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二章 三理常存《18》
2010/05/28 21:04:20瀏覽252|回應0|推薦1

  ● 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存情理。

  ● 來一個人他就給我送一條道來,他的道到在我心?,叫作『入牝』;我再應機說法,發出的話,投到他心?去,這叫作『出玄』。

  ● 知足才能落底,知足才能得道,這是得道的要訣。

  ● 每有一種動作,就該思想合乎天理、人事、因果不呢?能這樣思想,就合道了。

  ● 真學道的,有一人學一人的道,才算真。

  ● 眾人的心就是天心,能合眾人的心就是合天心。

  ● 性存天理為天,心存道理為地,身存情理為人。若只用道理情理,就不能與天合。天地和人不分家,而人偏要和天地分家,那又怎好呢?

  ● 人事奉老人,必得能得著老人的道,斷老人的家私之累,化老人的稟性,才算真盡孝。

  ● 看男人的心,就可以知道他女人什麼樣;看女人的意,就可以知道她丈夫為人怎麼樣。

  ● 人的大本,就是一個孝字,盡孝的不必常事庭闈,才算是孝。若能立身行道,雖然相離萬里,也是盡孝。孝子行事,是純本乎天良,違天良就不是孝子了。

  ● 男子領滿家,姑娘提滿家,媳婦托滿家,老太太兜滿家。都是要知滿家的道。

  ● 老人怕子女受罪,廣積田產,多置物業,預備下輩生活的財產,這樣人不是慈愛子孫,正是欺侮子孫。怎麼說呢?他以為子孫,將來不能吃飯,不能謀生,所以大事預備。對外人刻薄慳吝,專為子孫積蓄,子孫任何經驗也沒有,就知道吃喝玩樂,後來真落到不能吃飯,不能謀生了。可笑的老人,可憐的子孫!

  ● 人人都覺著自己無過,其實當兒子不會當,也是過,當丈夫不會當,更是過。推開說,當什麼人不會當,都是有過,敢說無過嗎?人人都願意享福,怎麼都沒享福呢?有道才有福,若不明道,有福也是不會享呢。

  ● 天理,沒有人我的分別。

  ● 著在道上的則為真,著在物上的則為假。

  ● 甚麼是真經?我們個人的經歷都是真經。一個人上課(講述自己的道),然後我們要共同給他研究,這就是大家念一本經。

  ● 天理得定,道理得重,情理得輕。

  ● 哪一條道不會,那種苦不了。

  ● 道是相對而生的,是絕對而行的。

  ● 成人不論位之尊卑,能力大小,只要能守分,能盡職,便算成人。

  ● 善人不怨人,怨人就成惡人了,賢人不生氣,生氣就成愚人了,貴人不鬧脾氣,鬧脾氣就成賤人了。我常這樣自責道,天下有一個人,不明道,都是怨我,因什麼呢?我既然得天道,我若不能喚醒眾人,我又怎能對起天呢。

  性、心、身是三界的主體,天理、道理、情理,乃三界的大用。所以先生: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存情理。從而明確了盡倫立命,盡性立德的原則與途徑。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2077917&aid=407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