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2/11 11:12:35瀏覽4370|回應31|推薦139 | |
◎《犬年成語選輯》: ~民國107年〈2018〉02.11 狗年賀歲~恭喜發財! (∩_∩)
= = = = = = 一、九犬一獒: [釋義]: ~獒,原泛指巨型犬類。九犬一獒,俗諺大型犬中僅有極少數是獒犬。 後引喻眾多子女之中,能出一出類拔萃之良才。 另說一窩凍原小獒犬因寒地缺乏食物,經殘酷生存競爭後僅一存活。 [典源]: ~「九犬一獒」為古諺,闕正式史載或詩文典源。 [釋義]: ~亦作「犬牙相錯」、「犬牙盤石」。借犬齒相間之交叉狀,比喻狀況複雜,彼此有多種因素參差交錯。 引《成語詞典》:「錯,交叉、錯雜。比喻交界線很曲折,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按犬牙亦指人類犬齒。 [典源]: ~典出《漢書。中山靖王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為盤石宗也。」 按「犬牙盤石」,引申有分封宗室諸侯王,以鞏固王室之涵義;泛指邦國根基穩固。近似成語「固若金湯」;泛指城池守備堅固。 如「犬牙盤石」,祝福中華民國千秋萬世,國運昌隆!
~另負面詞語「犬牙鷹爪」,原喻麾下奴僕;引申鷹犬是為虎作倀之爪牙。 按,「鷹犬」一詞,見宋。王禹偁《四皓廟二首》: 「小言望小利,載在禮經中。 [釋義]: ~犬馬,自謙詞。謂微臣、臣工、下官或草民、在下、鄙人。 犬馬之年,猶言犬馬之齒,簡稱犬馬齒。自謂在下年歲若干也。 [典源]: 典出《漢書。趙充國傳》: 「臣位至上卿,爵為列侯,犬馬之齒七十六。為明詔填溝壑,死骨不朽,亡所顧念。 」 [釋義]: ~古時人臣或下屬宣誓效忠君上或主官之詞。 引《成語詞典》:「願像犬馬那樣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願受人驅使,為人效勞。」 [典源]: ~典出《漢書。孔光傳》:「臣光智謀淺短,犬馬齒臷,誠恐一旦顛仆,無以報稱。」 〈臷,同「耋」,音ㄉ一ㄝˊ〉 又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三回:「李某不才,食祿多矣,無功報德,願施犬馬之勞,統領軍卒,離城下寨。」 [釋義]: ~索有多義,此處作盡、窮解;即全無、毫無之意。齒索,缺齒也。 犬馬齒索,亦作「犬馬齒窮」。自稟老來沒牙缺齒也。引申自身已年邁體衰也。 [典源]: ~典出《後漢書。班超傳》:「雖欲竭盡其力,以報塞天恩,迫於歲暮,犬馬齒索。」 [釋義]: ~近似成語「秋毫無犯」、「軍令如山」。 引《成語詞典》:「形容行軍紀律嚴明,連雞狗都沒有受到驚動。也指平安無事。」 [典源]: ~典出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八回: 「文王與子牙放砲起兵。一路上父老相迎,雞犬不驚。民聞伐崇,人人大悅,個個歡忻。」 [釋義]: ~原指各小國之間毗鄰為界,地域相近。泛指小國寡民鄉里之間,毗鄰而居,彼此雞犬之聲相聞。 按,「雞犬相聞」之境界,乃老莊信徒所嚮往世外桃源的理想烏托邦。 [典源]: ~典出《老子。第八十章》: 「至治之極,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又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節錄: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桃花源〈網路分享〉
「雞犬相聞三萬里,遷都豈不有關中? [釋義]: ~雞犬桑麻,形容鄉野安居樂業,與世無爭之田園生活。 [典源]: 典出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 「又走了一里多路,是一個鄉鎮了,田裡種著菜,籬笆裡栽著花,大有『雞犬桑麻』光景。又走了兩三里,到了山裡了。」 [附按]: ~此外尚有「雞犬圖書」、「雞犬煙雨」、「雞犬忘歸」等形容田園和樂之諺語。 按「雞犬圖書」,見宋。陸游《遣興》詩: 「圖書雞犬共扁舟,又續人間汗漫遊。 一、牛黃狗寶: [釋義]: ~引《成語詞典》:「牛黃,牛膽囊中的結石;狗寶,狗臟器中的凝結物。兩者都是內臟病變的產物,因以喻壞透了的心腸。」 按,牛黃、狗寶,皆珍貴之中藥。借喻為珍奇寶物。後作負面解~引申小人點子鬼靈精怪,或行徑稀奇古怪;猶俗罵人「壞胚子」。 [典源]: ~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 「我有本事先把你兩個的牛黃狗寶掏了出來,再和那潑婦拼了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釋義]: ~亦作「白雲蒼狗」。蒼狗,灰狗;形容由白轉灰青色的雲。白衣蒼狗,引喻世事變幻人生無常。 [典源]: ~見唐。杜甫《可嘆》詩: 「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 又見宋。楊萬里《送鄉人余文明勸之以歸》詩: 「席門未害車多轍,斗酒尚能詩百篇。蒼狗白衣俱昨夢,長庚孤月自青天。」 [釋義]: ~東門黃犬,以東城門之落魄黃狗,借喻官場險惡動輒遭禍,欲抽身裸退悔已遲矣。 [典源]: 典出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又宋。朱熹《水調歌頭。富貴有餘樂》: 「富貴有餘樂,貧賤不堪憂。 [釋義]: ~引《成語詞典》:「蜀,四川省的簡稱;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裏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典源]: 見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僕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余以為過言。」 蜀犬吠日〈網路分享〉 = = = = = = [釋義]: ~或作「桀犬吠堯」。蹠〈同跖〉之狗向堯吠叫,引喻人各事其主。 另負面之義別解:諷喻小人攀緣黨同伐異,喜同流合汙而黨惡嫉賢也。 [典源]: ~典出《戰國策。