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雜阿含經論會編》 1060316
2017/03/29 14:17:54瀏覽216|回應0|推薦0

課名:《雜阿含經論會編》
授課法師:開仁法師(慧日講堂副住持)
日期:1060316
註:學生自己的看法記述或自行補充資料,以綠色標示有疑問之處,則以淡藍色敘述紅色標示,代表師父重要提示;若出現在回覆的檔案,則代表師父批改內容。

本周進度從《五陰誦第一》講義P81的第四八經起講。
※師父提醒,第四八經在佛法中很有名,也很重要。

見P81最末尾至P82最上方,「…諸所有色…」。
【師父解釋】
這個色法,不只是外相,還包括細色,也就是說,修行人除觀「地水火風」等四大所造之外,也要注意微細之處。
另參見師父提供的補充講義P62上方介紹「微塵」有二種。
* 補充講義名詞解釋
「對礙」,即障礙的意思。
* 補充講義解釋
從圖示可以清楚知道,「極微」是最細的了,不能再往下細分,且不能單獨存在,須八個組成「微聚」。
師父舉例說,譬如我們觀察身體的「地」大,如果只是看到骨頭,這種觀察太粗糙了,禪修時要能進一步深入觀察到一切色法組成的細微,因為了知剎那生滅,才能對我們這個色身生起厭離之心。
※學生疑問
補充講義寫到,單子,即「極微」,不可再細分,且不可能單獨存在。而分子,即「微聚(=極微的聚集)」,為色蘊中最微細者,它會變易,且有對礙。

問題:
1、 極微是最小的單位,要八個極微才能組成一個微聚,但為何說微聚是色蘊中最微細者?從文字敍述來看,不是極微才是色蘊中最微細者?
師父批改ANS:極微。

2、 再者,講義寫到──微聚會變易,且有對礙。請問師父:它會變易,是因什麼而發生變易?例如染著或修行?它有障礙,此障礙是什麼?是它會障礙別的?還是聚微會受到其他所障礙?
師父批改ANS :因「微聚」由八法所成,所以必然生滅變異不定,然而這八法所成就的「微聚」,是最小的色法單位,所以它就有障礙性,粗糙的比喻就是桌子和桌子就有障礙性,無法一個空間擺兩張桌子,就叫障礙性,或對礙(「對」其它色法會有障「礙」性)。

經文《五陰誦第一》講義,P84
《瑜伽師地論》卷74
第二行末尾,有一詞「飲尿友」。
另參見師父提供的補充講義P66上方敘述。
【師父補充解釋】
尿,一般都認為屬不淨之物。論師以此作為比喻,說明有為法猶如令人生厭的不淨之物,所以修行人應對有為法生起厭離心。
※ 學生疑問
請問師父:
1、「有為法」是不是就是指因緣所生的法?例如色法。
師父批改ANS :一切有「生住異滅」的法,都叫有為法。相對的,「不生不滅」的法,就是無為法(涅槃)。
3、 有為法是有生滅的,對否?所以《金剛經》有一偈頌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師父批改ANS :OK

經文《五陰誦第一》講義,P84
《瑜伽師地論》卷86
針對七種如實通達智行的第四及第五兩項,是處非有知非有智與是處所餘知不空智,另參見師父補充講義P47最下方 《瑜伽論記》<5建立品>卷44的說明。
【師父補充解釋】
師父重整補充講義文字如下
言是處非有、知非有智慧,遍計所執非有,知其非有的智。
是處所餘,知不空智者,依他起性不空故,知是不空的智。
* 師父解釋
1、 遍計所執性的本質就是染著性(指在依他起性/緣起法上,取著故名遍計執),把原來就沒有的東西執著為有,進而產生「能取」「所取」之反應,所以會造業、輪迴,因此要藉由修行的力量將遍計所執空掉,如此一來,圓成實性即可顯現。
2、 「依他起性」,即阿賴耶種子起現行,屬緣生法。
3、 佛法有一名相──三性,即這裡所說的遍計所執、依他起性,再加上圓成實性。只是「圓成實性」屬於聖人。

經文《五陰誦第一》講義,P84
《瑜伽師地論》卷86
敘述的標題(4)行,當中的第11種相:「多品自體因差別故」。
【師父補充解釋】
「行」,即造業心。舉例說,若造不善業,便墮入惡道。
師父有提到「九心輪」。
※ 學生自行上網查到參考資料如下:
九心輪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心對某一對象之作用有九種,連續不斷,循環如輪,稱為九心輪。即:(一)有分心,即未接觸對象以前,毫無知覺思惟之心。(二)能引發心,即對對象能起強烈作用之心。(三)見心,對對象起見、聞、嗅、味等六識之心作用。(四)等尋求心,判斷對象有無價值之心作用。(五)等貫徹心,洞悉對象價值之心作用。(六)安立心,知悉對象之價值後,而能以語言表達之心作用。(七)勢用心,根據前心之決定,進而對對象採取行動之心作用。(八)返緣心,動作既興,將欲休廢時,遂復返緣前所作事之作用。(九)有分心,此即還原至最初之有分心。以上雖分為九種,然除見心通六識外,餘者無非是意識之作用;又(一)與(九)同為有分心,故九心實為八心。此「有分心」係出自小乘上座部之說,大乘唯識宗則認為有分心係指阿賴耶識而言。〔攝大乘論釋卷二(無性)、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卷下本、佛教上座部九心輪略釋(湯用彤,往日雜稿)〕 p128
【資料出處http://buddhaspace.org/dict/fk/data/%25E4%25B9%259D%25E5%25BF%2583%25E8%25BC%25AA.html
師父批改ANS :OK

◎針對「多品自體」,師父額外補充:
南傳佛教說,心所法有52個,其中,受=1心所;想=1心所;行=有50心所。
※ 學生上網查到參考資料如下:
52類心所法  南傳上座部
此處介紹南傳上座部覺音以及《攝阿毘達磨義論》整理出來的〔52類心所法〕。

●●心所法(52)

#通一切心所(13)
觸、受、想、思、心一境性、命根、作意(遍一切心心所,7)
尋、伺、勝解、精進、喜、欲(雜心所,6)

#美心所(25)
信,念,慚,愧,無貪,無瞋,捨,身輕安,心輕安,身輕快,心輕快,身柔軟,心柔軟,身適業,心適業,身練達,心練達,身正直,心正直(遍一切美心心所,19)
正語,正業,正命(離心所,3)
悲,隨喜(無量心所,2)
慧(慧心所,1)

#不善心所(14)
癡、無慚、無愧、掉舉(遍一切不善心心所,4)
貪、邪見、慢(貪因心所,3)
嗔、嫉、慳、惡作(嗔因心所,4)
疑(癡因心所,1)
昏沉、睡眠(2)
師父批改ANS:OK

經文《五陰誦第一》講義,P85
第二個標題◎觀想如野馬的最後一句,原文:「…。由此分別男女等相成差別故。」
【師父補充解釋】
在有部的《大毗婆沙論》認為「相」,即十相。包括:五欲(色、聲、香、味、觸)、男女、三有為(生、住、滅)。

本周進度至P85的◎觀識如幻講完。

##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000918BUDDHA&aid=994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