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28 05:55:47瀏覽2521|回應0|推薦23 | |
秦始皇陵南依層層疊嶂、山林蔥郁的驪山,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臥的渭水之濱 高大的封塚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恰與驪山渾然一體 秦始皇陵上演「重現的儀仗隊-秦始皇守陵部隊換崗儀式」表演 在凝重的綠色和高大的墓塚之間,讓遊客身臨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榮、王者的威儀 私下探詢表演者的月工資僅500元,好便宜的藝術工作者啊 下午二點二十分參觀「秦始皇陵」,門票25元。在凝重的綠色和高大的墓塚之間,為了讓遊客身臨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榮、王者的威儀;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現的儀仗隊-秦始皇守陵部隊換崗儀式」表演和集「聲、光、電」於一體的秦始皇陵陵區、陵園、地宮沙盤模型展示,再現了兩千多年前神秘陵園的壯觀場景,展示了數十年來的考古成果,生動直觀地揭示秦陵奧秘,展示其豐富內涵。不過,我私下探詢表演者的月工資僅500元,好便宜的藝術工作者啊! 秦始皇陵南依層層疊嶂、山林蔥郁的驪山,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臥的渭水之濱;高大的封塚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恰與驪山渾然一體;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紫禁城的大小。簡單的說,秦始皇陵其實是驪山平展農田中一座綠色覆蓋的巨大陵墓,外觀有類似金字塔,但它不是石質而是黃土夯成的;由於始皇陵巍然矗立在平坦農林之間,故謂登始皇陵可窺驪山地區全景。 驪山以它特有的溫泉和風景聞名於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與愛妾褒姒,曾在這裡演出了一場烽火戲諸侯的歷史悲劇,從而葬送了西周王朝。相傳秦始皇生前在驪山與神女相遇並欲戲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臉上唾了一口,秦始皇很快就長了一身的爛瘡。雖然這是一個神話故事,但隱約可以看出秦始皇與驪山的因緣;他的墓地也就選在驪山,秦始皇為什麼特別迷戀驪山這塊風水寶地呢? 古人把墓地的選擇看作是一件造福子孫後代的大事,尤其像秦始皇這個企圖傳之於萬世的帝王,自然對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視。北魏時期的酈道元認為:「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塚壙于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不過也有學者認為,秦始皇陵選在驪山之阿,一是取決於當時的禮制;二是受「依山造陵」「立塚安墳,須藉來山去水。」秦始皇陵園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東側有道人工改造的魚池水,繞秦始皇陵東北而過。 皇陵裏的秦始皇已在此沈睡了二千多年,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是一位非比尋常的人物;他13歲繼承父親王位,22歲親政,在羽翼豐滿之後發動了兼併戰爭,十年之內兼滅其他六國,於西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霸業終成,他傲視天下,睥睨古今,於是自稱「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陵墓的營造自始皇登位後不久便開始了,墓地背山面水,是風水寶地,修墓前後共動用了70餘萬人,相當於當時青壯年人口的十分之一;歷時40餘年,直至西元前206年秦亡時尚未完工。 西元前247年,秦始皇就開始給自己修陵墓,陵墓選在驪山腳下,因為這裡是秦的都城。陵墓修建到西元前208年秦末抗暴起義才草草完工,前後修了39年。秦始皇陵整個陵園占地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封土原高50丈,合今天的115公尺,現仍高達76公尺;封土下面就是地宮,地宮呈方形,秦始皇陵的一切建築都是以地宮為中心,地宮牆外便是陵園的內外城垣。北內城以內,是皇帝的寢陵;秦始皇陵外城東,就是名揚四海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陵園按照秦始皇死後照樣享受榮華富貴的原則,仿照秦國都城咸陽的佈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據史載,秦始皇陵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占地近8平方公里,築有內外兩道夯土城牆,內城周長3890公尺,外城周長6249公尺,高約8-10公尺,頂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佈置了用水銀做的江河湖海,分別象徵皇城和宮城。