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18 08:41:17瀏覽1439|回應2|推薦9 | |
其實,父母的失控雖不一定是常態,但當爸媽的,怎麼可能沒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呢?養過小孩的應該都很能理解,飆幾句狠話真的不算是嚴重的事,問題是:你有沒有善後呢?失控的頻率高嗎? 說說我的經驗。 日前讀書會某個媽媽問我:你輔導學生問題,跟自己當父親處理孩子的問題,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哈,真是大哉問,專業助人是專業也是志業,角色扮演上和當父母是很不一樣的,專業助人陪伴的客觀性,和父母情感的主觀性,有時是會點扞格不入的;我覺得其中最大的關鍵,是:情緒。 我就曾經狠狠飆罵自己的孩子,但我從來不曾飆罵過學生,尤其是輔導的學生更不可能。 因為輔導學生畢竟是專業歷程,本身的情緒是不太會被捲入,會做安全的隔離;但回到家,面對的是從小看大的孩子(尤其是青少年的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或磨擦,情感涉入太深所激起波濤洶湧的情緒是在所難免的,衝突與管教壓力之種種,箇中滋味真的是不足為外人道! 這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示:當父母,應該也要仿效助人專業的情緒管哩,學習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善待自己的身心平衡,才能以心平氣和的狀態、身心健康的能量,去處理孩子的狂飆,去扮演好為人父母的角色。 而且要警惕的是:當父母的情緒野獸躁動時,影響的層面不單是親子關係,工作的心情、夫妻的關係、家庭的氣氛、身體的健康、甚至是人生的信念,都很容易跟著遭殃! 父母情緒管理的另一層意義,是可以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示範,情緒的管理當然不是去壓抑情緒,而是可以和孩子分享你情緒被激起的狀態,讓孩子也理解你的情緒,知道情緒的波動是正常的,進一步去示範情緒的管理,疏導壓力和找到情緒出口,這正是你在家庭教育上可以盡的責任。 情緒管理說起來有點簡單,但做起來可能要長期的修練,特別當情緒激動起來時,何止是飆罵,棍子拿起來失控也是常見;所以,平常就可以多修練一下情緒管理的功力,以下幾個方向可以試試: 1.好好認識自己的個性和憤怒情緒的反應模式:簡單來說,你了解自己的個性嗎?你習慣如何處理憤怒的情緒呢?習慣憤怒之後就逃避嗎?習慣憤怒時先摔東西嗎?夫妻相處久了,不妨互相真誠聊一聊這方面的慣性,另一半有時候往往看得比較清楚,然後請坦然面對和互相提醒,慢慢得調整就是一種修練。 2.夫妻之間對於管教小孩的態度一定要勤於溝通:夫妻不一致的管教對孩子是不好的,孩子容易無所適從,管教過程中前後的不一致也會損及信任,特別是管教小孩當下,父母一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就吵起來,傷害的層面會完全擴大,傷害的時程也會無限延長。 3.情緒激動時要暫時退場:在輔導室聽過很多親子間硬碰硬而兩敗俱傷的例子,激動的情緒全身上下都是憤怒的,毫無理性和妥協的餘地,如果有人可以暫時擋一下,「晚兩秒,心自在」,我們的情緒反應機制其實是很有彈性空間的,但連退場兩秒都做不到,衝突就只會加劇,另一半或長輩適時地出手介入喊暫停,有時就反而是必要的。 4.練習情緒的覺察和身心的放鬆:情緒的起伏透過打坐、冥想等靜心的方式,先靜下來,才可以有比較好的自我覺察,觀察到自己的情緒變化和慣性,然後透過適合自己的動靜態活動放鬆,成為模式也成為習慣。 6.解決問題比面子重要:向外求助,對於一般還存著「家醜不可外揚」觀念的父母來說,無異緣木求魚,但事實上面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很多父母長期承擔著痛苦的衝突和情緒,精神出狀況或酗酒或離家或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就是不肯向專業求助,求神問卜而被詐騙的比例比比皆是,問題延宕不打緊,可惜的是下一代也往往跟著出狀況啊! (圖片錄自網路)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