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一章 性心身各論《12》
2010/05/04 22:48:48瀏覽414|回應0|推薦2

王鳳儀性命哲學淺述以志著

(1)    責任心

  一個家庭,一個群體,一個社會,都有不同的分工,只有各負其責,都關心整體,這個整體方能正常運行,否則便是一盤散沙,沒有生命力了。責任有的是自然形成的,如家庭中的父母對子女負責,子女對父母負責,其責任心完全是自發的。另一種是社會分工,如社會上的各種不同的職責:士、農、工、商、官等等。只有人人負起應負的責任,認識自己責任的重要,盡力發揮其才能,這個社會才有前途。其根本動力就是責任心。然而職業無貴賤,人格有高低。幹什麼職業,是社會分工的不同,缺少哪一行也不行。假如城市?的掏糞工人罷工了,則這個城市便可能臭氣熏天,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如郵遞人員罷工,便立刻資訊阻隔。所以社會上缺少哪一行,都可能造成運轉失常,立刻影響整體。由此看來,責任心是何等重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無責任心,是衡量一個人品德的標準。毫無責任心的人,便是極端自私的反映,最終必將成為社會的垃圾。從一個家庭來看,各人都無責任心,就離敗家不遠了。如果一個社會,人人都無責任心,那麼這個社會的生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正是責任心的昇華。

  古今中外,人類社會中還存在一種超人的偉大責任心,他們是醫治人類靈魂的大聖人。如孔子、釋迦牟尼、耶穌等,他們負有特殊使命,是以拯救人類為己任。孔子周遊列國,為了實行德治,著書立說,以實現人類大同為最終目的,所以被尊為千古的聖人。印度的釋迦牟尼為了給人類開闢一條出苦得樂、了脫生死的道路,拋棄太子的榮華富貴,而遁入深山苦修多年,終於大徹大悟成為佛陀,創立了佛教,以普度眾生為己任,被尊為佛祖。西方的耶穌是基督教的教主,為了拯救世人,而被釘在十字架上,其教義的生命力,千古不衰。這樣的偉大聖人在人類史上是稀有的,是人類中的精英。他們的使命不是任何人的指令,而是時代的賦予,他們的責任心,實際上是被時代的各種痛苦製造出來,培育出來的。其思想體系,超越人類一般的價值判斷,他們已完全進入了最高精神境界。其責任心是自發的,是所有責任心中最高尚最偉大的。所以責任心對常人來說,是道心的基礎,但是以聖佛來講,責任心乃道心之極致。

  總之,責任心與人的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有責任心,則人的生命才會有意義,才會更有價值。                                                                      

                                            

  (2)    適應心理           

                                                                                                    

  人都知道健康的身體可適應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在夏季的30多度的高溫氣候下能適應,在冬季零下30多度的寒冷天氣,也能適應。人的心靈也應該鍛煉的如身體那樣的健康,能適應順逆不同的各種境遇。在不順利的坎坷逆境中,不頹靡,不灰心,不為所轉,能經得起突如其來的打擊,這是一種很了不起的精神素質,是事業成功的砥柱,是理想實現的保證。否則,只能處順境而不能處逆境,正如溫室中的花草,經不起風吹雨打。

  人一生,從幼年、青年、壯年一直到老年,始終一帆風順,一點坎坷沒有的太少了,也可能沒有吧。一個人多多少少要有一些波折或逆境,不過性質不同,大小不一罷了。不是家庭的不順利,就是社會上的坎坷,總是要遇到一些逆心的事。所謂有本領有能耐的人,並不是他一生未受過一點折磨,而是能正確地認識坎坷,正確地對待逆境,不怨天,不尤人,泰然處之,並通過努力解決當前的困難,改變不利的環境。這當然是最理想的處理途徑了。然而通過最大努力,也改變不了客觀條件,那麼怎麼辦呢?就要回過頭來,改變自己了,使自己的內心世界如何適應當時的環境,這乃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由於缺乏適應心理和應變能力,而抑鬱致疾,甚至致命者大有人在。這乃是弱者的後果。前者正是先生常說的“事壞人不壞”的高層次的精神境界,事情雖然失敗,而人並未因此而垂頭喪氣,一撅不振。

  不能適應環境的人,怎能談到創偉業,建奇功呢?所以適應環境的心理與性格是有大成就的重要條件。古人說:『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詩,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語出蘇軾《賈誼論》)這是所有偉人哲士所必俱的品格。

  修道的人,更要善處環境,不僅不被名牽利誘,而且要有克服困難,不畏艱險的精神。儒家的貧而樂,佛家的能忍辱,都是這種情操的體現。

  一棵小草為什麼生命力那麼強?雖然經過狂風暴雨的摧殘,仍能照樣生長?只因它的適應力非常強。因此,可以說適應力強的人,則生命力必強,適應力與生命力是同步的。                                                                 

                                      

(3)    自我認識                                        

                                      

  希臘古代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人生最寶貴的知識,就是認識自己。』他在道德上是偉大的。有一天中午,在陽光下,他拿著一根蠟燭,在街上走著,好像在尋找什麼東西,他的學生問他:『老師。你在找什麼?』蘇格拉底嚴肅而認真地答道:『找自己!』他這種奇特的行為,正是喚醒人們認識自己。所以『認識你自已』是他的第一準則。認識自己為什麼這麼難呢?我們平日一睜開眼睛,首先看見的,往往是他人的錯誤和缺點,對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就看不見了,這樣就很難有自知之明。自己不認識自己,便不能改正錯誤和缺點,這樣下去,進步與提高,又從何談起!

  那麼怎樣來認識自己呢?人們肉體上的病患,比較容易發現,有了症狀,可以到醫院檢查治療,而心性方面的『病患』,便很難自我發現了。比如因為私心雜念,憂思煩惱,造成內心世界的不安寧;由於恨怨嗔怒的發作,竟致內火中燒,痛苦不堪,加之平日的情牽物累,攪得神魂顛倒,夜不成眠。此類情形,都可導致心理的不平衡。但這些精神不健康的根源,很難自我認識。然而,它卻可為各種疾病大開方便之門。深一層地說,它可直接染汙我們個人的性靈,使自己深陷痛苦的深淵而不能自拔。由此看來,不論是微小的進步,或是巨大的成就,都必須從自我認識開始。

  認識自己,才能控制自己,掌握自己。比如心量狹小,脾氣暴躁的人,卻想做大事業,是很難如願的,正如俗謂『小心眼做不了大事情』,是頗有道理的。所以人們在心性方面的失誤,其根本原因,是不能自我認識。尤其是以非為是,為所欲為的人,就更難有所成就了。至於那些甘於被自私自利,惟利是圖的心牽著鼻子走的人,其下場當然是可悲的。只有充分認識自己心性的陰暗面,進行自我克服,自我調整,自我平衡,以至自我充實,增強道心,才能最終達到自我完善。古代偉大的哲人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是對他人的理解,自知便是對自己的認識。不理解他人,不認識自己,是道心存養的最大障礙,是事業失敗的根本因素。不認識自己,便不能自主,極易成為感情的奴隸。處順境則喜歡,處逆境則頹靡,不能駕馭感情,而被感情所奴役,便失去了自我主宰的能力。所以只有充分地認識自己,才是真正的智者。

  上面所講,只是自我認識的過程。惟有歸根返本,圓滿天性,才是自我認識的究竟。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2077917&aid=400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