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重樓層石慈壽塔 紅玉擂鼓妙高臺-69
2007/06/02 06:51:51瀏覽3284|回應0|推薦8

金山寺大雄寶殿

金山寺大雄寶殿佛祖塑像

金山寺大雄寶殿大木魚

金山寺大士閣觀音塑像

金山寺藏經樓

金山寺大雄寶殿後夕照閣

天王殿向後便是大雄寶殿。金山寺歷來多損于火災,原大雄寶殿於1948年亦毀於火災,共燒毀二百六十多間亭、台、樓、閣、房屋等目前新建大雄寶殿,是在1988年重修。大雄寶殿門外兩邊各有浮雕一塊。左邊畫著兩個和尚與兩個著盔甲的人,是關于道月和尚與岳飛的故事;右邊一幅畫著兩個和尚,一位老人、一個小孩和一條蛇的,是關于寶志和尚為梁父子驅蛇妖的故事。

傳說金山頂上原有七峰嶺,岳飛當年接朝廷12道金牌趕回都城杭州,路過金山寺,請其好友道月方丈解夢,說在揚州夜泊瓜洲時夢見兩只狗在對話。道月方丈聽後大驚,說兩犬對言乃「獄」字,此次回京必收牢獄血光之災,勸岳飛剃度出家莫回杭州。岳飛堅持無愧於天,決定回朝復命。臨行時道月贈詩曰:「風波亭下浪滔滔,千萬留心把舵牢!謹備同舟人意歹,將身推落在波濤」。

後岳飛被害風波亭,秦檜聽說道月曾識破機關,遂命人捉拿。道月早就算好秦檜會來加害,不慌不忙告訴眾人安排事宜,捉拿的人趕到後,眼睜睜看著他向西方飛逝而去,無影無蹤。有人告訴秦檜,說金山風水絕佳,其七峰嶺上七峰聳立表示將出七代高僧奇人,秦檜聽後大怒,命人將七峰鏟平。故今日金山已成平頂,後人在慈壽塔西北便興建了七峰閣,可惜毀于太平天國時戰火,後改修為七峰亭以紀念七峰。

大雄寶殿直後是夕照閣存有清代乾隆帝南巡駐蹕金山留下的七塊御碑,這些石碑記載的內容大多是乾隆帝六次下江南到金山,對金山風景的評價和如何繼承清室傳統,統治大清帝國的決心。乾隆不僅留下了許多有跡可尋的「御制」,還留下了一些頗為有趣的傳聞。按理乾隆的父親是雍正,而這裏卻廣為流傳著雍正皇帝「偷龍換鳳」得乾隆,乾隆六次來金山寺尋找自己的生身父親的傳說。

從夕陽閣登山而上,南面正中有觀音閣,又叫大士閣。觀音閣東南為傍山駁石而建造的「楞伽台」,「楞伽」是印度語,意為「不可住」,或說是大海中遠不可達,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相傳蘇東坡晚年受老朋友佛印和尚相托在此寫《楞伽佛經》,故又稱「書經樓」。

登臺頂長廊遠眺,碧空萬里,磅礴江流,盡收眼底,江天一色,氣勢十分壯觀。由山下登楞伽台,需經三重樓閣,每進一層,疑無上處,洞門一開,豁然有級可登,迂回曲折,上下錯落,往往令遊客迷其所在。最高一層有清王文台撰寫的一副對聯:


  窗前滄海憑開眼,
  臺上楞伽可印心。

楞伽台旁為「佛印山房」,是宋代著名的金山、焦山二寺廟主持佛印法師住宅。相傳佛印與蘇東坡是青年時好友,一次兩人打賭,佛印敗賭無奈入空門。由於學識高超,終成為金、焦二山寺的大方丈,東坡則成宋有名學士,兩人經常在金山吟詩作畫。

「慈壽塔」又名金山塔,建於一千四百餘年前的齊梁,塔高三十公尺,唐、宋有雙塔,宋朝叫「薦慈塔」、「薦壽塔」。1472年,日本畫家雪舟等楊登游金山,曾繪《大唐揚子江心金山龍遊禪寺之圖》,上有南北相向的兩座寶塔。雙塔後毀於火,倒坍後,明代重建一塔,取名「慈壽塔」。