齊策》:「蹠之狗吠堯,非貴蹠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又見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六回: 「當初奉獻公之命,去伐蒲城,又奉惠公所差,去刺重耳,這是桀犬吠堯,各為其主。」 http://classic-blog.udn.com/Axeman/89472285 [釋義]: ~本指孟嘗君門下能模仿雞啼狗吠唯妙唯肖之低階食客~多僅有雜技之長,常為其他飽學善辯之食客所輕視。 引喻某種看似不起眼之卑微技能,或具有這些卑微技能者。人不可貌相,雞鳴狗盜之雜技有時能救命立功。 [典源]: ~典出宋。王安石《讀孟嘗君傳》:正解。〈身懷密技之門客〉 「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雞鳴狗盜之力哉?」 ~又見《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別解。〈偷雞摸狗之徒眾〉 「報仇的這樁事,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須這等雞鳴狗盜,遮遮掩掩?」~此處另作偷雞摸狗之負面行徑解。 一、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釋義]: ~簡稱「吠聲吠影」或「附聲吠影」。引喻人們毫無主見,但知盲目附和他人。 [典源]: ~典出漢。王符《潛夫論。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世之疾此固久矣哉!」 又見清。王韜《洋務/上》:「而附聲吠影者流,從而噓其焰,自惜不能置身在洋務中,而得躬逢其盛也。」 [釋義]: ~略稱「雞犬升天」。原指劉安好學奇方異術,得道後舉家升天,畜產皆成仙獸。虛褒實諷,劉安不免坐反而死,亦成仙也。 諷喻一貴人得勢為官顯赫,其親族及相關朋輩門生,皆得以攀緣富貴。 [典源]: ~典出漢。王充《論衡。道虛》: 「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並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 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又見前書:「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釋義]: ~俗諺「掛羊頭,賣狗肉」之略語。比喻言行表裡不一,假借正當名義行使不義之事。 引《成語詞典》:「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副實或做壞事。」 [典源]: ~本作「懸牛頭,賣馬肉」。典出《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第六卷: 「晏子對曰:『君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賣馬肉於內也。公何以不使內勿服,則外莫敢為也。』」 ~亦作「懸羊頭,賣狗肉」。 見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十六卷》: 「有般名利之徒,為人天師,懸羊頭,賣狗肉,壞後進初機,滅先聖洪範。你等諸人聞恁麼事,豈不寒心?」 羊頭狗肉〈網路分享〉
[釋義]: ~泥塑的豬,土捏的狗;一碰觸即裂損。比喻中看不中用。 [典源]: 典出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 「見個敗類,縱然勢焰熏天,她看著也同泥豬瓦狗;遇見正人,任是貧寒求乞,他愛的也同威鳳祥麟。」 [釋義]: ~原指裝飾於官帽上之貂尾毛料不敷應用,就以庸料狗尾權充。 引喻有濫竽充數之意。後世借諷封官晉爵流於浮濫,亦曰狗尾續貂。 [典源]: ~典出《晉書。趙王倫傳》: 「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 [附按]: ~狗尾續貂另一解:聊供併參;非正解。 諷喻官員辦事不利索,瞻前顧後進退失據,往往藉詞牽拖致治絲益棼,沒能解決問題。 [釋義]: ~狐朋狗黨,一貶不務正業之酒肉朋友;二貶狼狽為奸之勢利小人;三貶結黨營私之官場惡吏。 [典源]: ~見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 「〈搽旦云〉呸!你不識羞。每日伴著些狐朋狗黨,那個是好的?為這酒有甚麼好處?」 [釋義]: ~同義成語「鳥盡弓藏」。引喻功臣完成大業後,即遭君主冷落拔權甚至殺身之禍。 [典源]: ~典出《韓非子。內儲說左下》: 「太宰嚭遺大夫種書曰:「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大夫何不釋吳而患越乎?』」 又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釋義]: ~引《成語詞典》:「聲,歌舞;色,女色;犬,養狗;馬,騎馬。形容剝削階級荒淫無恥的生活方式。」 今泛指不務正業,只知耽溺享樂之敗家子或紈絝子弟。亦諷貶肉食者鄙之貪官污吏。 [典源]: ~亦作「聲色狗馬」。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續黃粱》: 「委蛇才退於自公,聲歌已起於後苑。聲色狗馬,晝夜荒淫;國計民生,罔存念慮。世上寧有此宰相乎!」 [釋義]: ~嘲笑人文詞拙劣或談吐粗鄙,如同驢之鳴、狗之吠也。 [典源]: 典出唐。張鷟《朝野僉載》第六卷: 「時溫子昇作《韓陵山寺碑》,信讀而寫其本。南人問信曰:『北方文士何如?』 信曰:『惟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語,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自餘驢鳴狗吠,聒耳而已。』」 [附按]: ~另,佛家語作「驢鳴狗吠」。屬中性佛偈〈禪說〉類名詞;非負面成語。 見《五燈會元。卷十一》: 「問:『有一人蕩盡來時,師還接否?』 新年加油!〈2018〉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