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一章 性心身各論《8》
2010/04/22 20:17:47瀏覽296|回應0|推薦3

王鳳儀性命哲學淺述以志著

(1)    嫉妒心

  對才能、名譽、地位或經濟條件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謂之嫉妒。原來對方並未侵犯他的利益,傷害他的感情,而是他單方面產生的敵對心理。只許他永遠居於領先地位,不許別人超過他。假如人人都存這樣心理,人類還能進步嗎?恐怕永遠停留在原始蒙昧狀態了。所以嫉妒心理是人類前進的最大絆腳石,對個人來講,存有這種心理,便永遠不會上進。

如果反過來講,別人進步我高興,我可以向他學習,別人的成功我歡迎,歡迎社會上又增加了新的成果。這兩種不同的心態,便形成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前者對己對人都有害,後者對己對人都有益。然而卻有些人死死地抱著嫉妒心而不放,可見嫉妒心是何等的頑固與卑鄙了。欲修身立命者,存有嫉妒心,正與把船牢系在岸邊,雖欲撐出半步,也絕不可能的道理是同樣的。

  有人問亞?斯多德:『為什麼心懷嫉妒的人,總是心情不快呢?』亞?斯多德回答說:『因為折磨他的不僅是本身的挫折,還有別人的成就。』

  嫉妒心如果滋長在位高權大者身上,便可助長其殺機,在他身邊的人,前進的步子比他稍大一點的便危險了。輕則壓制,重則被除掉。古人說:『人心惟危』,於茲愈可證其言之確鑿了。所以先生說:『嫉恨是造孽的總根』。

(2)    牽纏心

  牽纏心的表現是拿起來放不下,粘上就摘不開,致使心靈上的壓力沉重,有時陷進去,長時間不能自拔。牽纏心多表現在對人、對事、對物,其中尤以對人的牽纏最為嚴重。例如在家庭?,上有父母,中有妻子,下有子女……,在各種關係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常言說:『兒行千里母擔憂』。誠然,父母對子女的牽掛最為嚴重,子女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時時處處都在牽著父母的心。幼小的時候,生活不能自理,離不開父母的照顧。然而由於過分的牽心,往往變成溺愛,失去嚴格的要求與正確的教育。因而過分的疼愛,對某些事情就不能正當的對待與處理。比如醫院?有多年經驗的老護士,為患者注射,本來是很平常的事,但對自己的小孫子注射時,竟弄得手足無措,這是什麼原因呢?只因為中間有個『親情』在障礙著,纏繞著。因此常常是很簡單的事,反而複雜化了。所以身上的重負放下容易,心?的重負放下就非常難了。

  牽纏心的突出表現是『愛別離』。人常相聚首,而一旦生離死別,會給人帶來極大的傷感與痛苦,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夭折,有時多年不能忘懷,嚴重的影響身體健康。夫妻長期居於兩地,互相牽心,晝思夜想,心緒不得安寧。情人一旦失戀,便痛斷肝腸,甚至走上絕路。此類牽纏心都不是用語言勸說所能輕易奏效的。看來牽纏的魔力竟而能致人於死地,真是不可思議。所以牽纏心往往能把一個人長時間困在精神的牢籠?,無法自我解脫。先生說:『以情相戀的,都是冤纏鬼』。牽纏多麼可怕!

  學道者最怕牽纏。有牽纏便不能『制心一處』,致使精神分散,嚴重時可把個人的整個心身攪亂,弄得神魂顛倒,神不守舍,如癡如呆。有的人修煉一世,在功果即將圓滿時,竟而被放不下的心事,或未了的念頭牽回來,而未得解脫。傳說古時有一位修行多年的道人,道果成就,正值升天之際,忽然想起來,平生最為心愛的珍寶,靈魂便立刻退轉回來了。俄而覺悟道:『啊!原來是這個小東西把我拽回來了,使我數十年的道業,毀於一旦!』一激之下,便摔碎了珍寶,後來繼續加修,徹底了脫一切,才輕鬆自然,毫無牽累地羽化了。所以鳳儀先生說:『人不成道因為牽纏,只是牽纏二字竟把佛祖嚇得大哭。』這種激切地警語,有力地說明了牽纏掛礙,對修道的人是最大的危害。

  修道者能在修行的過程中達到割情斷愛,確是大丈夫氣概的表現,所以古人說:『太上忘情』。這樣才有了脫塵寰的資格。那麼怎樣去掉牽纏之心呢?首先要做到“求己而不求人”。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人的一生最大的事,就是盡到自己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責己而不責人,最後做到無愧無悔,心安理得,了卻一切。尤其是在倫常之中,更是如此,只要對人盡到我應盡的力量就可以了,正如我欠人的債都還情了一樣的輕鬆。至於對方如何,就不必更多地過問了。相信他的命運,最終還是由他自己決定,別人是無能為力的。『助長』不但無益,反而有害。正好象植物的成長,各自有它不同的規律,你再著急,時候不到,也是不能成熟的。這說明牽纏掛礙是毫無用處的,只能有害於自己。說到究竟,欲徹底去掉牽纏心,還必須看破一切,放下一切。

(3)    多疑心

   疑心和信心是相反的。多疑的人,一生難負重任,難成大業。他處人不能推心置腹真誠相待,常好望空捕影,無中生有。不是想這個人對他有意見,就是想那個人講他的壞話,總是疑神疑鬼的。如果身為領導,他不能相信下屬人員,不敢大膽用人,不敢放手,所以,他手下的人,無法施展才能,難成事功。這樣人,交朋友也很難坦誠相見,患難與共。在家庭?如果狐疑心重,對人處處提防,時時小心,則夫妻很難和睦,無形中使對方精神受到束縛,往往傷害人家的自尊心,必然造成很多煩惱。其實多疑心的人,對事物的判斷,常常失去準確性。

  有遠大理想的人,必須有足夠的信心和堅定的意志,方能產生一種巨大的力量,潛能才能發掘出來。如果信而不實,疑慮重重,勁頭便不足,才智也不可能充分發揮,這樣的人的事業成功率就要降低了。

  信心真,信力足,才會產生真實的感情與旺盛的力量。比如看電視、看戲劇,看到動人處,與劇中人同喜怒,共哀樂,這是與劇情完全打成一片(已無半點懷疑)的結果。否則認為劇情是假的,劇是人編的,這就不能產生真實的感情了。很明顯,信心與疑心是兩種不同的心態,便產生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

  對宗教,性理療病或氣功,都必須有十足的信心,方能產生力量,所謂『信則靈』,就是這個意思。有了信心,就等於把電視機的開關打開,調好頻道,節目自然能收來。而懷疑心就等於開關閉著,再好的節目也收不來。又比如鐵鍋有砂眼,球膽有漏孔,總是要漏水跑氣的。信而不實或者多疑心的人,正象那砂眼和氣孔似的,終難完成其功用。所以鳳儀先生說:『人,必具大信力才能成道』。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2077917&aid=396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