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悲嘆之歌/馬勒紀念性的第一號作品(Das klagende Lied)
2018/02/09 20:18:03瀏覽6904|回應2|推薦56

悲嘆之歌原版聲樂譜(1880)

馬勒的文學素養雖然很高,但他很少自行作詞,這齣「悲嘆之歌」是罕見例子,參考了德國格林童話「唱歌的白骨」的故事。馬勒認為這是自己的第一號作品,先前的都不算數~於今觀之,確實展現了他的個性,很多手法沿用到他最後的作品,例如大調突然轉小調,鉅細靡遺的樂曲指示,音樂時近時遠,喜歡軍樂…等等,所以「悲嘆之歌」對他的生涯不但重要,而且有紀念性。


初稿
:1880年完成,共分為三部分,馬勒以此參加貝多芬獎,但落選了,馬勒想要以作曲為職業的希望破滅,只好以指揮歌劇為生(他形容這無異於地獄),此版後來被發掘演出,也有錄音。


第二版:1893年完成,第一部分被刪除,成為兩個部分。本來的6台豎琴減為2台,獨唱者從11人(嚇死人)大減,舞台後的管弦樂團也被刪除。

第三版: 1899年完成,恢復舞台後的管弦樂團,並對作品重新做了考慮,1901年初演,但成績不怎樣。以我來說,還是覺得這個版好,比較簡短音樂也比較成熟,布列茲演奏的現場錄音也令人激賞。


可見馬勒對這第一號作品何等偏愛,還努力改版希望能受歡迎,可惜都讓他失望了。以下以布列茲在薩爾茲堡指揮的第三版為例,但因為原曲有第一部分,所以大概說一下第一部分的劇情:「一個女王想要嫁人,若誰奪得原野的美麗紅花,她就嫁誰。一對兄弟到了原野,弟弟拿到了紅花,但哥哥卻起了忌妒心而將弟弟殺害,自己拿了紅花,準備去娶女王得到權勢與富貴,弟弟的屍體則任其腐爛而去...」




第一部分:吟遊詩人

剛開始是c小調中提琴顫音(0:11),讓人想到他的老師布魯克納,三連音的進行曲節奏值得注意(0:18),常會出現。隨著增四度的魔鬼音程(1:07),降b音升半音至b音,與主音c衝突,f小調上不和諧的十一和絃製造恐怖感,小號吹出剛剛的三連音節奏(1:08),法國號同樣演奏此節奏(1:38),然後轉到C大調(2:12),長號則吹出末日經的動機(2:22),木管則奏出主要動機(3:10),也是全曲最開朗的,主要是敘事用途,與悲慘的氣氛作對比。但很快就轉為c小調(3:42),以木管等做出鳥的叫聲,陷入了森林的神祕之中... 

女中音唱: 在冰冷的杉木林中的柳樹那邊(4:02),寒鴉及烏鴉在振翅飛舞。一個金髮騎士橫躺在那裏(4:24,轉到降D的里底亞調式),被樹葉及花瓣埋葬。

男高音唱:「柔和而芳香的風(4:55),像哭聲一樣瀰漫空氣中。」這裡一下是降B大調(4:55)一下是降b小調(5:00),這是馬勒典型作風:

女高音及女中音唱著(5:11):「啊,悲哀悲哀!」,這樣的模式在之後常有,所以才叫做「悲嘆之歌」吧。調性一轉為降E大調(5:42),馬勒要求要節奏正確。

男高音唱著: 「一個吟遊詩人從遠方來到這裡(5:51)」,女中音唱:「發現有塊小骨頭在閃光(5:58)」,小提琴隨後以滑音模仿出"亮光"的樣子。


木管吹奏主要動機,女中音唱(6:11):

「吟遊詩人拿起骨頭,覺得像是笛管,就將其作成笛子。」

混聲合唱(7:03):「吟遊詩人(7:09大調),啊親愛的吟遊詩人啊(7:13小調)!...」


男高音(7:15):「這一定會發出很奇怪的聲音」。三名獨唱一起:「啊,悲哀悲哀!~」 

主要動機再起(8:00),女中音唱:「詩人把笛子放在嘴裡(8:47),大聲吹響(9:02,弦樂開始大聲),噢真奇妙(9:14)~這是多麼奇怪而悲傷的歌(9:28)!」

