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千人》(Mahler symphony No.8)
2014/08/01 00:04:43瀏覽13718|回應13|推薦83

(2017/8/17重新改版)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為什麼叫做「千人交響曲」呢?因為它的編制極大,需要動用千人左右的表演者,馬勒也說:「這已經不是人類的聲音,而是行星運行的聲響」,並認為以前他所寫的七首交響曲不過是序曲,因為這些曲子悲劇性濃厚,但第八號交響曲卻是熱烈的祈禱與頌讚,他認為這才是獻給大眾最好的禮物,1910年的初演也極為轟動,可說是歐戰前的重要事件,馬勒也因此被推到了大藝術家,甚至偉人的地位,晚期浪漫樂派也達到了巔峰。

但如今事隔百年,第八號竟然已成為最不受歡迎的馬勒交響曲,一般愛樂者也甚少關心此曲,只是對其巨大規模表示驚嘆。會出現這樣的改變,我想是因為語言與歌詞因素,因為通篇的拉丁語與德語歌詞確實對現代聽眾造成困擾,歌詞本身又是玄學意味濃厚,合唱段落也十分複雜,更使聽眾難以聽出歌詞的意義,顯然後世的人對馬勒的禮物並不太感興趣...

但還好由於其規模的龐大,每次演奏時仍可以吸引滿滿的聽眾,只要看到台上站滿幾百位合唱團員就夠嚇人的了,何況還有穿著漂亮制服的兒童合唱團。交響曲歌詞可分為兩大段落,第一段落是把大主教毛魯斯的拉丁語聖詩「請造物主的聖靈降臨」譜成曲,這是獨立自成一格的大型合唱樂章,第二段落則是把歌德名著「浮士德」的最後場景譜成曲,歌詞複雜且角色眾多,馬勒是用寫神劇的方式來寫的。這兩段歌詞都不是很好理解,音樂的許多部分也是,以大指揮家拉圖爵士2002年精彩的現場演出為例,來談談我對此曲的看法(原影片已被刪除,先保留時間標註)

開始是八位獨唱家與指揮拉圖爵士進場,英國國際青年管弦樂團的一堆學生團員則起立迎接,人數龐大的合唱團在他們後方。拉圖爵士站在指揮台上,隨著管風琴的莊嚴巨響,幾百人以二重合唱,唱著「來吧!造物主的聖靈!(影片0:51):


這是曲子的第一主題,注意紅色框框內「短-更短-長」的節奏,在此曲中多到不行。然後馬勒將「來吧!造物主的聖靈」倒裝,變成「聖靈造物主,來吧!」(1:28),這是第一主題的變體,然後第一主題出現(1:47),唱著:「來探訪你的子民。」就是指我們。這第一樂章就是聖靈的頌歌,至於聖靈是什麼呢?有聽過「三位一體」吧?在天主教就是「天主,耶穌基督,聖神」,這聖神指的就是「聖靈」。聖神簡單來說就是天主的使者,是人與天主之間的媒介,從這首交響曲第二部分是引用歌德「浮士德」最後部分,也就是接引浮士德到天堂的章節來看,這可能也有包含歡迎聖神降臨,接引我們升天的含意。

隨後獨唱者唱著:「請讓我們充滿最高的恩惠」(2:15),這就是第二主題,「恩惠」這一句的節奏又是短-更短-長」(2:21),先是女高音,其他的獨唱者則以賦格的方式加入,到了「上主最珍貴的禮物,是生命的泉源,火,與愛,還有靈的聖油...」這裡(4:35),歌詞開始有點神秘,祈禱的意味濃厚。合唱再度唱著第一主題「來吧!造物主的聖靈」(5:22),在第一主題為題材的間奏(5:57)展開後,合唱唱著:「請給我們虛弱的肉體,源源不絕的勇氣與力量」(6:45),伴奏的獨奏小提琴有一種風雨飄搖感,好像是意味著人生命的脆弱。展開部是從8:35開始,第一主題的動機不斷出現(8:52),還加上了鐘琴(8:49),與低音大提琴的顫音,神秘的感覺更加強烈。男低音先唱著:「請給我們虛弱的肉體,源源不絕的勇氣與力量(10:03)」,到了「你以聖光為我們注入愛」這段(10:58),獨唱者不斷的反覆,力度變弱但音域提高,做出聖光的效果,男高音唱著:「聖光,聖光...」(11:09)。

