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果出軌沒錯,我們幹麻結婚?
2018/07/16 21:34:29瀏覽3516|回應0|推薦18

「拿回去重做!」

新來的總經理,對佑明咆嘯,自從換了這位頂頭上司,沒有一個案子不被罵到狗血淋頭,才能滿足他的要求。有時東西改來改去,也不覺得越改越好,倒像是總經理罵爽了,才能過他這一關。

加了幾個小時班,佑明錯過了最後一班地鐵。他沒有立刻打車,而是在人行道上緩步走著,在回家之前,給自己留一點休息的空間。

拿出手機,滿滿是思琦的信息。思琦和佑明是同年進公司的同事,只是分屬不同部門。

「下班了沒?」

佑明的手指在螢幕上敲打著:「剛下班。正要回家。」

「我在公司附近,今天有歡送會。」

「老張走了嗎?」

「對啊!解脫了。來嗎?」

「不好吧!我跟你們的人不熟。」

「他們都去唱歌了,就剩我一個人在這兒。」

佑明的心蠢動著,這不是思琦第一次約他單獨見面。每次見面,佑明都跟自己說,他們就是兩個同齡人一起交流,沒啥不可告人的。但他心底還是有一種犯罪的感覺。

他從來沒有告訴妻子,自己和其他女人單獨約會。這個女人是她的同事,並且和妻子一樣,也是兩歲孩子的媽媽。

§ 出於本性,還是迫於無奈?

在日劇《晝顏》中,紗和過著無性婚姻,沒有孩子,和無害但也缺乏親密的丈夫生活在一起。她邂逅了溫柔,並且關心她的裕一郎。兩個已經結婚的男女,在婚姻中各自有各自的苦衷,走在了一起。

苦衷,有時是某種表達理由的方式。

就像被抓到作弊的孩子,第一時間的反應不是認錯,而是指著隔壁桌的同學,對老師說:「他也有做。」

推卸責任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讓所有的罪名從自己身邊滑開。

這是說,出軌是不好的,是有錯的嗎?

有人提出,從自然本性的角度來說,一夫一妻制似乎並不符合動物的本性。但實際上,動物也有一夫一妻制的,比如天鵝、金獅狨,他們在交配後,便共度一生,共同撫養後代。

做為人類,電視中演的那些三妻四妾的帝王將相,也並非所有人都以此為樂。

比如漢光武帝劉秀,他一生專情於一位妃子陰麗華,有道:「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可見本性說,並不能代表所有人。畢竟從數據上來看,出軌的人還是佔據少數。

如果兩個人約定交往,或是完成結婚的承諾,而其中有人打破了這個承諾,就不遵守承諾這一點,幫出軌洗白沒什麼意義。

在諮詢中,某些出軌者本身多半帶有對於出軌的罪惡感。

也就是說,他們是自知的,他們對自己出軌的判斷,便是「我做錯了」。自知自己在進行一件違反自己價值觀的事情,但他們卻還是無法自控的做了。

那份對不起家人,或者害怕被街坊鄰居揭露,看見別人疑似對自己指指點點會感到恐懼和羞愧的情感。

但我們要追問的不是對錯,而是為什麼有些人承受著這些心理的痛苦,卻還是選擇出軌。


§ 人都是自私的,出軌不出軌都是

哈佛大學動物系教授威爾森(Edward Wilson)在《社會生物學:新綜合理論》(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剖析了一個動物界的真理,「基因都是自私的」。

自私的動物們,為了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會在行為上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出軌與不出軌,只是一種行為的表象,背後真正的動機在於利己。

例如,為什麼有些動物可以跟多位異性異性發生關係,因為他們需要通過大量繁殖,好延續自己的基因。

相反地,人類之所以走向一夫一妻制,其實是因為人類很脆弱,尤其是女性,受孕、懷孕、哺乳、照顧幼兒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並且在這過程中需要男性提供大量的協助,所以一夫一妻更有利於生存。

