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3 07:32:13瀏覽1714|回應0|推薦10 | ||||||||||||||||||||||||
靈谷寺 靈谷寺前照壁 靈谷寺山門 靈谷景區八方功德水龍池 靈谷景區靈谷松深碑
靈谷景區藏經樓 靈谷景區藏經樓 無樑殿東南就是「藏經樓」,又名「孫中山紀念館」,是中國佛教協會於1934年11月發起募建的。此樓專為收藏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樓、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樓為宮殿式建築,外觀又像一座寺院樓,共三層,底層為講經堂,並有夾樓聽座;二樓為藏經、閱經及研究室;三樓為藏經室。 樓後有迴廊式建築,長125公尺,壁面鑲砌的是馮玉祥將軍捐贈的「三民主義」學說全文碑刻,共6講138塊,計15萬5千餘字。每講分別由當時的書法家書寫,是一組書刻俱佳的珍貴文物。 無樑殿旁是「靈谷寺」,就是前面介紹清代同治年間所修的「龍神廟」。廟前大照壁上書有「普濟聖師應化真身道場」和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字樣,廟門門楣上「靈谷寺」三字為于右任所書。寺內依次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建築,與傳統寺廟佈局相似。值得一提的是寺廟東院的玄奘法師紀念堂,供奉有玄奘大師頂骨舍利,是佛教界的至寶。 進入靈谷寺要另外收費五元,票價並不高,但在已收費的靈谷景區票價之外,另外收費,就讓很多遊客不舒服;而我也是同樣的心態,所以迄今拒絕進入靈谷寺。 靈谷寺東側就是譚延闓墓園。譚延闓,湖南人,清光緒年間進士出身,做過翰林院編修,宣統元年(1909年)擔任湖南省諮議局議長;其父譚鐘麟曾任浙江巡撫。1928年2月任國民政府主席,同年8月改任行政院院長。 譚延闓夙有「藥中甘草」的稱譽,待人接物謙恭圓融,深諳中庸之道,善於協調各方關係;這樣的政治人物,歷代皆有,現今政壇也不乏其人。他對美食非常講究,曾自製食譜。也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中山陵碑亭上的題刻就是他所書寫。1930年9月22日,因突患腦溢血去世,享年僅51歲。 譚延闓墓的設計,一反通常陵墓中軸對稱的常規,借原有山水地勢,倚山構築曲折幽深的墓道,並佈置具有江南園林風味的墓園,具有獨特的風格。在中山陵園眾多享受國葬禮遇的名人墓葬中,他的墓葬是最有特色的。 譚延闓墓的起點是「八功德水」龍池和「靈谷深松」碑。八功德水是鐘山古代的一處勝跡,古書記載,此水具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淨、七不饐、八除屙」等八種功效,所以稱為八功德水。建譚墓時,為了保留這一名勝,特在池邊加築了石欄,池中鑲龍頭兩隻,並疏通泉源,使池水終年不涸。 八功德水龍池正北路邊是一座「靈谷深松」碑。這座碑原是譚延闓的墓碑,依所查資料記載,碑上原來刻的字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前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譚公延闓之墓」,碑的右上角刻一行小字「中華民國二十年九月四日」,左下角署「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敬獻」。 碑帽上有一枚紅色的石印「榮典之璽」,印的上方是中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黨徽,印下是「國葬之碑」四字。大陸淪陷後,碑上的文字全部磨平,由後來的陵園管理處改書「靈谷深松」四字於碑上。墓碑之下有龜趺座,四周圍有石欄。 「靈谷深松」碑後有一座南湖石製的牌坊,其後是墓道。墓道分為兩段,第一段墓道長約 350公尺,連接廣場處。廣場有座高5公尺的漢白玉石碑,原來刻有譚延闓生平,現已無字。