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靈谷聖境無樑殿 大仁大義烈士魂(下)-77
2007/06/14 05:34:35瀏覽1683|回應0|推薦16

靈谷景區出無樑殿後即可看到掩映在秋色中的靈谷塔

靈谷景區無樑殿後滿園秋色

靈谷景區無樑殿後半圓形的花壇草坪滿園秋色

靈谷景區無樑殿後半圓形的花壇草坪滿園秋色

靈谷景區無樑殿後十九路軍.第五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靈谷景區無樑殿後半圓形的花壇草坪事第一公墓墓地

靈谷景區無樑殿後花壇草坪的金陵桂花王

進入靈谷景區大門有座石橋,此橋名「迎駕橋」。據傳清朝時候,乾隆皇帝下江南遊靈谷寺,寺裏的和尚都在這座橋邊迎接皇帝聖駕,因而得名迎駕橋。大門正南有一個長近百公尺的月牙形放生池,又稱「萬工池」,相傳靈谷寺初建時,明太祖朱元璋曾前來巡視,他覺得這塊地太空曠,缺少景致,便派了萬名軍工挖成這座水池,挖出的土堆在池南,成為一座小丘。這樣,有山有水,形成人為的山水風景,萬工池之名由此而來

萬工池北側是靈谷景區的大門,叫做「紅山門」。它的原址是金剛殿,在 30年代建公墓時改建。紅山門為仿古建築,頂覆綠色琉璃瓦,下闢三個拱門,至今保持著30年代原貌。門額「靈谷勝境」四字,由現代書法家錢松喦先生書寫。門外的一對石獅,是北平軍分會贈送的。 

走過這條青石鋪的100公尺甬道,在甬道盡頭,在四十二層石階上,矗立著一座高大的陣亡將士牌坊。牌坊台基長32.7公尺,寬16.6公尺,牌坊高10公尺,共五間,全部鋼筋混凝土構築,座基外鑲花崗石,綠色琉璃瓦覆頂。上有中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黨徽,牌坊前中門門額上橫刻「大仁大義」四字,背面刻「救國救民」四字,都是中國國民黨元老張靜江題書。牌坊前左右兩側有一對石虎,是建造陣亡將士公墓的陸軍第十七軍所贈送。 

牌坊前方一座巍峨的殿宇就是聞名中外的無樑殿,距今已有 600多年的歷史。原供奉無量壽佛,叫「無量殿」,因全部磚石拱券結構,不用寸釘片木,故又稱「無樑殿」。正因為無樑才得以在戰火中倖存,是大陸現存五大無樑殿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其他是山西五臺山顯通寺、山西太原永祚寺、四川峨眉山萬年寺、蘇州開元寺)。 

進入殿內,正中三個法圈內嵌入三塊高大的青島黑石碑,中為「國民革命烈士之靈位」,左邊為「國歌」,右邊為「國父遺囑」。頂上直至屋脊有一亮孔,據傳說是升天孔;其實,查閱資料了解設計的初衷,可能是為造成頂上佛光的效果,一方面也是用於通風採光。 

無樑殿東西長 50公尺,南北寬34公尺,殿頂為重簷九脊,上蓋灰黑色筒瓦,正脊上豎有三個喇嘛塔。殿內是磚砌的券洞穹窿,五間三進,每間一券,側面三進各為一縱列式大筒券,中間一券最大,寬11.4公尺,高14公尺。前後兩券較小,寬4.88公尺,高7公尺。東、西山牆內壁上端的磚垛向裏疊砌,層層挑出,達1公尺之多,欲墜而不落,令人拍案稱奇。 

祭堂四周嵌有 110塊青石碑,鐫刻北伐陣亡將士姓名共33224人。公墓在建造過程中以及建成後,有不少陣亡將士陸續葬入,入葬的陣亡將士包括北伐、抗戰和動員戡亂三類。由於歷次戰爭中陣亡的官兵太多,公墓不可能全部容納,故採用「代表葬」的辦法,以師為單位,從每一軍階的陣亡將士中,抽籤選出一名代表入葬。經各師呈報名冊,計 60個師,共有陣亡將士33224人;歷次戰爭死亡如此之眾,参觀時會使人產生「一將功成萬骨朽」的感慨!

無樑殿內還佈置有辛亥革命名人臘像館,展出了國父孫中山先生為首的 57位肇建民國名人,組成22組場景,再現了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和歷史事件。 

無樑殿后是一片半圓形的花壇草坪,為陣亡將士公墓第一公墓的墓地,這裏原是明朝靈谷寺五方殿的舊址。墓地北側墓牆東、西兩端各有一碑柱,分別是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1932128,駐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突然進攻閘北,駐上海的中國軍隊第十九路軍將士在全國人民抗日救國浪潮的影響和推動下,奮起抵抗。