女高音唱(9:54):「那聲音是多麼悲傷,又是多麼美麗,誰聽到都會痛不欲生...」

男高音與女低音一起(10:00):「啊,悲哀悲哀!~」

此時前奏的三連音節奏又起(10:12),似乎象徵著弟弟,轉為C大調,小提琴好像在模仿笛音(10:08),隨後木管吹出真正的笛音(10:36)。但隨著法國號的阻塞音(11:23),降e小調開始悲鳴。女中音唱(11:46):

啊吟遊詩人,親愛的吟遊詩人,我現在必須對你悲嘆(11:55),」對指環很熟的朋友,有沒覺得這裡英國管吹的旋律很像女武神第三幕
佛旦挫折的動機」?

然後突然轉到A大調(12:21),管弦樂合奏美麗的從上到下旋律,襯托出花朵的美感,女中音唱(12:39):「為了一朵有美麗顏色的花,哥哥把我殺了!

短笛向上一揚,造成驚悚感覺,女中音又唱(13:03) :「我年輕的身體在森林中腐朽,我的哥哥卻要娶美麗的女人,啊,悲哀悲哀!(提高小九度)痛苦啊(13:24)!」 

三連音節奏又出現(13:44),法國號吹出主要動機(14:14),轉到降E大調,混聲合唱(14:40):「吟遊詩人到處遊歷,讓這悲慘的歌聲傳向四方。」

女高音唱(15:00):「苦啊,苦啊!親愛的人們,你們對我的歌聲感覺如何(15:11)?」

混聲合唱(15:23):「苦啊,苦啊!我必須上王宮去(15:33),到女王那裏去,啊,悲哀悲哀!」

男高音高音降B(15:53):「你們對我的歌聲感覺如何(15:11)?」本來此時是C大調,加了這個降B後聽起來就怪了…這裡說實在有非常變態的感覺 天啊



然後又轉回c小調(16:11),以合唱:「啊,悲哀悲哀!」結束了此部分。


第二部分:婚禮音樂

哥哥與女王要結婚了,鈸用力一敲,開始了降B大調華麗的婚禮音樂(17:07),與第一部分悲慘音樂形成強烈對比,運用短笛等樂器顫音(17:24)的方式,讓人想到第二號復活交響曲的最後樂章。合唱:

在高聳的岩石上(18:15,注意這裡四度與主要動機的相關性),閃亮的城堡,鼓號聲吹響山谷(18:21)。那裡坐滿了勇敢的騎士團(18:27),以及戴著金飾的貴婦」。

轉到f小調,「這歡欣鼓舞的聲音是為什麼(18:55)?王宮為什麼如此熱鬧閃耀(19:02,轉到C大調)?啊,歡樂歡樂!!」 這明顯與前面的"悲哀悲哀"成對比。

在舞台後響起了鼓號音樂慶祝(19:18),帶有諷刺性,不斷有短笛顫音與剛剛前奏的音樂相似,只有豎琴的音樂在台上(19:26)。馬勒在此要求:「這在遠方的聲音雖然是以ff的力度演奏,但聽來要像是p的力度」,
考驗指揮的配置能力:


這部分曾被馬勒刪除但又放了回去,這樣後台的軍樂在之後的交響曲也可以聽到。回到舞台上後(19:45),女高音&女中音:「不知道嗎?為何會那樣歡樂?」遠方的音樂再起,男高音&女中音(20:08):「好,讓我來告訴你。今天是女王的結婚典禮。」這時突然又成為舞台前的音樂,讓人嚇一跳,這就是馬勒時近時遠的音樂手法。

合唱(20:24):

今天是女王的結婚典禮。她的新郎是年輕的騎士。看吧!她的高傲今天將被馴服,啊,歡樂歡樂!

此時很灰暗的間奏開始(21:15),用了f小調的減三和絃。突然轉到E大調,又是開始的四度,女中音陰沉唱著(21:44):

「為何國王是那樣沉默而蒼白(21:49)?」又聽到類似女武神的佛旦挫折動機了...