通過社會生物學,我們能更好的去看經常被人們拿來討論的「依戀理論」。

幼年时期通过父母对待孩子的親疏,影響孩子人格發展的形成,通過健康的依戀,孩子活得有自信、獨立。如果父母過份溺愛,或是嚴重忽視,可能造成不安全的依戀,有些人對關係總是焦慮,因而選擇逃避,或是冷漠,以避免發生關係之後潛在的分離。

這些不安全的感受,使得某些人在關係中無法保持忠誠,可能只是為了好好活下去,進而採取的策略。

因為過去的經驗可能告訴他,自己對於關係的固守,可能換來的只是一次次的心碎。就像電影《阿飛正傳》中,旭仔從小被母親拋棄,他給自己設定了一個人生目標,就是要找到生母,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尋回未曾擁有的母愛。

在這個目標達到之前,所有接觸過的人都是過客,既然是過客,又何必全心全意好好對待。他說自己是無腳鳥,必須一直在天空飛翔,一旦落地就會死。

這聽起來像是一種自我詛咒,但背後可能是不安全依戀下的一種試探。

試探身邊的人,「有一天,我會離開你喔!你確定還要跟我繼續在一起嗎?」

如果有一個人提供了足夠的安全感,讓這隻鳥墜在一塊柔軟的胸懷裡,可能這隻鳥就能放心落地。牠並不是真的沒有腳,只是害怕拋棄之後,又得一個人孤零零的單飛。

自我保護,那是生存的基本念頭,無論使一個人選擇出軌或不出軌,那都是基於自利的基本人性。

安全感,是活下去的必要條件,就像一位女性相信在懷孕期間能夠安全無憂的繁衍後代。這種安全感有時會變換成許多實質的東西,比如車子、房子、另一半的存款。

但現在有更多女性能夠自己負擔這些部份,也無須在另一個人身上找到生存的理由和資源。

過去,出軌的風險對男性來說是比較低的,他們佔據了社會的資源,在多數女性習慣婚姻中扮演被動、討好的角色,或者沒有經濟能力的家庭主婦,使得她們以為自己必須更好的固守婚姻裡的道德界線。

但現在,就像《晝顏》中的情節,在感情中換一條路走的底氣更足了。離開另外一個人不再那麼困難,只要我們對得起自己的心。

在我看來,隨著離婚率不斷攀升,那是更多人看清婚姻的真相,婚姻還是要有愛情,生存的品質,可以靠自己去爭取;社會中不婚不孕的男女越來越多,是個人生活品質上升了,不再非得進入婚姻,才能讓自己過得快樂。

某個角度來說,出軌的比率到了一個峰值,就會逐漸下降。

因為隨著醫療進步,社會制度的改變等因素,人們更容易依靠自己一個人活下去,包括照顧幼子。

並且,搞不好跟另外一個人共同生活,生活的品質反而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就像紗和,和一位形婚一般的人在一起生活,那還不如離開的好。

但就像開頭所說,這不是給出軌洗白,而是在我們決定要做這個決定之前,我們就得知道,可能要負起的責任,乃至於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

就像華盛頓大學心理系教授戈特曼(John Gottman)所言,婚姻關係是可以修復的,可以通過主動的去學習溝通等方式,保持良好的品質。

畢竟也有人愛得真切,願意花很多工夫去維持婚姻的幸福。

§ 結語

對於愛情,杜拉絲(Marguerite Duras)在《情人》(L’amant)中寫道:

 

這或許根本就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在驀然回首的剎那中,光影交錯的瞬間,愛情就已悄然來臨,然而這愛情到底是偶然間的邂逅,還是無數次刻意之後的相遇,愛本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愛情需要深思,關係從來不是簡單的事。

出軌,是某些人對關係的一種態度與選擇。

無論最後結局如何,也許更重要的是,當我們試著踏出那一步,或已經踏出那一步之餘。

給自己一點空間,好好想想:「為什麼我會這麼做?」、「到底我要的是什麼?」、「我想以什麼樣的方式活著?」

把出軌變成是人生選擇的一個路標,好幫助自己釐清通往幸福的路,該怎麼走下去。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1335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