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09 07:28:30瀏覽2286|回應1|推薦8 | ||||||||||||||||||||||||
南京市區.長江大橋及二橋空照圖 南京長江大橋三D圖 從南京市區眺望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公園內放風箏的市民 南京長江大橋公園內跳秧歌的婦女們 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眺望大橋橋面 今日一早未再和任何人聯絡,便孤騎從揚州西立交橋上寧通高速往南京而去;所謂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大概就是這種氛圍吧(緞羽而歸,也只能如此落寞)!其實倒也沒那麼離情依依,未來的日子來揚州的機會還多的很,最起碼要收回的錢還是要來的,最起碼我的車籍還在揚州,二年總得來一次年審啊!再加上駕照年審………,雜事還很多哩! 今日刻意在南京郊區的六合立交就下了高速,想從南京長江大橋進城。這四年時間,揚州因與南京近在伬尺,來過的次數無數回了,但只走過二次長江大橋;一次是初來時刻意去參觀的;還有一次半夜南京應酬回揚過江,可啥都看不到,以後無數次入寧都是走長江二橋,反而生疏了大鐵橋。 從六合至南京段走國道到江左,過橋時當然不可避免碰到堵車,所幸已過上班尖峰時間,車龍尚能蠕動;據說行車南京長江大橋,隨上、下班高峰遇到堵車已是每日必然功課,雖然長江二橋及三橋均已通車,但多數的車輛還是選擇走大橋,其原因就是二、三橋過橋費二十元,大橋免費的原故;我私心認為拉高大橋的過橋費,對疏解交通擁塞情形不知能否有所助益?! 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想在難以跨越的長江天塹上建造橋樑,這個夢想直到1968年,雙層雙線公路鐵路兩用的南京長江大橋建成始得圓夢-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完全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的建造適逢文化大革命時期,當時是作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產物而被廣泛的宣傳。 其實大橋在1960年就已經開始動工,到了1966年,因為受文化大革命的衝擊及蘇聯工程顧問撤離而一度停工。後來中國人自行完成這個宏偉的工程,連蘇聯人都感覺很吃驚,因為據傳蘇俄專家撤離時連工程圖紙都帶走。當時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是位鐵腕人物,他將大橋工程接過去,排除文革各方面的干擾,在周恩來支持下,硬是將大橋在兩年內建好。 南京長江大橋上層公路橋長4589公尺,車行道寬15公尺,可容4輛大型汽車並行,兩側還各有2公尺多寬的人行道;下層鐵路橋長6772公尺,寬14公尺,鋪有雙軌,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過去京粵線火車在此過江只能靠輪渡,要花兩個小時;現在3分鐘就可通過。 江面上正橋長1577公尺,其餘為引橋。正橋路欄上,公路引橋採用富有中國特色的雙孔雙曲拱橋形式。公路正橋兩邊的欄杆上嵌著200幅鑄鐵浮雕,人行道旁還有150對白玉蘭花形的路燈。 南北兩端各有兩座高70公尺的橋頭堡,堡內有電梯可通鐵路橋、公路橋及橋頭堡上的瞭望台。上有三面紅旗,在橋頭堡的前面有一座高十餘公尺的工農兵雕塑群,帶有強烈的時代政治色彩。南堡下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公園。1984年,南京長江大橋定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命名為「天塹飛虹」。 南京長江大橋由九座屹立在江中的橋墩,把大橋淩空托起。最高的橋墩從基礎到頂部高85公尺,底面積約400平方公尺,比一個籃球場還大。正橋的橋孔跨度達160公尺,橋下可行萬噸巨輪。整座大橋如彩虹淩空江上,十分壯觀。每到晚上,橋欄杆上的1048盞泛光燈齊放,橋墩上的540盞金屬鹵素燈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晝,加上公路橋上的150對玉蘭花燈齊明,橋頭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盞鈉燈使大橋像一串夜明珠橫跨江上。 進入大橋公園,抬頭仰望就可看見大橋分鐵路線和公路線上下二層,分跨長江兩岸,站在橋下,立刻就可以感覺自己是那麼的渺小。漫步來到橋頭堡,這裏有介紹南京長江大橋歷史及建造經過的展覽室和通往公路橋面遊覽的電梯。陳列的照片中,還陳列了當時為了檢測公路橋與鐵路橋樑的性能,在大橋上排滿了幾十列、上百列的火車頭及重型卡車。歷史證明不但當時通過了檢測,而且直到現在,南京大橋仍為大陸南北縱貫交通的喉舌,對政經發展有著重要的地位。 出展覽室可乘坐電梯登上公路橋面,橋面開闊,橋身一直延伸到江的對岸。在橋面上,也可以登上橋頭堡上的瞭望台。在這裏,不但可以把公路橋、鐵路橋置於眼底,更可以一覽無餘地看到南京的全貌以及紫金山。南京大橋的鐵路橋利用率很高,在瞭望台計算,每三至四分鐘就有一列火車經過。 不過,匆匆時光四十年過去了,當年剛修建的南京長江大橋號稱是最雄偉的建築物,但現在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從大鐵橋四處眺望,長江兩岸以及橋下的建築,都讓人感覺陳舊,四車道上一輛汽車跟著一輛汽車,不時會出現塞車的現象。與長江二橋相較,二者天壤之別,不過來此的歷史意義值得一遊。 在南京長江大橋上,我更想到了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不如武漢長江大橋現代,也沒有武漢大橋雄偉,濱江大道更不如武漢。