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讀一輩子書,真的是因為喜歡讀書嗎?
2018/02/26 01:10:09瀏覽2328|回應0|推薦19

在談今天的主題前,我想先對心中喜愛的作家表達一下敬意,他就是倪匡。

金庸、古龍都是所崇敬的作家,邏輯結構縝密的金庸是人才、人物快意恩仇的古龍是怪才。但什麼都能寫的倪匡,真是奇才啊!

談到倪匡,有篇關於他的訪談段落,讓我特別感動:

當年,他(倪匡)參加台北文學座談會,與好友三毛相鄰而坐,在座者都是碩博。倪匡自我介紹時,站起來說:「不好意思,我只有初中學歷。」

議論聲還沒過去,只見三毛「蹭」地一下站起來,環顧眾人:「我也很不好意思,我才小學畢業。」

接下來我想可以談談今天的主題,關於某些離不開「舒適圈」,卻又不知道該往哪裡去的人。

一個人之所以無法離開舒適圈,往往肇因於無法放棄故化的價值體系。就像一個清朝人,即使社會開放了,他依舊無法放下從小被灌輸的封建皇權思想,那些思想早已深入骨髓。

對他來說,民主、自由都是不安全的怪獸。但這不能怪他,因為陌生的思想就像外星球,令人畏懼。

我想舉一個身邊的例子,就是高校。就一個讀了兩個博士的人,人生超過三分之一都在高校,也上過大學講台教書,後來跑到民間工作的人。我談這個應該有那麼一點參考價值。

在學院待久了,有幾年染上一個不好的毛病,看人的眼光老擺脫不了學歷、文憑這些標準。拿來看自己,也拿來看別人。

後來之所以離開,也是想通了這一點。

能夠想通,不得不說受了很多人的「啟發」。

博士班末幾年,越發見證不少人讀書很認真,但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讀書;在學院里長期待著,卻只是害怕社會,選擇窩在校園中好逃避社會。

更糟糕的是看到一些人,學歷很高、書也讀得很好,便以此恃才傲物,好像只要學歷高、讀書好就比其他人都了不起。

但這些人有的受自己的焦慮所苦,有的則是受生活所苦。能讀懂艱澀的德文原典,卻連怎麼用中文跟人打交道都不太會。

三十幾歲,大談倫理學、社會哲學、公民責任,同時卻是個啃老族,跟家里人要錢要不到還會生氣。在外頭,因為職業和資歷,連申請一張信用卡都很困難。

去便利商店打工,人家都不見得要。在職場、男女交往、融入社會等方面,處在邊緣的地位。

如果說小時候如此,是被父母威權式的價值觀脅迫。成年之後呢?

有個概念叫「自渡」,用最淺顯的方式說明,自渡就是能夠「靠自己好好活下去」。

讀書讀到無法自渡。搞到生存有問題(個體)、與人相處(群體)也有問題,天天談渡人的道理,真是匪夷所思又悲傷的一件事。

某些人是真的在學院裡面非常努力的做研究,並且研究本身就是他們喜愛的事物,我佩服這些人。但這些人跟躲在學院裡頭不出來面對社會,面對自我的人,完全是兩碼子事。

近幾年面對公共事務,常提到道德的勇氣,在我看來,「獨立的勇氣」或許比道德的勇氣更重要。一個沒有獨立勇氣的人,要他堅守道德?未免要求太高。

回頭來說,學歷很重要,但換個人生的視角,重要的事情太多,學歷只是頁空中的一顆小星星而已。

談到這裡,我不是為了批評。

相反地​​,我是擔憂,尤其其中某些人是我的朋友。

儘管有許多人智力(至少讀書學習方面)沒問題,但他們的社會功能卻沒有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妥善建立起來。這些功能,卻在以學歷與考試分數為單一標準的視野中,被漠視了。

社會功能包括待人接物,包括如何向他人求助,人際之間的同理與關懷,如何在生活中以退為進等等。

他們的社會功能很難在高教的學院中建立起來,因為高教階段很少重視這一塊。

但這也不純然是高教的問題,就像大學教師不需要跟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同樣必須修讀教育學程,就在於高教有自身的特殊性。

但這也使得社會功能缺失的年輕人,他們可能茫茫然於打開封閉心靈的困境,卻不知該怎麼去做。

有意思的是,某些教師本身也有這方面的問題,他們真的不大會跟人打交道。但當他成為學院的一員,他是得到保護的。但這個保護過去「老師如父」的傳統下或許有用,現今學生不鳥這玩意兒的多了去。

慢慢地,這些教師也成了教師團隊中的邊緣分子,他們在課堂內外都難以建立良好、長遠的人際關係。

當他們的工作沒問題,好歹保有基本的生存能力。一旦工作有了變動(好比在少子化下,漸漸有些高校要關門大吉),他們之後如何生存,令人堪憂。

最後,我再舉一個例子說明內心的感受。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科在自傳中寫到他在集中營中的一段經歷。

當時法蘭科和其他猶太人到集中營報到,報到時要確認身份。

有位猶太人拿了一堆證書、獎狀來報到,似乎對自己的成就得意洋洋。

登記的納粹士兵把他所有的證書、獎狀全扔進垃圾桶,然後問他,「沒有這些東西,你是誰?」叫他再介紹自己一次。

我想這個問題,如果你深陷在某個環境、職位或事務中無法自拔,我建議你可以拿來問問自己:「除去那個你引以為傲的價值,你是誰?」

從職業角度,郵差送信、農民種稻、銷售的話術……;從待人接物的角度,使人信賴、真摯去愛、同理心……許許多多使人生變不同的力量,都不是靠文憑或者學歷去證明,而是靠親自去實踐的練習與行動。

當我們看待人生只用一種角度,我們的人生往往就容易活得片面。

放下長期自恃的驕傲,才能看見世上其他美麗的價值。

許多值得追求的人生價值,都在學歷與文憑之外,但唯有「放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視角,才能看見世界之廣大,以及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1055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