隨後悲哀的笛聲響起(21:56),女中音(22:18):「沒聽到那歡呼的音樂嗎(22:28)!馬勒再次把大調瞬間轉小調。

合唱:「他也沒看到那些高貴富有的賓客(22:50),以及優雅美麗的女王?」合唱拉長了美麗(Schöne,23:29)這個字,好像在讚嘆。

女中音(23:51) :「為何國王是那樣蒼白而沉默?」合唱:「悲哀悲哀!」女中音(24:07) :「他在想些什麼?」合唱:「悲哀悲哀!一個吟遊詩人進來了(24:24)!他想做什麼呢?」

男高音&女中音(24:40):「啊,悲哀悲哀!
主要動機響起(24:47),帶著特色的三連音(24:49),以及末日經動機(25:21),轉為升c小調,這是曲子比較少的調性。


女中音唱(26:13) :「
啊吟遊詩人,親愛的吟遊詩人,我現在必須對你悲嘆(26:35)。為了一朵有美麗顏色的花,哥哥把我殺了(27:07,定音鼓滾奏)!我年輕的身體在森林中腐朽(27:30),我的哥哥卻要娶美麗的女人...」


合唱以ff的力度唱:「啊,悲哀悲哀!」此時遠方的鼓號聲又響起。

合唱(28:38):「國王從他的王座上跳起來,瞪著滿席賓客(28:48),奪過了笛子,放到自己的嘴裡。」國王指的應該就是哥哥,但他顯然沒法駕馭笛子,「噢恐怖(29:09,超高的b音)!現在是什麼聲音!你們聽到了死亡的恐怖嗎?

音樂又回到了舞台上(29:27),轉到a小調,小號的阻塞音又出現(29:40),這其實在前面出現過(11:23),只是樂器與調性不一樣,但同樣是笛音,以及悲嘆...

女中音唱(29:55):「啊哥哥,我親愛的哥哥,你殺了我!現在你吹奏我的骸骨(30:44),我必須永遠的悲歎(31:05,突然拉高)!為何你要奪走我年輕的生命(31:32)?

合唱(31:40):「啊,悲哀悲哀!」 男高音用主要動機唱著(32:18) :「女王倒在地上!」,想必也被這曲調控訴的痛不欲生,合唱跟著:「鼓號聲都沉默了,騎士與貴婦們恐慌的逃竄,痛苦啊
(33:00)...古城崩塌(33:12)!然後音樂跟著越來越低...馬勒描繪出「末日」的景象。

男高音(34:25):「王宮的燈火熄滅,這場盛宴怎麼了(34:55)女高音(35:22) :「啊,悲哀悲哀!」最後是一堆向下音階,以a小調結束這首常喊著「悲哀~悲哀~~」 的清唱劇,一切終歸塵土。

有人分析清唱劇裡的兄弟,是馬勒與早死的弟弟恩斯特,兩人感情極好,或許他覺得恩斯特不應該病死,該死的是自己而當時他也結束一場痛徹心扉的戀愛,痛苦的心情也是完成這首曲子的動力,當然這些說法都只是推測啦,大家可以自行想像。我覺得就音樂來講,很像是第二號交響曲最後樂章的先聲,包括都有使用合唱,以及末日經主題,連木管的顫音也很相似。當然「悲嘆之歌」就像他所有的作品一樣,都是獨特的,尤其那種索命般的變態,聽了只能說毛骨悚然~音樂的終止帶來了世間的虛無與幻滅,但古斯塔夫‧馬勒,卻從此開始了他波瀾萬丈的音樂生涯。


文/全歌詞翻譯:夏爾克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10107971

 回應文章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8/18 16:41

我聽得下貝多芬 也愛華格納 , 不知道為什麼 收不進馬勒 痛哭 。 

是因為他太復雜  作曲的心思變換太細膩了嗎 ?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8-08-19 08:48 回覆:
的確,我也覺得他作品變幻莫測,而且元素眾多,雖然被結合在一起,但比較不好掌握,與傳統古典音樂不同。

Bianc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2/11 12:26

格林童話的悲慘故事,化作悽悽冷冷的「悲嘆之歌」,馬勒以自身的才華融合文學與音樂,或許不討喜於樂眾,但爲自己的音樂生涯樹立了一個深具意義的里程碑!

11個人的獨唱,簡直是合唱規模了!這就是馬勒.....

謝謝夏爾克的精彩分享!預祝闔家新年快樂喔!得意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8-02-20 07:58 回覆:
祝Bianca新年快樂,馬勒的性格就是獨特,第一齣作品就這樣,常讓我覺得不可思議,難怪會在後世新起如此波瀾,我還真的滿想聽他原始的構思,可惜總譜遍尋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