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人言「穩穩來」的人生智慧:「慢慢來 人生就會不一樣」讀書心得
2015/12/14 10:23:26瀏覽2670|回應0|推薦9

桃園高中 阿得老師

家長讀書會一年的書目中,總會有一兩本是跟健康有關的,隨著年齡增加,我很喜歡這樣的主題,大概也是因為以前自己年輕時,不太懂得健康和養身,及至中年的奮起,總覺得該重新把身心調理好些才行,下半輩子還要好好善用這個軀殼啊!

本書的另一個子標題是:「自律神經研究權威的身心調教法」,清楚說明慢慢來的優點,乃身心醫學有所本:自律神經包含緊張興奮的交感神經,以及放鬆的副交感神經,一個油門,一個煞車,讓我們的血管和血壓獲得調節,也直接影響了情緒的運作;偏偏人類三四十歲以後副交感神經便大幅滑落,加上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緊張,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比比皆是,以致於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身心疾病。

書本所提的「慢」,究其意並非「快」的對立面,,不是「溫吞」或「遲鈍」,而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穩」;所以,讀此書時,我總是想起小時候阿嬤常跟我說的口頭禪:「穩穩來!」,真是蘊含了豐富的人生智慧:事事不要急躁,凡欲速則不達,事緩則圓,由內而外,由慢而穩,身心才會舒暢。

作者舉了「擁有神之手」的外科名醫為例,越是「不慌不忙」的開刀,越是專注於所有的細節,越能精準而快速地完成任務,過程中始終保持自然的呼吸、自然的節奏。這也可以類推到所有高壓力和高複雜度的工作,因為能不急不徐、有條不紊,一切必然能穩紮穩打、穩中得勝;畢竟,任何的疏失差錯,所需彌補的時間和代價,往往是得不償失的。

名醫如此,頂尖的運動員、演員、音樂家、演說家、執行長......也是如此,沉穩的步調、平衡的自律神經,就是登峰造極的身心基礎。

但,我不得不誠實說,對我這種天生急性子的人來說,「慢慢來」根本不是修煉,而是一種折磨;我說話急、吃飯急、走路急、做事急,急躁的背後,總可以看見自己先天氣質的影響,也有後天抱佛腳的慣性。對我來說,慢活的優雅,一直跟我是天差地遠的。而這本書給了我徹徹底底的警示,啟迪我中年人生的覺悟,尤其是生活步調方面,回首過往,我的人生真是充滿了亂無章法的快節奏,而今一事無成想來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作者講了一個英國人很好的生活習慣: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after you(您先請),正是典型「慢慢來」的最佳寫照,禮讓,是一種最優雅的姿態,顯示出你心裡節奏的準備狀態,一切早已就緒,不慌不忙;就像「中庸」所說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讓事情皆有預備,讓生活節奏有秩序,就不會有失序或脫軌的打擊。

作者小林弘幸本身就是日本自律神經領域的權威,他曾經為許多頂尖運動選手或演藝人員提供調整身心建議,幫助他們臨場表現的精進,並由寫書和上電視節目提供更多諮詢,推廣他的醫學專業可說不遺餘力!本書所寫的都是很具體、很生活化的做法,我摘錄四個方面的舉例與大家分享:

.從「慢條斯理說話」開始:

慢活的生活智慧,就從慢慢說話開始,它可以帶給你的好處是:呼吸順暢、更具說服力和魅力和領導力、不失言、受歡迎、改善關係。

.把「慢慢來」應用在各個場合:

用慢步行走開始一天、狀況不好更要抬頭挺胸、想不發胖就細嚼慢嚥、清楚記事讓生活有節奏、焦躁時練習鬆開手掌、用緩慢的深呼吸去除負面情緒。

.有助於持續「慢慢來」的生活習慣:

早三十分鐘起床慢慢吃早餐、放慢起床的動作、製作玄關的備忘錄、比約定早十分鐘抵達、安排每天三十分鐘的自在時間、每個星期安排一天提早回家、下午要有伸展運動、晚餐後固定散步、前一晚準備好隔天衣服、不慌不忙設定鬧鐘。

.教養上的「慢慢來」:

媽媽心情平穩是穩定孩子情緒的良方、催促孩子「快點!」只會帶來反效果、多說「慢慢來」和「別急」、愈是激動講話愈要慢下來。

 

註:圖片錄自新絲路網路書店。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3876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