接下來就是曲子的高潮了,管弦樂先是大合奏(12:57),合唱團大聲唱出:「你以聖光為我們注入愛」(13:18),這也是第一主題的變體,長笛吹出的下降音階(13:20)則是用第一主題的「短-更短-長」的節奏,小號後來也吹出這節奏(13:29),與最後樂章主題更是直接相關,這是後話了。接下來再用凌厲的氣勢唱著「趕走敵人,賜我們和平!」(14:06),這裡聽來有些兇悍,大概這敵人指的是魔鬼吧~然後男低音合唱唱著:「引導!引導!(14:42)」獨唱者與二重合唱團唱出了華麗的二重賦格曲「請你引導我們,從所有的邪惡中逃離」,賦格所用的兩個主題正是第一主題(男低音),與第一主題的變體(見影片1:28,女高音,女中音),精彩的結合在一起(14:42),注意男低音唱第一主題的短-更短-長」節奏,歌詞正是「引導」兩字。

後來二重合唱第一群女高音女低音唱著「祢(聖神)給我們七重的禮物,祢就是父神的右手(15:26)」,所謂的七重,指的可能是天堂最幸福之第七重天,這是用第一主題的變體,男低音部分則唱著第一主題,一樣保持二重賦格曲的型態,兒童合唱團也加進來,用第一主題唱著:「因為祢我們得以知道父神與主耶穌基督(15:57)」,再加上先前的歌詞,音響極為多層次而立體,多聲部音樂有如萬馬奔騰,是全曲最精彩之處。

經過如此壯麗的段落後,第一主題再現,合唱團再次唱著:「來吧!造物主的聖靈」,進入了再現部(17:51),安靜下來後男高音唱著:「聖神,被稱為守護神,是神最珍貴的禮物(18:29)」,男低音聲部也唱「:給我們喜樂,給我們恩惠(18:55)」,獨唱者與合唱祈求上主化解一切的紛爭,這裡用的也是賦格曲,聲部十分糾結複雜(19:32),直到宣布世間和平的到來,才漸漸化解開(20:09),合唱熱切的呼喚著和平(20:35),又再度祈禱讓我們從邪惡中逃離,這裡充滿著渺小的人類對世間的盼望,管弦樂間奏則是強力的,由第一主題形成的賦格曲(21:55)。尾聲是從22:13開始,頌讚著天主聖父與聖靈的光榮,五名獨唱者與兒童合唱團,加上兒童合唱團,總共十三聲部,管風琴與管弦樂全體總奏,這大概是我聽過所有音樂中最巨大的音響了,樂章在如此熱烈的讚美聲中結束。

有趣的是,馬勒並非虔誠的天主教徒,這個樂章與其說是看到宗教信仰的虔誠,不如說是對災禍,與紛擾的現世之逃避與遠離,那種熱切的盼望實在讓人深思...他1906年寫此曲草稿時非常幸福,除了是權傾一時的維也納歌劇院總監外,家庭生活也和樂美滿,美麗的妻子艾瑪為他生了兩個可愛的女兒,但是到完成此曲管弦樂編譜的1907年時,大女兒瑪麗亞因白喉而死亡,他也被維也納歌劇院解聘,自己也得了絕症,可說遭到了嚴重的三重打擊,我知道他一向是悲劇主義者,在第六號交響曲時就已經預言了自己的不幸,第八號交響曲照他的說法是「歡愉的」,乍聽之下確實是這樣,但聽過幾次後我認為還是悲劇性的作品,因為對人世感到厭煩,所以企盼神能解救他,這在第一樂章已經很明顯。