按照古代佛教習慣,一般情況建寺同時建塔,特別是名山大寺,有寺必有塔。到清代咸豐年間,此塔又毀。光緒二十年,金山寺住持僧隱儒誓建此塔,往京都向清廷呼籲,慈禧命他自行募捐修建。他奔走南北,沿門托缽,多方募化,並得到兩江總督劉坤一的支持,約經五年,募銀二萬九千六百兩建塔,仍名慈壽塔。

此塔玲瓏、秀麗、挺拔,矗立於金山之巔,和整個金山及金山寺配合得恰到好處,仿佛把金山都拔高了。塔為磚木結構,七級八面,內有旋式梯,供遊人登塔遠眺。每層四面有門,走廊相連,面面有景,風光各異。登臨塔頂憑欄遠眺:東望長江中的焦山和形勢險固的北固山,南望城市風光行重重疊疊的山巒峻峰,西望波光粼粼的魚池和浩浩蕩蕩的大江激流,北望煙波縹緲的古鎮瓜州和古城揚州,令人大開眼界,心曠神怡。有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金山》詩為證:


  數重樓枕層層石,四壁窗開面面風。
  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

慈壽塔外花牆上,刻有「天地同庚」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是清代光緒年間湖南一位八歲兒童李遠安所寫。傳說,當時正是慈禧太后六十壽辰。為了賀壽,兩江總督劉坤一特地進京朝見慈禧,獻媚道:「老佛爺六十大壽,卑官沒有什麼厚禮,只是在江南鎮江金山造了一座寶塔,取名慈壽塔,祝您長壽萬歲。」

慈禧心想,這寶塔標上她的名字,兀立在江南名山之巔,實在非同一般壽禮,不由漸露喜色。便問劉坤一:「你祝我長壽,看我能活多大」?劉一聽卻張口結舌,一時無言以對。心想無論說多說少,都會招來殺頭之罪。正在左右為難的時候,群臣百官之中,有一小孩從身後很敏捷地遞給他一張小紙條,他一看如獲至寶,迅速呈上,慈禧一看原來是「天地同庚」四個大字,便喜笑顏開,大大獎賞了劉坤一後來這四字便被刻於慈壽塔下。

慈壽塔爲金山寺最高處,磚木結構,七級八面。隨著人流,登上了慈壽塔,可見金山四寶諸葛銅鼓(戰時擂鼓,平時造飯)、韓瓶(韓世忠部隊行軍用水瓶)、東坡玉帶(打賭時輸與佛印和尚)及周鼎。另有雪浪石、文征明畫卷及梁紅玉所擂之鼓。

登塔眺望,無限風光盡收眼底,俯瞰長江朦朧的雨霧中,早已沒有昔日的奔放、強勁,-因於江水改道,留下的只是殘水沙洲;倘若蘇東坡到此一遊,決不會產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情。因為,此時的長江就像一位多愁善感的少女在低吟「楊柳岸,曉風殘月」………

妙高臺又名曬經台,「妙高」是梵語「須彌」之意譯。劉編《金山志》載:「妙高臺在伽藍殿后,宋元佑僧佛印鑿崖為之,高逾十丈,上有閣,一稱曬經台」。幾經興廢,明代僧適中清代薛書常相繼重建。1948年與金山寺大殿、藏經樓等同毀於火,如今僅存台址。當年妙高臺,還是賞月佳處,並且流傳著名士蘇東坡曾在此賞月的軼事。

西元1130年南宋名將韓世忠,用四千水兵將幾萬入侵的金兵圍困在金山附近,梁夫人登上妙高臺親擂戰鼓,鼓氣助陣,士兵大奮,大破金兀朮部眾,使金兵終不得過江。這個歷史故事被搬上戲劇舞臺,英風千載,流芳百世。

 

金山寺閣樓相疊

金山寺慈壽塔

金山寺慈壽塔

從金山寺慈壽塔遠眺江南水鄉

從金山寺慈壽塔俯瞰大雄寶殿

金山寺夕照閣內的乾隆御碑

更多相片請點閱(江蘇鎮江金山寺)

背景音樂-曹穎-樑紅玉擂鼓金山上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998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