建築材料是從湖北、四川等地運來的;為了防止河流沖刷陵墓,還將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了東西向。 陵園南部有個土塚,封土呈四方錐形三級階梯,狀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面積約25萬平方公尺;但由於經歷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封土底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尺,高度為87公尺。在內城和外城之間,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葬馬坑、陶俑坑、珍禽異獸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馬廄坑、行徒坑和修陵人員的墓室等共有400多座。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墳丘東側1.5公里處,當地農民打井無意中挖出一個陶制武士頭,終於發現使全世界都為之震驚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始皇陵在1987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清單。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國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起源於秦始皇想把他生前的榮華富貴全部帶入地下。整個陵園和從葬區有六十多平方公里,比今日的西安城還要廣。秦陵地面上的主要遺跡就是高大如山的封塚;當年那長達20華里的內外夯土城垣早已殘缺不全了,能看到的只有內城西牆殘存的一段城牆;還有當年那一座座宏偉的地面建築,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遭到項羽的焚燒,幸好地面建築的廢墟還沒有完全破壞。 考古工作者在這些廢墟上進行了鑽探和發掘,從而確定了建築遺址的位置和規模。經過多年的勘探與試掘,發現秦始皇陵園的地面建築,主要分佈在封土北側和封土西北的內外城垣之間。封土北側的地面建築群已探明的有三處,其中靠近封土的一處建築規模較大,形制講究,似為陵園祭祀的寢殿;寢殿之北還有兩組規模較大的建築群,亦為寢殿。陵園的陪葬坑與陪葬墓分佈在封土西側內外城垣之間,31座珍禽異獸陪葬坑就位於封土西側內外城垣之間;還有一座大型馬廄陪葬坑、61座空墓坑和一座甲字形陪葬墓,分佈在封土西側內外城垣之間。 秦始皇陵的地宮之中一定是有防盜機關的。相傳秦始皇陵地宮的周邊填了一層很厚的沙子,形成沙海;這沙海就是秦陵地宮的第一道防線,使盜墓者無法透過挖洞進入墓室。如果說沙海只是一種傳說,那麼暗弩則有明確的記載。《史記》:「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不知是何緣故,自西元前210年秋始皇入葬後,幾千年來墓穴始終無人打開過。 人們都很好奇秦始皇陵墓的內容,但想歸想,人人也都知道現在並不是合宜的開挖時間,為什麼呢?有的人說挖掘後需造一個跨徑500公尺以上的大棚子,保護挖掘的過程;也有的人說挖掉了墳會使秦陵地面景觀消失;或者說地宮深深如何上下?更有的談到需多少時間能挖完秦陵?投資多大?世界相關組織同意不同意挖掘等等。我覺得這些理由都不重要,不能挖掘的理由只有一個,現在考古保護的技術不行?發掘能力夠不夠與研究能力行不行?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是的,我們該思考的是我們這一代,是把像秦陵這樣的地下文物都挖完?還是留給各方面能力都超過我們的子孫去挖?這是感性和理性的較量,是本位與全域的抗衡,是業績與政績的對決,是愧對祖先還是告慰祖先,是懷著對祖先的敬畏之心,盡我們的文化孝道-保護好難道不是政績?留給子孫難道不是發展?過去的時間裡,像定陵那樣為了展現新中國的不同,造成的錯誤還不能讓我們警惕嗎? 當然,秦陵也面臨著實質性危機,不僅是遊客在牆上刻畫名字,不僅是攀爬樑柱拍張靚照,也不僅是盜墓人覬覦寶藏的賊心之類,更不僅是地震、滲水、風化、黴菌等自然破壞的原因!而是我們總是習慣於把自己的智慧最大化,總是對自己能力的時代侷限性缺乏清醒的自省,以為自己什麼都行,覺得自己什麼都能…。 挖不挖秦陵,透射出我們考慮問題的缺陷和認識自己的困局。換言之,如果我們的考古學家沒有能力適應人類認識的進程,向古代提不出更多更深入的問題,為現代做不出發現創新和研究創新的成果,我們的技術再好,哪怕世界一流,我看也還是留待子孫來處理較好。這如同當今西方常說的那樣:「for our children and grand children」-為了我們的孩子和孫輩。
秦始皇陵其實是驪山平展農田中一座綠色覆蓋的巨大陵墓 秦始皇陵外觀有類似金字塔,但它不是石質而是黃土夯成的 由於始皇陵巍然矗立在平坦農林之間,故謂登始皇陵可窺驪山地區全景 霸業終成,傲視天下,睥睨古今,「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