馬勒第八號的四手聯彈首版封面,上面寫著此曲題贈他的妻子艾瑪。


至於第二部分是把歌德名著「浮士德」的最後場景譜成音樂,浮士德在此場景中昇了天,聖母在天上導引著他,還有一堆孩子們陪伴。第二部分剛開始,有人認為這是慢板第二樂章,音樂描述著風景(25:41),那是一個幾乎沒有人的地方,山谷森林,有一堆糾纏的樹根,還有斷崖與湍急的河流,獅子在四周安靜的巡視著,撥弦奏出了重要的動機(25:47),其實是來自於第一樂章的再現部,當時歌詞是
「你以聖光為我們注入愛(影片13:18)」。長笛吹出了由此動機衍生的第一主題(25:57),剛好也是短-更短-長」節奏,這節奏如前所說帶有「引導」的意味,然後第一主題與重要的動機一直出現,加上弱而高的弦樂顫音(28:07),讓人有荒涼的感覺。然後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的第二主題,則以跳躍的音型,給人溪流湍急的感覺(32:09),法國號則以第一主題加以重疊,到第一主題回歸後(34:22),則分別以長笛,雙簧管,銅管樂器等奏出(34:46),隨後導引出隱士們的合唱(35:32):「森林搖晃,岩石堆疊,樹根伸展。」這是寫景的描寫,幾乎都要求要唱得很弱,到後來甚至出現pppp的力度(38:13),非常細微。


陶醉的神父就在如此荒涼的情境中出場,以第一主題熱情唱著(39:28):「永恆歡喜的火焰,灼熱的愛戀,沸騰的心痛,昂揚的神之喜悅」,另一個沉思的神父則以第二主題唱出河流的湍急(41:04),小提琴也開始大幅度的跳躍,這裡的愛情指的也不是世俗的愛情,而是神對世人的愛,以「永恆的女性」或「聖母瑪莉亞」的形式來表達,希望能接引著他升天...最後那句正是「神啊!請平息我的妄想(44:10),照亮我貧乏的心!」

隨著天使的合唱(45:12):「靈界高貴的人,從邪惡中得救了,勤奮不懈的人,我們才能拯救(天助自助者)。」有人說這相當於交響曲第三樂章詼諧曲的部分,再現了第一樂章發展部「你以聖光為我們注入愛(13:18)」這段,長笛的下降音階短-更短-長」節奏也伴隨著,他們歡迎著升天的靈魂,後來還有夭折的孩子們合唱「手牽著手,快樂的圍成圓圈來跳舞(45:32)」,令人想到馬勒死去的大女兒,他寫這段應該是抱持著慈父對愛女的祝福。年少的天使頌讚著由那些在贖罪的女人得來的玫瑰花(46:10),助他們打敗魔鬼,成熟的天使則唱(48:15):「要運送地上的殘渣(應指人的肉體),是多麼辛苦...(女中音獨唱49:05)只有永恆的愛,才能將人的靈肉分離,將靈魂從肉體解放。這裡很巧妙的用了第一樂章「請給我們虛弱的肉體,源源不絕的勇氣與力量(10:03)」的段落,有感受到那「辛苦」嗎?

