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貢的鹽業博物館和恐龍博物館
2016/03/25 02:16:06瀏覽853|回應4|推薦18

引用文章大足石刻(13年前的旅遊)

鹽業博物館(西秦會館)

以前從地理課知道四川自貢產井鹽。可是在台灣只看過海邊的鹽田,難以想像「井鹽」是怎麼產出來的。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館址為修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的西秦會館,原是陝西鹽商集資修築的同鄉會館。建築物融明清兩代宮廷和民間的風格於,保存有完好的碑文、木雕、石刻、及泥塑。

精美的建築顯示一百多年前鹽商的富裕(四川的產業居然是被陜西商人控制)

自貢產鹽始於東漢章帝時期(公元76~88),晉代已初具規模,清代雍正、乾隆年間(1723~1795) 以後逐步進入鼎盛時期,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成為四川鹽業中心,產鹽量佔全川三分之一,有“鹽都”之稱。

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為“井礦鹽生產技術發展史”。以實物、史籍、模型、雕塑、幻燈、圖片,從鑽井、採鹵、輸鹵、天然氣開採、製鹽等方面,再現了兩千多年來四川井礦鹽生產技術的發展過程,表現了中國古代的井礦鹽生產技術。

依據《華陽國志》等史籍記載,公元前256~前251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已在現在的雙流、成都、華陽一帶,開鑿鹽井,汲鹵煎鹽。此後一直到北宋中期,鹽井均是人工挖鑿的“大口淺井”,井壁一般沒有保護,用桶或牛皮囊提鹵。

北宋慶曆、皇祐(1041~1054)年間,四川出現“卓筒井”,井鹽生產進入小口深井階段。其主要特點是首次使用鑽頭鑿井: 注水或利用地下水,用竹筒將岩屑汲出。井身直如筒,深數十丈。將大楠竹去節,首尾套接,下至井內作套管,再用小竹作汲鹵筒。 井上豎大木架,用轆轤、車盤提取鹵水。卓筒井的出現。表示中國當時已經掌握了深井鑽鑿的基本工藝。館中陳列了“ 卓筒井 ”的鑽井工具、固井套管、汲鹵筒等實物和模型。還收集了目前中國唯一的一套比較齊全的古代頓鑽工具群,包括鑿井、固井、治井、採鹵等方面的工具,精巧實用。

四川也是最早開發並利用天然氣煎鹽的地區,館中陳列了低壓天然氣開採裝置和煎鹽用的鹽鍋、鹽灶等。博物館還保護、復原了1835年開鑿的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顯示清代自貢鹽業的突出成就。

(以上資料取材自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_互動百科

自貢恐龍博物館

參觀完鹽業博物館,隨後參觀恐龍博物館。博物館內部展品大多禁止拍照,當時也沒有仔細聽講解,現在記得不多了。

天氣炎熱,只好猛揮扇(柱子上貼的該不是化石吧?)

那時博物館還在挖掘興建,經過10多年,現在應該很有規模了,陳列品展示大概也比較有系統吧。

自貢恐龍發現史

自貢恐龍的最初發現要追溯到100年前,美國地質學家勞德伯克在榮縣采得一段大腿骨和一顆殘破不全的牙齒化石,後經美國古生物學家甘頗教授1935年鑑定為巨型肉食龍。

1936年,甘頗教授和中國古脊椎學家楊鍾鍵教授一起在榮縣城東西瓜山發掘出一具大型蜥腳類恐龍骨架,經楊鍾鍵教授研究命名為榮縣峨眉龍。這不僅是自貢地區發現的第一具較完整的恐龍骨架,也是自貢地區最早被科學命名的恐龍化石。

1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又零星發現一些恐龍化石,在四川盆地中被記述的恐龍有5個屬種。1970年代,中國國家地質總局、中國科學院、重慶自然博物館、以及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等單位先後作了幾次重大挖掘,獲得200餘箱化石。初步揭曉龐大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

1983年底-1984年中,自貢恐龍博物館籌建領導小組組織科研發掘隊,配合恐龍博物館的基礎建設工程,繼續對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進行了發掘和清理,再獲20餘個恐龍及其脊椎動物個體的化石材料。

1985年,在和平鄉發現的和平永川龍是目前亞洲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大型肉食性恐龍。同年在仲權發現的保存完整的劍龍——四川巨棘龍骨架,所保存的特殊的肩棘骨骼和恐龍類皮膚化石都是化石中的珍品,對研究劍龍類的骨骼結構和表皮特徵具有特殊意義。1989年在新民發現的大型蜥腳類——楊氏馬門溪龍,1995年在匯東發現的另一大型蜥腳類恐龍。

1995年根據當地村民提供的線索,在榮縣復興鄉發現了與大山鋪恐龍化石群同時代的恐龍化石埋藏群,經過勘察和兩次試掘,探明其埋藏範圍在一平方公里以上!

(以上資料取材自自貢恐龍的發現史 - 自貢恐龍博物館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3wang&aid=51327074

 回應文章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30 17:54
我也沒看過井鹽
這篇對我來說
長了知識
看雲 (33wang) 於 2016-03-31 09:31 回覆:

其實我那時在博物館也沒有看到井鹽,只看到挖鹽的工具

畢竟那些知識和我們日常生活有很大距離,講解聽了也是耳邊風

如果有機會再去,就會努力多了解一點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30 12:38

上星期連寫四篇文章,好像一下子發憤圖強了。其實後面這兩篇遊記是為了補"大足石刻"那一篇。

有些舊相片存在辦公室的電腦,最近記憶空間漸感不足,負責的同事說我存太多相片,需要刪除一些。所以存到部落格來,順便記錄一下往日遊蹤。


LJ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30 08:00

看雲好,關於這"<p>,<div>" 我老是搞不定,常常乾脆不用。

對於古蹟,我喜歡它的原汁原味,也希望修繕的時候能保持才好。

看雲 (33wang) 於 2016-03-30 12:06 回覆:

不用純文字版的時候,不會有<p>或<div>的問題。我因為設定文章山頭,用純文字版編輯,才順便檢查一下。

如果不用純文字版,文章段落一定是用<p>開頭,</p>結束,段落間自動跳一行。若是引用網上的文章,有時會變成以<div></div>分段,段落間不會多跳一行。用純文字版編輯,才能改成整篇文章一致。無論以哪一種方式分段,首尾一定要用同一種代號,不可以混淆。

我們那年去參觀的時候,西秦會館和恐龍博物館都在整修,恐龍博物館應該是擴建。大陸這幾年整修古蹟好像採取"復舊如舊"的方式,應該會注意到原汁原味。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30 06:22

今天的新版很奇怪,左邊那一欄跑到下面去了,不過不影響閱讀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的電腦是這樣 懷疑

看雲 (33wang) 於 2016-03-30 06:59 回覆:

找到原因了:

用"純文字編輯"的時候,段落開始和結束的<p>, </p>; <div>, </div>不可以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