左側是一座三間漢白玉石牌坊。牌坊柱上有一副楹聯:「風翽鷹揚一代羽儀尊上國,龍蟠虎踞千秋陵墓傍中山」。右側坡上原是國葬命令碑;由於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所致,現在,這些石碑及石柱上都己沒有字跡了。 因為是國葬,所以譚延闓的墓用材都很考究,如廣場上的牌坊、大石碑等,用的是北京圓明園的遺物。 越過牌坊,拾級而上,便是第二段墓道。這段墓道全部是水泥路面,蜿蜒而上,長 200多公尺。墓道左側有一座宮殿式的祭堂。祭堂平面為長方形,全部用鋼筋水泥及花崗石構築,樑、柱、藻井均飾以彩繪,頂為歇山式,覆蓋綠色琉璃瓦。祭堂內正中原有一座漢白玉石屏,屏前有譚延闓遺像一幅,還有一張漢白玉供桌,祭堂內陳設有各方所贈玉器、瓷器、銅器等紀念品。 祭堂的門窗原來是木格雕花鏤空的,製作十分考究,現已改為鋼窗。祭堂外當時還有銅香爐及銅鹿、銅鶴各一尊。抗日戰爭爆發後,譚墓祭堂內外的這些豪華陳設都不翼而飛了。現在內部陳列有介紹靈谷景區的歷史圖片。 在祭堂的西側,有一座鋼筋水泥興築的房屋框架,這是當年湖南省政府動工建築的「待祭堂」,為當年人們祭掃時的休息場所。當時,浙江省政府捐款在譚延闓墓廣場東側建造一座墓園。譚延闓祖籍湖南,而且曾三度督湘,湖南省政府也不能不有所表示。 1937年5月,湖南省政府遂捐款建造這座待祭堂,不料開工才一個多月,抗日戰爭就爆發了,這座待祭堂只造起框架,工程就被迫中止。其後八年抗戰雖然勝利,但湖南省政府早已將這一工程置諸腦後,直到今天,這座待祭堂也只留下一個框架。祭堂東側,有一座用漢白玉石砌築的牡丹花台,也是北京圓明園的遺物。 經過水泥路面,二側都是灌木叢林,待直到譚延闓墓的墓地,眼前頓時豁然開朗,不得不讚歎這裏的確是一塊風水寶地。在正前方有一座花崗石砌的橢圓形蓮花池,內植睡蓮。草坪兩側對稱佈置漢白玉華表、石獅、花盆等,造型精美,都是圓明園的遺物。穿過草坪,為水泥平臺。在平臺的階陛上鐫刻有九福花紋。 平臺正中即是墓包,墓高 3.5公尺,直徑9.5公尺。原墓包在文化大革命時被紅衛兵用炸藥炸開,夷為平地。現在的墓是1981年中共撥款重建,墓內葬有譚延闓的骨灰罐。墓前有一座精雕的漢白玉祭台,原是北京圓明園的文物,相傳是法國進貢的。墓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方亭,供謁陵者休息。 譚延闓墓的墓園,是由當時的浙江省政府捐建的。沿著曲折跌落的小溪,首先進入眼簾的是「臨瀑閣」。此閣迎溪的一面臨水建台,當年在小溪上建有鐵閘,雨季山洪下瀉,形成人工瀑布,故稱「臨瀑閣」。閣正面的楹柱上有一副對聯:「取長江水莫重泉,交集百端,虔欽翕受群流量;去中山陵不數里,相依終古,仍係彌綸六合心」。 此聯含意乃是對譚延闓人品的頌揚-在變幻莫測的政治風雲中,應變周旋,左右逢源,從不得罪人,被譽為「宰相肚裏好撐船」,故此聯贊他有包容天地萬物之肚量。因這副對聯用辭隱晦,紅衛兵不解其意,誤以為是描寫風景,故譚墓所有的楹聯俱毀,而此聯獨得倖存。 譚延闓墓整座墓園內皆築有亭、台、坊、閣等,層層疊疊,錯落有致,融於綠樹濃蔭之中,更兼小橋流水,點綴其間,移步換景,美不勝收,頗有江南園林「咫尺山林」的情趣。 由靈谷寺向東行不遠,還有一座民國初年,著名的國民黨左派領袖鄧演達的墓園。墓園宏偉寬敞,幽靜肅穆,墓道入口處為圓形花壇。墓前是一片開闊的綠草地,中間有十字形的水泥甬道將草坪對稱分割;兩側有露天遊廊左右環抱,廊上架有水泥條架、植紫藤為篷;遊廊盡頭各有方亭一座。 甬道的盡頭,是一個水泥平臺,鄧演達的墓包就建在這個大平臺的中央。墓前雪松、龍柏,地下鋪草坪,東、西、北三面有石牆環繞。墓前有花崗石墓碑,刻「鄧演達烈士之墓」七個鎦金大字,上署「西元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下署「何香凝敬題」。
靈谷景區南湖石製譚延闓墓牌坊
靈谷景區譚延闓墓待祭堂 靈谷景區譚延闓墓祭堂 靈谷景區譚延闓墓 靈谷景區譚延闓墓華表
更多相片請點閱(江蘇南京紫京山靈谷景區) 背景音樂-金陵之夢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