年少的天使們要浮士德加入那些早逝升天孩子們的行列(50:22),這時又出現了第一樂章祈求和平的旋律(20:35),期待從邪惡中逃離,也是從這勞苦的世上逃離...後來一個崇拜聖母瑪利亞的博士從最乾淨的房子出來,乘著孩子們歡迎浮士德的合唱(50:30),開始頌讚著聖母,以其女性的聖潔與慈愛接納善良的靈魂,隨後又唱(53:30):「最純潔美麗的少女,我們崇拜的母親,被揀選的女王」,合唱在一旁讚嘆,我以為這是第四樂章,也就是終樂章的開始。聖母的主題出現(55:01),伴以大量鋼琴與豎琴的上下琶音,效果脫俗,這其實是之前天使合唱「由那些在贖罪的女人得來的玫瑰花」的旋律,他們祈禱聖母會親切的讓人接近,三個罪孽深重,想贖罪的女人也開始了祈禱,希望聖母能接納自己(57:29),用的也是聖母的主題,還有優美的曼陀林演奏(1:02:49),升天的孩子們則稱讚這新來的人,也就是浮士德,很有學問與教養,可以照顧和教導他們(1:03:44),整體就像一個升天的儀式或祭典。

在鋼片琴的震音中,聖母終於現身了,她是女高音,被安排在樂團的最高處,唱著:「來吧!向更高的天上飛翔!(1:06:57)」,這裡令人非常感動。然後那位崇敬聖母的博士又回來了,他唱著:「仰望吧,你們這些悔悟的善良人們(1:08:02)」,交響曲的尾聲開始了,用的正是第一樂章小號吹出的節奏(13:29),當然又是「短-更短-長」的節奏,隨著音樂漸漸到達了高處。合唱唱出了最後的段落:「一切有為法,都只是夢幻泡影...你來不及完成的,在此都已實現;那些不能解釋的,在此都已知曉」(1:13:34),用的是第一樂章第二主題的變體(請聽39:28),剛開始只是靜靜的唱著,後來逐漸加大音量,到管風琴加入時,成為壯麗的大合唱(1:16:46),不斷告訴著人們:「一切有為法,都是夢幻泡影...永遠的女性,引領著我們升天。」好像已了悟這世間的虛幻性,那些不可理解的諸多事物,現在都可以放下了,就這樣進入天堂,短-更短-長」的節奏再現(1:17:50),引導著我們,交響曲就在壯麗的音響中結束。

馬勒在首演前排練第八號交響曲

在1910年的首演可為冠蓋雲集,德國和奧匈帝國著名的藝術家與文化界人士幾乎都到場了,當時的馬勒撐著病體,堅持要親自指揮,演奏結束後,現場幾百個合唱團兒童伸出小手向他揮舞,現場聽眾給予的掌聲長達半個小時,可說是極為熱烈,馬勒也經歷了他一生中最光榮的時刻,著名作家托馬斯曼為他寫了一部小說,羅丹還幫他作了一尊銅像,新聞報導也以見證了歷史來做形容,許多人認為那是生命中最難忘的一晚。可惜的是不到一年,他就因重病而去世,享年只有五十一歲,但有了如此大的成功,我想他也不枉此生了...

 文‧總譜註解:/夏爾克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554119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南西
2019/10/20 08:41
謝謝您和羅老師提供今晚前往音樂廳欣賞馬八的我很多的欣賞導引!真心感謝您們的付出!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9-12-27 12:28 回覆:
不好意思,現在才看到,很開心妳喜歡我及羅老師的文章,也請未來多指教喔。

romel
2017/08/08 08:51
這是11樓那位pariah兄所做的「研究」,夏爾克兄你覺得這樣真的可以嗎?......

http://blog.udn.com/mobile/pariahfool/108103419

(romel99999999@gmail.com)

pariah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7/17 00:38
您好 最近因正著手研究馬勒第八號交響曲 需要用到閣下部分文章內容 但承諾會註明文章出處 不知是否同意? 謝謝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7-07-17 10:39 回覆:
沒問題啊,請隨意喔。

一笑傾城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10 12:11

謝謝分享美好的音樂

感動.....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8-11 22:21 回覆:

一笑傾城晚安

也謝謝妳來聽與看文。


*惜ㄦ*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10 00:12
壯觀震撼人心ㄉ演出微笑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8-11 22:19 回覆:

