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31 17:56:08瀏覽3030|回應6|推薦79 | |
讀中國文學系,又在中國文學系任教,在中國國民黨大中華文化歷史地理的教育薰陶下,「中國」已成血肉骨髓,不到中國遊覽、踏查,似乎不能讓血液停止沸騰。「原鄉人的血,必須回到原鄉,才會停止沸騰。」中國是一些臺灣人的精神文化原鄉。我赴中國旅遊頗晚。2006年8月底9月初,我展開15天的中國之旅,由香港轉成都,當飛機進入中國領空,當從成都機場入境,我的心情莫名地興奮,我終於進入朝思暮想的文化原鄉了。我遊歷了杜甫草堂、武侯祠、錦里、都江堰、青城山、三星堆、熊貓基地、樂山、九寨溝、南充、阆中等地。2009年8月,我第二次遊中國,遊歷了九江、廬山、德安。2012年11月,我第三次遊中國,遊歷了江西星子縣。這三次遊歷中國,第一次參加了中國詩經學會的詩經研討會,第二、三次則參加了陶淵明的研討會。我寫了兩篇陶淵明和詩經的關係的論文,寫了一篇《全臺詩》對陶淵明的接受的論文,算是個「陶淵明控」。江西九江廬山一帶是陶淵明生長悠遊之地,我是去親炙陶淵明曾經「詩意地棲居」的空間。巴舍拉《空間詩學》說:「當我們與空間取得親密與私密感,無論這種感受是真實、想像的,都會將這樣的感受加以命名與詮釋,賦予該空間意義。」到目前為止,我這少少三次的中國之旅,在我的心靈史中,意義重大。 筆者以為,「臺灣古典文學的殿軍」洪繻(棄生)的中國遊歷,堪稱偉大。洪繻自負地認為,他的中國遊歷體驗比司馬遷、蘇東坡還偉大神奇。學術界已有眾多的洪繻研究,程玉凰《洪棄生的旅遊文學─《八州遊記》研究》、陳光瑩《洪棄生的旅遊詩歌─《八州詩草》研究》、余美玲〈蓬萊風景與遺民世界─洪棄生詩歌探析〉是很重要的論著。洪繻的中國遊歷詩文太多,他是自覺想超越司馬遷及蘇東坡的遊歷書寫的。以下以一首他的七言古詩為例,說明之。 將泛海入中華作 洪繻 飆輪發出東瀛東,臺灣水與吳淞通。五嶽三山禽慶志,五湖四海范蠡風。久閉島上如樊籠,山水瑟瑟無歡悰。有樹髡比湘君赭,有石血見秦鞭紅。欲向方壺覓員嶠,奈無黃平乏赤松。放櫂滄溟遊萬里,此行或遇東王公。中原今已霸圖空,龍蟠虎踞空匆匆。碧水千迴留古蹟,青山ㄧ髮餘高蹤。我從世外追溫伯,有目不送南飛鴻。必以雙屐踏萬重,ㄧ躡岱頂登高嵩。昂頭緲緲白雲峰,手擷仙人青芙蓉。歸來袖裡乾坤大,遊筇且化葛陂龍。 洪繻(1866─1929),彰化鹿港人,曾赴福州應試舉人。詩人1922年秋天,與次子載筆遊歷中國,旅痕遍布大江南北、中原大地,將遊歷所見所聞,著為《八州遊記》、《八州詩草》。洪繻具有濃厚的中華民族意識,在日本的高壓統治之下,非常痛苦。詩文中有許多描述苦難人民的作品,謂之「臺灣古典詩中的杜甫」,當之無愧。洪繻的詩文表達對中華文化的孺慕,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痛恨,在如此心情下,他展開了祖國中國的壯遊。「久閉島上如樊籠,山水瑟瑟無歡悰。」寫在孤島無歡樂,山水也寂寥。「有樹髡比湘君赭,有石血見秦鞭紅。」用兩個和秦始皇有關的事典,比喻日本的大砍森林及嚴酷統治。當時的中國,滿清王朝已經覆亡,軍閥混戰,生靈塗炭。但洪繻還是希望遊歷一番,希望能遇到仙人。「放櫂滄溟遊萬里,此行或遇東王公。」、「必以雙屐踏萬重,ㄧ躡岱頂登高嵩。」、「昂頭緲緲白雲峰,手擷仙人青芙蓉。」而經由壯遊之後,脫胎換骨,「歸來袖裡乾坤大,遊筇且化葛陂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及神州板蕩之後,今日中國又是另番風貌,身為當今的臺灣人,對「中國」有千般糾結,已不是洪繻所處的那般境地了。 將之吳越書懷(二首之一) 石中英 征帆萬里逐狂流,手掬河山扼虎頭。寶劍頻磨三尺銳,豪情早蓄四冥求。屹求硬骨非眠貉,唾視奸人等沐猴。他日屠龍憑隻手,雄心未死豈甘休?(民國十八年己巳(1929)夏) 石中英(1889─1980),臺南市人。組芸香詩社。石中英1929年離婚後,前往中國,在江西、福建從事抗日運動。石中英出生於清末,成長於日治,中年旅居中國,戰後回到臺灣。她的詩多關懷時局及女性議題。此詩「逐狂流」、「扼虎頭」、「三尺銳」、「屠龍憑隻手」充滿豪邁的英雄氣。 滬上(四首選二) 陳懷澄 戰敗吳淞撤海防,西來巨賈集桅檣。綠林豪作逋逃藪,碧眼胡開蹴鞠場。短窄裳衣多異製,朱離言語自殊方。可憐醉夢江南客,鳩鵲同巢事竟忘。(其ㄧ) 電火光中不夜城,晚風深巷送歌聲。章臺走馬群花繞,牛渚燃犀百怪呈。齷齪茶樓屯雉妓,招搖酒社點鶬羹。輪蹄達旦如雷響,惱煞羈人夢數驚。(其三) 滬上就是上海。陳懷澄(1877─1940)。此組詩首見1917年之《臺灣日日新報》。陳懷澄於1917年遊歷中國,先至福建,後到廣東、上海等地。第一首寫中國戰敗,五口通商,大量西洋商賈及西洋運動、衣服、語言進入上海,也成了罪犯的避風港。第三首寫紙醉金迷的上海,罪惡的上海,肉慾橫流的上海,無所不怪的上海,交通繁忙喧囂的上海。 登福州鼓山絕頂望臺灣 鄭鵬雲 滄溟龍渡海之東,地脈占祥憶晦翁。百萬人家成島郡,十年劫火可憐紅。 鄭鵬雲(1862─1915),新竹人。此詩詩人自注:「宋朱子登鼓山,望臺灣云:『龍渡滄溟,五百年後,當有百萬人之郡。』」朱子(晦翁)就是朱熹,朱熹重視風水之說,曾預言臺灣將有百萬人之郡。然此時臺灣割日已十年,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高壓統治之下。鄭鵬雲登福州鼓山,也要連結家國情懷。 登五羊城 魏清德 西力東漸來,蠻夷日猾夏。澳門發其端,不歸緣久假。咄哉香爐嶼,痛割咽喉捨。遂令虎負嵎,或供鼠憑社。晨登五羊城,四望氣瀟灑。自從咸同光,國勢彌趨下。珠江攘與熙,誰是匡時者? 魏清德(1886─1964),新竹人。五羊城就是廣州。魏清德此詩第九句才寫到登五羊城,登五羊城也要感慨家國興亡。那個匡時者是誰? 就本文所選各詩,這些古典詩人的游覽,心情並不輕鬆,何時文人才能適意游覽,不必再有那麼沉重的家國之思、黍離之悲?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