南京和武漢,同樣在長江兩岸,一個是十朝古都,一個是九省通衢。其實南京更像一個文化城市,武漢則是典型的商業城市。 古都的人們安分一些、保守一些,溫和一些,似乎在情理之中。而作爲商業城市武漢人的精神狀態,相比之下似乎激進得多,他們說話快、語調高、走路快、脾氣急,大街上吵架的都比南京的多,也許愛吵架,也是競爭意識的一種體現?南京適合懷舊,武漢,也許更適合人的發展。 南京長江大橋遊覽活動在橋面上也是很危險的,橋上沒有紅綠燈,有很多的遊客為到橋對向去参觀,都冒著生命危險,在無數的長途汽車之間來回穿梭;而有些長途汽車更是不管不顧地自行停車上下客,所有的大陸人都對此見怪不怪,只有我瞪大了眼睛覺得驚異,要知道連一般公路也不得隨意上下客,而這裡是如此繁忙的交通大動脈啊!真是「勇敢的中國人」! 離開南京長江大橋,進入繁華熱鬧的南京市街。提起歷史古都南京,總是令人悠然神往,發思古之幽情。南京一直給我良好的印象,特別是南京的綠化很好,為大陸之冠。幾年前初來南京,到處都是林蔭大道,感覺古樸而大氣;如今雖然拓寬許多馬路,林蔭道少了,卻多了路旁盆景,倒也依然美麗。事實上,幾年的接觸,感覺整個城市的建築、商業區的氣氛,南京人的態度,都不是太喧囂,給人一種平和的感覺。 南京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簡稱「寧」,別名「金陵」,也曾稱建業、建康、石頭城等,現為江蘇省省會;位於江蘇省西部,長江下游南岸,東依寧鎮山脈,地勢險固,風景秀麗。諸葛亮曾對南京一帶的山川形勢評價說:「鐘阜龍蟠,石城虎踞」。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讚美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鐘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南京市區面積860平方公里,人口300多萬,轄區跨長江南北兩岸。南京從西元前472年越國大夫范蠡築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歷史。從西元三世紀初到6世紀末的300多年間,先後有孫吳、東晉和宋、齊、梁、陳等王朝在南京(孫吳時稱建業,東晉、南朝稱建康)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國、三吳佳麗城」的金粉之地,史稱六朝。 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國,以及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亦建都於此,因此,歷史上盛稱為「六朝勝地、十代都會」。金陵懷古-從來就是詩人的好題目。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一詩,膾炙人口: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王安石的《桂枝香》詞,既寫秀麗雄偉的大好河山,又感慨於前代興旺,指責統治者的腐敗誤國,成為同題詩詞的千古絕唱: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念往昔、繁華競逐,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繼。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文學巨匠吳敬梓,也曾在秦淮河畔的清貧生涯中,埋頭寫下他諷世的傑作《儒林外史》。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的南京,與北京、西安、洛陽並稱為「中國四大古都」。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著無數的文物及遺跡,是南京歷史文化積澱中的重要特色與優勢。南京市博物館收藏的六朝文物享譽於世界。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文化古跡遍佈,從中可以探尋歷史的源頭-中山陵依山而建,結構嚴整,觀之而生一股浩然之氣;夫子廟建築群古色古香,漫步其間,讓人體味明、清時代的市井繁榮;中華門氣勢宏偉,設計巧妙,置身城內,壁壘森然,耳邊似有戰馬嘶鳴;玄武湖和莫愁湖靜如處子,似在幽然傾訴;此外還有靈谷寺、石象路、三國東吳所築石頭城遺址、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以及雨花臺等,皆引人遐思無限。 南京不單是個古老的城市,除有自然山水之勝,以及歷史文物之雅外,今日的南京還是江蘇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更是華東地區最重要的交通和通訊樞紐之一,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僅次於上海的國際性大商埠。來到南京,做為一個中華民國的國民,不單有故都的異樣情感,更多的是城市美景的喟嘆與感傷...........!
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眺望大橋公路及鐵路二層橋面 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 南京長江大橋夕照 南京長江大橋夕照 南京長江大橋興築時老相片(翻拍)
南京長江大橋通車時中共發行的紀念郵票(翻拍) 更多相片請點閱(江蘇南京機場及長江大橋與二橋) 背景音樂-登金陵鳳凰台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