惜兒晚安

謝謝妳來聽,希望妳喜歡。


飛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03 17:45

哇~那排場果然好壯觀呀

很難想像一首曲子竟是動用千人的表演

可見馬勒的才華

這曲子聽起來猶如波濤洶湧

很震撼

謝謝金紡哥這麼專業的分享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8-04 21:09 回覆:

飛雪晚安

這一場表演真的是動用了近千人,堪稱是近年來音樂界的一大盛事,用了年輕學生組成的樂團更是讓整體畫面更加生動。這種曲子真的不好寫,作曲家聽覺要極為敏銳才行,不然稍微一誤算,音響就可能不如所想,而使整體失去平衡,所以可知馬勒的聽覺已經靈敏到何種程度,這也是聽此曲的樂趣所在~看他如何把如此紛雜的樂器聲音,統合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Bianc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02 21:21

誠如馬勒自己所言:「這已經不是人類的聲音,而是行星運行的聲響!」

這樣的音樂編制,縱然不知所云,但光看這陣仗與聲勢就真的夠嚇人了!

世上許多偉大事物的產生,都來自於對宗教的虔誠信仰與熱情。馬勒雖非虔誠的天主教徒,然他在企盼神的救贖中,仍然譜出氣勢磅礡而動人心魄的對神的讚美樂章!

感謝夏爾克的精彩分享,每次讀完您深入而細膩的導聆,回頭再聽音樂總會有多一層的感受和收獲!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8-03 09:46 回覆:

Bianca早安

我也覺得這曲子的視覺要素似乎不亞於聽覺要素,我尤其注意那些在舞台高處吹小號的,以及兒童合唱團,因為這都是一般曲子很少見的。

的確很多偉大事物都產生於對信仰的虔誠與熱情,以西方音樂來說,偉大作品如巴哈的b小調彌撒曲,聖馬太受難曲,海頓的創世紀,韓德爾的彌賽亞等都是產生自宗教情感,馬勒是對神有些懷疑,但在碰到危難時,他第一個傾訴的對象還是神,不然怎會有如此熱切祈禱的樂章呢?我有空再研究一下他對宗教的想法,應該會很有意思的...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分享
2014/08/02 10:02

看完了,也聽完了,還是第一次見識到千人演出的交響曲,

覺得氣勢磅礴,讓人凝神專注,,,

加上您巨細靡遺的介紹,更是豐富了我們的音樂知識,,,

謝謝,真的很棒:)

順祝夏爾克周末愉快!:))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8-03 09:31 回覆:

異色早安

假日愉快,謝謝來看文與聆聽,雖然這應該不是音樂史上編制最大的交響曲,但因為合唱團以及馬勒要求的人數,所以應該是動用最多演出人員的,我還滿喜歡這類的曲子,以後會多介紹。好久沒看到妳的新文章了,期待中...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02 02:47

千人演奏 演一場賠一場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8-03 09:22 回覆:

時和大哥早安

沒錯,因為要動用的人和樂器太多了,所以很少演出,但每次一演出必定是樂壇的盛事。


詹于萱(瑀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01 19:24

夏爾克:

用管絃樂聲響打破一般交響曲編制的限制

交響曲的第二部分像是馬勒對艾瑪的寬恕與對自我的救贖。  

但從曲中濃厚的宗教氛圍中仍然出現塵世的紛擾.情愛糾結....

複雜節奏的突顯..小提琴詭譎的獨奏..等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8-01 22:43 回覆:

瑀璇晚安

這交響曲編制確實超出了一般的認知,尤其是用那麼多合唱團,混聲的要兩組,還有一個兒童合唱團,對交響曲來說確實罕見,這應該是大型歌劇的規模。這曲子獻給艾瑪,也是他把曲子題獻給別人的唯一一次,其中的緣由眾說分明,自我的救贖也是其中之一,小提琴的獨奏部分確實有些詭異,在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各出現了一次,還是用相同的音樂,配上的歌詞都是與人類的軟弱有關...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