不久,張治中將軍率領的第五軍也奉命赴上海參戰,中國軍隊的奮勇抵抗使日本侵略者受到沉重的打擊。淞滬抗戰結束後,193362,部分十九路軍和第五軍的陣亡將士代表葬入了靈谷寺陣亡將士公墓,並立此二碑紀念。其中有十九路軍陣亡將士代表78名,第五軍陣亡將士代表50名,合計128名,以象徵紀念「一二八」之意。

在草坪中間有一株桂花樹, 其孤植于靈谷景區中軸線上,生機盎然,在古城金陵所植桂樹中極為罕見,稱為「金陵桂花王」,這裏是墓地留影的最佳位置,很多遊人在導遊述說下,紛紛在此留影。 

弧形墓牆後是「松風閣」,建於幾十級臺階之上,閣高10公尺,寬41.7公尺,九楹二層,外有迴廊,四周紅柱環繞,二樓為中空式,頂覆綠色琉璃瓦,藍色披簷。是明代靈谷寺律堂的舊址,建築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時,在此按中國傳統的民族建築形式設計建造紀念館,1933年完工後正式定名「革命紀念館」,由先總統蔣中正題書館名,供陳列陣亡將士遺物或舉辦展覽。 

抗日戰爭期間,革命紀念館遭到很大破壞,館內陳設損失殆盡。大陸淪陷後,中共將其改名松風閣,並制匾懸於閣前簷下。目前,松風閣是遊客購物休息的場所,樓上佈置中山陵園抗戰史跡展覽。穿過松風閣,後甬道正中置寶鼎一座,是當時的安徽省主席劉鎮華贈送,鼎壁四周刻有「垂勳銘鼎」四字。 

在公墓中軸線上的終點是一座石塔,原名「陣亡將士紀念塔」,又稱「靈谷塔」,建於 1931年。塔基為直徑30.4公尺的大平臺,平面為八角形,外側圍以雕花石欄杆。塔的正面有石階,石階正中是一幅長5.8公尺、寬2.8公尺的白色花崗石雕「日照山河圖」。 

靈谷塔高 60公尺,九層八面,用鋼筋水泥和蘇州花崗石混合結構。底層直徑14公尺,頂層直徑9公尺,每層都以綠色琉璃瓦作披簷,外有走廊,圍以石欄,便於遊人憑欄賞景。塔頂覆蓋綠色琉璃瓦,飛簷翹角,正中塔尖上豎有鍍金相輪,金光燦燦,炫人眼目。

塔內正中有鋼筋水泥螺旋型扶梯,直上九層,共252級,塔的內、外壁上刻有許多碑文。底層正門橫楣上有「靈谷塔」三個金字,後門額刻「有志竟成」四字,外壁四周是先總統蔣中正題的「精忠報國」四字。塔內第二至四層壁上嵌有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北上時向黃埔軍校的告別辭,黨國元老于右任草書,共 12塊碑。第五至八層壁上嵌有國父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的開學詞,國民黨元老吳敬恒篆書,共16塊。于右任和吳敬恒都是民國時期的四大書法家之一(另二人是譚延闓的楷書和胡漢民的隸書),第九層內外均無碑刻。

登上塔頂,極目四野,可以看見整個景區全景。旅遊各地我喜歡登高看風景,不管是山岳極頂或高塔頂樓,就是喜歡那種「會當淩絕頂」的感覺。所以即便累,我也要爬上去。到了塔頂,視野裏除了樹還是樹,高低錯落,一叢一叢。也許鐘山綠化得太好,所以反而看不到其他,真是「遠望滿眼樹,一鍋綠窩頭」,硬要說些感覺,應該就是靈谷深松、林梢濤聲依舊的感覺! 

 

靈谷景區豔黃黃的秋色

靈谷景區松風閣,現為藝品店及餐廳

靈谷景區靈谷塔

靈谷景區陣亡將士紀念塔

靈谷景區靈谷塔底層

靈谷景區靈谷塔回望松風閣

更多相片請點閱(江蘇南京紫京山靈谷景區)

背景音樂-南京女孩

部落成書
尋訪美麗天涯:自駕車走遍中國(西南篇)─孤騎獨闖西藏雪域
‧作者:朱仲賢
‧出版社:udn個人出版
‧ISBN:
‧出版日期:2007-01-15
‧線上出版日期:2007-01-15
‧分級:普級
‧語言別:繁體中文
‧叢書系列:
定價:160元
售價:
160元
尋訪美麗天涯:自駕車走遍中國(華北內蒙篇)─華夏古國萬里行
‧作者:朱仲賢
‧出版社:udn個人出版
‧ISBN:
‧出版日期:2007-01-15
‧線上出版日期:2007-01-15
‧分級:普級
‧語言別:繁體中文
‧叢書系列:
定價:160元
售價:
160元

尋訪美麗天涯:自駕車走遍中國(西北篇)─橫越中國二萬里
‧作者:朱仲賢
‧出版社:udn個人出版
‧ISBN:
‧出版日期:2006-12-21
‧線上出版日期:2006-12-21
‧分級:普級
‧語言別:繁體中文
‧叢書系列:
定價:160元
售價:
160元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102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