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青天欲放江流去 千古江山憑誰問-67
2007/05/30 07:40:05瀏覽1855|回應0|推薦15

北固山甘露寺

北固山甘露寺內殿

北固山甘露寺內簡陋的佛祖塑像

北固山甘露寺吳國太相婿塑像

北固山甘露寺一景

北固山甘露寺一景

後峰多景樓是北固山最膾炙人口的景點,此樓始建于東吳,樓名取自唐代李德裕《臨江亭》詩中「多景懸窗牖」句意,是古代萬里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此樓迴廊四通,面面皆景;登上多景樓,憑欄遠眺,縱目四望,金焦在望,水天一色,江天一覽,山光水色,融入碧空,滔滔江水一瀉千里,盡收眼底!

多景樓是北固山風景最佳之地,宋、元以來經常為歷代文人雅士聚會賦詩之所。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蘇東坡,科學家沈括,書畫家米芾,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陳亮、陸遊、劉過,元代的蒙族詩人薩都刺等人和明、清無數文人雅客,都在這裡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

例如宋代畫家米芾推崇多景樓爲「天下第一樓」,並在此書下匾額;陸游曾登樓吟唱《水調歌頭;多景樓》:「江左形勝地,最數古徐州。連山如畫,佳處飄渺若危樓。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傳說曾為孫尚香梳妝樓及吳國太相婿樓。樓內有幅「吳國太相婿」的古畫,還是與劉備、東吳招親的傳說有關。

《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中的「佛寺」指的就是甘露寺。故事說的是東漢建安十四年 (209) 火燒赤壁後,劉備不願將荊州歸還東吳。周瑜和孫權遂定下「美人計」,以孫權之妹孫尚香為誘餌將劉備騙來京口聯姻,企圖乘劉備過江之機扣留劉備逼還荊州。

孰料周瑜此計謀被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所識破,遂將計就計,派大將趙子龍陪劉備過江去鎮江北固山甘露寺招親,並授以錦囊妙計,策動喬國老促使吳國太到甘露寺多景樓相婿。吳國太見劉備方面大耳,猿臂過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當即答應將女兒孫尚香嫁給劉備。孫、劉聯姻弄假成真,這便是民間流傳很廣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除了三國故事,多景樓的歷史長河中,辛棄疾更是不能不提到的人物,在他人生最後一段閒愁最苦的歲月,他獨自登上北固樓,面對無語東逝的滾滾江水,眺望遠處淪陷的千里赤野,心緒難平,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是首膾炙人口的不朽名篇,被後人許為辛詞第一,北固山也因這首詞而千古留名。

辛棄疾這一聲發問,道盡了他的雄圖大志和耿耿忠心,在歷史裡久久迴蕩。而我也有幸站在北固樓上憑欄眺望,江面煙霧籠罩,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似乎就是辛棄疾「把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激昂呼聲……呼聲之後呢?恐怕就只剩下聲聲嘆息了!

辛棄疾在北固山上還吟誦了另一首千古絕唱《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睹景思情,如煙的往事歷歷在目,不禁令人感慨眼見年華付水,可英雄無用武之地,故土難復,只能寄情山水,真是滿腔悲憤,可恨可惱..........

國事、家事向來就是裡不斷理還亂的千頭萬緒。無力之餘,我最終也只能將一聲嘆息留在北固山上,封在北固山亭裏-那裏不僅僅有我的嘆息,還有過往歷史中無數傷時感懷、有情天下的嘆息。「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儂也替江愁,山山不斷頭」,這首清詞《菩薩蠻》是對北固山最精確、恰當的評價了。  

多景樓西邊的樓前有一塊奇石,形似伏羊,大小與真羊相仿,無角,左側腹部刻有「狠石」兩字,狠石又名「石羊」。相傳孫權曾騎在狠石背上與劉備共商破曹大計,定下赤壁之戰妙計。狠石如今已湮滅,不過這塊石羊是清朝光緒時從鎮江市碌碌巷南荒場路口所移來,經石匠加工雕制而成的一隻無角伏羊。

多景樓後就是孫尚香祭夫投江的「北固山亭」,山亭內小坐享受習習江風之際,腦海中不經意掀開一頁又一頁的歷史畫卷:「劉備歿,尚香於北固山亭焚香祭天,已,遂縱身而下,以身殉夫!」故北固山亭又名「祭夫亭」。素衣飄飄,芳魂渺渺,孫尚香最終成全了自己的一生剛烈,令人不禁嘆息-不是為她的以身殉夫,而是為她的人品和完成人生路程的勇氣。

從後山走下去,兩面雲崖夾峙,峭壁上刻著「溜馬澗」三個大字,紅色的。相傳這裏就是孫權與劉備賽馬比能爭勝之處。相傳有一天,劉備與孫權在甘露寺飲酒,見江風浩蕩,白浪滔天,波峰上有只小船,舟人駕駛自如,如登平地。劉備不禁讚歎道:「南人善駕舟,北人善騎馬,信之有也」。

孫權聽了此話,暗自思忖,劉備莫非在嘲笑我不會騎馬?便命手下牽過馬來,飛身上馬馳騁下山,又快馬加鞭回到嶺上問劉備:「難道南人真不會騎馬?」劉備也敞衣上馬,飛奔下山,又馳回上山來。孫、劉兩人將馬停在山坡上,揚鞭大笑。後人將此稱作溜馬澗、走馬澗,懸崖石壁上還有明代所刻的「勒馬」二字。

回到北固山公園的門口,才注意到一塊石碑上就刻著辛棄疾的那首永遇樂,離去前再重讀了一遍,似乎更的能體會一些辛棄疾的憂國之情-偌大江山卻找不出孫仲謀那樣的英雄,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當年氣概也一去不復返了。往事不堪回首,當時的廉頗還有人問:「尚能飯否?」可是今朝,在海峽二岸今日局勢下,在台灣今日「愛台灣」氛圍下,執干戈以衛社稷的軍人,不知社稷何在?心懷故國的有志之士,卻不知何處可報「國」呢?人老雄心在,報「國」卻無門,這是多麼令人悲哀啊……….

更多相片請點閱(江蘇鎮江北固山)

背景音樂-龐龍-老了

 

北固山多景樓西的石羊

北固山多景樓

北固山多景樓與祭夫亭

北固山祭夫亭

從北固山祭夫亭眺望朦朧長江

從北固山干路四眺望鎮江市區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99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