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未完成的重要文獻/馬勒:第十號交響曲(附手稿解說)Mahler: Symphony No.10
2014/03/15 22:03:47瀏覽5984|回應5|推薦43

現在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作家,應該是古斯塔夫‧馬勒(1860-1911)了,他的九首交響曲,是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就連未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1910年),也有學者把它續完,並受到許多著名樂團的認可與演出,但這樣做是違反作曲家生前的願望,對自己要求很高的馬勒,寧願後人將未完成的草稿燒毀,也不希望假手他人完成。

縱然如此,第十號交響曲的草稿仍引發後人很大的興趣,因為他在曲子中寫了太多當時的痛苦感受,包括自己的重病,與妻子艾瑪的背叛,這些想法不單是用音符表達,甚至是直接用文字寫在樂譜上,讓後人看他的草稿就可一目了然其心境,這絕對是最重要的資料,有助於了解馬勒最徬徨無助,但也是最圓熟的晚年,許多人說他的作品告別了十九世紀,預言了二十世紀工業社會的焦慮感,我則是認為第十號交響曲所展示的,是一個悲慘世界,像是地獄的入口,完全沒有晚年的安祥知命~但這也不能怪他,畢竟他當時才五十歲,事業進入顛峰,小孩也還沒長大,實在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人世...

最近有幸閱覽第十號交響曲的親筆草稿,對馬勒有更深的體會,這裡就用草稿為例,看看他到底揮灑出什麼樣的藝術:這曲子的第一樂章雖未完成,但已是很完整的了,與第九號交響曲終樂章有很多相似點,都是慢板樂章,有兩個主題的輪替與反覆,也具有極為緊密與纏綿的絃樂合奏。但第十號的曲風更蕭瑟,音程更遠,常用十一度和聲,當然這與其未完成有關,我想馬勒若能活到完成此曲,應該會讓其音響豐富一些,尤其在銅管部分,樂譜還簡略的很,與他慣用的作曲手法差距甚遠,例如以下的手稿,法國號的部分只有幾個稀疏的音符:

在中提琴怪異又緩慢的獨奏後,整個樂章大致上就是這旋律的各種變奏,由它衍生出慢的第一主題,與快的第二主題,兩者互相交替,其特色在於多聲部音樂的成分很濃,也有第一主題與其相反形態同時出現,類似的段落在曲子裡不少,讓人想起布魯克納第九號的慢板樂章,當然和聲的不和諧也是特色,尤其在高潮處,把G、降E、升C、A、F、D、B等音與長號吹奏的升G音混合在一起,成為極怪異的和弦,後來小號還奏出高亢,甚至有些尖鋭的A音加入,這種可怕的不和諧音,猶如痛徹心扉的吶喊,看手稿那些上上下下密密麻麻的音符,讓人毛骨悚然:

另外此樂章音域很高,還常常由樂團中的某個樂器突然拔高(像是尖叫~尖叫),效果非常鋭利,還帶有難以言述的孤寂。看看這些草稿,字跡很潦草,看得出來有些倉促,尤其他寫音符的方向喜歡和別人相反,更增加了辨識的難度,還好塗改的地方不多,看這草稿聽音樂非常震撼,那好多行好多行空著的樂譜,是不是將來都會被填上豐美的和聲呢?而那些支離破碎般的音符,是不是可以帶領我們進入他最晚年的心境呢?我很喜歡這樂章的結尾,尤其尾聲豎琴的音階步步升高時,夜幕好像也逐漸降臨,最後一切都隱沒在黑暗中...這,難道就是死亡?

至於第二樂章是個詼諧曲,速度較快,雖然前面有幾頁配器完整,但後面越來越簡略,有些地方只寫了幾條單獨的旋律,並未配上和聲,以下是比較完整的部分:

這樂章的樂譜很多,看來是個冗長的作品,後人若想幫他完成,就只能把其中的高音給長笛或小提琴演奏,低音則交給長號或大提琴,這當然都不是馬勒本人的意思,他只寫出了一個骨架,裡面的血肉根本還未長成,所以我們不應把那些所謂的「完成版」,當作是馬勒本人的作品,最多只是個可供演出的版本罷了。而且這樂章還有一個副標題是「終曲」,這就奇怪了,明明這首交響曲終曲是第五樂章,怎會第二樂章就出現終曲了?難道交響曲有兩個終曲?這不合邏輯,後人對此有種種猜測...但馬勒大概會說:拜託,這只是草稿,未來會怎樣連我自己都不知道了,你們這些學者幹嘛自作聰明幫我完成呢?快點聽我的話把草稿燒掉...尷尬

第三樂章有個標題:「煉獄」。可能是他寫過最短的樂章,只有四分鐘左右,與整首巨大交響曲不成比例,但也是結構最散漫的,通篇不知所云,其封面也被撕掉一半,這樣可怕的標題到底有什麼用意呢?還有那些在前兩樂章中沒出現的文字塗鴉,也從此樂章開始頻繁出現了...(待續)

 

