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30 18:07:15瀏覽579|回應2|推薦67 | ||||||
《再見,森林之屋》是作家裴在美最近出版的散文集。書中內容共分成三輯:從冬到夏、春之櫻、及夢想的年代。除了敘述在西雅圖的家居生活外,近一半的篇幅談論電影觀影的想法。 我每每利用睡前的一些些時間閱讀此書,不能太快,否則無法感受作者在森林氛圍中寫下的字字句句。但,一方面我又受到白天研究所上課的影響,總想快速地翻閱紙張,消化掉不斷不斷映像在眼裡的文字。 在讀到以下的文字時,我總算能放下那浮躁的心情了:「人總以為當下的生活就是永久。我們那麼痴迷於當下;全力以赴地沉浸在生活小小的美好以及不美好當中,像沉入一場無邊的睡眠直到不情願地醒來。」P.52 拿到書時,我就有一種彷若似曾相識的感覺,後來靜心想了想,應該是閱讀《哪啊!哪啊!神去村》時的心情再度湧現。 《哪啊!哪啊!神去村》是日本作家三蒲紫苑的小說,虛擬的成分較大。而《再見,森林之屋》是散文集,除了電影的觀影心得之外,作者彷如化身為神去村的居民,在一股《哪啊!哪啊!》的氛圍之中生活。 甚至在〈輯一從冬到夏〉的〈林木之死〉中,作者描述到她家幫忙砍斫枯死林木的情形,與《哪啊!哪啊!神去村》對待林木的感情,如出一轍。 讀到作者閱讀的想法時,深有同感,她引用C.S.路易斯《悲情記》之語,說:「“We read to know that we are not alone;To love, so we are not alone.”閱讀,是為了知道自己並不孤獨;去愛,因此我們不再孤獨。」P.86。 閱讀除了內審自己的情感外,還是企圖與這世界發生關聯的一種作為。在讀到這樣的想法之前,我總以為我的愛好閱讀是一種追尋完全孤絕的旅程。卻沒想過是因為害怕自己孤孑一身,才在字裡行間尋求同類。 當我們在閱讀中找到同好時,那種快樂,或許比之人世間的愛戀還要上乘,因為:「這個世界如此的不可靠,連戀愛這樣的親蜜關係都有可能不知對方的性別。」《再見,森林之屋》P.89 閱讀是如此,看電影恐怕也是尋找同類的一種行為。集編、導、演於一身的作家裴在美,因為對於藝術的深入研究,分析電影時,有她獨到的一面。讀著她的觀影想法,自己彷彿也深入影片的中心思想,領略了不同的文化刺激與啓迪。 作者說她的小說,有很大的成分是在「回憶」、「回顧」過往的生命,在《再見,森林之屋》一書中,除了輯二的某些篇章中提到她的過往,其餘都是當下生活的書寫。這勾起了我對於她小說中「回憶」成分的好奇,或許閱讀過她的小說和劇本之後,才能做一比較。 有些書讀完了,我們會失去了再次翻閱的興趣。有些書讀過了,我們會急著想法作者的其他書參照、比對。讀《再見,森林之屋》時我捨不得一次讀完,想再翻第二次、第三次,慢慢的、深刻的領略她文筆中,關於生活點滴、關於思想、關於情感的林林總總的一本書。 就像《千年之夢》中的凱姆會勸解人的那般,因為生命就這麼的短暫,與其囫圇吞棗的體驗所有的情感經驗,倒不如細細的品評我們所能感應的吉光片羽。 或許閱讀有時候必須這樣:不趕著讀完的時間,讓文字慢慢的流淌過思緒之河,沈澱、淘洗出思想的結晶。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