼惠眉」等。 ⑭發崑崙之墟:發,出發。崑崙,中國西北著名大山;最高峰公格爾山〈高 7,649 公尺〉。墟〈音ㄒㄩ〉,土丘;大土堆。 發崑崙之墟,謂巨大的鯤魚由如小土丘般之崑崙山腳出發。引喻志向弘大之能士,有做大事磅礡之氣勢。 ⑮暴鬐於碣石:暴,古通曝字;曝露也。鬐〈音ㄑㄧˊ〉,魚脊上的鰭;此處泛指巨魚之脊背。碣〈音ㄐㄧㄝˊ〉石,山名;渤海邊之碣石山。 暴鬐於碣石,謂巨大的鯤魚在如石塊般之小石板上曝曬它的脊背。同上「發崑崙之墟」,亦有做大事磅礡之氣勢。 ⑯尺澤之鯢:尺澤,尺來寬之水池。此處以小池比喻小廟。鯢〈音ㄋㄧˊ〉,動物名,俗稱中國大鯢之娃娃魚,身長約 180 公分。 按,中國大鯢為隱鰓鯢科之一屬,非尺澤之鯢。本文之鯢則專指有尾目兩棲動物之小鯢,身長僅 5~9 公分。尺澤之鯢亦引喻小人見識淺陋。 ⑰瑰意琦行:瑰意,引喻能士有超群的思想概念。琦行,引喻能士有特立獨行的操守。按,此說詞為宋玉自比超凡入聖之君子能士。 ⑴《宋玉。對楚王問》是勉吾人以高風亮節為尚,以善良民意為依歸,不沉緬於權勢而隨波逐流也。 本文宋玉因不羈臣節引發非議,,其飾詞辯解雖有自夸白玉蒙塵之嫌,唯重點仍在由「陽春白雪」所引出之「曲高和寡」。 「曲高和寡」之本義,在於提醒人君首應重視能士之專業幹才,切忌只憑一己之好惡及主觀判斷來影響施政之正確導向。 ⑵《宋玉。對楚王問》一文,產生數個著名成語如「曲高和寡」、「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陽阿薤露」、「蕃籬之鷃」等。 [釋義]: ~引錄《成語詞典》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條: 「師,借鑒。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後工作的借鑒。」詞義簡明,不另贅述。 ~典出《賈誼。過秦論〈下〉》: 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餘載不絕,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由是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 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之師也。」 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 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又見民國。巴金《重來馬賽》: 「我們的古人也懂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秦雖小邑,伐并大城①,得阨塞而守之。 諸侯起於匹夫,以利會②,非有素王③之行也。 其交未親,其名未附,名曰亡秦,其實利之也。 彼見秦阻之難犯,必退師,案土息民④,以待其弊。 承解誅罷,以令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 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為禽者,捄敗非也⑤。 秦王足己而不問⑥,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 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 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⑦矣。 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⑧,闔口而不言⑨。 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姦臣不上聞,豈不悲哉! 先王知壅蔽⑩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⑪,而天下治。 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霸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叛矣。 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餘載不絕,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由是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 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之師也⑫。」 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 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⑬,而社稷安矣。 ①伐并大城:伐有多義;此處另引申作裁減、裁撤解。并,「併」之古字;此處作合併解。伐并大城,謂裁撤〈小邑〉軍民使合併至大城中,以利於城廓之攻守發展。 ②利會:利,〈基於〉利益、私利。會,此處指合縱結盟。利會,猶言基於〈諸侯之〉利益所形成之合縱結盟。 ③素王:按,素王係古代儒教用以專稱至聖先師孔子之尊號,譬喻有王者之德而無王者之位的王。 ④案土息民:案,古通「安」;《史記。秦始皇本紀》引作「安」。案土,謂安定本土也。息,休息、息爭〈戰〉。息民,言讓百姓休養生息也。 引述清。魯一同《秦論》:「秦之強不強於惠、孝之耕戰,而強於景、哀之息民。」便知國富民強,非善於征戰得來,乃使民休養生息也。 ⑤捄敗非也:捄〈音ㄐㄧㄡˋ〉,古通「救」;救援、扶助。敗,衰弱、敗亡。捄敗。捄敗非也,言為政者挽救國家衰敗的策略,不得其法。 ⑥足己而不問:足己,自滿現狀,自大於一己之功勳。不問,不願廣求民瘼,雅納諫言以為鑑鏡。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論》引《司馬貞。索隱》云:「亞夫自以己之智謀足,而不虛己學古人。」 ⑦糜沒:糜有多義;此處作糜爛不堪解。糜沒,引申寧將錯就錯到底,也不肯收手,幡然改悟也。又,一本作「戮沒」,義同。 ⑧重足而立:雙腳併攏而站立,戰戰兢兢不敢趨前;狀人戒慎恐懼貌。成語有「重足累息」,義同於重足而立。 西漢。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 173:「於是內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於終。」 ⑨闔口而不言:闔〈音ㄏㄜˊ〉,關閉也。闔口,閉嘴不說話。亦作「拑口」、「鉗口」、「箝口」。 ⑩壅蔽:壅蔽,猶言隔絕、掩蔽、遮蔽〈言官諫議〉也。《楚辭。宋玉。九辯》:「卒壅蔽此浮雲兮,下暗漠而無光。」 ⑪飾法設刑:飾,古通「飭」;整飭之意。飾法,即整飭法度〈使令出必行〉也。設刑,施用以刑罰。 ⑫前事之不忘,後之師也:即成語「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詳參本則成語「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前段之[釋義]。 ⑬曠日長久:亦作亦作「曠日彌久」、「曠日經久」、「曠日費時」等。猶言〈治國施政〉歷時長久〈始克竟成功〉。 ⑴《賈誼。過秦論》~引《維基百科》:「《昭明文選》則分為上、中、下三篇,分別評論秦始皇、秦二世、子嬰三代的過失... 總結秦亡的教訓,指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是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足為今之執政者鑑戒。 ⑵縮寫作四字成語,曰「前車之鑒」或「前車可鑒」。亦作「前危後則」、「前車之覆,後車之鑒」。 漢。賈誼《新書。卷五/連語》:「周諺曰:『前車覆而後車戒。』今前車已覆矣,而後車不知戒,不可不察也。」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