文‧截圖:夏爾克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1552883

 回應文章

夏爾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23 18:26
我在4/18的演講有很多這文沒有的內容,將當時的投影片分享給大家喔,請見連結: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syzWHI7aD_VnsRxTCCcaQ6Wx36CKk2bdSOoNv6lhyJg

飛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17 21:40

很高興在此與夏爾克重逢

對於音樂知識貧乏的飛雪

這裡是最好的補給站~而夏爾克更是最佳的導師

---------

看完此篇文章才知道連知名音樂家作的曲也有狗尾續貂的情況

可以想像若馬勒地下有知~一定希望那些手稿隨他而灰飛湮滅

雖然後人接續譜的曲並不差也在水準之上

但我想他們是無法走進馬勒的內心世界

---------

音樂家和畫家何嘗不同呢

他們同樣用手中的筆刻畫出其生命深度

在作品裡呈現當下的喜怒愁痛

 

謝謝夏爾克的分享

好棒呀~

你在這方面的造詣太高了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3-17 22:53 回覆:

飛雪晚安~我好像已被前一陣子的繁忙給掏空了,除了最熟悉的古典音樂,好像也寫不出什麼了,只好讓妳將就點看了,馬勒在天之靈,若看到我把他的手稿選取寫成文章,我想他也會暈倒吧...

 


冠慧~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16 19:34

對古斯塔夫‧馬勒不是很認識 

來你這裡拜讀過後  對他 有少許 認識 

感謝你 分享  解說很祥細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3-16 21:46 回覆:

冠慧晚安

很多人都說古典音樂很無聊,希望妳不要被無聊到才好~據我的經驗,二個聽古典的人就有一個喜歡馬勒,三個就會有兩個在聊馬勒,所以知道一些馬勒幾乎就可以懂他們在聊什麼,這應該是古典音樂中最狂熱,也最叛逆的一派吧,妳是才女,相信妳已經認識他了~


Oskar--耶和華是我牧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原來您也是夏爾克啊
2014/03/16 17:52

剛剛看到您的大頭照,還硬是傻愣愣了大約三秒鐘,還好您有著名夏小姐先生是您擺放各樣創作的另一處空間;我有幸能夠得知此事,還得謝謝金紡車主動來拙作留言哪!

馬勒先生身為猶太人士,雖然是在主耶和華的《律法》(另稱《摩西五書》;包含規範生活食衣住行育樂;婚姻、家庭、個人生老病死等所有細節;當然更包含獻祭時間、地點、方法等等)的氛圍之下成長,然而他所創作出來的各式恢弘且壯闊的旋律(我當初就是在國家音樂廳聆賞了C小調第二號交響曲之後,才去購買CD的),每每隱藏或蘊含著死亡以及對這種生命必經過程的畏懼及相關灰暗;即使諸如《悼亡兒之歌》的室內管絃作品亦然,因此馬勒先生真是成了死亡詮釋的俘虜,卻也是付梓於世的九闕完整交響樂、外加您介紹的未完成遺作,還有囊括聲樂等等音樂作品的背後來源;真的是個「成也蕭何、敗亦蕭何」哪...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3-16 20:52 回覆:

Oskar不好意思,會有這部落格是之前想找個地方靜靜謝音樂才開的,不過為避免大家認為我有分身,所以還是在首頁公開註明,有興趣的人應該就會點進來,如今一年過去了,我想~知道我是金紡車的朋友還是不多吧 得意

馬勒後來有改信天主教,不知他幼時的猶太教育給了他多大影響,不過死亡是他曲子很重要的主題,如你提的第二號交響曲,記得第四號交響曲也有一段死神演奏小提琴的音樂,中樂章還描述了天國的生活,第五交響曲的第一樂章是葬禮進行曲,第六更是描寫他從站立到倒下的悲劇,那大地之歌與第九號交響曲,悼亡兒輓歌就更別說了~都是死亡的探討,甚至過程,你點出了這一點,也讓我開始想他的一些較不熟悉的音樂,他的第一首成熟作品「悲嘆之歌」好像也與這有關,最近再找出來聽聽看。


深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16 03:24


晚上來聽馬勒第十,聽的是WHEELER的版本,第一樂章大致是相同的。如同文中所述,第一章後半段不協調開始展現矛盾的焦慮,或許是他自知人生將盡卻又不甘心...自從去年譯了「世界遺棄我」,聽了一段時間的馬五第四,慢慢感受到馬勒的魔力。現在聽,那種悲傷更淒厲。最後豎琴爬愈高,銅管往下沈,幾個弦音結束,聽來頗為惆悵。期待後續....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3-16 20:35 回覆:

好希望弟:

很慚愧,我還沒聽過WHEELER的版本,不知效果如何?我是被COOKE版養大的~聽了好多此版的錄音,尤其是柏林愛樂那位拉圖先生的,其中第一樂章後半那段幾乎是所有指揮最著力之處,因為是悲淒的頂點。但正如你說,若要論惆悵,那段豎琴上升後的高音升F,是真正的結尾,由短笛吹出,雖極尖銳但很弱,好像放棄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