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一章 性心身各論《10》
2010/04/28 16:23:56瀏覽307|回應0|推薦1

王鳳儀性命哲學淺述以志著                                             

(1)    自滿心

   《書經》說:『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所以能被千古傳頌,只因它道破了顛撲不破的一條真理。人不論在知識、學問、才能或德業上,一旦自己認為滿足了,便是固步自封。其實不僅是止步不前,反而要後退了,自滿是走下坡的開端,潛伏著失敗的種子,月盈必虧,自然之理。所以只有謙虛,才會使人不斷進步。

  如作為一個讀書的學子,有自滿心,其學業必然退步,古語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又說:『學無止境』。學問既無止境,怎能容得自滿呢?自滿的實質,就是驕傲自大,做出一點成績,沾沾自喜,甚至自誇自擂,自以為了不起,這樣,不僅消退了前進的動力,且暴露了自己的輕薄膚淺。

  學道的人更忌自滿,自滿是求道者的最大障礙。有一位南隱禪師,一天當一位學者向他請問什麼叫做『禪』時,南隱一言不發,只是以茶相待。他持著茶壺,向杯子?倒水,杯子滿了,仍繼續注入,水都溢出來了,還是不停止。這位學者眼見茶水四溢,直到再不能沈默下去了,慌忙提醒說:『禪師,已經滿出來了,不要再倒了』,南隱禪師點了頭說:『你就象這只杯子一樣,心?裝滿了你那偏執的看法與成見,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對你說禪呢?』所以先生說:『人得空出來,才能歸先天。』

(2)    執著心                                                   

                                 

  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追求滿足欲望中度過的。如權勢、地位、財富、名利、愛情等等,以為擁有這些,就能得到幸福。然而,真的得到這些,就幸福了嗎?恐怕過不多久,依然煩惱重重,痛苦不堪,其原因何在?確實值得我們認真探討。況且有些認為是幸福的東西,轉眼又變成痛苦了。比如人們以為升官發財是幸福,然而,一旦丟了權勢,損失了財產,便立刻成為極大的痛苦了。

又如賭博的人,在賭的時候,以為是最大的興趣,但輸了錢便馬上帶來不興趣。吸鴉片的人,當時的興趣飄飄然,無法形容;然而,一旦犯癮了,或家業敗落了,其狼狽相也是無法形容的。諸如上述的幸福與興趣,都是非常短暫、轉眼即逝的,『欺騙性』非常大。其原因又是什麼呢?一句話,就是『執著』二字。實際就是本末倒置,以假當真。執著在虛幻不實的事物上了。

  人往往被執著二字,牽著鼻子奔波一生,到頭來不僅僅是一場空,且帶來許多煩惱和痛苦,甚至是慘痛的悲劇。如執著在愛情上,在戀愛的過程中,其幸福感好象無以復加了,然而,一旦失戀了,其痛苦也是無以復加的,甚至由此而走上了絕路。這便是執著在愛情上引起的嚴重後果。執著的勁頭越大,其痛苦越大。執著什麼,最後必受什麼苦,因為你所執著的地方,正是最能牽動你心的地方。所以鳳儀先生才說『世界是個萬迷陣』。

  人們執著肉身為最實在,一切都為了它,整個心靈為肉身所役,結果造下無邊的罪業。佛教說:『身為苦本』。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其實,身體是行道的工具,為了修道立功立德,借假修真。然而人們偏偏執肉身為真,才造成人生的種種痛苦。由此可見,凡事以我為中心,處處為了我,這便是各種執著的根本原因。不過歷史上那些為正義而堅持到底,甚至以身殉道或殺身成仁的傑出人物,與這?所說『執著』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為了人群謀幸福、建奇功、創偉業的志士,在成功之後也絕不可執著在成就上,必須『功成、名遂、身退』,才合天道,否則便潛伏著如影隨形的危機。歷史上的實例很多,如輔佐劉邦打天下的漢之三傑(蕭何、韓信、張良)便是最為突出的典型,其中,張良乃是『功成、名遂、身退』的極好典範。

  修道的人更怕執著,即便是修行到接近超凡入聖的境界,如果仍有執著心,執著在道業上,執著在神通上,執著在功德上,便很可能引起退轉,直至墮落。所以《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鳳儀先生常講『一切無說』即是對『無執境界』的最簡明的描述。蘇格拉底是希臘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有人問他:『你為什麼總是那麼愉快,沒有憂愁的時候呢?』蘇格拉底回答說:『因為我沒有那種失去了它,就使我感到遺憾的物品』。所以蘇格拉底可以說是西方古代破除執著的典型。鳳儀先生說:『心著於物的煩惱就生,著於道的神氣就生』。

  上述十四種心只是人心表現中的一部分。人心千變萬化,微妙難測。然而,其根源只是一個『我』字佔據人們的心靈,時時處處以我為中心,結果給自己的生命造成深重的罪業和無邊的痛苦。要想徹底解脫自己,必須以道心做主,人心服從道心,方能自救、自拔,始有到達彼岸的希望。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2077917&aid=39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